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留學生初級漢語教學探索

時間:2022-10-24 09:20:18

導語:醫學留學生初級漢語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留學生初級漢語教學探索

[摘要]醫學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存在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教學研究有待深入等諸多問題。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簡稱5C標準)是世界語言教育領域的重要文件。本文嘗試以5C標準來指導設計醫學留學生初級漢語綜合課,特別強調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注重5C各項標準的落實,特別關注文化內容的學習以及對醫學專業知識的貫連。為了監控本次教學探索的實施效果,本文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留學生對基于5C標準的漢語教學有比較高的認同度。

[關鍵詞]醫學留學生;初級漢語綜合課;5C標準

1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綜合性大學和醫科大學,如復旦大學、山東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都針對留學生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醫學專業。根據中國教育部公布的《2018-2019學年度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高等學校名單及招生計劃表》[1],2018-2019學年度計劃在45所高校招收3470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留學生。目前針對全英語授課醫學專業學習者的漢語教學已經開展了十幾年,各校開設漢語課程的具體安排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漢語課程都屬于必修課程,并且大部分學校只開設一門漢語綜合課。目前漢語教學的通行做法是按照聽說讀寫等專項技能分課型教學,而漢語綜合課是融合了聽說讀寫等專項技能的課型教學。漢語綜合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型,既要落實語言要素(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的教學任務,也要承擔起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在各種課型中顯得尤為重要。以溫州醫科大學為例,針對漢語零基礎的醫學留學生,主要開設一門漢語綜合課,教學時間共7個學期,跨度為3.5年。在教學實踐中,這一層次的漢語教學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基本的問題:第一,部分醫學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內在動機不足。醫學留學生學習漢語以工具型動機為主,工具型動機強調學習一種新語言的實際價值和好處[2]。對一些學生而言,學習漢語固然可以方便在中國的學習與生活,但是這一群體是用英語學習醫學知識,漢語水平的高低優劣與醫學課業表現之間沒有直接相關性。在繁重的醫學學習任務壓力之下,不同的學生對漢語學習的實際價值和好處有不同的認識,導致部分學生對漢語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漢語往往是出于課程要求。因此,內在學習動機的不足,是制約學生漢語學習“始于初級,難跨中級,遑論高級”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針對醫學留學生漢語教學的認識與研究有待深入。基礎漢語、醫學漢語與臨床醫學漢語是目前普遍開設的一些漢語課程,而醫學漢語和臨床醫學漢語是一種專門用途的語言教學,對此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以“醫學留學生”和“漢語教學”為主題,在知網上僅搜索到98條相關文獻(檢索時間:2018-09-25)。這些論文包括27篇碩士學位論文,其余僅有1篇來自核心期刊。研究的內容雖然涵蓋了語言要素教學、教學策略、學習動機與需求分析等多個方面,但是總體研究層次較低,有待進一步深入。眾所周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能夠引領教學質量的提升,上述研究現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針對這一領域的教學研究亟待加強。對于醫科院校的漢語教師而言,無疑要加深對這一領域漢語教學的了解與理解,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之下,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提高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強度,以期提升教學質量。正是基于這一目的,我們進行了初級漢語綜合課教學改革的相關探索

2教學設想與探索:基于5C標準的初級漢語綜合課教學探索

2.1什么是5C標準。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inthe21Century)[3]是一份定義語言學習內容標準的重要文件。它的一項重要成就就是基于規范的語言教育,提出了FiveCs(5C)概念。5C即“溝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連接(Connec-tions)、比較(Comparisons)、社區(Communities)”,這5項標準描述了語言學習的內容,并構成了語言教育中標準的教學核心。5C標準強調培養語言學習者的實際溝通能力,經過美國本土漢語教學的檢驗,在我國漢語教學界得到較大的認同。溝通指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與能力,是5C標準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語言溝通: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能夠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參與交流,提供并獲得信息;理解詮釋:學生能夠解讀口頭或書面信息;表達演示:學生在交流時能夠展現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并能夠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話題信息傳遞給接收者[4]。由此可見,與傳統聽說讀寫各項語言分技能相比,5C標準更強調語言學習的輸入(input)與輸出(output)過程,以及強調學習者如何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不難看出,5C標準所強調的語言學習價值觀與醫學留學生工具型為主的學習動機是相契合的。文化是指充分體驗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體驗不同的文化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其評價標準有二:學生能夠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和人們所持有的觀點展現出一定的理解能力;學生能夠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產物和人們所持有的觀點展現出一定的理解能力。這就要求醫學留學生的漢語學習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語言本身,而是要透過語言現象理解到其本質的內涵,這樣才能學到一門語言的真諦,才能勝任各種語言交際的場合。連接要求語言學習要觸類旁通,要貫連其他學科,即用所學語言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與內容,并能對之進行整合。醫學留學生的專業是醫學,開設醫學漢語和臨床醫學漢語也正體現了用漢語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實際需要。通過漢語學習醫學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學習漢語的實際價值和好處。比較涉及到語言比較與文化比較兩個層面的比較,學生通過比較目的語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語言學習的本質。社區指學生能夠將語言課堂上的學習經驗拓展到國內與國際多元社區,包括學以致用、終生學習兩項評價標準。對于醫學留學生而言,將所學的漢語用于醫院見習實習,無疑是學以致用的最好體現;將課堂學習和社會學習相結合,無疑也能不斷提高語言運用的自動化程度。而終生學習強調的是學習者將漢語學習作為一種個人生活和能力拓展的方式,體現的是學習者由被動到主動的過程。2.2基于5C標準的教學探索。參照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我們強調醫學留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要將溝通、文化、連接、比較、社區有機結合起來。下面,我們以《發展漢語》初級綜合1第7課為例,探索如何在5C標準的指導之下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中國銀行在哪兒》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問路;讓學生學會漢語方位詞的使用,能夠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以下內容是2個課時的具體教學活動設計。2.2.1導入新課:以課前中文小故事“南轅北轍”中的方位詞“南、北”導入新課。2.2.2生詞教學:通過一張簡化的方位圖,先學習“東、南、西、北”這些最基本的方位,然后拓展到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等表示方位的詞匯。通過變換粉筆、粉筆盒和黑板擦的位置,學習“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表示位置關系的詞匯。然后,搭配方位后綴詞“邊、面”,逐一朗讀。在操練環節,以一張中國地圖為例,以某一城市為參照系,讓學生分組,逐一操練。2.2.3句型教學:“在”字句和“有”字句是本課的重點句型。以書本上的一張學校平面圖為例,通過建筑物的具體位置,以課文對話中的關鍵句作為板書句,解釋“在”字句和“有”字句的用法,從而提煉出這兩種句型的語法格式。在操練環節,以“我說你聽”的方式,通過老師的描述,讓學生將相應的建筑物畫在紙上。2.2.4課文學習:通過聽錄音,讓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并嘗試用所學句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之后,分角色朗讀對話,并嘗試復述對話內容。2.2.5隨堂活動:活動1:校園平面圖展示。圍繞學生的宿舍區和教學樓等關鍵建筑物,以搶答形式讓學生操練問路的具體方式。活動2:人體器官位置大PK。通過人體器官分布圖,讓學生練習所學的句型及方位詞,并讓學生了解一些人體常見器官的中文名稱。2.2.6課內拓展:向學生簡要介紹不同方位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內涵,比如中國古代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皇帝都是“南面稱尊”。并補充一些與方位有關的漢語詞匯,如“房東、做東、東家”等。2.2.7布置作業:作業1:寫一篇小作文,向大家介紹你的宿舍在校園中的位置,并介紹宿舍周邊的建筑。作業2:比較你的國家和中國的方位詞,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要求課內小組發言。2.2.8課內匯報:根據所準備的內容,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發言。2.2.9成果展示:將學生的匯報內容和優秀小作文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可供大家復習和觀摩。根據學生學習的進度,成果欄也可以隨時添加新的內容。這份教學設計涵蓋了5C標準中11項評價標準的所有內容,成語導入、中國方位文化介紹與中外方位文化對比等文化內容的設置,讓課堂充滿故事性與趣味性;圍繞校園平面圖展開的句型操練與模擬問路等環節,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設置入手,力圖讓每個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習得語言知識與言語技能;人體器官位置大PK等隨堂活動實現了對醫學專業知識的貫連,能有效地提升醫學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強度。為了監控本次教學探索的階段性效果,我們對溫州醫科大學2017級臨床醫學與口腔醫學這2個專業的留學生做了一份有關漢語教學的調查,讓留學生評價現有漢語課堂的效果。本次調查共收到69份有效問卷,見表1。調查結果顯示,選擇A和B的留學生共占86.95%,僅有1位留學生選擇D,認為應該要多使用英語輔助上課,可見大多數留學生還是非常認同漢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這份問卷中,我們還設置了2個開放性的問題:一是讓學生反思在促進漢語教學中他們自己可以做什么;二是讓學生給老師提教學建議,即老師還可以改進什么。在學生自我反思中,有半數多的學生提到要準備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要通過聽說讀寫各項技能提升自己的漢語能力,要多結交中國朋友以提升漢語的交際能力。這表明在5C標準指導之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意識到要主動學習漢語,他們希望通過調整具體的學習策略來提升學習效果,同時,這些主動性的自我反思內容說明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強度增強。

3結語

基于5C標準,我們對醫學留學生的初級漢語綜合課進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強調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特別關注對文化內容學習的重視以及對醫學專業知識的貫連。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而言,留學生對現有的漢語教學有比較高的認同度,學習漢語的動機強度也有所增強。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留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建議這一調查內容顯示:增加戶外教學、影視欣賞以及教學內容多元化是學生的主要訴求。這些訴求與5C標準倡導的讓學生自己體驗、參與、實踐的學習方式是高度一致的。這提示醫學留學生對漢語學習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僅僅開設一門漢語綜合課很難滿足這一需求。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等形式擴展教學類型,同時也應注重將漢語教學貫穿到醫學留學生育人總過程之中。對漢語教師而言,基于5C標準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教學困惑與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在漢語學習的中高級階段,如何貫徹5C標準的各項內容?如何發揮小組活動與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圍繞著漢語本體知識與教學,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醫學漢語作為一種特殊目的的漢語教學,它與基礎漢語教學本質的區別是什么?這些區別不應僅僅停留在詞匯層面,而應深入挖掘其本質差異。再比如,5C標準在溝通這一項細分了口語與書面語的不同,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如何通過情境教學的形式,將這些不同充分展現,這都有待進一步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作者:朱賽萍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