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學校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06 05:44:13
導語:統計學學校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2010級5年制檢驗專業學生進行研究,共計94人。按班級分組,1班46人為研究組,采用PDCA循環教學法;2班48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兩組均已完成臨床核醫學、生物化學、檢驗儀器學、免疫學等科目的學習,具備自學檢驗核醫學知識的能力。
1.2教材
采用李龍主和杜明華主編的《檢驗核醫學》。
1.3方法
1.3.1PDCA循環教學法本次試驗選擇了《檢驗核醫學》中臨床應用部分,包括檢驗醫學在內分泌激素類、腫瘤標志物類、心血管系統、腎臟功能、血液系統、細胞因子和藥物濃度檢測等7個方面的應用。PDCA循環教學法第1步為P:主要包括課前分發教學病例、檢驗報告等臨床資料,引導學生在病例和檢驗報告中發現問題,自主查找資料,對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第2步為D:主要包括課堂和實驗室中進行交流和分組討論,10人為一個小組,討論結束后選出組長輪流發言并詳細記錄;第3步為C:主要由教師結合檢驗核醫學臨床知識對本次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并驗證各小組的討論結果;第4步為A:主要包括即時考核,鞏固初學知識,并發放下一次課程學習的案例和檢驗報告,一個循環結束后進入下一個循環[4]。1.3.2傳統教學法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將檢驗核醫學的知識點融入整個課堂,按教學要求進行理論講解。課程學習內容與研究組相同。1.3.3考核方法對兩組學生均按照平時分占30%和期末考試占70%的方式進行考核。研究組平時成績按照小組討論發言的積極性和考勤情況進行打分,對照組按照課堂參與積極性和考勤情況進行計分。期末考試按照試卷100分進行考核。1.3.4學生評價期末考試完后分別對兩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就學習積極性和提高自身各種能力的認同度等進行評價[5]。評價分值采用10分制,最優10分,最差0分。學習積極性采用提問次數、討論發言次數、查閱資料次數和自學時間4項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考試成績比較
由表1可見,研究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習積極性比較
從提問次數、討論發言次數、查閱資料次數和自學時間來看,研究組學習積極性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種教學法提高自身各種能力平均分值
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研究組各項指標平均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檢驗核醫學的教學應該與醫學生總體教育的目的相配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能代表其學習結果的某一個方面,而真正的教學培養是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有效應用于臨床,這依賴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核醫學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將來能夠有效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診斷及治療疾病的全過程,自學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而當前的醫學教育課程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發展雖使傳統教學方法有了部分改善,但是教學模式仍然局限于教師教知識點和教材,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需要記憶大量的理論知識,難以將檢驗核醫學知識點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學生進入臨床后往往無法很好地將二者聯系起來,背離了檢驗核醫學教學的目的,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PDCA循環教學法結合了多媒體、案例、問題、資料查閱、課堂互動和分析評估的綜合優勢,近年來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得到應用,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6]。本研究結果表明,PDCA循環多媒體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檢驗核醫學考核期末分和總成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提問、討論發言和查閱資料次數,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個人發展能力、溝通和交流能力、對檢驗核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優于傳統多媒體教學法。與國外學者研究結論一致,驗證PDCA循環多媒體教學法應用于檢驗核醫學教學中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表現為學生學習興趣增加、發言壓力轉化為學習查閱文獻的動力、得到了教師及同學的肯定和尊重[7]。綜上所述,PDCA循環教學法在檢驗核醫學教學中應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系統掌握相關知識,希望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并做進一步研究,促進其在檢驗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作者:楊建波王明霜甘西倫范旗譚蓓蓓單位:四川省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核醫學科
- 上一篇:循環教學法醫學教學論文
- 下一篇:積極情感態度設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