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欣賞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13 08:53:06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欣賞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欣賞實踐研究

【摘要】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聆聽和理解是關鍵,教師要指導學生執行有效聆聽,把握欣賞重點,拓展欣賞方法,實施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實現事半功倍的音樂欣賞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欣賞;實踐探究

一、什么是有效聆聽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聆聽,根據詞典上的釋義,聆聽,是集中精力認真的聽,指虔誠認真的聽取并努力理解、消化,帶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指導學生更高效聆聽的前提是首先令學生集中精力,認真的聽,顯然放羊式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學生無法長時間的集中,很容易出現上課開小差情況。因此,教師要在保證課堂秩序的情況下,令學生集中精力,為有效聆聽做好準備。其次,聆聽既然加了有效兩字,則代表聆聽的有效性,其直接決定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有效”兩字,不是取決于學生學得好不好,而是情感體驗。音樂是一門鑒賞藝術,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學的最終目的并非考試,而是學會如何鑒賞音樂,欣賞音樂。有效聆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表現音樂、甚至是創造音樂,除此之外,有效的聆聽也可以幫助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讓學生更容易集中精神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如何有效聆聽、有效欣賞

(1)聆聽音樂內涵,提升文化素養有的音樂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共鳴,讓人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當音樂與人產生共鳴時,聽者會享受到音樂所表達的每一種情緒以及美感,可以激發人的聽覺意識。小學生的社會經歷比較少,對一些音樂感悟不深,因此很難與音樂發生共鳴,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不同的學生,因家庭不同,綜合素質不同以及各自的愛好不同,對于音樂,聆聽時的心境也不同,導致每個人對于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學生聆聽音樂之前,可以講述隱約創作者的生平,包括作者的家庭,音樂的創作背景或是音樂的地域特征,對學生進行情緒上的引導,增加學生對音樂作者,或是音樂的創作背景了解,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中的細節和情緒,進而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例如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教師可以在聽之前,向學生講述貝多芬的生平,例如身體殘疾卻不屈奮斗,講述貝多芬有并不美好的家庭教育,經歷了法國大革命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讓學生對于這首音樂的創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學生們聆聽音樂的同時可以結合創作背景,建立共同情感,產生共鳴,最終達到有效聆聽、有效欣賞的目的。(2)因材施教教學,提升學生興趣實現高效聆聽要求學生全神貫注,這就要求學生在上課時需要認真聽講。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喜愛音樂,欣賞效果往往是最好的。但是有些學生理解能力不夠優秀,或是在音樂方面的興趣不大,往往對音樂的興趣不高,跟不上上課的速度,導致屢次在音樂課遭受到打擊,自然對音樂無法產生良好的興趣,更不用說全神貫注了。為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對每位同學的學習實際水平進行了解,了解每個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針對小學生年齡比較低,對新事物和高強度的學習接受程度較慢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盡量從教的學生特點和理解能力來設計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盡照顧到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設計出一個符合學生情況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設計一些可以調整課堂氛圍的小游戲,幫助學生放松,進而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方能達到最好的上課效果,引導學生獲得音樂欣賞自信,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主動有效的聆聽音樂,達到有效欣賞的效果,為學生今后音樂鑒賞奠定良好的基礎。(3)把握欣賞重點,拓展欣賞方法音樂教學時的欣賞和我們平時音樂教學是不一樣的,它要求學生對某些片段或是樂器有所認知,能聽出音樂的基本節奏或是所用樂器,但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有限,因此在關鍵片段要學會重點欣賞與理解。有的音樂篇幅過長,整首曲子完全聽完可能要數分鐘甚至數十分鐘,在課堂上重復多次的欣賞完整曲子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可以先完整播放一遍,先讓學生從整首曲子的節奏中,理解這首音樂的感情,讓學生對于音樂有一個整體輪廓的理解,然后對于重點內容進行反復欣賞,既可以培養欣賞的良好習慣,又可以幫助學生多角度的了解音樂。此外,對于一些演奏的樂器和節奏,教師可以先單獨將樂器和節奏提出,選取簡單地進行模仿,當學生理解以后再完整地欣賞音樂,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欣賞效果。

參考文獻:

[1]余靜.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2(13):64.

[2]謝瓊.關于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與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5.

作者:付藝璇 單位:河南省鶴壁市鶴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