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研究
時間:2022-03-04 02:06:59
導語: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出現了規模萎縮、生源質量下降和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健康發展。以實施專業認證為抓手,打造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施應從確立專業認證理念、建立認證機構、制訂專業認證標準和做好專業認證實施保障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框架與路徑
一、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原因探析
(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發展面臨諸多難題。1.規模萎縮、生源質量下降。伴隨著普通高校的持續擴招,專科院校錄取分數線走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部分生源被普通高等教育圈走。據近幾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2014至2017年,我國成人本專科招生人數分別為265.60萬、236.75萬、211.23萬、217.53萬。由此可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招生規模呈現下滑趨勢,只能通過降低錄取標準來獲得更多生源,因此,生源數量和質量雙雙下降已成為常態,這也為其后續發展蒙上了陰影。2.社會的認可度不高。社會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認可度遠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因為普通高校招生有嚴格的門檻限制,學生的學習基礎有保證,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入學門檻較低;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實行全日制學習形式,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采用非全日制學習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難以解決社會和學員需求的痛點,主要表現在:其一,學員能力未能與學歷實現同步提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更多地滿足提升學歷的需求,對職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其二,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畢業生的專業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其三,教育內容仍沿襲普通高等教育,缺乏繼續教育的特色,且課程內容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上述原因共同造成了社會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證書認可度低的現狀,認可度低正是造成規模萎縮的重要因素。(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發展困境原因解析。1.社會需求降低。2019年,我國高職院校招生將擴招100萬人,普通高校招生預計將達到900萬人,預計2019年全國高考的錄取率將達到90%以上,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供應大幅增加,壓縮了社會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需求。目前,社會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需求主要是以本科學歷為主,由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含金量無法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媲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只是人們不得已的無奈選擇,因此,它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大幅增長。2.價值取向錯位。長期以來,繼續教育機構被作為高校創收的“錢袋子”,使效益最大化的價值訴求取代了對教育質量的追求成為主導性價值取向。其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仍未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其二,對普通高等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壓縮、刪減或改造的狀態,缺乏對成人學員需求的全面關照。其三,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實踐教學環節被刪減、能省則省、能減則減、得過且過的思維模式貫穿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全過程。因此,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喪失了基于成人學員的“成人性”,同時,缺乏與社會經濟相適應的“職業性”,價值取向的偏差造成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過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偏差。3.難以滿足學員的多元需求。學員接受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基本上出于職業發展的目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難以僅憑學歷證書就能獲得穩定、高收益的工作,學歷證書僅是獲得理想工作崗位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此,學員參加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要求獲得與學歷證書相匹配的職業技能。當前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仍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崗位實踐技能培養相對薄弱,由于成人學員的理論基礎薄弱,他們既難以理解和吸收過多的理論知識,又難以掌握職業崗位需要的實踐技能,學員的多元需求難以得到滿足。4.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高校繼續教育機構具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和自我管理權,基本上實行自我管理的模式,外部質量保障尚未有效地嵌入教學過程。外部質量控制體系形同虛設必然造成高校繼續教育的自我管理相對松弛,難以對質量控制產生實質的促進作用,其存在的形式意義大于實踐意義。綜上所述,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雖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質量保障的滯后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質量保障體系的不健全使得高等學歷教育難以滿足學員的需求,只有這一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健全質量保障體系是確保教育質量和推動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
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解讀。高等教育專業認證最早起源于美國,我國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實施專業認證工作已開展多年。專業認證是指通過檢查、評估對高等院校中的專業進行認可,表明其達到可接受的最低質量控制和質量保障的過程。[1]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是指由專業性認證機構針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的職業協會與該專業領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進行,為相關人才進入專門職業界從業的預備教育提供質量保證。[2]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應包含以下要素:其一,認證的目的在于審核一個特定的對象是否符合特定的標準。其二,認證工作由一個獨立的、中立機構實施。其三,認證有正式的、規范化的程序和標準。其四,認證包括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的環節。[3]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認證是一種質量保證的程序,目的在于規范和引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加強專業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必要性。1.提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關于大力發展高等學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意見》等文件規定: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應達到與普通高等教育一致的水平。制度設計的初衷因質量保障體系薄弱而無法實現。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雖有相應的評估作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但這類評估實際上已淪為“形式上嚴謹”,實際操作“走過場式”的例行檢查,評估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保障的實際價值遠未達到預期。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內部質量管理相對松弛,主要以“課程考核”作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主要手段,只要修完規定的課程并考核合格即可畢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考慮到學員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的實際情況,無形中降低了考核的要求”,[4]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基本上難以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對學員進行綜合性能力測試,使得一部分未達到畢業標準要求的學員得以畢業,這也使學員形成了得過且過的心態。這也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自我管理”導致的必然結果。專業認證旨在確保該專業畢業生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5]同時,專業認證實現了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員的學的轉變;從投入要素評價到產出結果評價的轉變,推動辦學單位將有效教育資源轉化為學員實際的學習成果。以專業認證作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能夠通過畢業生的素質、能力的出口端質量控制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健全與運行,從而建立覆蓋全程的質量保障體系。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提升的根本在于專業建設,專業認證又是推動專業建設的有力抓手。2.實施專業認證具有政策支撐。《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是要求“高校應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建設,建立和完善自我評價機制;鼓勵引入專門機構或社會第三方機構對學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辦學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及認證”。由此可見,國家層面已經將專業評估(評價)作為專業設置、調整的重要依據,這標志著國家著手從入口端加強專業設置的規范與管理,因此,加強過程和出口端管理也會納入后續的政策設計,進而實現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全程的質量管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這是國家對加強繼續教育質量管理釋放出的重要信號,也是國家開始加強畢業生質量管理的重要標志。《綱要》僅提出了行動的方向,未涉及具體政策和配套措施,而具體的政策與措施將會在后續的政策設計中體現。專業認證恰恰是人才培養質量全過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契合了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加強質量管理的未來趨勢。提高質量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質量認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而專業認證也是專業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模式。[6]《意見》要求:“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質量認證體系,促進行業發展和改革創新,強化全面質量管理,全面提高質量”。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作為一種高等教育類型,它也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質量保障體系。(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可行性。1.具備了專業認證的基本條件。實施專業認證需要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如果專業的發展水平較低,實施專業認證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如果專業發展水平很高,也沒有認證的必要;只有專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其發展面臨著瓶頸,需要通過要素整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實施專業認證才是必要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教學理念、課程、師資、教學管理等方面相對成熟,已經到了需要整合優化要素促進專業建設的階段,因此,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實施專業認證的前提條件基本具備。《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出臺按下了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管理的快進鍵,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管理納入議事日程。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成并啟用,為專業認證數據的收集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能夠解決專業認證數據支撐平臺的瓶頸。2.積累了實施專業認證的經驗。我國已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進行了三十余年專業認證探索與實踐,截止2012年,我國已在14個工程教育領域中開展了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共認證了406個工程教育專業點。[7]2015年,我國成立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建立了與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并于2016年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成員國。2016年12月“《悉尼協議》應用研究高職院校聯盟”在南京成立,標志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專業認證工作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指出,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已經納入教育部的工作日程。高等教育其他領域的專業認證是高等繼續教育實施專業認證的重要預演,也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實施專業認證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諸多可資借鑒的經驗。
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施路徑
(一)確立實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應著力發揮強制性認證的“保底線”作用,確保認證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能夠達到既定標準。借鑒《華盛頓協議》《悉尼協議》中“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等國際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8]結合實際,確立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認證應堅持以學員為中心,認證內容應覆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涵蓋教學過程的全要素:教師應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培養方案應切實為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可靠的“路線圖”、教學設施應符合教學需要和學員需求;專業認證的標準應為“保證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專業認證內容聚焦學員的學習成果,專業認證的關注點從投入轉移到產出,使學員的學業成就能夠被客觀、有效地測量。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應選擇某個或某幾個具有典型特征的專業開始試點,待成熟后逐漸推廣。政府逐漸實現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管、辦、評的分離,將專業認證的實施交由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政府應從組織者和實施者逐漸轉變為領導者和支持者,并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提供人、財、物等資源保障。(二)建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機構。專業認證機構負責專業認證的具體實施與管理。理想情況下,專業認證機構應為中立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完全脫離關系。考慮到我國具體國情和專業認證處于起步階段的現實,需建立過渡性質的專業認證實施機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認證機構應在政府的領導下,逐步建立具有專業學會性質的半官方專業認證機構。隨著專業認證制度的完善,和專業認證機構的成長,政府應逐步放權,直至將認證工作完全交由獨立的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目前,我國專業學會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尚不具備獨立實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能力。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機構應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的組織領導下,由學科專家、繼續教育專家、行業企業專家、一線教師等人員組成專家團隊,既要保證認證機構的獨立性、公正性與權威性,又要確保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能夠得到有效協調和保護。建立專業認證專家庫制度,建立、完善的專家遴選、使用、管理制度,入庫的專家必須經過專業認證的培訓并考核合格,實行動態更替制度,認證實踐需要按比例隨機抽取,確保專家的獨立、公正。(三)制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制訂科學、合理的認證標準是開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重要前提,專業認證標準的制訂應兼顧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并確保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的適切性。1.專業認證標準應兼顧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專業認證標準的制訂應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因為只有符合各利益相關者訴求的專業認證標準才能順利實施。專業認證標準的制訂應立足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實際,廣泛地與成人學員、高校、政府部門、用人單位、行業、社會組織、認證機構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協調,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專業認證標準能夠符合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利益訴求,進而確保專業認證標準能夠符合行業的要求、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等。[9]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認證標準引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2.專業認證標準應堅持合理導向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認證標準應符合專業認證的宗旨,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作為核心價值導向。其一,專業認證標準應能夠扭轉當前我國專業評估過于注重設備、經費、師資等投入要素的價值取向,轉向以人才培養的產出為重點,并覆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資源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出的人才被社會接納、被用人單位認可是更重要的目標。因此,推動教育資源有效地轉化為人才培養的產出是專業認證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其二,專業認證標準的制訂應引導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機構更加注重專業建設,以專業建設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認證只能促使現有教育資源實現效能的最大化,而專業建設能夠通過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來提高教育資源的總量,通過專業發展的規劃與調整,進行教育資源配置的優化進而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加強專業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終極方案。專業認證的重要目的是通過認證來推動專業建設,進而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3.專業認證標準應實現彈性與剛性的統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應契合專業建設的主旨,應涵蓋“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符合相關的規范和要求、專業的培養方案、專業的可完成性、考試制度、與專業相關的合作、人員、物質與空間配置、質量保證與發展、專業特色”[10]等方面。考慮到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各區域專業發展水平的差別,專業認證既要體現共性要求,又能體現特色與個性,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實現“剛性指標與彈性指標的結合”。[11]剛性指標是指專業、行業發展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彈性指標則能夠為專業發展預留自主、自由發揮的空間或余地,剛性與彈性的結合能夠使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達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并通過相應的調控使專業教學改革走上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有助于專業自身風格和特色的形成。4.專業認證標準應實現與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相銜接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需要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協同發力才能發揮最大作用。作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專業認證,不能游離于質量保障體系之外,而是要與高等學校的內部質量保障“兼容”,預留與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接口。在此基礎上,專業認證標準的制訂需要參照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從整體上做系統性思考,留有一定的彈性和余量,確保與其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實現機制的有機關聯。(四)做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應堅持規范的程序,包括申請、自評、現場評估、結果、檢查、再認證等環節。(1)申請:由高等院校根據要求和流程向專業認證機構提出專業認證申請,專業認證機構進行初審,審核其基本條件是否達標。(2)自評:申請專業認證的高等學校需要對照認證標準對該專業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評估,根據要求填寫專業認證的各項數據,并找出參加認證專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3)現場評估:認證機構選派認證專家對申請認證的專業進行實地調查,采取現場考查、與教師、學員溝通交流、調查研究等方式,核實申請認證的專業提報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并按照認證的標準確定認證結論。(4)結果:認證機構及時公布專業認證的結果。(5)檢查:依據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專業認證機構在認證的有效期內對通過認證的專業進行動態數據監控,如果發現數據異常,應及時通知相關院校進行整改,使其持續保持在認證標準以上的水平。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有效期通常是5—7年,到期后,該專業需再度申請認證。專業認證結果應在一定的社會范圍內公布,并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專業調整的依據。未通過專業認證的專業可再次申請認證,如果三次認證均未通過,暫停該專業的招生資格。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結果不作為政府對高等學校進行財政撥款的依據,但政府可對專業認證結果優秀的高等學校給予物質獎勵,作為支持它們進一步改革發展的基金。(五)完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保障。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相應的保障條件:其一,制度保障。制度的出臺和完善是保障專業認證工作實施的重要前提,教育部應出臺“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試點辦法”,對專業認證的組織機構、認證程序、結果使用、監督和仲裁等方面進行規定,確保專業認證體系能夠被科學、高效地推廣和實施。其二,組織保障。建立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司領導下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下設不同專業大類的專業認證分委員會,具體負責本專業領域內的專業認證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門均應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本轄區內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管理與實施;建立健全教育部—省—學校三級專業認證實施組織機構,確保專業認證工作的組織與實施。其三,教育資源保障。人、財、物是做好專業認證工作的關鍵要素,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應將專業認證工作納入專業建設規劃,將其作為專業建設長期的動態化管理的組成部分,與專業建設融為一體,建立與專業建設的有效聯動,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人、財、物等教育資源的有效保障。
作者:張秋鳳 單位:南寧師范大學
- 上一篇:獨立學院思政隊伍繼續教育分析
- 下一篇:失地農民繼續教育培訓機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