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貧困生資助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01 06:36:00
導語:高校貧困生資助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貧困生問題日益凸顯,成為高校發展的一大難題。長期以來,國家、社會、高校對貧困生給與了大力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校貧困生的經濟困難。但是受思想觀念、管理體制、經濟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高校在貧困生資助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國家貧困生資助政策的貫徹落實。為了切實解決當前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勇于改革現行政策存在的一些弊端,真正把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
關鍵語:貧困大學生資助對策
前言
2009年末的上海女碩士自殺事件將人們的目光凝聚到高校中的貧困生群體。高校貧困生問題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普遍關注,家長操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帶有社會性的問題。教育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是國家興衰的標志。由于教育是以一定的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因而貧困家庭的子女往往會因貧困而難以完成學業,甚至失去受教育的機會,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高校貧困生的問題不僅是貧困生的個人問題,更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什么是高校貧困生呢?所謂的高校貧困生是指高校里經濟上比較困難的學生(通常月消費在200元以下),他們的經濟支付能力不能完成其大學學業。他們在上學時負擔不起學校所規定的各項費用,有的在上學后難以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費用,情況突出者(通常月消費在90元以下)為特困生。
一、高校貧困生產生原因分析
高校貧困生問題是如何出現的呢?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高校一直實行的是“單軌制”的全國統一的“免費+人民助學金”模式,公有制的計劃經濟時代和較小的高等教育規模,使國家成為高等教育的單一投資者,受教育機會成為面向特定群體的公共產品,群體內每一個成員不僅不需要履行投資責任,而且在生活上享受福利,畢業后也有國家包分配,因此也就不存在高校貧困生問題。高校貧困生問題開始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公費生和自費生并存的“雙軌制”,并開始實行對一部分學生免收學費,而另一部分學生收費的政策,貧困生問題就此產生了。我國高校自1994年實行招生并軌、交費上學、自主擇業政策以來,高校學生開始支付每年幾千甚至是上萬元的學費,高校貧困生問題便成了一個熱點問題。1999年開始的高校大擴招也使貧困生人數迅速增加。
高校貧困生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其家庭的貧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父母雙亡,單親家庭或父母喪失勞動能力,經濟來源少,甚至沒有經濟來源;(二)學生家庭處于偏遠落后地區,經濟不發達,自然條件差,經濟困難;(三)多子女上學,家庭收入偏低;(四)轉型期出現的新貧困家庭,父母為城市中因企業效益差而下崗的職工,靠低保維持家庭生活;(五)家中有危重病人,昂貴的醫療費用造成了家庭的經濟危機;(六)家庭所在地遭受重大災害,失去經濟來源等等。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群體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吨袊逃龍蟆?006年9月15日第一版中相關數據顯示,到2005年我國高校貧困生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占到了高校學生總人數的20%,而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現狀研究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苯陙黼S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實行并軌招生以來,高校貧困生問題日漸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涉及到了教育公平問題,影響了部分貧困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權利,能否積極、妥善、有效地解決貧困生教育救助問題,已成為事關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大局的一件大事,責任重大,不容忽視。圍繞貧困生教育救助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多個政策,各級政府及院校也想了很多辦法,以“獎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勤工儉學補貼、學費減免”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逐步得到確定。國家、社會、高校等對高校貧困生給與了大力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生的經濟困難。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觀念、管理體制、經濟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各高校在貧困生資助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貧困生認定標準缺乏合理機制
如何區分貧困生,各省市都制定有自己的標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學校管理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家庭能否承擔得起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學校更是不得而知?,F在通用的辦法是由生源地的民政部門出具貧困證明。姑且不去考慮各地對貧困狀況的理解,單就貧困證明本身,又有多少可信度而言呢?國家缺乏權威、可行的資助評審體系,高校很難確定誰應該接受國家助學金,誰應該享受學院助學金,誰應該享受無償資助,誰又只能獲得助學貸款。有的學生在填報家庭收入時盡可能的少報或不報,然后拖欠學費不交,申請學費減免或資助。貧困生認定由下而上,僅憑一紙證明評定,缺乏科學可行的評審體系。
(二)勤工助學崗位少且報酬低
現在勤工助學的崗位主要來源于校內,校外市場上主要是大學生做家庭教師和在私人企業里打工,但受條件限制,可提供的崗位有限,穩定性差,報酬也非常低廉,往往根本不能滿足貧困生的實際需求。再加上高校的擴招和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加,導致了城市富余勞動力的快速增長,在校大學生、下崗職工和畢業生對工作崗位的競爭愈演愈烈。由于在校大學生缺乏專業的勞動技能,導致了社會對其勤工助學的認可度不高,除了做家教外,貧困生只能從事低智力或重體力的勞動,勞動強度大,缺乏必要的社會勞動保障,有時候工作時間還與學習時間沖突,收入也很難保證。另外,一些大學生往往不愿意從事一些比較艱苦,不體面的工作,勤工助學的觀念有待于改進。
(三)獎學金獲獎學生與貧困生吻合率不高
貧困生由于生活壓力較大,包括學習在內的綜合表現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一部分貧困生來自教育水平較低的地區,學習能力較弱,基礎也差,造成貧困生“品學”未必就會“兼優”。而獎學金的設立宗旨是以獎優為目的的,因此貧困生獲得獎學金的機會相對就會少一些,通過獎學金進行貧困生資助,無異于杯水車薪。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1999年對全國100所高校5000名貧困生的問卷調查顯示:高校貧困生生活費來源中依靠獎學金支付的僅占貧困生總數的2.9%,貧困生獲獎學金的人數也僅占其總數的23.8%。這足以證明獎學金的助困功能已十分微弱,獎學金獲獎學生與貧困生的吻合率不高,依靠獎學金助貧實現難度較大。
(四)貧困生資助體系單一,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有限
當前國家推行的“獎、助、減、免、補、勤、貸”的教育救助模式體系,是一種單一的國家財政強力支持下的扶貧濟困政策,始終沒有擺脫單一的國家財政模式。這種模式的推行是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的:一是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各級政府如期足額撥付貧困資助的有關款項;二是當前貧困生資助政策保持連續與穩定。國家充當了教育救助的主力軍,這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實中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參與有限,導致救助的資金也有限,不能滿足貧困生的需求。
(五)國家助學貸款缺乏有效地法律和制度保證
目前,由于沒有建立獨立的助學貸款供款系統,國家助學貸款只能依靠商業銀行來進行。而由于商業銀行實行的是企業化的運營模式,普遍認為助學貸款成本高,風險大,是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的,貸款風險防范機制沒有真正建立,銀行貸款的積極主動性不高,國家助學貸款扶貧幫困的功能很難得到發揮,勉強施行,效果也不明顯。另外,各院校中也確實存在畢業生未能如期還款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貧困生信用意識淡薄,主觀上拖欠還款;另一方面是因為貧困生畢業未能及時就業,或者收入很低,客觀上無力還款。
(六)注重對貧困生的物質救助,缺乏精神幫扶
為切實解決學生上大學難的問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國家實行了“獎、貸、助、補、勤、免、減”的資助政策,諸多高校開通了“綠色通道”、“校園綠卡”等一系列方便快捷的助學措施。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很多貧困生的經濟困難問題,但學生由于貧困引發的精神問題的解決方案尚未完全被納入以上資助政策實施的具體過程中。高校貧困生除了承擔著高額的經濟壓力,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需要克服的困難和需要調試的心理問題相對于非貧困生,更多、更復雜,但在實踐中,對貧困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幫扶往往容易被忽視。
三、高校貧困生資助對策的研究
貧困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三方積極地加以救助。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是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營造和諧校園進程中無法回避而又急需解決的難題。個人認為在對高校貧困生的救助中應該從貧困生的角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多層次、多角度的對他們進行救助。針對上述問題,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定機制,加強貧困生的甄別工作
要解決貧困生的認定工作,需要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這個標準應根據學生家庭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家庭成員勞動力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高校的收費水平等而制定。在具體進行貧困生界定工作時,除了要有硬性的執行標準,還應有彈性的執行計劃。在制定上確保合理性,在情感上確保人性化,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貧困認定制度。同時生源地地方基層組織也要強化責任意識,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一旦貧困證明出現問題,要追究證明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在學校今后的工作中,應嚴把貧困生認定關,充分利用當今信息通訊發達等優勢,加強調查了解,核定相關證明文件,增加公示,舉報電話等監督手段。學院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派遣有關工作人員對申請的貧困生家庭進行抽查走訪,從源頭上掌控貧困生的界定,使有限的資助資源充分的惠及每一個貧困生。
(二)學校加強與社會合作增加勤工助學崗位,提高學生自助自救能力
隨著高校貧困生群體的日益擴大,如何充分發揮勤工助學工作的濟困育人功能,使之與學生的學業、能力掛鉤,與學生的成才、創業掛鉤,創造性的把助困與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是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當前,要使高校勤工助學工作擺脫讓學生從事簡單的勞務勞動的局面,學校必須加強與社會的合作。學校要幫助學生積極聯系社會企業,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起勤工助學基地,制定人才培養機制,使社會各個企業承擔起資助貧困生的義務。在短期用工中,考慮使用勤工助學的學生,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勞動保障工作。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勤工助學基地,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勤工助學由勞務型向知識型、創業型的轉變。這種全新的助學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長期的、穩定的勤工助學崗位,使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又可以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較好的創業體驗和就業實踐。這種將“育人”、“助學”和“創業”有機結合起來的做法可以說是未來高校勤工助學工作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三)改革獎學金制度,充分發揮獎學金的獎優、助貧、促學功能
高校獎學金制度自實施以來,一直是激勵學生成才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獎學金的激勵、導向和資助功能,首先要大幅度提高獎學金。實行高額獎學金是國際上和國內一些著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否有全額獎學金不但是各高校之間爭奪優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境較差學生選擇學校,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自己成才之路的重要方式。其次要擴大單項獎學金的評比,給貧困生帶來更多的獲獎機會。高校貧困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獲得綜合獎學金有相當難度。學校可以通過設立“貧困生獎學金”,僅在貧困生中評選,給貧困生帶來更多獲獎機會,使生活貧困的學生大都能獲得資助,充分發揮獎學金的激勵作用和資助功能,以此激勵貧困學生通過努力學習來獲得經濟上的資助。公務員之家:
(四)爭取社會支持,建立社會資助網絡
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參與。目前,社會參與貧困生的資助,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1.設立捐贈獎學金:學校積極聯系社會企業和個人的捐資,以企業、單位、個人的名義在學校捐資設立獎學金。2.在學校成立愛心救助基金:廣泛發動學校師生、新老校友及社會力量進行愛心捐助,成立“愛心救助基金”,專門用于對學校貧困學生的救助。3.建立“助學對子”:學校積極聯系社會愛心企業、慈善人士,由他們與貧困生組成助學對子,從學習費用、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給予學生幫助。4.單位提供勤工助學崗位:企業對大學生的救助,應該多為他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有條件的單位要利用大學生的文化優勢和時間特點,合理安排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通過勞動進行自救。
(五)建立學生貸款的監督和信用體系,充分發揮助學貸款的作用
國家助學貸款是解決貧困生上學難問題的主渠道,它具有商業性和政策性并存的雙重特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提高銀行真正參與助學貸款的積極性,需要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開辦生源地貸款。學生生源所在地的政府比高校更可以直接了解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在生源地進行信用貸款,比學生入校后集中貸款簡單易行,誠信的客觀性以及償還的可能性也更高;2.合理設計還貸期限。助學貸款出現的違約現象,還貸期限設置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而延長還貸期限不失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3.盡快建立健全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完善監督懲戒機制,這是解決國家助學貸款問題的根本。建立貸款學生個人詳細的檔案,建立起相應的跟蹤系統,并要求媒體參與其中,對不履行還款義務的貧困生予以曝光,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
(六)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幫扶,提高其自助能力
對貧困生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貧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也有很脆弱的一面,對其加強心理幫扶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梢蚤_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舉辦各種講座、心理咨詢等,使貧困生全面客觀的認識自我,消除其自卑心態,引導他們樹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排解他們的自我焦慮感,加強對其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培育貧困大學生完整的人格與健全的心理。對貧苦生進行心理幫扶,可以激發其改善自身貧困狀況的積極性,提高其自助能力,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實際需要。
總之,做好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是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保證,是黨和國家關心愛護困難群體的重要體現。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們要拓寬社會參與渠道,充分調動國家、社會、學校參與的積極性,綜合各方力量來完善和創新高校貧困生的資助體系,力爭把這項工作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進而更好的促進貧困生救助工作的開展,也會進一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茗.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商洛學院學報,2008,22(1)
[2]楊志強.關于醫科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問題的思考及對策[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
[3]鐘仁耀主編.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12
[4]周躍軍孫欣.高校貧困大學生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交流,2008,12
[5]丁峰.高校貧困生群體救助策略管見[J].中國市場,2007,5
- 上一篇:高校安全長效機制構建論文
- 下一篇:高校院級教學管理措施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