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22 08:30:27

導語: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

摘要: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各種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為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高等教育職業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符合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要求,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較高的實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了相關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高等院校職業化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信息時代;高等教育;職業化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帶動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育領域內,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育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學資源共享、遠程教育、網上教學等成為現實,而教學的模式、手段、方法、內容等也都產生了深刻的變革,高等教育逐漸呈現出職業化發展趨勢。受信息時代多種國內外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對新時期人才的培養有了新的認知,相比于培養學術型人才,更偏向于以市場為導向,利用海量的信息資源,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切實滿足學生、企業、學校三方的實際需求。

一、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現狀

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過去的二三十年間,隨著知識社會向信息化時代的轉變,高等教育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模式。90年代初,國務院頒發《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211”工程,強調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依托高等教育,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90年代末,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該法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突出強調了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各高校積極相應中央號召,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2000年之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過于強調科學技術專門人才的培養,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變化的發展。2014年6月,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就職業教育工作專門作出重要批示,總書記提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為我國職業教育確定了新的工作方針和新的辦學方向。各高校紛紛響應號召,1200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有600多所高校轉向職業教育,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占高校總數的50%。此輪改革針對長期以來高等教育過分精英教育的弊端,以高校的結構性調整來完善科學的教育體系,尤其是建立科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但轉型中的高等教育在這一輪的改革中存在諸多的發展瓶頸,接下來文章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化教育流于形式,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網絡,向高校傳遞出對職業型人才的渴求,而高校對新時期人才市場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提出了人才培養的職業化發展方向,但只停留于表面,未能有效實現專業的對口銜接。導致企業在招入剛畢業的學生后,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去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以計算機教育為例,許多高校雖然開設了計算機專業,并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主,但卻沒有及時了解市場的變化、信息技術的變化對計算機人才的最新需求,致使人才難以快速適應崗位工作要求。這種矛盾在其他專業中也比較常見。例如國際貿易專業,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跨境貿易,展銷會等宣傳活動已經在線上進行,訂單的談判與交易也是在線上進行,如果高校開設的國際貿易專業還是以傳統的理論進行教學,就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培養出的學生跟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會完全脫軌。

(二)職業化教育的各方面準備不到位

高校未能在職業化教育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職業化教育改革工作難以真正得到貫徹。(1)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工作中,發展的重點還是偏向于科研、教學等方面,對職業化教育雖有開設些課程,但投入的專項經費并不高,并未真正深入采取具體措施實現職業化教育,缺乏相關的機制和制度規范。(2)高校在教學理念與方法上,并未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在職業化教學中,將信息技術簡單看作自動化教學工具,課堂授課仍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學習為主,教學模式沒有發生較大改變。教學模式沒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也很難主動的發生改變。(3)同時,高校未能開設相應專業的職業化課程供學生選擇、實踐和學習,而且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職業化教育教材,此類教材未能及時跟上教學需求,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據報道,高等教育培育出來的畢業生與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的匹配度極低,超過80%的軟件企業CTO認為目前高等學校中軟件類專業課程的設置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崗位需要。大部分教師也均為學術型教師,不具備開展職業化教學的能力,無法有效結合職業化教學需求,進行教育方法的調整。而有部分教師雖然具有雙師特點,也有企業的工作經驗,但在高校這種職稱評聘結合的制度下,未受到重視。(4)此外,高校還沒有設置專門的職業化教育科研部門,職業化教育實施工作難以得到科學的指導與監督。(5)部分高校現階段還未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無法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實踐平臺。有些高校雖然與相關企事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但僅停留在表面形式,并未真正進行校企合作。

(三)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信息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現階段,高校在職業化人才培養上,通常采取由學校、家庭與社會構成的教育模式,從不同角度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教育活動。在高校教育方面,通過教師課堂指導、輔導員管理形成專業化與統一化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模式較為固定,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缺乏靈活性。雖然在其教育模式中,學校、社會、家庭都通過各自方式對學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育,但由于信息的不共享,育人環節缺乏相互溝通,均存在教育上的片面性,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的對策

(一)高等教育與職業化教育相結合

當前,國內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人才培養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只有具備較高的素質與實踐能力,才能確保人才不受負面信息的影響,真正發揮出人才的價值。職業化教育是實現學校、學生與企業有效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要求。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關注國內外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及相關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確保職業化教學知識始終符合市場經濟需求與企業用人要求。同時,高等教育職業化過程中,高校需轉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借助信息技術平臺,更大范圍尋找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職業化課程設計上,應借助教學改革契機,進行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模式的變革,將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多種形式應用到教學中去,最大限度豐富職業化教學模式。

(二)加強職業化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強化職業化人才培養意識,結合職業化教育要求及高校實際教學情況,建立科學的職業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相關企業的溝通,積極維護校企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如,與企業合作舉辦技能大賽,建立相關技能大賽網站,為不同學校的學生提供鍛煉自我的機會,這樣不僅能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增加高校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激發學生的職業化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將職業化標準貫徹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去,并結合其標準實施情況,不斷進行調整,最終形成系統化的標準體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納入職業化教育,通過文化墻海報、學校論壇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職業化教育,并邀請專業領域內的代表人物到校講座,以激勵在校大學生,更積極地配合職業化教育活動的開展。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化水平,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作為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職業化教育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為確保職業化教育得到有效落實,還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前信息時代,職業化教學工作者既要據具備豐富的專業性知識,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也要掌握職業化教育技巧,并熟悉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將豐富的信息資源應用于教學中去,以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一方面,高校可從企事業單位挑選優秀員工兼任職業化指導教師,建立從企業招聘教師制度,提高教師隊伍中具有相關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另一方面,加強現有教師隊伍培訓,通過校企交流、專業講座、崗位掛職鍛煉等途徑,來實現專門職業化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以更好地勝任職業化教育工作。同時,通過雙師型教師補助經費等形式,鼓勵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

(四)開展多元職業化教育模式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難問題,高校必須變革現有教育模式。在職業化教育中,與企事業單位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通過交流論壇及視頻通話等途徑,讓企事業單位參與到職業化教育的全過程,對教師的職業化教學行為及學生學習方式給予不同角度的看法與意見,落實導師制教育方法。在傳統教學設置上,高等教育主要采用學分制,以學生在校修得的學分為標準,評定學生是否合格,因而學生對學分都較為關注。高校可在學分體系中納入職業化教育,以確保學生認真完成職業化學習任務。對于一些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的學生,高校應給予高度肯定與支持,并建立畢業生自主創業網站,通過網站為畢業生提供科學的指導意見、創業信息、創業資源,并引導相關企業關注網站信息,積極促成自主創業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在高校內開設相關的創業指導課,為有興趣參與自主就業的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課堂講解,利用政府頒發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及真實創業案例,指導學生理性對待創業,并合理規劃人生目標。

(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基本辦學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職責和權益。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積極推“校中廠”“廠中校”,擴大委托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培養規模。鼓勵校企共建技術創新平臺。建立與用人單位對接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制度,支持企業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逐步建立學生定點實習實訓、教師定點實踐鍛煉制度。加大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仿真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模式。結語在當今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推進高等教育職業化,有助于培養出高水平、高技術的綜合型人才,滿足信息化社會不斷進步的新要求、新需求,實現社會進步與高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因此,高校必須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認識到高等教育職業化的意義與作用,堅持需求導向,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布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堅持就業導向,充分發揮就業指揮棒作用,推動職業院校圍繞市場需求辦學;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難題,為持續推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堅持融合發展,推動學歷教育體系與人力資源開發資源共融,職業教育與在職從業人員發展渠道共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產業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全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建強,陳鵬,黃海洋.高等教育改革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0(02).

[2]王繼平.新形勢下我國職業教育的十大突破.中國教育報.2014(12).

[3]滕暉.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4(09).

[4]周小巖,楊普習.高校網絡教育課程建設:成就與挑戰[J].品牌.2014(05).

[5]徐潔蕾.社會轉型背景下高等教育職業化創新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5(07).

[6]李博.新建本科高校的職業化轉型發展路徑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

[7]洪京一.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2012)[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作者:薛小青 單位:仰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