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活動目標設計與延伸拓展
時間:2022-09-01 09:36:32
導語:幼兒教學活動目標設計與延伸拓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幼師職業知識和能力集中體現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上,而把握教學目標和延伸拓展是該能力的必要因素。設計幼兒教學活動目標的能力集中表現在把握教學目標的主要功用與基本原則兩個層次上;幼兒活動延伸拓展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主題、角色、步驟、環境與時空等方面。
關鍵詞:教學活動設計:幼師職業:準入標準
盡管我國還沒有制訂專門的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但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學前教育教學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等法規文件中關于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標準的內容,已經對幼師職業準入標準的基本內容做出了明確的指向,具體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品德與人文素養、身心條件與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1]。”相較而言,前二者基本上已經定位,改變的難度很大,而且需要一定的條件。尤其是關于第一方面的“品德”與第二方面的“心理”素質方面需要一定的時間觀察與檢驗。而第三方面“保教知識與能力”相對容易測量,它是整個準入標準的專業性內容。因此,第三方面得到了幼兒監護人、用人單位以及社會的更多關注。同時,也是廣大幼教研究者和管理者的主體性工作對象。由于專業標準是幼師職業準入標準的背景和基礎,因此,學術界和幼教行業往往只關注到專業標準。而專業標準則聚焦于資格考核,在我國現行的幼師職業資格考試中,保教知識與能力這個考試項目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嬰幼兒成長與教養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幼兒一日生活指導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幼教機構環境創設和管理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幼兒游戲活動指導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基本知識與能力等。在這些內容中,“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的基本知識與能力”[2]更為引人注目,所以,課題組根據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的經驗,以及社會調查的情況對本主題內容進行深入地研究。
1設計幼兒教學活動目標的知識與能力
教學活動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教育思想理念的具體化與外顯,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是否合適,不僅可能影響所有教學活動環節的開展,而且基本上預設了最終的教學活動效果。具體某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整個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的細化與分解,具有相對獨立性。1.1教學目標的主要功用。1.1.1引導功能。教學活動目標使教學活動過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程序性,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從目標定向開始。教學活動啟動的原因、動力大小、方向調整、以及結果預期,都會受到教學目標的引導,甚至制約。可以說,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都受到教學活動目標指導和支配;換言之,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都是為了實現教學活動目標而展開。因此,如果教學活動目標科學、合適、精準,就會引導出有效的教學活動。否則就會導致無效的教學,甚至可能是負效應的。所以說,一個準幼師至少要明白,并且力圖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中貫徹這樣一個理念:設計理念科學、難度合適、指向精準的教學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設計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環節。否則,整個教學活動困難迷失方向。1.1.2激勵作用。教學活動目標一旦確定下來,就會產生一種激發教學者和學習者共同實現的意念和力量,其中一個常規性的思路是教學者力圖引導學習者理解并接受這個教學活動目標是整個專業或課程目標的一個細胞。也是實現學習者人生目標的一個細胞,即很多具體的教學活動目標可以匯聚成學習者人生目標必要因素。于是,學習者就會把教學活動目標看作人生目標去實現,從而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價值與成就。在幼兒教學活動過程中,準幼師需要及時把握學習者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意志強度、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班級中差距明顯的個體狀況,才可能充分發揮教學活動目標的激勵作用;同時,根據班級集體個體差異提供“最近發展區”[3],使幼兒能夠從成功走向成功。從而讓準幼師擁有教學成就感,激發其自我效能感。1.1.3介質作用。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系統內外部各個要素的統領。教學活動過程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及準幼師和學習者等因素構成的動態過程。各個因素之間發生的相互關系與作用,主要是通過教學目標來統領、維持并最終實現的。譬如,選用某個案例、某種教具或者某種技術手段,都是因為他們能夠有效地實現既定的教學活動目標。所以說,有了教學活動目標,才使教學活動的其他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教學活動系統并使教學活動過程有效而順暢地進行。因此,準幼師在幼兒教學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教學目標的統領作用,否則就無法實現目標,整個教學活動也會變得雜亂無章,而且容易導致安全問題。1.1.4檢測作用。教學活動目標作為預設的教學活動結果,當然是測量、檢查、衡量教學活動成功與否,效果如何的尺度或標準。教學活動目標作為專業或課程教學目的的具體規定或細化描述,自然需要對教學活動結果予以構想和預定。教育機構、學習者、準幼師、社會各界以及教育研究機構都需要用教學活動目標來檢測教學活動結果。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活動目標設計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如描述籠統,缺少標準或層次;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沒有兼顧,尤其是忽略學習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際意識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已然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個通病。更不用說忽略了對學習者綜合素養的全面規劃和培養。因此,準幼師在幼兒教學活動過程中隨時用教學活動(階段性)結果匹配教學活動目標,或者用教學活動目標來衡量教學活動(階段性)結果,從而檢測出教學活動目標的實現程度與效度。對于熟練型幼師來說,還需要生成新的教學活動目標。
2設計教學活動目標的基本原則
2.1以時代性教育目的為背景。眾所周知,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當前我國幼教領域最具有時代性的教育目的描述有兩個:第一個是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4]。明確地提出了幼兒教育中的四個主要目標與領域,而且與以往的中小學教育目的不同的是將“體育”放在第一位、將“德育”放到了第三位。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年道統教育的國度,這樣的提法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創新性,而且幼教界非常認可這樣的提法。第二個是2016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5],雖然也提到要全面教育幼兒,使其和諧發展,但是在全面發展的項目順序上回到了從前。這是值得思考的提法與表述,文章從優先權限的角度來說,“德育”確實值得優先考慮,但是在內容比例上不應該占據主要位置。事實上,對幼兒來說“體育”的內容比例與優先權限都應該大于其它任何目的、目標。2.2以學習狀況變化為標桿。學習者是教學活動過程的中心,也就是以學習者為出發點和歸宿,教學過程就是把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提高到一個新的狀態或水準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學習者的學習狀態(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技能層次以及人生追求等)直接相關,并且大多數情況下影響強烈而深刻。因此,精準地設計教學活動目標的必要條件是真實地把握學習者的實際狀態,根據學習者原有水準與層次適當提高教學活動目標的難度和高度。因此,準幼師需要具備觀測、衡量和評價幼兒不同學習狀態的知識和能力,尤其是根據不同個體差異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估的能力。2.3以學習者的反饋為主要評價。一個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是否科學、合適、有效,最終要通過教學活動實踐來檢驗,通過教學效果來衡量。如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切反饋良好,那么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肯定科學、合適和有效,學習者反饋的良好度就是教學活動目標的科學度、合適度、有效度。如果實施的過程和結果與預先的設計差異很大,那就要返回到最初的目標,反思教學活動目標的科學度、合適度和有效度,并提出改進方案。所以,教學活動目標設計能力的提高模式是:設計—實施—反饋—反思—再設計,不斷地循環。準幼師首先要明白這個模式,其次才可能遵循這個模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活動目標設計能力,盡可能實現良性循環。2.4以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為區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準幼師經驗不足難以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而教學活動目標設計往往只能夠適合某些學習者,而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習者。于是,導致了學習者之間的兩極分化。根據整個班級所有學習者的真實狀況,制訂滿足所有學習者的教學目標才是真正科學、合適而有效的教學活動目標。準幼師要了解每個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可以進行學習者分析與調研,譬如使用問卷調查、談話與觀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學習狀態。因材施教就是以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為區分,根據不同學習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準幼師來說,以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為區分就是對于不同幼兒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能只用一個方法,譬如對于女孩更多地使用鼓勵法,而對于男孩子則較多地使用適當限制疏通法。2.5語言具體而簡潔。教學活動目標的設定需要盡可能使用易衡量、可評價的外顯行為動詞來表達,如“回憶、朗誦、背誦、復述、計算、歸納、組織”等,盡可能少用“知道、明白、了解、領會”等描述心理過程的內隱性動詞,因為這些詞語比較抽象、籠統、模糊,不易測量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同時,盡可能使用完整的短語句表達,譬如,“能夠計算10以內的加法”。所以,表達教學活動目標的時候需要用詞具體而簡潔,具體就是每個詞語所指向的對象能夠讓讀者非常直接地獲取,簡潔則指語句方面的簡單而清潔,即沒有冗余的字詞。總之,科學、合適、精準地設計教學活動目標是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與頭等大事。教學活動目標不明確,準幼師就難以實現有效的教學,也難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因此,準幼師要特別重視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依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以及相關學科的內容與要求來確定教學活動目標的基本內容,同時深入了解學習者的具體學習狀態,兼顧班級幼兒的個體差異,綜合所有教學反饋來修改、補充、完善教學活動目標。
3幼兒教學活動延伸拓展的意識和能力
所謂幼兒教學活動的延伸拓展就是根據活動過程中的相關要素進行替換,一般而言,主要是如下四個要素拓展模式:主題領域拓展、角色背景拓展、過程規則拓展以及時空環境拓展。下面分別介紹:3.1主題領域拓展。幼兒教學活動的主題領域拓展是指用相關的主題或領域來替換現有的主題或領域。譬如,一個以手指活動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可以替換為以腳趾活動為主,一個以眼睛活動為主的教學活動可以考慮替換為以耳朵為主,但是,一定要注意主題目標與過程的適用。領域則是指的《指南》指出的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即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譬如以手指活動的健康活動可以轉換成社會、語言、藝術或科學活動。對于準幼師來說,需要活動前仔細思考是否可以替換,關鍵是看兩個主題之間的相似度或者說本質上的相通。3.2角色背景拓展。幼兒教學活動的角色背景拓展是指用幼兒熟悉的角色或背景來替換現有的角色或背景。譬如,用哥哥、弟弟來替換熊大、熊二。用爸爸、媽媽來替換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用幼兒自己來替換大頭兒子,等等。背景方面則可以將海洋拓展到森林,從藍天延伸到宇宙,或者是故事背景的拓展。對于準幼師來說,需要活動前仔細思考這兩個角色形象之間是否具備熟悉度和相似度,關鍵是看角色之間的關系相似度或延展性。3.3時空環境拓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時空環境拓展,就是用幼兒熟悉的環境來替換現有的環境。譬如,用廣場來替換幼兒園戶外場地,用家庭臥室替換幼兒園的活動室,用木片替代鍋鏟,等等。對于準幼師來說,需要在活動前仔細思考替代者之間是否具備功能相似或相近,關鍵看兩個時空環境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之間的相似度或結構模式。3.4過程規則拓展。幼兒教學活動的過程規則拓展就是在設計幼兒教學活動方案時,根據過程步驟以及相關因素,做出兩種以上的方案以備選擇。譬如,當小組內成員關系出現矛盾時,隨時調整分組。大部分幼兒不能順利通過某個步驟時,則降低難度。大部分幼兒覺得某個步驟太簡單時,適當提高難度。以及根據幼兒的具體表現調整步驟的順序等等。因為幼兒教學活動基本上是游戲教學,因此準幼師需要讓幼兒明白、掌握規則,關鍵是把握松緊度,不能限制幼兒的表現。
4結語
幼兒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縱向上涉及到幼兒活動的前前后后,橫向上涉及到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實現層次來看,涉及到思想理念、原則標準以及執行實施。對于一個準幼師來說,首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長來激發、引導幼兒,同時要克服自身的劣勢與缺陷造成的困難。一個人是否具備準幼師所需要的幼兒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我們一般是從四方面來衡量與評價:設計幼兒教學活動目標的能力;選擇幼兒教學活動內容的能力;構想幼兒教學活動步驟的能力;幼兒教學活動延伸拓展的能力。這是幼師職業準入標準中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的主要內容。本文只研究設計幼兒教學活動目標的能力和幼兒教學活動延伸拓展的能力兩個方面。
參考文獻:
[1]郭鐵成,雙立珍,李小球.國內外幼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及其啟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2):175-180.
[2]王舒.幼兒園新入職教師家長工作培訓現狀及需求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67.
[3]鐘啟泉.最近發展區:課堂轉型的理論基礎[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11-20,34.
[4]郭錦娜.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J].華夏教師,2016(5):1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7.
作者:謝建羅 單位: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幼兒創意美術教學思路分析
- 下一篇: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