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攝影教育發展探索
時間:2022-10-23 04:13:04
導語:高校攝影教育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攝影是一種視覺語言,是技術與藝術的復雜結合,具有強大的媒介功能與文化外延。新時代下,我國攝影教育蓬勃發展,但在教育理念、教學水平以及創新改革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就當前攝影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對策,為今后攝影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數字技術;攝影教育;創新實踐教育
攝影不僅是一門圖像表現語言,更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將光線、影調、線條、色調融為一體,用來定格瞬間、記錄歷史、表達心境、抒發情感。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攝影傳入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攝影以興趣培訓班的形式進入我國教育體系,隨后專業課程的開設加快了攝影教育發展的步伐。隨著基礎教育的逐步完善和理論體系的成熟,攝影專業的培養目標從側重于對知識技能的熟練掌握轉變到對藝術情操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推動著攝影知識的普及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國攝影教育發展歷史回顧如下表)隨著數字技術與現代媒體的快速發展,使攝影藝術的工具和能力有了質的改變。數字媒體是攝影的延伸,其作為一種動態藝術,拓寬了攝影領域。雖然二者在呈現方式與載體上顯著不同,但動態展示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靜止的視覺藝術之上,攝影技術的進步推動著數字媒體的發展。因此,高校攝影教育應當順應時代潮流與市場需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培養適合新時展的攝影人才。
二、高校攝影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攝影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步入高校教育軌道,回顧國內40年的攝影教育發展史,雖然起步較晚,但其發展歷程已形成相當大的規模,教育體系正趨于完善。然而,歷史背景與傳統思想文化的特殊性使我國攝影教育發展存在部分問題,值得關注與研究。(一)教育理念不完善。攝影是人類文明的手印,是真實映像瞬間的定格,能夠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但攝影的價值一直未被各界所認識并重視,雖然其以藝術的身份進入藝術殿堂,但始終委身于美術之下,在我國文化體制中的地位并不高。攝影是一種視覺語言,是視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技術與藝術的復雜結合,但大多數高校認為攝影教育是一種處于學科邊緣的實用工具教育,忽略了攝影所具有的強大媒介功能與文化外延,重藝術、輕媒介,從而導致我國攝影專業遠遠落后于社會需求[1]。在教育產業化背景下,攝影專業規模迅速擴張,準入門檻降低,以市場為主導、利益為根本的短視行為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培育,從而使攝影作品沒有靈魂與思想。(二)教育質量不高。當前,攝影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體系改革、教材理論更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效率提高等方面存在明顯滯后現象。攝影專業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院校老師的教學觀念落后,自覺成長意識不強,專業素養與教育未來發展不匹配,側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與模式化學習的引導,從而導致學生作品出現創新性不足、可復性高、共性化突出等問題。傳統的攝影教育模式多通過課本開展理論教學,教材內容陳舊、結構失衡,教學資源匱乏,教學體系沒有隨著科技與互聯網的發展進行及時調整,如缺少涉及數字攝影,AI、VR為代表的虛擬攝影相關課程,因此學生無法了解最新的攝影技術與知識。(三)實踐經驗不足。高校攝影專業是一門集理論、實踐與文化為一體的視覺藝術課程[2],但我國攝影教學理論往往與實踐脫鉤,快速便捷的快餐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失去了策劃、運作、宣傳等實際操作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攝影技術的掌握與攝影者審美藝術的融合才能夠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受實踐場地與設備的約束,多數院校的攝影專業采用填鴨式的理論授課方式,僅能為學生提供攝影知識,而無法培養其藝術造型能力,導致學生操作能力較弱,無法將色彩、構成、影調、模特、主題五大元素合理搭配到攝影作品中。
三、高校攝影教育創新發展對策
(一)轉變攝影教育理念。隨著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字攝影和以AR、VR為代表的虛擬攝影正逐步成為當前攝影技術的主流。面對攝影技術革新的機遇與挑戰,各高校應當準確把握發展方向,順應時代訴求,將數字攝影融入當前教學體系中,加快知識更新速度,優化知識結構,全方位提升學生攝影技術水平和藝術感,積極引導學生思想意識、觀念與態度的轉變,以推動攝影教育的素質化發展。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師攝影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平衡技術講解與藝術指導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及時動態更新,課程體系不斷完善,尤其不可忽略攝影的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攝影的一門輔助技術,能夠彌補前期一次性成像的失誤,是攝影表達的強大支撐,因此應提高學生后期處理水平,從而全面掌握攝影相關技巧和創作方式。(二)加強攝影美學教育。攝影是一種藝術,作為藝術表達的載體而存在。攝影者以照相機和感光材料為工具,運用畫面構圖、光線、影調(色調)等造型手段來表現主題并求得其藝術形象。因此,攝影教育需要注重美學教育,在開設構圖、用光等基礎課程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攝影史、藝術史、鏡頭語言等方面的藝術涵養,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修養。積極尋求并保持技術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間的平衡,引導攝影專業的學生積累美學、文學、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等學科知識與美感經驗,培養審美意識,提升攝影技術的同時達到一定的欣賞水平,塑造獨特的攝影風格,實現攝影藝術創新[3]。(三)實踐教育創新。攝影教育是一門集理論、實踐、文化為一體的視覺藝術課程,勤學多練是提高攝影水平的重要途徑。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扎實的理論知識為攝影實拍服務,但經驗的積累可以使攝影者擺脫理論的形式化拘束,使其在總結、分析中賦予作品思想與感染力。現代攝影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應當在確保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水平的同時,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為攝影專業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機會和廣闊的自我展示平臺。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項目,聘請攝影專業出身教師指導示范教學,拓寬學生知識領域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更好地激發對原發性創作的思考,為深化課堂所學內容提供條件[4]。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共建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與通識課程,用真實的企業工作案例鍛煉學生的攝影技能,提高綜合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四、結語信息時代推動著數字攝影和以AR、VR為代表的虛擬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傳統攝影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因此,高校攝影教育要準確把握時代方向,順應發展訴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加強攝影美學教育、構建實踐教育創新體系,培養攝影專業人才的同時滿足影像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鄧昕,陳沖,吳芳.新時期中國攝影教育現狀與改革芻議[J].四川戲劇,2019,(12):180-183.
[2]陸遙.淺談中美攝影教育的差異性[J].編輯學刊,2019,(04):40-46.
[3]張子涵,董小龍.攝影藝術的現代美學意蘊解讀[J].藝術百家,2015,31(S1):156-158.
[4]鄭磊.對攝影實踐教學的思考[J].傳播力研究,2019,3(07):165.
作者:馬涵睿 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高校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探析
- 下一篇: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