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感恩教育
時間:2022-06-21 09:40:33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感恩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感恩教育則是德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感恩教育重視起來,并借助教學活動有效地融入感恩教育。為此,本文簡要地對小學感恩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從情境創設、教學引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資源等五個方面進行思考,為全面實現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恩教育;教學策略
知恩善報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了提升小學德育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教師需要從課程的內容出發,將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知恩善報的道理,明白什么是“滴水之恩,當以涌泉之報”的美德,真正感恩教育在學生培養和發展中的價值體現出來。
一、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及原因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逐漸提升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重視,而各科教師也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重視了起來。但對于感恩教育而言,目前教師的德育內容較為寬泛,并沒有將感恩教育重視起來,導致感恩教育的效果并不明顯。就當前感恩教育不明顯的現狀分析,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教師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重視在學生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但德育本身所包含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忽略感恩教育的融入,導致感恩教育并沒有在德育教學中有效地體現出來。第二,家長的參與程度不足。家長的參與程度不足是影響感恩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讓家長參與進來,才能讓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感恩教育中,部分家長將學生教育的事全部交給教師,認為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和道德修養的提升都是教師的責任。然而,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而言,家長是不可忽略的角色,家長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實現對德育的言傳身教,讓學生能夠將知恩善報融入進自己的意念中。為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家長也能將學生的感恩教育重視起來,全面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其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也可以實現有效融入。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這種靈活性進行思考,讓感恩教育可以融入到實際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和引導。
(一)開展情境教學,重視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探究、學習和感悟,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實現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為了讓感恩教育可以有效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課程情境中進行感受和學習。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融入感恩教育時,可以讓學生將課程內容轉變成小品的形式,在課堂中進行演繹,為了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課程改編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己去改編,完成課程教學效率提升。此外,在課程教學結束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村民為什么要立塊碑提醒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呢?這又體現出村民身上的哪種優良品質?”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實現對感恩教育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小學語文課程在德育教學中真正體現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二)注重教學引導,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的引導是實現德育教學效率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為了將感恩教育有效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地認識和評價,達到課程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程教學中發揮自己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雷鋒被人們長久的記憶和懷念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基于課程內容進行思考,讓學生從課程中找到雷鋒為人民所作出的奉獻。然后更進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因為人們懂得感恩,所以雷鋒的故事才被廣泛地傳唱;因為人們懂得感恩,所以雷鋒才被懷念和記憶;也因為懂得感恩,所以我們才能認識到這樣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典范。對于學生而言,言語的論述不能很好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價值,無法深刻地理解感恩的內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地感受和思考,讓學生逐漸體會感恩的意義,學會感恩。
(三)豐富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和發展的初始階段,自身的社會經歷較少,思維發展尚不完善,教師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也會因此而出現效果不明顯的情況。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學生思維的發展出發進行思考,借助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學方法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并在教學中實現思維的發展,這樣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加強小學語文教師感恩教育的效果。以小學課程《金色的魚鉤》一課的教學為例,該課程內容講述的是一個老紅軍為了幾個受傷掉隊的小紅軍奉獻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為了讓幾個小紅軍能夠有東西可吃,老紅軍將自己的針彎成魚鉤,為小紅軍釣魚,故事的最后小紅軍走出了草地,而老紅軍卻留了下來。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的融入時,可以基于故事的內容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為實現對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師在學生討論主題的設置上應當注意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感知恩情并學會回報。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小紅軍為什么在走出草地之后還要將魚鉤進行收藏,而不是丟棄?”
(四)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情感體驗
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基于此進行思考,借助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加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教師的引導,將感恩的思想融入到自身的意識和觀念中。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以這些新的教學技術為切入點。以多媒體設備為例,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圖片、聲音、視頻等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借助教學情境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虛幻的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和思考,明白父子之間的情感,讓學生先學會記住恩情。然后再引導學生學會報恩,提升小學語文感恩教育的效果,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
(五)重注資源創新,提升課程價值
教學資源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基于教學資源進行創新,通過教學資源的創新,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逐漸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程《慈母情深》時,教師可以從教學資源的角度入手,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將更多有關慈母恩情的教學資源引入到課程教學中,讓多種不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產生影響,逐漸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可以實現對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實現對課程內容的豐富,提升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強化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課程知識的學習和德育水平的提升,為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六)創新語文活動,融入家庭教育
語文活動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建設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活動中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學會在語文活動中學會感知恩情和回報恩情。為了有效提升語文活動對學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考慮將家長也納入到課程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的參與,提升課程教學的豐富程度,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這種方式讓家長也參與到對學生的德育教學中,將家長在學生培養中的價值發揮出來,用家長的言行對學生產生影響,讓學生可以借助語文教學活動實現對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讓學生學會感恩。比如,教師可以在語文活動中為學生和家長創設出感恩教育的情境,引導家長采取正確的措施向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在家長的示范中明確感恩的意義和內涵,實現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完成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和發展。
三、結語
為了能夠實現對學生感恩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語文教學的研究,找到其中可以有效融入感恩教育的內容,并借此對學生進行引導。為了增強學生感恩教育的體驗,教師也應當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借助多種不同的語文活動為家長提供融入學生感恩教育的途徑,從而實現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玉清.淺論小學語文教學與感恩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2):63.
[2]陳都.讓感恩之花開遍校園——關于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J].中外交流,2019(51):237.
作者:盧鳳杰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佟家小學
- 上一篇:高校體育教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 下一篇:校訓文化育人功能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