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課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4 11:26:55
導語:字體設計課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順應時展進程,本文探討了開展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時代要求與現實必要性,并以字體設計課為出發點構建教學實踐的創新。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和課程的延展性為重點,借助新媒體和網絡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在課堂上實現內外交互,為學生搭建體驗、理解、運用、強化的開放式設計學習平臺,彰顯了設計系學生的主體性與獨特性。達到師生經驗價值共享,學生能力品質養成的教學活動目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為設計學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字體設計;交互式;教學模式;創新;應用
字體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字體設計也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目前,大多數的字體設計課仍以印刷媒介為載體展開,既包括正文字體的設計和裝飾化的美術字、圖案字、廣告字的設計,針對文字的形體和形式的設計已不符合時展的需要。現代的字體已經拓寬了更多的功能,并廣泛涉及店面招牌、展示空間、網頁媒體等不同的領域。當今的學生認知思維方式與以往相比也有所不同,其認知思維方式具有發散性和廣泛性的特征,若照搬傳統思維方式教學已不符合這一代人的學習特征。因此,針對字體設計課的創新需將以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分別從教學現狀、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展開。
一、字體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網絡教學的弊端。目前,網絡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肺炎的爆發,為了不影響學生正常上學,更是加速了學校對“網課”、“直播課”等網絡教學的推進。但是,教師完全脫離面授的教學方式,缺少師生與生生之間面對面的互動環節,長期以往易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降低積極性。同樣,網絡教學還暴露出了“知識碎片化”、“效率低”等問題,也會造成教師和學生“視力損害”等健康問題。(二)教學模式的落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快速發展,究其原因是我國設計教育的起步較晚,教學模式基本參照上世紀西方大學的設計學科模式進行建構的[1],一方面是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資源的滯后導致字體設計的課程更新速度慢,講解的案例不夠新鮮,利用率較低,長期以往學生便會對課程失去興趣。另一方面,課程作業以學生個人練習的形式為主,缺少對市場和行業的調查分析,易出現設計與社會脫節的現象。(三)課程內容的局限。結合以往教師的教學經歷和相關文獻查詢,課程內容反映出了“西化”的現象和缺乏對中文字體及本土文化的重視[2],其次也是因為中文字體的字形結構相對單調,且開發數量龐大,較拉丁文字母更為復雜。課程作業的布置中涉及字體的“基礎訓練”和“實際應用”環節不夠,缺少對市場和行業的調查分析。課程后續也沒有對學生的學業發展進行長期的追蹤與評價。學生畢業后將面對龐大的市場,如何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與社會接軌同樣是教學上的難點。在數字時代的高速發展下,教育以人為本,學校從以往注重建設、注重教師的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并要求教師在滿足當下的技術條件下,如何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制約,更進一步探討教學的改革創新,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推動傳統教學模式向多元、互動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的轉型。
二、基于交互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應用
(一)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概述。交互式教學模式,是由教學主體、關系和環境構成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是一種順應激烈市場競爭環境的新型教學模式[3]。筆者認為的交互式教學模式(見圖1)指在具備一定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教師可利用“線上”(網絡)與“線下”(面授)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靈活性、多元性和互動性,實現師生與生生、教與學、人與環境的互動交流,完成對學生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培養。交互式教學模式可從教學主體、關系和環境三個方面展開,并分別加以闡釋:1.教學主體主要指實施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其次,還包括管理教學過程的管理人員與其他參與者(企業、各類機構和家長等)。2.教學關系以實現交互關系為主要目標,主要表現在人境交互、人機交互和人際交互。人境交互是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人和環境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實體,都是一種潛在的性能。環境的潛能只有在特定的行為使之實現化后才能起作用,而人的潛能在未被激發之前,也并不發生作用。[4]因此,教學是需要學生與社會環境產生必要的聯系;人際交互圍繞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答疑等,教師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結構,以個人和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習任務,并進行最終的互評環節;人機交互是指學生與搜索工具、視頻、學習平臺等網絡載體產生聯結,能夠借助網絡載體自主完成學習內容(包括搜索、繪制、設計、討論觀點等環節)。3.教學環境作為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條件,需要借助社會和學校搭建通暢的互聯網平臺,以圖書館、實驗室、機房為基礎,提供教學要求的視頻、軟件、網絡資料等技術支撐。在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背景下,學生目前已基本具備“一人一臺電腦”、“一人一只手機”的條件,為推進字體設計課程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應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持。交互式教學模式使得新媒體的多元信息與碎片化知識并存,教學的開展與設計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特點相吻合,以此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結合學情布置任務、指導作業、解答問題等,全面高效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二)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安排。從教學準備到教學結束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過程,字體設計課程基于交互式教學模式,目的是與學生進行即時的、全員覆蓋的、返空間性地授課交流,引導學生多方位地掌握課程內容,課后及時反饋學生信息、檢驗和評價教學成果,以實現高校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學目標。1.優化教學內容與資源。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由于升學和高考內容的特殊性,普遍缺乏對文化知識的了解和積累,教學安排上需要教師增加對專業知識背景的介紹和文化歷史的講解,所以將字體設計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分別以周博的《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為理論支撐,以王雪青的《字體設計與應用》為實踐依據。再將理論與實踐劃分至具體的四個章節(見圖2),前兩章是關于字體形態的歷史演變和字體構造的形式特點,第三章的內容是關于字體設計范疇、內容與功能,最后一章則是探討字體設計的應用與發展方向。2.合理分配課程的時間。課前,教師提前將已梳理好的知識點、視頻、案例打包發至釘釘群或微信群,要求學生進行自學并做好上課準備工作。課中,教師根據課程進度增加故事、動畫、視頻等元素,直觀生動地解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并布置學生課程所需要完成的作業,作業圍繞寫字(Cave)、造字(Build)和用字(Enjoy)三個方面。寫字——偏向于傳統教學中的“美術字”課,通過臨摹中文和西文的字庫字體,加強學生對文字結構的了解與提高書寫能力的訓練;造字——通過復刻練習和拍攝字體,訓練對文字形態的創造能力;用字——針對不同的項目與設計需求,進行合適的文字選擇,培養學生對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課后,教師應及時梳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點,并不斷檢查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積極性,從中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3.系統歸檔與課程展示。在回顧知識點與評價作業的時候,教師可通過拍攝、錄影等方式提供更真實、更準確地依據和資料記錄存檔,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互動性和傳播性特征,能更清晰地知曉學習內容的價值,最終完成一本字體設計課程作業集。課程結束后,教師挑選出每位學生較為優秀的設計作品,以展覽的形式進行視覺呈現,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布展經歷,也調動了學生對設計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三)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基于交互式教學模式,將原本單一的、以個人為主導的學生作業形式轉變為多角度、多層次、有針對的、個人與小組相結合的研討形式,來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針對課程的具體實踐過程見如下內容:1.寫字——字體形態構造的掌握。無論是中文字體還是西文字體,手寫體一直是字體設計的基礎,它與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直接關聯,最正確也最富于變化,能夠為字體設計師提供不竭的設計靈感源泉,這一點在當代西方的文字設計理論中亦復如是,瑞士設計師埃米爾•魯德曾在其名著《文字設計》中指出任何一種文字設計行為的基礎都是手寫體。手寫體歷史悠久,從早期的象形文字到今天抽象的書寫符號,可謂源遠流長,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相互矛盾的東西。但是文字設計師必須熟知這種演化并認識到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這樣在處理將來的工作時才能做到客觀公允[5]。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增加了對造字法、字體結構認知、字體繪寫步驟和字體繪寫方式的講解,完成對字體基本構成要素的教學內容,并要求學生對中、西文分別進行練習,中文以描寫紹興的詩句為主題展開字體臨摹,西文則以26個英文字母(包括大寫與小寫)進行臨摹。2.造字——字體設計思路的開拓。從“寫字”轉變為“造字”,是從認識字庫字體,到了解并研究字體的特征、結構及組織關系的過程,分別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三種練習。第一種是中文作業,以《上海字記百年漢字設計》[6]一書中的圖例展開,圍繞上海一百年間的印刷品實物組成的視覺線索,指導學生通過以美術字為原型對“藝術與設計”五個字進行復刻,要求獨立完成作業,并且在造字的過程中去理解文字的造型方式,感受當代漢字設計的創新、傳播與教育。第二個練習是針對西文(見圖3),作業要求以2-4人為小組,可利用關節、肢體或人體等方式完成字母造型,采用攝影的方式激發學生展開思維發散與創意設想,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和多向性。最后一個是與社會相關的開放性練習,如圖4所示,課程練習將圍繞網絡熱詞“凡爾賽文學”為主題展開字體海報設計,學生需要經過前期調研、收集資料、繪制草圖、設計海報、作品分享和自評互評的環節,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自主完成了對新知識的文化建構。3.用字——地域文化課題的引入。在本次教學改革實踐中,將引進實際的設計項目,以本人為澹明軒民宿完成設計內容展開,澹明軒坐落于浙江蘭溪市諸葛村,其名字取自于諸葛亮的《誡子書》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詞句。課程先以現有優秀的商業案例導入,闡述了當代文字之間的組合關系與組合現象,以及如何將設計理念融入字體應用中的具體表現。同時要求學生借助現有的澹明軒資料與網絡可搜索的資源進行整理,確定以“八卦村與澹明軒”為詞組進行文字創作,構建其標志設計并做簡單的運用(見圖5)。實用性的課題引入,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字體設計除了傳達個人情感的主觀因素,還要充分考慮時間、客戶、受眾、市場和環境等客觀因素。設置這一環節,有助于學生將來處在日益多元的設計大環境里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并能自如地應對不同媒介、不同設計要素和觀念的要求,以盡早適應設計行業的特性。
三、教學成果的評價
字體設計課的教學成果以展覽和作品集的形式呈現,展覽從“寫字”、“造字”、“用字”三個部分劃分(見圖6),涵蓋了課程中的所有作業內容。參展人員共計九十余人,包括2019級視傳1班、2班和2020級視傳(專升本)1班。展覽期間,吸引了不少本專業的學生和其他專業的師生前來參觀,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度,也推動了師生經驗的價值共享。在作品集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總結學習方式、規律,從中完成教學信息內化的過程,完善課程體系,激勵學生將好的設計思考與習慣延續下去。教學成果的展示不僅能讓學生對自身水平有更清晰的認識,也能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教學中的缺點,針對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學成果的客觀評價,是師生與生生之間相互學習、彼此促進、共同建構知識過程的重要一環,也是將交互式教學模式在“教—學—評”一體化過程中得以體現。在教學方面,交互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識獲取途徑,建構了一個開放式的合作與交流平臺。在學習方面,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微博、微信、釘釘等網絡平臺查看知識內容。除此以外,培養學生形成善于發現字體、感受字體、收集字體的好習慣,并建立共享資源庫,更好地延續教學內容。在評價方面,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業,應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可從以下幾種方式點評:1.自評——鼓勵學生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改善部分學生害羞與不自信的表現;2.互評——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和互相學習;3.師評——以授課老師為方向引導性角色進行學生作業的點評;4.第三方評價——設計項目的甲方就實際需要對學生作品予以客觀點評,有助于學生更快速地進入設計師的角色。
教學必須時時關注社會發展的新動態,以此建立起多視角、多元化、新穎的教學模式。將交互式教學模式作為課程教學的依托,改變了原本傳統單一的模式,以人人交互為基礎,體驗人機交互的過程,以人境交互作為課程延伸,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的改革創新。字體設計課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以新媒體和網絡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實現內外交互,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設計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童俐.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藝術設計學科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3):83-86.
[2]王雪青著.字體設計與應用[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2-3.
[3]裴春秀,楊春英.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05):137-139.
[4]李孟主編.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111-112
[5]周博著.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13-14.
[6]姜慶共,劉瑞櫻.上海字記百年漢字設計檔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8-10.
[7]彭凌燕.淺談字體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0(05):125-126.
作者:喻夏翡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 上一篇:檢測轉換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服裝與服飾設計多維度立體化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