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06-02 09:13:52
導語: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美育素質的手段,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思維能力,但目前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還屬于邊緣教育,因此,本文通過討論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改革策略,闡述公共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美育素質的主要手段,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通過音樂教育,能夠拓展思維想象力,提升自身的創造力,高校也可以開展公共音樂教育,打造學校品牌。
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必要性
教育部的文件指出,公共藝術課程與高等學校其他公共課程同樣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高校里的公共藝術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學家朱光潛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更加健全的人。對于每個人來說,美育的終極價值指向“至高的善”,提升美育素質,不僅是個人興趣,陶冶性情,更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德育要求,對社會發展有更重要和長遠的意義,因此,教育部門明確要求各大高校重視公共藝術課程,不以考核作為影響指標,真正感受藝術課程的魅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美育素質的主要手段,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音樂能提高學生創新創造力,擴大學生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對學生素質教育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高校音樂教育一直在我國教育領域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學生美育教育的過程中難以發揮應有功能,在現在的高校教育系統里,可能都沒有音樂課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更不要說提升學生的美育素質。
二、目前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大學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和地位的邊緣化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對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公共音樂教育并不像思政教育或者是其他思想教育課程一樣屬于公共必修課程,許多高校開設了藝術類的公共課程,但學生選修也只是為了湊學分,或者是部分特長生的加分課程,公共藝術課程無法實踐其作用,更提不上培養學生的美育。此外,高校對于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在實用主義盛行的當下,功利化的教學內容以及就業導向使許多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雖受學生歡迎,但不受領導重視,成為“雞肋”,這也導致出現音樂教學資源單薄、教師人手不足、學術研究的匱乏、經費不足等問題,公共音樂教育一直都是靠學生或者少數老師的努力,這樣高校音樂教育得不到長足發展,完全不利于高校培養學生的美育素質。
(二)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內容形式單一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學生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變多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到許多品質比較差的音樂影響,這就需要學生們擁有獨立、完整的美育素養,但是由于學校的音樂教育普及率比傳統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枯燥乏味,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教學還是采用音樂欣賞、老師面授樂理知識等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創新性教育模式,也因為學生對于公共選修的課程重視程度不夠,都覺得只是湊湊學分而已,不需要太用心,所以公共音樂教育的課程成了雞肋,無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課程內容無聊、陳舊,也讓學生們失去上課的興趣。
(三)教師人手不足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就是高校對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不重視,導致音樂教學資源薄弱。高校對該科目的管理不足,很多音樂教師平時的工作中對公共課程教學投入比較少,有部分高校教師甚至只是“掛名”在學校,而在校外做其他藝術指導。教育資源薄弱、教師不愿意投入精力,學生為了湊學分選修,在三種因素的互相影響下導致公共音樂課越來越邊緣化,高校藝術教育的培養質量便不得不令人擔憂,更不要提如何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此外,音樂課程的老師考核標準也比較單一,許多高校為了方便,對藝術類導師的考核標準仍與其他類別的教師一樣,以發表科研和核心期刊為主要考核標準,但藝術教育不同于綜合性課程,特別是音樂教育是一門實踐性教育課程,其藝術反應的直接成果是學生的美育素質提升,這不能通過數量來評定,目前各高校對音樂教師、藝術類教師的職稱評定方法仍是一刀切,這種方法顯然不合適。
(四)硬件條件不足
在目前國內高校中,藝術教育硬件設施的投入嚴重不足,很多學校沒有一個合適的展示平臺,甚至連藝術教室都沒有。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條件不斷發展,但是高校對音樂教室的建設還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沒有建立相應的新媒體音樂課堂,建設新媒體音樂教育機制,沒有建立新媒體時代下音樂課程教學的意識。
(五)學生受快餐文化的侵蝕
在新媒體時代,海量的網絡資訊涌入,學生們受網絡文化的影響逐漸增大,特別是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現代社會,學生們獲取音樂知識的途徑變多了,但是由于一直以來學生們沒有學習到基礎的音樂知識,加上網絡時代“流量至上”的營銷標準,許多學生的審美受到快餐文化的侵蝕。受短視頻平臺影響,現代人的聽歌習慣被改變,有許多音樂為了流量,經常簡化成洗腦式音樂,不斷重復,基本上沒有任何深度,文字沒有美感,缺乏意境,經不起推敲,可能一首詞只需要語句末尾的押韻,十分鐘就可以寫出來。這些洗腦式的歌曲對學生音樂審美產生了嚴重影響,音樂素養需要通過長期的系統訓練培養,但目前學生的音樂素養沒有形成獨立的審美習慣,還受到快餐文化的侵蝕,加大了對學生們音樂素養的培養難度。
三、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改革策略
(一)從根本上提升對音樂教學的重視
想要推動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改革,各高校就應從根本上提升對公共音樂教學的重視,摸清公共音樂教學的定位,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音樂教學體系,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應優化課程教學,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升音樂教育的實效性。高校加強組織領導,實施公共音樂教育條件保障工程。將音樂教育工作與改革發展事業同步推進,形成藝術事業發展的合力,一是加強管理,成立學校直屬的藝術教育部門,設立學校分管領導為主任的文化藝術委員會;二是實施“文化興?!卑l展戰略,科學制定規劃;三是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對音樂教育乃至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經費,籌資成立學校文體發展基金,規劃學生藝術活動中心,以滿足演出、排練等活動的場地需求。高校還需創新展演機制,實施藝術素養提升工程。創新活動載體,創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機制。一是構建學校文化藝術委員會、學生社團、學院(園)系三級聯動機制,打造“藝術季”“社團文化節”“中外音樂節”等文化品牌。結合新媒體營銷策劃,將藝術文化節打造成校園獨有的品牌,策劃舉辦藝術演出、音樂節、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展演,打造高水平的演出,著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二是努力提升藝術水準。除了發展自身的藝術品牌,積極參與各類的音樂比賽,學校還可以引進專業的音樂會,引進境內外高水平藝術團演出,從世界各地引進不同音樂類型的文藝表演,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三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舉辦比賽,打造高效的自身品牌,學校還可以將表現優異的學生以學校名義對外參加比賽,或者是赴各地匯演。四是扎實推進群眾藝術發展,為迎新、畢業、學生節等文藝活動提供藝術指導,所有學生藝術類社團均配有專業指導音樂教師。
(二)探索更多的教學模式
新媒體時代的一大特征,即是海量的資訊涌入,垂直交流平臺增多,信息溝通壁壘被打破,大家都可以在網上學習到知識,又能成為網絡上知識的生產者。特別是在肺炎疫情期間,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實踐其實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應用,公共音樂教育中可以通過探索更多教學模式,例如線上教學。以往傳統的音樂課堂里比較依靠考試、課后作業等內容,幾乎學生沒有練習,無法鞏固自身的知識體系,學習效果不能得到保障和提升。在新媒體時代,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在網絡上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學習到更多的新音樂技術和軟件,老師可以依靠自己專業知識結合自身的音樂樂理知識,對新的音樂形式進行剖析,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課后進行探索,在不斷的交流中,使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得到鍛煉與提升,通過不斷探索,找到合適自己發展的方向和專長。老師在上課的同時,應該利用新媒體平臺,了解更多的關于音樂資訊,更新專業知識。新媒體時代,信息溝通壁壘被打破,老師們也可以在更多的網絡平臺上與其他人交流,學習、更新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應用于教學中。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直播、moc慕課等網絡課程都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程,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還可以將優質的教學資源在網絡平臺上與學生共享,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新的網絡熱點技術加入教學系統,在新媒體時代下,國際間的教育交流增加,老師們也可以通過分享國內外不同類型的音樂或者引進更先進、新的技術,在交流中不斷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學習先進的音樂技術。
(三)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除了擴大音樂教育應用的平臺,高校還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是加大引進與外聘力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邀請名師名家講學,以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能力。將課外指導、排練、展演等作為教師崗位聘任、評獎評優、晉升職稱的重要指標。豐富教育載體,提升公共音樂教育的地位,將公共音樂教育作為公共必修課程,同時開設不同的音樂課程類型,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專業化的課程教學設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此外,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音樂傳播的途徑和音樂形式、展現平臺都有了極大的變化。對高校音樂老師來說,除了不斷精進自己的音樂理論知識外,更要了解當下流行的音樂形式和音樂內容,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課程中,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內容結合到教學當中,這樣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樂于學習,學習效果也會更好。此外,針對音樂教育課程,一方面,高校應該推出適應課程特點的考核機制,保障老師的職業發展,讓老師有時間及精力針對公共課程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引進,不斷進行優化,促進優秀的教育資源共享。同時,高校還需建立培養體制,不斷提升、培養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打造優秀教師隊伍,豐富人才建設。
四、結語
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學生的音樂欣賞素養不斷提升,美育素質也不斷加強。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教育是整個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的公共音樂有了更多的途徑和形式進行教育,學校應進一步通過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培養綜合性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人才隊伍,同時還可以打造出學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自身品牌,進一步推動學校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娟娟.淺談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J].藝術教育,2014(01):56-57.
[2]徐靜璇.高校音樂公共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研究[J].音樂時空,2014(10):148-148.
[3]張姣琳.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大舞臺,2013(09):167-168.
[4]萬凌艷.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7(11):240.
[5]閆薇.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探索[J].黃河之聲,2016(10):66-66.
[6]趙夢娜.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黃河之聲,2019(21):70-71.
[7]王圣春.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高校音樂課程改革研究[J].環球市場,2019(32):277.
[8]戴楊,賈麗娜.基于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途徑研究[J].新絲路:中旬,2019(05):1.
作者:徐柳 單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背景農業經濟創新策略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下農村公共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