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感性作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0 09:47:00

導語:農村感性作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感性作文研究論文

兒童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表達,就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寫“放膽文”。這里的“自由”,從外在形式上看:即兒童可以自由選擇作文的題目、材料、表達方式等,從內在狀態來看,是兒童心靈處于無拘無束的狀態。因此筆者從2005年起嘗試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生活----豐富生活、積累感受

1、擴充生活源泉,積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學強調“言之有序”,要求學生在文章的結構和詞語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學生有沒有豐富的生活。所以往往產生這樣一種局面:學生無話可說,卻要硬寫,硬寫不出,“啟發”實際上就是給學生“口授”,是“你照著我的意思寫”。所以,學生怕寫作文,很大一個原因是沒有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廣開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學生能夠做到關注生活,有感而發。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陽光,即便是同學中間的沖突、矛盾、誤會、爭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種生活的樂趣,這些都是自己思考寫作的好題材,而不能把它當作是一種煩惱,一種包袱。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現自我,盡情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親身經歷,描繪內心世界,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烙上情咸個性的印記,涂上獨物心靈的色彩。所以教師應盡量的充實學生相對單調、有限的生活,極大的擴充生活源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出小家庭,走進大社會,盡量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充實生活,積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華學生的人格。如采取以下集中渠道:

引導觀察。在教學中,在活動中,暗含觀察方法的引導,如充分調動目、耳、鼻、舌、身各種感官全面、細致、準確地感知;注意有一定的條理、有一定的順序;在觀察的過程中比較差異,抓住特點。先逐個進行小型的分解的“觀察.表達”訓練,循序漸進,再進行綜合訓練。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的習慣,觀察習慣逐漸形成,心靈變得敏感,世界變得豐富。

實踐體驗。在校外動員家長配合,組織學生親自去做,春天來了,種一棵樹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割割稻子,摘摘果子;在家盡力多做力所能及的,節假日,更要有意識的讓孩子盡可能多的參加社會活動,引導孩子參觀生活,留心生活,親身體驗生活。

模擬生活。為了開拓學生素材來源,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的結合生活,再現生活場景,廣泛采取“模擬生活”的方式來充實現實生活。

2、學會感想生活,豐富生活感受

我們的學生如果有了豐富的生活,而不去發掘生活的情趣,不去體驗生活的啟示和波瀾;面對生活的多彩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就不能算是真正走進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應學會作生活的有心人,學會對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一個思想感情貧乏的人,作文就無靈氣,而一個充滿熱情,思想豐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訓練,只要具有基本的表達能力,也會寫出動人的東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獨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充滿了喜怒哀樂,充滿了繽紛絢麗,生活中處處有我們的感動、思考和想象!因此,需要培養學生一顆敏感的心和一雙雪亮的眼。“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學會感想生活,想象生活,一枝一葉,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言一語,一件小事,一段笑話都能令我們發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會引發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義。

(二)重視閱讀----感悟作文方法:

1、課堂精讀,以讀促寫

葉老在議論讀與寫的關系時,曾提出閱讀和寫作是彼此相聯系的兩回事,指出它們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聯系點”。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的。

而語文閱讀的材料都是一些極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獨運,上課形式相對靈活多樣,學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較之作文課更愛閱讀。因此可以從最根本的閱讀教學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課中進行作文練筆,以讀促寫。以下這些方面證明以讀促寫是受學生歡迎、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在閱讀材料中,往往有具體的場合、景象和境地,通過教學營造了情感的氛圍,使學生如置身其中,會產生相應的體驗,情動而辭發,激發了寫作動機和興趣,作文就顯得親切了。如借助圖畫再現情境。學習古詩《游園不值》時,詩中說: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滿園春色什么樣呢?請學生用筆畫出來,邊畫邊想像“滿園春色”然后記錄下來,學生很有興趣。

2)在閱讀教學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結構格式、遣詞造句,謀篇面局的方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形象地告訴學生怎樣習作。如四年級《麥哨》一文可以引導孩子感受文章的結構及情感特點,通過麥哨的聲音串起全文,首尾呼應,此起彼伏,傳承久遠。

3)可以借鑒文章的材料、詞句,文章的材料使學生舉一反三,文章的詞句準確、新鮮,學生正想試用,這樣通過讀寫結合,解決了學生無米之炊的問題,作文就容易了。

如為了幫助學生練習《憶鐵人》一課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我就讓學生回家有步驟地勸家長戒煙,家長無意表演,學生有意觀察,輕松地完成了這一寫作訓練點。

2、課外博覽,廣泛吸收

語文課程標準上寫的:“提倡少作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道出了教語文學語文尤其是教作文學作文的真諦。

教師可以千方百計地解決小學生課外閱讀中出現的不會讀、不肯讀、不能讀等問題,讓“讀書”成為兒童習慣,不但要讀,而且要大量地讀,讓讀書成為兒童的習慣。撐起“課外閱讀”這一片晴朗的天空。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教師帶頭閱讀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充當的角色之一是引導者。學生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時間的安排、閱讀后的交流、閱讀能力的評價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和組織。為了勝任這一角色,教師自覺自愿地進行閱讀。

2)營造讀書環境。

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開設讀書廊、文化廳、圖書角等,營造“處處皆讀書”的場所。然后,班級適當訂閱《少年報》、《作文報》、《語文天地》、《家教周報》等多種讀物。最后,構建“展示平臺”,把學生喜歡的文章、讀書心得、個人收獲一一展現,相互交流溝通,進一步鞏固讀書的成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置身于這樣的一種讀書氛圍里,學生耳濡目染,能不受到感染嗎?

3)培養讀書的興趣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濃厚興趣的方法很多。經常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激動人心的“書林”境界,讓學生置身于其中。就是很簡單而又操作性很強的方法。比如:搜集有關的讀書名言,帶領學生理解與欣賞,經常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或新華書店,給學生講名人與書的故事,讓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并且不由自主地有種徘徊浩瀚書海的欲望,從而激起學生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交朋友的強烈意識。再如:表揚課外閱讀活動中的優秀學生,樹立榜樣,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樣趁熱打鐵,鼓勵他們學習優秀,超過榜樣,鼓動他們熱愛書籍,從書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這樣,慢慢地讓學生想讀、愛讀,沉浸于讀書的樂趣之中,甚至會達到手不釋卷的理想境界。

4)培養讀書的好習慣:

如潛心讀書、(1)“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告訴學生,書要讀慢些,邊讀邊想;(2)做記號(只要書是自己的);(3)遇到生字查字典,把拼音立刻寫在生字上;(4)摘抄詞語和名句;(5)讀到你認為精彩、生動、有趣的地方,要朗讀,要記憶。對一些表達力不強,語感不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每天朗讀(包括課文)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朗讀的意義太重大了。

3、教師下水,直接示范

在閱讀文章感悟寫作上,筆者覺得尤其可以以教師下水文為梯子引路,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對生活的表達和記敘,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啟發學生。

三、重視體驗----感悟習作過程:

通常在作文動筆時,我們是不會去想該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辭等等。如果過多考慮策略,反倒會影響寫作的思路。所以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不要老是以規范化的理念統一成批的制造同類產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圍牽引,尤其要因人而異,少進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導,而應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受,放手讓學生獨立構思、自由表達,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鼓勵喚醒。

1、熟悉素材:

如寫作《一件親身經歷的事》,筆者這樣啟發:讓我們選擇一件記憶最深感受最強烈的事。因為印象深刻的事情總是記得特別真切,回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那么,同學們能把它請清楚楚的回憶起來嗎?閉上眼睛,靜靜的在腦海里放電影,在這個電影中,你能看到當時人物的行動、神態(甚至是一個眼神);聽到他們說的話(甚至是一聲嘆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個地方有點模糊呢,讓我們用想象為它上色、讓它鮮艷起來、清晰起來。再如:指導學生作文《我成功了》時,我讓學生身臨當時的情境:在那一個激動的時刻,老師的表揚一定銘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語言嗎?你怎樣看出他的興奮?你記得自己的感覺和感受嗎?你當時做了什么。你留心過同學的表現嗎?這樣從重點的細節入手熟悉素材,為文章寫得真實具體提供了基礎。

2、激情表達

如指導學生寫作《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作前筆者跟同學們談話:為什么要選這件事寫?想起這件事是否給你過強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別深刻?如你想寫一件激動過你的事,就一定要選最激動的。也許,它曾讓你熱淚盈眶;快樂得歡呼雀躍;生氣得七竅生煙;憂愁得郁郁寡歡;慚愧得后悔不已;傷心得現在想起來還要落淚;恨不得這件事馬上能重新來過……同學們已經是十多歲的孩子了,親身經歷過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經深深體驗過,哪些事曾經深深撞擊了我們的心靈,甚至終身難忘呢?從而激發動筆抒發的欲望,達到非表達不可的境界。

3、欣賞語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學生寫好文章,時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語言的表達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專門為語言的優化而專門針對性的找技巧、尋方法苦吟苦練,或者為積累而積累。可以開展各種形式滲透這種優化語言的意識。讓學生潛移默化中主動優化自己的作文語言。

1)培養語感。

可以通過朗讀、揣摩來培養語感。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應提倡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揣摩,來培養學生的語感。用美學老人朱光潛的話說就是“把數量不多的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動筆時,于無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氣勢。”

2)學會欣賞。

課外閱讀時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意語言,欣賞語言。批改作文時,重視詞句表達的評價,哪怕有一個詞寫得準確了,都要大張旗鼓的加以表揚,要是句子寫得有特色了精彩了更是作上記號,鄭重其事的夸獎,反反復復的夸獎,把他們的語言優點放大,讓他們嘗到成功的甜頭。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自己交流作業時,能有意識的自我欣賞、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評點作文語言,如在自認為較好的句子下畫圓圈,反復吟誦,與同學交流等,讀他人的文章時,也能注意到精彩的句子,甚至能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劃線、點評、和摘記。

綜上所述,用生活經驗的方法教學,學生易接受,而科學化法,學生期待在更高層次上去系統知識后,才能從大腦資料庫里檢索出來。所以相對于復雜、深湛、思維式的理性教學方式,感性教學往往更直接、更淺顯、更注重感覺和經驗,更符合兒童心理特點:注重感性會使學生更加細膩,因為細膩才會用心去感悟生活點滴;注重感性容易讓學生“頭腦發熱”,而激情卻是作文的催化劑;注重感性能使孩子體驗到作文的快樂,如久入芝蘭之室,作文方法如花香熏陶滲透、默化潛移;頭腦中的積累鮮活了、語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我手寫我心”,不能融會貫通、水到渠成呢?所以,不妨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加感性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