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04 02:15:22

導語:高校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

摘要: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了解政治理論、政治時事、政治形勢的重要途徑之一,肩負著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形勢觀和政策觀,以及鞏固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類學生有其特殊性,進而對藝術類學生的形勢政策課教育教學應當有特別的設計。針對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和特質,本文從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對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進行實踐與創新,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教學;實踐創新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大學生了解政治理論、政治時事、政治形勢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的召開,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對大學生的思政理論學習能力與素質要求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藝術類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特定群體,如何尋找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更為有效的教學路徑,在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達到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目的,值得思考與探究。

一、藝術類學生的特性

藝術類學生普遍具有比較獨特的個性特征,他們性格開朗,感情細膩敏感,比較善于捕捉生活中細節,思維模式比較單一,具有直線性和形象化的特點,喜歡將事物的表象與本質相聯系,但往往思考問題本質的深度不夠。對于新鮮事物,藝術類學生有著強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渴求未知領域的興趣往往很高,但經常由于思維的局限性,容易淺嘗輒止,浮光掠影。因此,如何利用藝術類學生自身特性與專長,尋找其認知領域的突破口,達到形式與政策課的預期效果,這是每一位為藝術學生講授形式與政策課程教師的職責和研究課題。

二、影響藝術類學生形勢政策課效果的關鍵因素

當今高校形勢政策課,出現了如課時少、師資缺乏、授課方式單一、學生認同感獲得感不高、學習效果差等問題,亟待高校形勢政策課教育者思考和解決。藝術類學生同樣面臨此類問題,甚至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較其他專業的學生,教師更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拓寬教學思路,進行教育教學法地大膽嘗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形勢政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影響藝術類學生形勢政策課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多方面。一是教師講課內容缺乏深意,只講現象不提本質,教師對政策主旨吃不透,把握不深刻,往往對著備課筆記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課堂所授內容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等途徑獲得,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以講授為主,缺乏與實際的聯系,更缺乏藝術性。讓學生覺得形勢與政策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不關乎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可有可無。至于建立正確科學的政治觀這一課程的培養目標,更是無從談起。三是學校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師資配備、課程體系的建設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不斷提升,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通識課程,師資嚴重不足,往往由輔導員、黨委書記擔任兼職教師,在教師專業素養方面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尚沒有完整系統的教材,這對于授課教師的教學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教學資源的不完整,教與學的不對稱,使眾多形勢政策課只是為了完成工作量,形式化現象嚴重,教學效果令人擔憂。

三、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實踐和創新舉措

藝術類學生需要有專業的教師團隊為其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從而幫助他們建立科學完善的思想觀念,促進他們將理論學以致用,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現實生活,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高校應當在形勢政策課程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加以探尋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尤其是適合藝術類學生這個特殊群體。1.提升課程內容的高度,挖掘課程內涵的深度。教師備課,首先要備學生。顧名思義,要研究學生的需求是什么,學生興趣點在哪里,形勢與政策是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和抓手,但其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政治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能力,要讓學生明白,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群體關系中的一個組織部分。形勢與政策課與現實社會不是隔離的,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社會前進發展的根本規律,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事物的發展,積極面對人生。因而,教師在準備形勢政策課內容的過程中,必須將視野和思路打開,在宏觀把握課程內容的整體性基礎上,重點提高思想認識的高度,將正確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融入思想內涵中,對學生進行為人教育,基礎文明教育。2.提高課程內容的新鮮度,增加課程體驗的溫度。藝術類學生需要感性與理性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相比一味鋪陳就序的方式更有吸引力。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應該與藝術教育方法相結合,使形勢與政策課更加形象生動,更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形勢與政策課在分析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變化的內容時,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從自己所學專業出發,由藝術發展史的角度審視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并且舉例證明這些成果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變化。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為時間線索,分析中國人服裝服飾的變化。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分別從環境布置、商業海報、家具用品等方面,回顧和分析改革開放四十年,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切變化和切身感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歸納出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交流發言,補充討論,由老師最后做總結。并最終由全體學生得出結論。這樣的授課形式將專業特點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將思政理論與藝術實踐教育相結合,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吸引學生注意力,明顯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認同度,同時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及對專業的學習熱情。3.注重講課方式的靈活度,拓展課程學習的廣度。藝術類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和設計需要創新的思維和豐富的學識,他們更需要從老師那里獲取多方面全方位的知識養分,所謂博采眾長,為其所用,他們對于知識的追求更加迫切。因此,形勢政策課老師需要有博學和擅教的能力,在講課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知識的整合,將現實與歷史相串聯,以講故事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而非就事論事,照本宣科,形象生動的故事富含人生的哲思和藝術的點悟,以促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藝術類學生講授形勢與政策課,更加需要研究講課方式的藝術性。對于課程內容與講課編排要有一定的編導性、演藝性。因為藝術類學生自身具有很強的藝術特性,在他們身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藝術特質的捕捉能力要優于強于其他專業的學生,為他們上課,要有特別的課程設計,要進行特殊的藝術加工和處理。因此,對授課老師在藝術性能力方面的要求會更高。4.注意講課內容的設計感,延伸課程內容的寬度。大學生對社會熱點關注度比較高,充滿了好奇心,希望能通過某種形式,得到信息和觀點的延伸。形勢與政策課正是可以利用課堂,結合學生關心的熱點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準備議題,通過互聯網自主搜集有關信息,制作展示材料,進行課堂演示,從而達到教育與鍛煉的目的。例如,當今大學生對網紅、種草等網絡營銷并不陌生,這是信息時代催生的新事物,充滿了誘惑力。但大學生對如何正確看待網紅往往認識較淺顯,對網紅的認識僅停留在輿論的環境中,未有自己深入的思考與判斷。形勢政策課程可以結合這個現象引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產生對社會熱點現象的反思和追問,達到一定的思考深度,從而培養和提高社會責任感,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識。藝術類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可以更有專業傾向性,旨在用藝術創造美的生活作為源點和動力,提高對自我的認同感和課程的獲得感。5.重視講課內容的固化,建立課程內容的規范性和延續性。很強的時效性是形勢與政策課最大的特點,這加大了教授此課程的難度系數,但依然可以最大可能地整合教學內容。一方面,形式與政策課的課程設計要與時俱進,日新月異,和時展相關聯,與時代要求相同步,一部分沒有固定答案的知識點可以設置成開放式課程板塊,依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性特點,讓學生自由思考,展開想象的空間,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基礎知識部分應當相對固化與穩定,通過總結和凝練,提煉出適合學生學習,可以走入學生心里的內容與形式,形成一定的理論課程體系,或者編寫相應教材,幫助授課老師更直接更便捷更有效地發揮教學作用,幫助學生更系統地進行知識的掌握。

四、藝術類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遠景展望

藝術類學生在畢業后未來的社會貢獻中,肩負著創造美好事物,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之大任,有句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創造出藝術。如何評價藝術類學生形勢政策課的效果,最根本的顯現觀測點體現在將課程所得與現實應用相結合所創造的價值。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形勢政策課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現實社會與自身發展的關系,是和自己的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的。將藝術實踐活動與形勢政策課的理論講課相結合,從藝術專業相關領域引入研究課題結合當下熱點形勢政策話題,進行形式多樣、具有吸引力和明顯效果的研討,從而達到形勢與政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白靜,李冰.關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的探析[J].高教學刊,2019

[2]李芳.新媒體背景下提高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效率的有效路徑[J].機電教育創新,2019

[3]孫傳通,張慧晶,魏陽芷.學生視閾下“形勢與政策”課獲得感提升路徑——基于上海高校大學生的調研[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

作者:陳新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藝術與紡織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