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意境比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2:26:00
導語:詩歌意境比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及唐代的邊塞詩人岑參,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對于他那雄奇闊大的詩歌風格以及他的邊塞詩歌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句傳承悠遠的千古名句。今天,筆者要分析的正是岑參的邊塞詩歌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兩種不同的版本中的意境比較。
這兩種版本:一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一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以下簡稱《初中語文第四冊》;另一中版本是由華書局出版、1957年11月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以下簡稱《唐詩三百首詳析》)。
同一首詩歌在兩種版本中,雖然只是存在一個字的差別,但是意境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其分析比較如下:
一、在《初中語文第四冊》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戶鐵衣冷難著。”一句,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卻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戶鐵衣冷猶著。”。兩種版本中,除了這一句不同之外,詩歌的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并且,這一句在兩種版本中,僅僅是一個“難”字與一個“猶”字的區別而已。
二、文學作品中的意境,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作品中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那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必然與文學作品的意境的構建起著必然的聯系和一定的決定作用。在作者生活的哪個年代,當時的西域邊境的民族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保持著穩定局面,加之詩人懷著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對前途充滿信心,因此,其邊塞詩中洋溢著的理所當然是一種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也正是如此,詩人才會以大膽的想象、新穎的比喻將嚴寒的大雪比著春天遍野的梨花、蕭瑟的冬日才會演化為一片溫馨的春光,用絢麗多姿春來替代寒風蕭索的冬。從而為全詩奠定了樂觀向上的精神世界和藝術氛圍;從而使得讀者在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冬天的寒冷和蕭瑟,而是春天的絢麗多姿和溫馨。
三、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那掛滿的枝條的雪花在形狀和色彩上與春季怒放的梨花是那么的相似,簡直可以假亂真。那“千樹萬樹梨花”正迎著“春風怒放”已經成為了詩人對象化的活動,也即是說,詩人歌頌著掛滿枝頭的雪花的美景、頌揚“梨花”的迎春怒放,實際上是他自己本質力量——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對象化的結果,從而使得作者的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與大雪掛滿枝頭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這必然構成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這種奇異多姿的藝術境界。此時文學作品中那“樹萬樹迎著春風怒放的梨花”已被建構起來成為現實審美對象,那隱含與文學作品中的“我”,則成為了與被建構起來的現實的審美對象相統一的審美主體,從而確定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審美關系。因此,那掛滿雪花的枝條在那嚴寒蕭索的冬季之所以會轉化為絢麗多姿的迎風怒放的梨花,正是由于審美對象的性質(掛滿枝頭的雪花與春季迎著溫馨的春風怒放的梨花在形狀和色澤上都極為相似。)與審美主體的本質力量(積極樂觀、昂揚奮進、向上的精神。)相統一的結果;也正是隱含于文學作品中的“我”的審美活動得以展開的結果。嚴寒的大雪之所以成為“遍野的梨花”;蕭瑟的冬日之所以與“溫馨的春光”聯系起來,這是審美活動產生的必然結果;這是審美主體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必然結果。也正是由于詩人具備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全詩才會呈現出積極樂觀、昂揚、奮發向上的藝術氛圍。也正是作品中的“我”(審美主體)以一種審美的眼光去看待那蕭瑟的冬、漫天的大雪,蕭瑟的冬日才會和溫馨的春光聯系起來;在那嚴寒的冬季掛滿枝頭的大雪才會被詩人用大膽的想象、新穎的比喻比作春天遍野的梨花。
四、從意境的角度來看,雖然兩種版本中詩歌的前半部分都是詠北地飛雪的情景,但在《初中語文第四冊》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一句中的一個“難”字,只是通過鐵衣的寒從側面反映了天氣之寒冷,其間,我們可以感受到鐵衣之寒、天氣之冷,揣摩出“都護”表現出的心理是一種畏懼和無奈而已,這明顯的與詩歌的前半部分營造的意境——“春天遍野的梨花迎著溫馨的春風怒放、多姿多彩的意境。”從色調和感情基調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協調和不統一。詩歌的前半部分在色調上是鮮明的、在思想感情上表現的是一種樂觀、奮發向上、進取的精神,而“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一句中一個“難”字將詩歌的前后意境完全割離開了,首先,既然意境是作者(詩人)通過豐富的相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那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意境的構建也應該起著決定性作用;其次,在作者生活的年代,西域邊疆的民族關系是比較融洽的,保持著穩定的局面,加之詩人有著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對前途充滿信心,因此,此詩既然是詩人的邊塞詩的代表作,那么,其體現的藝術風格也正應如唐人殷璠《河岳英靈集》中稱岑參的那樣“詩奇體峻意亦造奇。”的那樣洋溢著的也應是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再者,我們可以從全詩明顯的看出詩人在描繪西域的奇異的雪景時,有意避實就虛,通過虛構和想象,將平常的自然場景轉化為富于美感的藝術意境,從而使得嚴寒的大雪變成了“春天遍野的梨花”、“溫馨的春光”將蕭瑟的冬日“替代”、寒風蕭索的冬季幻化為溫馨的春季,從而給全詩奠定了一個正如殷璠所評價的“詩奇體峻意亦造奇。”的那樣一個藝術氛圍和意境。
但是,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一句中的一個“猶”字,不但表現了嚴寒冬季的寒氣逼人,更加細膩的刻畫了“都護”心理的微妙變化和矛盾,天氣已經夠冷的了,而鐵衣由于其物理性質所致,讓人更覺得寒冷,可是,由于環境所逼、職責所在、任務所需,“戍邊”這一特殊環境使得“都護”明明知道穿上鐵衣會更加寒冷,但又不得不穿上鐵衣的矛盾心理及其微妙的變化。一個“猶”字如畫龍點睛之筆,通過“都護”的矛盾而微妙的心理變化不但反映了客觀環境的惡劣,更為重要的是刻畫出“都護”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克服了惡劣的氣候、戰勝了自我的怕冷心理,勇敢的穿上了鐵衣。從這一點看來,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更能夠充分表現詩人積極樂觀、昂揚奮進、積極進取的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與詩歌的前部分營造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奇異絢麗多姿的意境相統一和協調,從而在色彩和思想感情上融為一體;從而更淋漓盡致的表達作者的那種昂揚、樂觀進取的精神。
綜上所述,從意境的角度來解讀的話,《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一句中的“猶”字,在對意境的構建上比《初中語文第四冊》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一句中的“難”字在意境的構建上要深遠的多、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上要豐滿的多。
所以,不管是在搞文學創作的時候,還是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解讀的時候,我們都應堅持“推敲”的精神和原則——“僧敲月下門”與“僧推月下門”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主要參考文獻:
1、朱立元主編《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
2、郭紀金、高楠、趙有聲主編《中國文學閱讀與欣賞》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第一版.
- 上一篇:文言文閱讀題問題思考論文
-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學對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