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用途和意義思索

時間:2022-09-02 10:57:00

導語:教學的用途和意義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的用途和意義思索

情感教育是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知識,掌握知識的同時,產生主觀體驗促進其感情變化。換言之,情感因素不僅對學習過程起著推動、強化、導向、維持和調節作用,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揮,還對學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優良的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為情感教育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有著很大的實效性,增強學生追求知識永不懈怠的耐力,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滲透,從不同的角度,對情感教育的內容、方式、步驟進行了探究。被后世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認為,教師應當愛學生,忠于教職。他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這種愛生忠誨,任勞任怨的精神,就是一個老師應當具有的情感素質。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從人道主義出發,要求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按照兒童的天性去進行教育,教育要適應自然,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以培養兒童善良的感情、意志和判斷。這就明確指出了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目的——培養兒童的良好品質和技能。熱愛學生的方式方法方面,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進行教育,首先要關切地,深思熟慮地,謹慎小心地觸及青年人的心靈。”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現代教育學更加強調情感教育在教學當中的位置,將情感教育提到搞好師生互動關系的高度來論述:教師要對學生熱情關懷,嚴格要求,竭盡全力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教師關懷,愛護學生,會使學生受到鼓勵會更加尊敬教師,熱愛學習;對學生的教育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情,持之以恒。”——既概括了情感教育的過程,又指明了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人類文化發展史中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蘊藏著極其寶貴的情感教育的資源。今天,科學技術正飛速發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認識領域的新觀念,新學說層出不窮,對人才的需求愈益廣闊而嚴格,依靠自己學習,終身學習成為適應社會變化的制勝法寶,情感教育理論的創新,深入提高,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現代教學論把教學劃分為兩個領域:一是以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認知領域;一是以熱愛學科學習,以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情感領域。這就一改我國教學體制一直以應試教育為主,注意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忽視或輕視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的片面性。這是新時代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傳統情感教育理論的開拓和深化。

筆者從事小學教學教育多年,不僅從理論上花大力氣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情感教育方面的論述和思想,而且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身體力行,切實探索情感教育的路子,教育教學成效顯著,對情感教育在教學當中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體會和領悟。

一、情感教育可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學生接受教師教育教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師生關系是學校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學秩序,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小學生是接受知識,塑造品格的初始階段,好奇心,敏感心較為強烈,想象力相當豐富,而求知的心靈猶如一顆稚嫩的小草,來不得些許風霜侵襲。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以朋友談話的方式傳授知識,可克服其畏懼的心理,增強其好奇心,求知欲及想象力,就可以對教師的一言一行印之于腦,貫之于行,樂于接受教育,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大大增強,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就十分融洽。所以,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向全體或個別學生進行教育時,要以真情實感對待他們,即使他們以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對待老師的幫助,教師也要以春天般的溫暖,夏天般的熾熱,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逐漸融化其冰冷的心使其在知識和品格的發展上打好基礎。

二、情感教育能促使學生樹立學習知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穩定學習情緒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要求。”從教師這一方面而言,其精神狀態,情緒波動對于課堂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心情愉快,輕松舒暢,情緒狀態較佳的情況下,其個人固有的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能力會得到自然,準確,流暢的展現;就學生這一方面來說,教師和顏悅色的敘說,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播下歡愉的種子;而教師手把手,面對面的悉心指點,又對學生能夠學會知識產生自信力;教師對學生所取得的點滴成績的鼓勵,還可產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意志力;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的耐心疏導,悉心糾正往往又可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對于這種師生雙向互動,現代作家冰心形象地比喻說:“世界上沒有一朵花不可愛,同樣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要讓學生身上布滿陽光,教師心中應有一輪太陽。”這是頗有見地的。

三、情感教育可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第一位老師。實際教學當中,確切的說,教師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起著媒介和橋梁作用。這個作用的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而興趣的產生往往通過情緒與情感對師生的智力活動施加影響的。如果師生關系好,教師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生也對教師的授課活動從一開始就會產生興趣,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傳遞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學生接受教育就有了肯定情感的體驗,就會在情景交融中去看、去聽、去想、去感受,學生不僅接受了知識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體驗,學生反過來也會給教師以相應的積極情感的回報,會更深沉地熱愛教師,尊敬教師,把教師當作自己崇拜的偶像。這時便會產生情感遷移的現象,即由愛教師進而愛他所教的學科,對他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叫:“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美國心理學家莫維爾認為:情緒是智慧的高級組織者,能夠對認知過程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情緒對智力活動的影響具有雙重性,愉快的情緒有利于智力的活動,沮喪憤怒的情緒則不利于智力活動。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求知欲,為進一步形成科學素養打好良好基礎

從學生成長的長遠利益考慮,現代教學理論將教師的價值取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強調指出:教師教學的價值觀對學科教學的認識與行為具有經常的導向性。又強調:教師教學要真正走出純科學主義的價值取向,注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杜絕應試教育。科學素養的形成,應當及早抓起。小學教育恰恰是科學家素養培育的起步階段,而這個起步階段對小學兒童來說是豐富多彩,充滿了“別有天地”的無窮魅力的。《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論及小學兒童心理特征時談到:“(1)小學兒童是幼稚的,即便是小學高年級兒童也會提出一些令成人可笑的問題;(2)小學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不會向別人掩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而且喜怒哀樂都溢于言表;(3)小學兒童是好動的,喜歡東摸摸,西碰碰;(4)小學兒童是好奇的,見到一件新東西,就想用手摸摸,聽到外面有奇怪的響聲,就想出去看看,手上有了玩具就想拆開瞧瞧;(5)小學兒童是喜歡模仿的,成人的動作方式,他們一學就會,影視的角色特征,他們跟著學樣,社會上的流行的時髦語言,他們也會朗朗上口的;(6)小學兒童做事是喜歡成功的,即使做得很不成樣,只要成人認真地稱贊幾句,他們就會非常高興,干得更得勁。”這一全面而精確的論述,對于教育兒童科學素養形成方面的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提醒教師,兒童身上有著科學素養形成的純粹因素,萬萬不可輕視。這就要求教師基于“每一個兒童都是可造之材”的認識,以溫暖如春的語言,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以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感,以積極樂觀的熱情,激發和強化學生內心深處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注意覺察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觸摸學生感情的脈搏,對癥下藥,清除其心理障礙,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給予表揚,哪怕是在學習上提出一些奇談怪論,也不應譏笑、嘲諷,遏制學習活動。尤其對差生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回答對就及時表揚,使差生感受到在老師心目中有一定位置,布置作業也可難度小點,平時不能要求過高,生活方面也要對差生充滿愛心,幫助他們解決些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真正體會到老師和同學都沒有因自己學習差而歧視他,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學教育要從教師教學正確的價值取向著手,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不僅在知識傳授方面本著一顆熱愛之心,沒有對優生的偏愛,沒有對差生的厭棄,而且在生活及其他活動中獻出愛心,沒有被忽視冷落的學生,這樣就會激勵起全面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求知欲,為將來形成科學素養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學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樹立教師教學的正確價值取向,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和恒心,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及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