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探討
時間:2022-03-03 10:11:38
導語:初中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初中德育課程的實施,教師可基于教育傳播學理論,選擇符合教學實際的教育傳播媒體,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認同,最終達成德育目標。文章基于教育傳播學理論構建了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模型,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例,整合了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資源,確定了地理德育目標,探討了德育媒體資源的選擇與整合策略。
關鍵詞:教育傳播學;德育課程;課程資源開發;初中地理課程
一、德育的內容
2017年8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規定了中小學德育的內容,分別是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出“歷史、地理等課要利用課程中語言文字、傳統文化、歷史地理常識等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3]。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具有生活性和思想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將生活性與思想性有效融合并付諸教學實踐,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地理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又培養了學生關注人類和社會發展的意識與責任擔當。
二、教育傳播學
1.基本觀點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體和教育信息四個基本要素構成”[4]。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伴隨著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傳遞,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依據受教育者的認知特征和學習需求,將特定的教育信息通過多樣的教育媒體傳遞給受教育者。德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圍繞課程目標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3]。因此,在教育傳播學的視角下設計和開展德育課程,教育者必須處理好德育信息和教育媒體之間的關系。依據感官的不同,可將教育媒體劃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和視聽媒體。筆者對蘊含德育內容的時政媒體和資源類別進行了梳理,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般而言,教育信息的傳播是在多種媒體共同作用下實現的。有研究指出,通過視聽媒體傳播的信息能夠更好地被受教育者接受。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以激發學生內心情感認同為根本目標的德育課程,應基于德育內容的有效傳播,綜合設計與選擇符合教學要求的德育課程媒體資源類型,要既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又有助于學生的道德實踐,促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2.基于教育傳播學的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模型基于教育傳播學的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模型(如圖1所示),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選擇德育媒體資源的基本思路和原則,另一方面能夠為德育常態化實施提供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參照。結合《指南》與課程標準進行中學地理德育內容的整合開發,是中學地理德育課程開發的前提。在分析整合了地理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課程資源后,教師需要從權威媒體平臺(如官方網頁,以及“抖音”“快手”等APP中的“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官方賬號等)選擇不同類型的媒體資源,通過分析與整合德育課時目標與媒體資源中蘊含的認知內容進行教學案例的設計、實施,最后通過教學效果分析與反饋,評價德育課時目標的達成度。
三、基于教育傳播學的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
以教育傳播學為理論指導的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需要注意三個基本點:整合初中地理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資源、確定地理德育課程目標、明確德育課程媒體資源的選擇與整合策略。1.初中地理教材中薇含的德育資源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指南》的相關要求,對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深人挖掘,形成如表2所示的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體系。從表2中可以看出,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德育課程資源主要體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方面。其中,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取向與地理核心素養中的人地協調觀相呼應,是開展初中地理德育課程的主要“抓手”,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則是開展課程的必備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在各個方面,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2.初中地理德育課程目標德育課程目標是德育課程的實踐方向和德育媒體資源的選擇依據,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價值判斷力,促進其養成相應的行為和習慣,適應和處理相應的社會化問題。依據《指南》與課標的相關要求,結合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德育課程資源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如表3所示的初中地理德育課程目標。3.德育媒體資源的選擇與整合策略不同類型德育媒體資源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素材疊加和無認知意義的素材展示。無論是視覺媒體、聽覺媒體還是視聽媒體,教師均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具體的德育課時目標,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基于德育媒體資源的認知內容或認知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接受不同類型媒體資源傳遞的信息,以加深情感體驗。在進行德育媒體資源的選擇與整合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注重媒體內容與德育內容、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性。將德育與學科教學融合,學科教學內容則成為德育課程實施的載體。因此,教師開展德育課程和選擇媒體資源的前提,是分析并梳理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內容,進而制訂具體的德育課時目標。在此基礎上,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任務,并整合出符合教學需求的德育媒體資源。正如前文所述,媒體資源的選擇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必須要走出“展示”這一單一功能的誤區,教師要明確媒體資源在德育課程實踐中的重要意義和認知導向,注重媒體資源“展示前”的導人,“展示中”的情感體驗,“展示后”的討論和發自學生內心的思想碰撞、情感認同。(2)緊密聯系時事熱點和學生生活經驗。德育課程的設計、實施均指向生活。德育目標的達成不能停留在書面表達,否則學生形成的道德觀念就會像“空中樓閣”,要以生活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其成為生活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因此,體現生活性的德育課程媒體資源必定是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發現生活中德育媒體資源的眼睛、收集德育媒體資源的習慣、整合德育媒體資源的技能,進而引導學生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樹立遠大的理想。
四、結語
德育不同于傳統的知識教育,需要教師在激發學生內心情感認同的基礎上,逐漸引導學生進行認知和建構。基于教育傳播學視角的初中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可為德育課程的常態化實施提供支撐。
作者:李旺軍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思源實驗學校
- 上一篇:如何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
- 下一篇:高級會計理論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應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