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代東北民族音樂
時間:2022-05-09 02:38:19
導語:淺析古代東北民族音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句麗樂
高句麗是歲貊族的一支。高句麗自公元前37年立國,于公元668年被唐帝國攻滅,歷經705年,28世。高句麗政權存在期間,正是我國歷史上封建經濟文化空前大發展時期。在這樣的歷史潮流推動下,高句麗也取得了自身經濟、文化的繁榮容。高句麗全盛時期,占據了遼河以東和朝鮮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域。由于始終同中原王朝保持臣屬關系,不斷吸收中原文化,所以創造出燦爛的高句麗文化,對后世朝鮮半島的文化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高句麗“其民喜歌舞”,歌舞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暮夜輒男女群聚為倡樂”,是歷代史書常見的記載。他們每年十月祭天,祭祀時“晝夜飲酒歌舞”,稱之為“舞天”。高句麗的喪葬也離不開歌舞,即“葬則鼓舞作樂以送之”。3高句麗的宮廷音樂頗為講究且場面壯觀。從史書的記載和吉林集安高句麗壁畫中的舞樂來看,高句麗的宮廷音樂是在民間音樂基礎上,吸收中原宮廷音樂的內容和形式而形成的。早在漢武帝時,高句麗是漢朝的一個縣,為了讓高句麗更好的臣服于漢朝,故投其所好“賜鼓吹伎人”。后高句麗建立政權,不斷與中原乃至西域進行文化交流,使其宮廷音樂得到完善。高句麗的宮廷音樂集歌、舞、樂于一堂。樂舞中以舞蹈為主體,分單人舞、雙人舞和群舞,表演的同時有男女歌伎伴唱和伴奏的樂隊。伴奏的樂器有琴、箏、阮咸、腰鼓、排簫、笛、竽、胡角、長角、簫等。高句麗人平時就擅裝扮,演員就更加講究化妝、服飾。身著彩色綢緞,飾以鳥羽、飄帶的演員,濃妝艷抹,呈現出一派五彩繽紛的景象。由此可以想象,高句麗的宮廷音樂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高句麗的宮廷音樂除了較大的歌舞形式外,還有琴與舞蹈樂器合奏,琴獨奏等形式。從高句麗宮廷音樂的演出組合形式和樂器的使用來看,中原的樂器、樂曲已廣泛傳入東北,成為高句麗宮廷中主要的音樂表演形式;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高句麗人已能自如的運用中原的樂器與樂曲了。
二、扶余國樂
“扶余國……以臘月祭天,大會連日,飲食歌舞,明曰迎鼓。……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音聲不絕。”扶余是歲貊族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立國較早(公元前108年-公元494年),發展較快。扶余國立國的600年間,開拓了松嫩平原,創立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平時,扶余人不分老幼,不論白天勞動,還是晚上休息,經常“晝夜老幼皆個,通日聲不絕”。如逢祭祀之日,更是接連數日盡情歌舞,歌舞中大約有鼓助興,所以稱“迎鼓”。
三、三韓樂
位于朝鮮半島南部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個族系,統稱三韓。三韓喜歌愛舞,馬韓“常以五月下種迄,祭鬼神,群聚歌舞,飲酒晝夜無休。其舞,數十人聚起相隨,踏地低昂,手足響應,節奏有似‘鐸舞’。”他們不僅在5月農忙以后飲酒歌舞,便是10月莊稼活完畢,也是這樣。辰韓“俗喜歌舞飲酒,有瑟,其形似筑,彈之亦有音曲。”可見,辰韓人不僅酷愛歌舞,并且善彈瑟。他們的瑟既為歌舞伴奏,也用來獨奏。
四、契丹樂
從史料中記載:契丹族是鮮卑的后裔,他們“逐寒暑,雖水草為牧”,往來徙居,以車帳為家。契丹族在喪葬活動中要唱“祝歌”:“冬月時,向陽食。若我涉獵時,使我多得豬鹿。”契丹族,父母死后,把父母尸體“置于山樹上,經三年后乃收其骨而葬之”。收葬父母時他們會在歌中把對父母的崇敬和狩獵生活聯系在一起,沒有迷信荒誕色彩,在對勞動和生活的樸素追求中,寄托對先人的哀思。
五、庫莫奚樂
庫莫奚,“其先東部胡宇文之別種”,即隸屬于宇文鮮卑。我國弓弦樂器胡琴的前身———奚琴,便產生于這個部族。“奚琴,本胡樂也;出于弦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4奚琴由奚族傳入中原。他的形制特征是:圓形琴筒,有兩根弦,以竹片為弓,夾于兩弦間。后來也叫稽琴。從庫莫奚族產生古老樂器奚琴這一史實來看,當時庫莫奚人不僅熟練的掌握了這件樂器,而且還有反映他們生活的奚琴樂曲,或者獨奏,或者為歌舞伴奏。
六、烏洛侯部
此外,《魏書》烏洛侯部記載:烏洛侯部“樂有箜篌,木槽草面而施九弦。”在吉林集安北魏為古墓藻井壁畫和吉林集安高句麗古墓壁畫中,有一樂人演奏臥箜篌。這兩幅壁畫中的臥箜篌就是東北古代音樂的又一佐證。在吉林集安古墓壁畫中有一樂伎手抱一阮,長柄、5軫,柄頸上似有柱位;阮,古稱秦琵琶、月琴。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載,是當時人參照琴、箏、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阮、箜篌這兩種樂器出現在東北古墓壁畫上可推測,自漢代起其它地區樂器陸續傳入東北,不僅有阮、臥箜篌,還有琴、瑟、筑等。另外,在東北遼陽棒臺子墓葬壁畫中的雜技表演圖,從場面的宏大、演出節目種類以及樂隊形式,皆似中原兩漢時期“百戲”。遼陽棒臺子墓葬壁畫中“百戲”樂隊,也分3席,第一席位于左前,是頂梳高髻、裙帶飛舞,左手持短棒的指揮。第二席位左側后,是5位歌手。第三席位右側后,是4位樂師,分別擊紅鼓、彈琵琶、吹洞簫、鼓琴瑟。后排也有建鼓1架。從樂隊的編配到樂器種類看,東北百戲樂隊已有相當規模。東北古代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雖然久遠,但是它曾影響過中原北方和東北地區的音樂發展,給中國民族音樂之林增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有著可觀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值得不斷探究。
本文作者:馬玲工作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
- 上一篇:英語課堂人文教育的滲透
- 下一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