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意義及路徑
時間:2022-12-02 11:32:43
導語: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意義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方面利益關系、分配關系及價值趨向日趨多元化,社會矛盾尖銳突出,與此同時,國際格局復雜多變,西方敵對勢力“西化”“瓦解”我國的想法從未停止。與此同時,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使社會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勢,給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帶來挑戰,高校是社會各種思潮交融聚集地,也是各種勢力進行思想滲透的陣地,高校師生是各方勢力的爭奪對象。表現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個體層面不斷弱化,許多青年學生出現政治立場不堅定、理想信念缺失、價值取向扭曲、道德修養不高、功利性較強等問題。因此,高校要旗幟鮮明地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深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敏銳力,使其自覺抵御各種誘惑,保證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順利完成。
二、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意義
高校要掌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領導權,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組成部分,做好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持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于培養實現民族復興時代新青年,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1.培養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需要。黨的報告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這為中國新時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國家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作為支撐。新時代,中國逐漸走向國際舞臺中心,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帶動各國經濟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大批心中懷有理想信念、擁有愛國情懷和責任感的時代新人擔此重任。高校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也要塑造學生的靈魂與精神。今天的青年再過二十年就是我們國家發展建設的支柱,也是實現發展目標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靈魂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能否實現,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命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是廣大師生汲取思想營養的主要來源,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后盾。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養“四有”時代新人。2.培養時代新人文化自信的需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軟實力,文化進步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標志。華夏文明綿延五千年,生生不息,光輝燦爛,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基。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運強。意識形態引領文化前進的方向,是文化的靈魂和核心。高校是各種文化交流的集聚地,是新文化產生、發展、傳播的集聚地。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由文化大國發展成文化強國。這也是培養時代新人高度的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三、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路徑選擇
1.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黨委工作的核心地位。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需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高校要為意識形態理論工作者和思想傳播者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推動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和理論創新,引領當代青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及時回應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用馬克思主義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主張、綱領武裝頭腦,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論自信與認同。高校黨委要從學校發展的實際出發,將意識形態建設與學科建設工作齊抓共管,要秉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將意識形態工作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使依法治校、學校章程和制度建設工作與意識形態建設有機地結合。黨委書記是學校意識形態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在學校意識形態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要加強學校領導班子隊伍建設,強化各種責任和意識擔當,明確校黨委下屬各級黨組織的職責,使之高度自覺地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到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和根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要納入人民教育總規劃,貫穿高校教育全領域,落實到高等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擔負著重大使命。首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組織領導,并將之體現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立德樹人是高校辦學的根本任務,高校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者和實踐者,就要堅持正確的導向,提高引導能力。高校黨政領導要進課堂、進宿舍、近師生,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項教育活動。學校在日常管理中,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開展“四個自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結合,與“四個意識”學習活動相結合。學校在教育教學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教材,還要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進課堂、進頭腦,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高校要結合廣大師生關注的時事熱點,用典型案例,以專題講座、座談研討等方式引領師生深入分析思考。大學生要能正確研判,在思想上真正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新生軍訓、重大節日活動、主題班會、黨課、團課和各種比賽及文藝活動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宣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深入人心。其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意識形態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要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大學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四有文化”建設的引擎,把教育理念、大學精神、校園文化有機融合,引領培育優良的校風學風和師德師風。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板塊,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根據學校特色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線上線下的各種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對校園文化的吸引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思想內心深處,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人”。最后,在實踐中培育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學校要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拓寬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空間和途徑。網絡管理人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糾正不良輿論傾向。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帶領師生圍繞主題,拍攝微視頻,參與公益廣告拍攝制作,設計相關海報、主題標語,用網絡、電子屏幕、校園廣播、手機等媒體傳播,目的就是在校園內讓學生隨處可見、隨時可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學校要引領師生參與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師生社會實踐機制,把實踐環節納入人才培養過程,規定學時學分,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常態化。經常組織師生開展如“三下鄉”“紅色之旅”、志愿服務等多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家學先進、樹典型,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各高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積淀、辦學理念、辦學章程、行為準則等構成的大學精神,深刻影響著廣大師生員工。大學精神要結合時展特色和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完整的教育體系中,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3.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構建思政課教育體系,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思政課程改革對大學生“三觀”的樹立作用重大。充分發揮思政課的教育作用,必須構建符合時代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守好守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思政課教學實際,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明確思政教育的中心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理順人才培養和思政課程的邏輯關系,逐步深化教學改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意識形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適應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趨勢和要求。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果,用鮮活生動的表達方式轉化成青年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4.創新傳統媒體,推進新型媒體,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形式多樣化。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接觸事物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方式也應隨之變化。首先要創新傳統媒體,高校的學報、校報和校園宣傳欄在堅持正確政治導向的前提下,必須不斷挖掘潛力,推動形式和內容創新。增強自身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向學生們宣傳正確的意識形態,弘揚催人奮進的正能量。其次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網絡新媒體的普及為高校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提供了新思路。新媒體環境下,校園網絡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通過網絡平臺和網絡資源,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增強意識形態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影響力,讓師生感受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魅力和真實性。另外,還要創建高校校園媒體運作與意識形態工作的聯動機制,使意識形態工作借助校園媒體并融入校園媒體,促使意識形態教育網絡化、多樣化。
作者:汪秀琴 江國華 單位: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研究
- 下一篇:荊楚民歌文化活態化發展探討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