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舞臺空間擴展研究
時間:2022-06-02 10:16:37
導語:數字媒體技術舞臺空間擴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對舞臺空間的認知,闡釋數字媒體技術不斷進步帶給舞臺空間、觀演關系的變化,以及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與藝術表演的關系。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舞臺空間;多重維度;虛假技術;交互
早在古希臘的勒奈亞節上便出現了即興演出,當時并沒有“舞臺空間”的概念,表演場所往往是一片開闊的場地,甚至沒有固定的位置,舞臺僅被粗略地看作是簡單地供表演者表演的活動空間。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劇場的興起促進了專門進行演出的鏡框式舞臺的誕生。劇場成為了舞臺展演的早期空間,著名的奧林匹克劇場便是文藝復興初期鏡框式劇場的代表,它所采用的透視布景的立體方法,使得舞臺空間在二維平面基礎上延伸出第三維度空間,即前寬后窄、前低后高、近大遠小的立體空間效果[1]。舞臺空間從平面到立體(即早期劇場)的轉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而由數字媒體技術主導的新型舞臺展演空間的出現,大約只用了150年。1900年以后,媒體技術開始介入,新的傳播形式日益成為主導,不僅涵蓋了傳統舞臺形式,還將電視與網絡等傳播媒介廣泛納入其中。新媒體技術與電視及網絡傳播媒介相結合,因其表現形式新穎、傳播范圍廣等特點,被大眾廣泛接受,迅速取代傳統舞臺藝術的地位。到21世紀初期,受到嚴重沖擊的傳統舞臺藝術借全新的數字媒體技術實現范式轉型,將虛實空間交互融合,為傳統舞臺藝術表現重塑生命力。數字媒體技術給舞臺的空間帶來怎樣的改變,對觀演模式又有怎樣的改變,筆者將給出分析和思考。
1舞臺空間的認知
一直以來,受傳統物理學和幾何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空間維度的認知,被限制在平面與縱深所構成的三度空間范圍內。具體到舞臺空間,可延展范圍是基于舞臺客觀存在的長度、寬度與高度的實體部分,占有空間僅以物質存在為基礎。在實際存在的有限空間范圍內,人們開展戲劇與表演活動,通過情感的代入進一步演繹出表演空間。因此,傳統的舞臺空間被最大限度地劃分成物質空間和演示空間兩種主要形態。1.1非物態性的擴展到20世紀初期,時間因素被引入到空間量度中①,首次在三度空間之外提出了“四度空間”概念。這一概念的引入無疑使這一變量更深入地融入到舞臺空間的表現范圍,讓原本只靠想象完成的清晨、傍晚、四季更替等環境塑造,能夠借助舞臺燈光變換與布景設置,完成演藝現場更貼近主題表達的場景。即便如此,觀眾還是會因各種外在因素的干擾而脫離假想空間,持續的想象力需要觀眾理解舞臺上的演出。由此可見,時間性概念的引入,對傳統舞臺空間的拓展是相對有限的。隨著后現代主義等各種思潮的影響,依托數字媒體技術營造全新的視覺語言和視覺感受,其廣泛應用成為社會及文化領域的現象之一。通過數字化的視覺語言與觀眾的想象力空間形成的共融性虛擬場景,人的情感與抽象的感覺借由虛擬世界的非物質手段得以充分展現。從時間到虛擬場景都是非物質性在舞臺空間的具體體現,與原本單一的具象物質實體融合營造出虛擬的藝術世界。時間因素在延伸舞臺空間方面是有限的,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通過計算機編輯處理對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進行模擬、重構,使觀眾感受全新的視覺語言,并實現演員與觀眾的適時互動。1.2交互性的擴展傳統舞臺表現的魅力之一是共情性傳導,即表演者與觀者之間需無時無刻進行情感與信息的交流與互動。早期的舞臺演出,更多強調表演者通過聲音、表情、肢體等表演藝術語言傳遞情感信息,依賴觀演距離、觀者的理解力以及表演者有效的舞臺表現力來體驗。就像日常生活中理解一件事物,首先需要對時間、地點、人物諸要素做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將以往的生活經驗與全新的環境相結合,形成假想空間,直至產生共情。舞臺空間的進一步擴展,得益于虛擬技術的應用,從背景視頻影像到前景立體影像再到整體空間互動的全面滲透,舞臺空間塑造更加自由多變,真實場景與虛幻空間交互,最大限度地激發觀者的想象力,實現觀者與舞臺表演者在空間與情感等多重層面交融互動的體驗。如利用虛擬影像技術使鄧麗君“復活”,虛擬人物形象在現場為觀眾再現經典曲目《我只在乎你》。隨著歌聲響起,鄧麗君的形象在舞臺中央逐漸顯現,栩栩如生,從五官樣貌到姿態神情,復現了一代歌后的演出現場,令在場觀眾無不驚嘆稱奇。在舞臺設計中,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使表演形式發生改觀,表演者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表演,還可借舞臺空間與觀者產生互動,讓舞臺本身成為表演的一部分。同時改變的還有,在這個過程中,表演者自身的演出體驗也發生了變化,從單向輸出的表演性質轉變成雙向的互動交流,為表演者帶來全新的藝術感受,不再有孤立感,這正是數字媒體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
2數字媒體技術帶給舞臺空間的改變
在文化的大眾消費時代,舞臺作為展演空間,物理屬性的空間范圍十分有限,已經無法滿足觀眾求新求異的視覺需求。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讓舞臺空間與時間的呈現變得更加充分和清晰,早期圖像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將現實與想象的事物通過影像呈現出來,使其具有真實直接的感官體驗,初步滿足觀賞的審美需求。逐步發展的數字媒體技術,使舞臺空間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觀,將虛擬信息與虛擬空間引入真實世界,開啟了舞臺視覺欣賞的饕餮大宴,以及科技帶給現代人的神奇感。
2.1利用影像替代場景
早期在舞臺上以影像替代場景的應用,并不是顛覆傳統的方式,而是簡單地對傳統舞臺的補充和延伸,尚處于初級階段。較為典型的方式,即在LED背景屏顯真實或虛擬畫面,與舞臺空間相結合,是對舞臺場景的補充,以獲得現實感。如在央視春晚《小城雨巷》節目中,LED屏呈現出江南美景影像,營造出畫外之景的生動場面,配合現場表演,以及布景、音效、光影,使現場觀感錯落有致。現實的問題是,影像的運用受條件、技術所限,影像畫面與真實世界的融合還要依靠觀者的想象力來完成,需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自覺地將背景畫面與演藝現場在腦中融合成為同一個在場空間。顯而易見,這種相對較為傳統的舞臺空間表現方式,除了在環境氛圍營造方面有所改變之外,對舞臺空間的衍生推進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更新的演藝形式和視覺空間需求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
2.2多重維度的拓展
隨著舞臺設計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日漸趨于成熟,給舞臺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變的形式。早期人們設想搭建虛擬的三維空間,讓虛擬空間充分融入現實世界,已經不再是想象中的巴別塔。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迭代升級,發展前景有了無限的可能,不斷向更多維度的舞臺空間延伸,從LED背景層到增強現實(AR)前景層再到混合現實的(MR),以及擴展現實(XR),從視覺空間延伸至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第六感”等多重維度的感官體驗。各種虛擬技術是數字媒體技術之一,通過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仿真、人機接口、傳感、通信等技術,使抽象的信息變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形態,并結合傳統的聲光電和舞臺裝置等不同媒介,最終以數字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真實世界+虛擬世界,甚至形成互動。從舞臺產生之初,即形成觀者與表演者之間觀看與被觀看的對立。打破這種對立模式,成為舞臺空間拓展的新方向,即向觀者空間維度拓展,舞臺概念會從觀看與被觀看的模式中釋放出來,觀者不再是冷眼旁觀的一方,而是成為表演者的同盟甚至表演者自身。新形式的舞臺空間,準確地說應該為展演空間,有形的舞臺框架結構消弭,絕對的中心被弱化甚至消亡。數字媒體技術成為解構傳統舞臺空間、重塑新的觀演空間的重要因素,被重新定義的個體體驗中心,空間的邊界感被打破,視幻錯覺、想象力、個體情感與感受成為無限拓展空間中的主體力量。虛擬技術在舞臺空間的應用,好似一雙無形的手,通過場景設計和后期媒體技術處理,使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信息疊加在一起,打破傳統舞臺布景和裝置道具所能實現的真實空間的“前景、中景、遠景”概念及視覺效果,使舞臺呈現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和更加廣闊的視域空間。
3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與藝術表演的關系
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技術手段不可隱沒主體性。對于舞臺上的藝術呈現,技術手段只能是輔助工具,藝術內涵的呈現仍是主體地位。強大的科技力量之下,更需要突出作為舞臺主體的表演者和觀看者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技術手段充分表達空間構造的同時,傳達情感,讓觀眾共情仍舊是舞臺的主導目標。
參考文獻:
[1]阮思航.舞臺空間與藝術表演的辯證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2]蔡體良.舞臺與空間藝術[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3]高小燕.空間感知與舞臺空間動態造型設計[J].設計藝術,2006(2):44-45.
[4]韓生.胡佐舞臺設計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5]石昊.舞臺空間表現的拓展實驗[D].上海戲劇學院,2008.
[6]秦磊.數字媒體藝術在舞臺設計中的視覺化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7]朱潤.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8]石昊.舞臺空間表現的拓展實驗[D].上海戲劇學院,2008.
[9]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0](意)布魯諾塞維著.建筑空間論——如何品評建筑[M].張似贊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孫斌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 上一篇:高校音樂課程內容優化及金課建設
- 下一篇:舒曼藝術歌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