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建設探索

時間:2022-01-11 11:08:30

導語: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建設探索

【摘要】在我國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高校數量逐年攀升、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特色化已成為專業建設與發展進程中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結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在特色化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專業特色化建設的路徑和舉措進行了初探,旨在為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特色化建設

隨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社會公眾自我健康意識的增強,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關注度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持續攀升的態勢,食品質量與安全已悄然躋身于食品領域十大研究方向之首。作為食品消費與貿易大國,近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如何有效構建食品安全防線以確保種類繁多的食品符合健康、安全這一基本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予以應對,除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外,在符合辦學條件的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新興專業的開設及人才的培養輸出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研究隊伍,緩解了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緊張局勢,但就專業建設而言其目前尚未成熟仍處于逐步探索與完善的階段。

一、專業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食品質量與安全作為我國編外目錄專業于2001年率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立,2002年其正式成為教育部批準的高校本科專業,中國農業大學等16所高校也于同年開設了此專業[1]。歷經十余載的建設與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農業、工業、商業、醫學、綜合類等近兩百所高校開設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且有多所高校申報并增設了專業碩士點與博士點。至此,我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已形成本、碩、博多個層次的完整培養體系,初步具備較為充足的教學與科研資源,專業建設上已有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河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5個國家級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然而,這期間也有不少“貪大”、“求全”、“攀高”的高校意識到未來食品安全專業人才的巨大缺口,違背辦學規律,忽視自身實際條件,紛紛效仿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致使該專業的建設、發展陷入特色化的“趨同”困境。主要體現在辦學定位、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趨同等幾個方面。此外,在快速規模擴張及辦學層次提升的目標牽引下部分高校混淆了“一流建設”與“特色建設”兩者的概念,忽視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建設的基本要求,盲目將其它高校一流專業的基本特征嫁接到自身專業特色化建設的過程中,用一流專業的若干標準來規范和統一專業的特色建設。

二、專業特色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特色化建設的必要性。我國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來的持續擴張使得高等教育快速步入了大眾化階段,目前各高校專業數量多則過百,少則幾十,而每一專業的建設發展與提升都離不開相應的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設施投入。與部屬高校相比,大多數地方院校均存在辦學經費緊張、師資力量薄弱、實驗條件欠缺等現實困難,因此按傳統發展模式就難以建成一般意義上的高水平的專業。基于此,各地方高校充分整合、高效利用有限教育資源,集中精力建設服務地方、適合校情、特色鮮明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方是明智之舉。此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低水平、無差異、重復性建設,不僅會造成現有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還會加劇高校間的生源爭奪、畢業生間的就業競爭。因此,各高校必須在特色化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深挖自身優勢,集中力量對專業進行特色培育和建設,形成比較優勢,進而取得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以促專業健康發展。最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等,資源優勢也各具千秋,各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社會及經濟發展,主要還是體現在高校的特色化辦學上。各地方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和發展若脫離了本地區食品工業的人才需求,就會喪失存在的社會土壤,也難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特色化建設的可行性。特色是專業生存之本,鮮明的專業特色往往能帶動學校的整體發展,有利于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并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截至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化建設成效初顯,為該專業的特色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制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浙江工商大學在大商科背景下開設了以“質檢”為特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著力培養“精食品、強檢驗、善管理”的三位一體“技術管理型復合人才”,其特色化建設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目前正進行國際化的探索與實踐[2~3]。云南農業大學以傳統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依托,同時借助其在畜牧、園藝領域的學科優勢并結合地處邊疆的區位特點,建成了以“食品原料生產以及產品保鮮加工的安全控制及云南民族傳統特色食品安全控制”為特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4]。大連海洋大學借助其食品產業區位優勢,專業建設中不斷凝練“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特色,著力培養“精安全、懂加工、能管理、重實踐”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該專業于2014年獲批該校“重點支持專業”中的特色專業[5]。在“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競爭力”的認知共識下,如何培養出符合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又富有特色的專業人才,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化建設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專業特色化建設路徑與舉措

(一)準確進行專業定位,制定特色培養目標。科學、準確的專業定位是特色化建設的基礎和起點,決定著其發展方向和目標戰略的制定。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涉及食品營養與衛生問題,也不僅涉及食品加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問題,而是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食物鏈進行研究和控制。食品產業鏈呈現出的人才需求多元化使得高校在專業定位上有著充足的選擇余地。各高校應在掌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內涵的基礎上,凝練學科優勢,在教學資源充分分析與論證的基礎上瞄準專業特色建設的立足點和切入點,制定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色人才培養目標以滿足社會的多種需求,以此博得社會的認可和青睞。與此同時,專業的特色化定位還應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立足于地方自然環境和條件,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在廣泛的社會調查與人才需求預測的基礎上,準確定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例如,位于果蔬主產區的高校應著力建設具有果蔬種植、儲運等特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上側重食品原料生產和保鮮加工過程安全控制,科學研究上以地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攻關,以更好地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二)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彰顯人才差異培養。課程體系是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因此,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必須緊扣人才培養目標,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充分利用各高校優質教學資源對新專業的發展進行規劃,將專業特色融入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使課程體系逐漸科學、規范。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建設上應做好以下四個結合并有所側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習與研究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食品加工占優勢的高校,課程設置上側重于食品保鮮、加工過程的安全控制;農畜水生產占優勢的高校,則應側重食品原料生產過程的安全控制;質檢特色占優勢的高校,可側重分析檢測技術,除傳統檢測能力培養外,有條件的高校可重點設置當前亟需的各類快速檢測課程;管理科學有優勢的高校,偏重于質量安全管理、質量安全法規等。農科、理工科和綜合性高校在檢測技術方面的教學資源較為豐富,課程設置上可側重于食品科學的基礎研究。如中國藥科大學作為國內“藥物分析”學科的鼻祖,師資力量雄厚、分析測試條件優越,其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有意強化“現代食品分析檢測技術”,分析類課程設置齊全,“食品安檢”表現出相對的強勢。另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屬新興專業,目前授課教材仍相對缺乏。在特色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作為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發展重要工具的特色教材編寫也須提上日程。(三)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教學活動是特色課程體系外化和具體實施環節,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提升一直都是特色化建設重點研究的內容。食品質量與安全屬多學科交叉專業,知識涉及面廣,能力要求高,其教學活動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教學過程宜采用探究式學習、基于問題或項目的學習、基于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等歸納式教學方法和方式。世界范圍內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為該專業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豐富的教材案例,如結合國內外近年爆發的重大安全熱點事件(“瘦肉精”、“地溝油”、“摻假馬肉”、“毒大米”等)對學生進行引導式學習,生動鮮活、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食品安全案例教學避免了純理論學習的枯燥,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為方便學生充分利用好課外碎片時間,可增設“第二課堂”將相關的學習資料、視頻等上傳至網絡平臺,方便學生進行自主與選擇性學習。(四)構建與特色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平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因此將專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無可厚非的。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特色化建設過程中需漸進式、多元化地構建起與之相應的實踐教學平臺。特色化實踐教學平臺應包括實驗教學、見習及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三個部分。實驗教學方面,不能拘泥于傳統實踐教學,應結合各自在食品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優勢有所側重。例如,具備食品加工優勢的院校應配置較為完備的工藝實驗室和感官評價實驗室,質檢特色突出的院校應建設起先進的分析實驗室。此外,實驗內容的設計應緊跟時展步伐與食品安全形勢緊密結合,同時增加設計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見習及實習是將實踐教學從校內擴展到校外,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和縮短學生就業后適應期的重要環節。專業特色化建設過程中,各高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穩定一定數量的與專業特色契合度高的見習、實習基地,并加強過程監控,確保見習、實習的效果。例如,作為國家第六批食品質量與安全特色專業建設的河北科技大學與河北省多家企業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及實習實踐合作關系,作為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和就業基地。畢業論文(設計)方面,確定一定比例的與專業特色相適應的論文(設計)題目,以適宜的難易度、嚴格的答辯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四、結語

在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不斷擴容、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特色化建設已成為各高校進行專業建設的不二之選。在專業特色化建設道路上,科學準確的專業定位是基礎,特色課程體系設置與教學活動實施是核心,搭建與特色相適應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是保障。為培養出當下社會發展亟需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各高校在專業建設上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形成比較優勢,才能在當下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立得住、站得穩、走得遠。

【參考文獻】

[1]劉勝斌,王春玲.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4,2:83~85

[2]趙廣河,陳振林,伍淑婕等.地方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化建設探討[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5

作者:張春生 董良飛 單位:云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