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

時間:2022-10-23 10:21:18

導語:淺析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有效教學方法。地理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具備的學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學科特色、教學要求及學生實際,開展探究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對初中地理課堂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為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體差異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諸多新型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為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視,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開展探究性教學,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一、確保探究性教學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有效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科學教學目標的指導。基于這樣的原因,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并要保障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踐行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在全面了解學生性格特征、學習能力、基礎認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機結合地理學科特色,定位不同階段的目標。在初中地理課堂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應當確保其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一致性。由于新課程標準對探究性教學方法的大力提倡,很多教師認為地理課堂教學中,每節課必須使用探究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不可否認,探究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認識地理知識,但是其并不為唯一的學習知識的途徑。一節有效的地理課,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導,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合理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教學要求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七大洲名稱”“礦產資源分布”等基礎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七大洲名稱、礦產資源基分布情況的結論,采取傳統理論講授法,便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無需開展探究性教學。對于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須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形成過程的部分教學內容,則可采取探究性教學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識。如對“比例尺”的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尺的大小與表示的范圍大小與內容詳略的關系,可以開展探究性教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依托,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線,借助觀察、思考、對比等方法,使學生掌握比例尺的意義。首先列舉生活實例,如用1︰50和1︰100兩種比例尺例繪制所在學校的校園平面圖,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觀察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的過程,理解“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用大比例尺繪制的地圖范圍小,內容詳細;用小比例尺繪制的地圖范圍大,內容簡略”這一重要的知識點。

二、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要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很多教師對探究性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錯誤認知,認為地理課上,只要有學習小組通過設計好的實驗活動,得出正確的結果,便是一節成功課。但實際上,學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也會有所差異。同樣的教學活動中,反應較慢、基礎薄弱的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很容易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這就使得課堂活動變成了少數學生參與的課堂,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目標。面對這樣的問題,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計有層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課堂活動,并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方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初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中,在設計探究活動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地理知識學習為載體,有機整合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資源以及學習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體驗探究式學習為主要形式,設計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對地理知識的了解與認識。自主探究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設置不同的教學要求。設計課堂活動內容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計有層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課堂活動內容,并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方式。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與良性競爭,使學生在合作、競爭中學習知識,獲得成長。體驗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地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創設體驗探究式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地理知識,來嘗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探究性教學應促進學生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

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教學,主張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因此,很多教師認為,地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教學,便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但實際上,課堂教學中,學生即使親自動手操作,并不一定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全程、真正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部分地理知識、地理現象背后,蘊含著一定的道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不能真正理解這個道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表面現象進行認真探究,并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使學生能夠從感性認知上升至理性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需要實際動手操作的配合,若是沒有實際動手操作,則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開展探究性教學,必須開拓學生的思維,并要將思維發展與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地圖在地理知識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主要載體,其中蘊含的地理信息非常豐富。因此,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地圖圖像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學會讀圖、畫圖、憶圖,從而更好地理解、認識地理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地圖,深入挖掘地理知識,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對“世界氣候”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地圖,讓學生觀察世界各地的不同自然景觀,對世界各地景觀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讓學生了解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圖,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區氣候的形成原因。教學重點在于使學生找出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的差異,感知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真實情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并不是讓學生簡單地進行看圖,而是將學生思維培養與畫圖的動手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與科學思維的協調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課堂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應確保探究性教學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促進學生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提升。同時,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新課程改革要求,與時俱進地對探究性教學進行優化,以更好地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邦柱.淺談初中地理課堂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J].學周刊,2019,(05):50.

[2]梁會成.初中地理區域探究性教學探析———以湘教版七年級地理《非洲》一節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10):29.

[3]楊霜.基于資源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06):358.

[4]韋世耿.基于鄉土的探究性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融合應用———以“世界的聚落”為例[J].地理教學,2011,(22):28.

作者:宋建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實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