素質教育推進醫患和諧

時間:2022-05-08 03:28:00

導語:素質教育推進醫患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教育推進醫患和諧

近年來,醫患之間已經失去了建立和諧關系的基礎——尊重與信任,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甚至矛盾重重。據中華醫學會對全國326所醫院的調查,2000年醫療糾紛發生率為98.4%,其中三級醫院中醫療糾紛多于30宗的占24.5%,一年內全國醫療糾紛索賠金額超過42億元,約占全國醫療收入的6%;2009年6月更是一個“黑色六月”,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里,先后發生了5起“血濺白衣”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醫患矛盾不僅未見緩和,反而愈演愈烈,醫患矛盾已經成為媒體的焦點,醫療的痛點,司法處理的難點圈。筆者就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和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進而構建和諧的社會,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

1.1部分醫務人員違背職業適德,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存在信任危機醫療衛生服務是—個崇高的行業,但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難免有些醫務工作者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意識不強,對待患者冷言冷語,不能積極擔負起救死扶傷的責任,讓患者覺得看病堵、看病窩心。另外,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醫務人員因為經濟收入與付出不對等等原因,不能抗拒利益誘惑,致使違背職業道德,違規向患者收取紅包,出現了拿醫藥回扣、開“大處方”、過度檢查和治療等現象,極大地損害了醫務人員的形象,甚至使得當前大眾對醫務人員產生了信任危機。據南京大學專家組對3O所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醫務人員不信任的比例達43.8%,醫務人員認為雙方互相信任的比例為25.9%,這種不信任正逐步演變為“集體不信任”口。

1.2少文醫務人員業務不精,致使其威信下降極少數醫務人員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在醫療過程中出現差錯、事故,使患者權益受到了損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另外,由于有大量醫療器械的介入,使許多醫生過度依賴醫療設備,有資料顯示,僅北京市的CT比整個英國都多。這種“見物不見人、治病不治心”的醫療不僅使醫患關系由原來的人和人的關系變成了人和物的關系,導致醫息距離有所拉遠,而且使醫務人員自身價值降低,還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了醫務人員在患者心中的威信。

1.3醫患雙方溝通不夠,了解不足由于醫學專業性強,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患者需要及時地了解一些信息,而一些醫務人員不主動與患者溝通,或溝通不當,引起雙方的誤解,為醫患糾紛埋下了隱患。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醫療糾紛的比例增長迅速,但真正構成醫療事故的僅在3%左右,絕大多數糾紛源于醫患或護患溝通不夠柳。

1.4社會變革,對患者未予t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都顯著增強,再加上醫患關系也由原來的上位關系轉變為等位關系,患者不再對醫務人員言聽計從。但是部分醫務人員未能及時更新觀念,法律意識淡薄,權利義務不清,或依然漠視患者、與患者缺乏交流,這也導致了醫患糾紛的發生。

1.5患者對醫療服務行業期過高,而其區學知識存在局限醫療衛生服務的對象是人,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盡管現在醫學進步很快,但醫療診治的過程很復雜,有許多不可控因素,而且還有許多醫學難題不能解決,所以醫務工作也是一種高風險的職業。但由于患者缺乏對醫療行為的了解,不清楚醫療行業的高科技、高風險的特點,因而患者對醫院的期待過高和醫院能力有限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導致醫患糾紛。加上醫學知識、信息不對等的現狀,進一步使醫患關系惡化。

1.6社金啼k羽與醫療體羽的問題社會的進步引起了醫療服務供需之間的矛盾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高,而醫療服務的供應卻嚴重不足,出現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這是當前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而醫患關系不和諧,醫患糾紛甚至醫患沖突是這一矛盾的具體體現。盡管目前很多醫療機構都是公立醫院,但是相當多的醫院都是自負盈虧,醫院的運作、擴建、設備的采購等經費均來源于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這種機制導致醫院強調經濟收入,而忽視了群眾利益。這也是造成醫患對立、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1.7媒體的直面報遷信息化時代,媒體的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對負面信息的關注度極高,而近年來媒體的很多負面報道也撼動了“白衣天使”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2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思路和對策

從以上原因不難看出,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是醫務人員自身的素質。因此,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除了需要進一步深化醫療體制的改革,加大醫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加媒體正面引導外,更重要的是提高醫務人員自身的素質。醫學生的在校學習階段是其職業素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對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起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醫務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醫術,更要有良好的醫德,厚重的人文底蘊,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溝通能力,這是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的表現,也是解決醫患關系的基礎。因此,在醫學院校中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對和諧醫患關系、促進社會進步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1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遵德醫學生將來所從事的醫務工作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勝任工作的前提,所以必須重視對醫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生命是美麗而寶貴的,醫學是神圣而崇高的,既然選擇了從醫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應教育醫學生謹記“醫學生誓言”,即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崇高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真正承擔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據某醫院對日常投訴的問題進行統計后發現:服務問題占全院總投訴的80%以上;基礎醫療質量、高難度醫療技術、醫療費用等問題,不足總投訴的20%t~。由此可見,醫患糾紛的根本原因在于醫務人員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缺乏溝通等。因而加強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醫學生的服務觀、道德感、責任心十分重要。

2.2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醫療衛生行業是一種高技術的行業,服務的對象是人,既有共性,也有顯著的個體性和復雜性,尤其是JCa~"不可重復性。醫務人員必須有豐富的學識和精湛的醫療技術,盡量減少對醫療器械的依賴,才能給患者提供優質實惠的服務,成為真正的“白衣天使”,讓患者放心、安心。醫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教育,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工作中的積累和學習。所以,在對醫學生的培養中除了要幫助醫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技能外,還應盡可能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

2.3豐富人文知識,提高溝通能力醫療衛生行業是服務業,所服務的對象是身體和心理都需要治療、撫慰的患者。據中華醫學管理學會2001年的調查顯示,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而醫療事故并沒有按比例上升,多數醫療糾紛并不是因醫療技術引發的,而是由于醫患溝通障礙導致患者或其家屬對醫院、醫務人員不滿意引起的聞,所以服務理念教育和人文醫學等相關的社會學知識應該貫穿于醫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良好的醫患溝通,既能對患者起到心理治療的作用,促進患者康復,又能讓患者對疾病診治過程及風險有所認識,還能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增進醫患關系的協調發展,減少醫患糾紛。1999年,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等國際性組織制訂的全球醫學教育7個最低基本要求中就有交流溝通技能,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人際溝通能力是現代醫學人才必備的素質。但據資料統計,目前,國外(如英國、德國等國家)的醫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占總學時的20%,而我國的平均統計還不足10%。所以在醫學院校開展人文社會學科,加強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早在2003年,南京醫科大學就將醫患溝通學列入醫學生必修課課程,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7】。借鑒他們的經驗,我們應該在全國醫學院校中開設人際溝通等人文課程。

2.4加強醫學生的法制赦育目前醫患關系緊張,但不少醫學生仍然法律觀念淡薄,所以醫學院校應注重加強醫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觀念。讓醫學生通過學習和了解與醫療相關的法律知識,既可以明確醫務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又可以知道患者的權利和義務,從而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既注意保障患者的權利,又能保護自己。

要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要讓患者對看到的醫療服務放心,對聽到的醫療服務安心,對感到的醫療服務舒心,就必須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贏得患者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因此,應在醫學院校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既要注重傳授專業知識技能,又要注重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人際溝通能力、法律意識等,這對改進醫患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