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課程教學導入研究

時間:2022-01-12 03:38:21

導語:中醫養生學課程教學導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養生學課程教學導入研究

【摘要】中醫養生學是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在中醫養生學課程中導入嶺南中醫藥文化,使在校大學生接受嶺南中醫藥文化方面的知識,把這些具有嶺南特色的中醫藥知識運用到中醫養生實踐中,去指導嶺南人民的養生活動。本研究就嶺南中醫藥文化在中醫養生學教學中的導入進行探討研究,以期為推動嶺南中醫藥文化在高校中的推廣普及和中醫養生學的教學改革積累經驗。

【關鍵詞】嶺南;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學;教學研究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和探索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并用這套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養生命、維護健康的一門實用學科。中醫養生學是一門古老的中醫分支學科,它充滿活力與生機。中醫養生學是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基礎課程,是為適應大健康背景下國家大力鼓勵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而開設的一門專業課,深受學生喜歡。廣東高校大學生大多數來源于廣東本省,學生的成長與生活深受嶺南中醫藥文化的浸潤和培育。廣東某校通過在中醫養生學課程中導入嶺南中醫藥文化,使在校大學生接受嶺南中醫藥文化方面的知識,把這些具有嶺南特色的嶺南中醫藥知識運用到中醫養生實踐中,指導嶺南人民的養生活動。這對于他們增強對嶺南文化的認知和熱愛、主動接受民族文化及嶺南中醫藥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中醫養生學學科的不斷健康發展,努力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立足嶺南本地、突出嶺南特色的實用型中醫養生人才,筆者結合多年從事中醫養生學教學的體會,就嶺南中醫藥文化在中醫養生學教學中的導入進行探討研究,以期為推動嶺南中醫藥文化在廣東高校中的推廣普及積累經驗。

一、嶺南中醫藥文化的特征

嶺南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以廣州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為主要區域所形成的一種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形態。嶺南中醫藥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分支。嶺南中醫藥文化既有傳統醫藥學的共性,又有其地方特性。當代著名中醫藥學家鄧鐵濤教授曾經指出,我國幅員遼闊,但因地理環境的差異和歷史上開發的先后,各個地區的情況千差萬別,醫學發展也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嶺南醫學就具有地方與時代的特色。長期以來,中原醫學文化一直被視為中華中醫文化的基礎和主干。嶺南文化既承襲了中原文化的傳統精髓,又融入了自身的創新成果,因此頗具地域特色。嶺南中醫藥文化在中醫養生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嶺南中醫藥文化植入廣東高校中醫養生學課程的路徑

(一)引導學生精讀嶺南中醫藥養生經典,打牢理論功底。嶺南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自晉代以來涌現出很多著名的醫家,流傳于后世的醫學典籍相當豐富。嶺南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許多醫藥學家結合時宜、地宜,寫下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醫學著作,如晉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和養生家葛洪的《抱樸子》《肘后備急方》,唐代李暄的《嶺南腳氣方》,清代蕭步丹的《嶺南采藥錄》等,如葛洪在養生學方面造詣頗深,其養生思想更是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教師在中醫養生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精讀《抱樸子•極言篇》等經典著作,讓學生深刻理解“治身養性,務慎其細”的著名養生理論,從而為中醫養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功底。(二)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突出嶺南特色,優化中醫養生課堂。借助現代信息傳媒技術手段和網絡時代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可以收集很多與中醫養生學、中國傳統文化、嶺南中醫藥文化相關的視頻音頻等教學資料。教師應充分應用傳統媒體與當今新媒體相結合的方法來優化中醫養生學課堂,讓學生在生動的課堂氛圍中接受知識。如在進行中醫音樂養生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花間蝶》《雨打芭蕉》《彩云追月》《賽龍奪錦》等廣東名曲。學生在欣賞這些熟悉的地方名曲時,不僅理解和掌握了中醫音樂養生的內容與方法,而且也增強了對嶺南文化的認同感,進行了一場美育教育。(三)開拓創新,在中醫養生學教學。中增加嶺南特色實訓內容實訓教學是中醫養生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中醫養生知識的理解,培養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比如在進行藥膳養生教學時,讓學生動手進行藥膳制作,可以達到既辨識食材、了解食材的加工及藥膳的配伍、制作過程,又可以切身體會到嶺南飲食文化的藥膳同源思想和注重養生保健的特色。五指毛桃煲土豬骨湯是嶺南人熟悉和喜愛的一道家常靚湯,也是嶺南人日常生活中制作的祛濕健脾的中醫養生良方。在中醫養生學的實訓課堂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制作這道湯。五指毛桃是地道的嶺南藥材,廣泛分布于粵東山區,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之功效。學生在掌握這道養生湯的制作和相關知識后,也加深了對嶺南道地本草的學習和認識。(四)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借助嶺南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練就中醫養生實戰能力。中醫養生學是一門理論豐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校學生在中醫養生學課程學習時,重在學習,貴在實踐。因此,在進行中醫養生學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借助嶺南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練就中醫養生實戰能力。例如,在進行體質養生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身邊的同學進行體質測試,進行針對性的中醫養生指導。嶺南地區多濕多熱,濕熱體質學生較多,可以讓學生針對性運用嶺南道地藥材制作養生藥膳、糖水、祛濕香囊等進行養生治療。通過一系列的實戰訓練,借助嶺南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練就學生的中醫養生實戰能力。中醫養生學是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的關于人體生命養護的理論原則和經驗方法的學科。中醫養生文化的研究對象是人的長壽和健康,但人的長壽與健康往往與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而不僅僅是人體本身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中醫養生學》教學和中醫藥文化推廣研究時,不能僅僅把視野鎖定在人體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須結合經濟、社會、哲學、政治、地域等諸多因素加以綜合考慮。在廣東高校中醫養生學課程中進行嶺南中醫藥文化的導入研究,既可以繼承中醫藥博大精深的學術精髓,又能吸納嶺南中醫藥濃郁的地方營養。這對于推動嶺南中醫藥文化在廣東高校的傳播與普及、豐富和完善中醫養生學內涵、促進高校中醫養生學教學改革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鯤鵬.《中醫養生學》教學的體會與思考[C].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學術年會暨服務老年產業研討會論文集,2014:269-271.

[2]霍秀媚.“一帶一路”倡議與嶺南文化的傳承傳播[J].探求,2018,3:96-101.

[3]鄧鐵濤.鄧鐵濤醫話集[M].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1991:64.

[4]錢鳳娥,張朔瑋,張宇,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醫養生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2020(3):93-95.

[5]蔣力生.中醫養生學釋義[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1):35.

作者:魯海 姚麗梅 李倩雯 胡海燕 單位: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