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7 03:27:54
導語: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在育人體系的構建中育人資源的構成要素,即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榮譽資源等,無論哪一部分缺失或不足,都會影響高校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育人資源的每項要素都是維持和發展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育人資源的有效供給是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的基礎。但是當前育人資源供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教學服務型高校的建設。因此,從發展性認真分析高校教學服務的內涵及其功能,有效供給和利用育人資源,著力推進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更顯重要和緊迫。
二、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中育人資源供給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教育作為一種投資,質量和效益是必然關注的兩個方面。而且,高等教育資源作為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追求在有限投資的基礎上實現效益與質量的最優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縱觀當前高校育人資源供給狀況和效果,主要在育人資源供給的方式、手段、結構、重點、規模及其相互集聚效應最大化方面存在若干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獎勵資源不均衡
一些專心于教學的教師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不同獎勵機制模式都將獎勵資源涌向于科研。這種傾向突出表現在作為高校獎勵制度核心的職稱評定上。在職稱評定的實際操作中,大多數高校都要求一定量的、一定級別的論文與著作,參與或主持一定級別的課題研究。而教學方面的要求則相當寬泛,多是達到一定的課時即可,至多要求獲得過某個級別的教學獎。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研能力的獎勵具有設獎主體多元、獎勵對象靈活、獎勵力度大等特點,這些優勢得到了廣大高校教師的青睞。調查顯示,80%的科研人員有申報社會力量設獎的意愿。獎項聲譽、社會影響力與獎后效應給科研獲獎者帶來的不僅是自身的社會知名度,而且還能給學校帶來巨大聲望和榮譽[1]。因此,在國內外,科研工作已成為衡量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美國研究型大學評價體系的排序中“學術聲譽”大約占總分的25%,并且“學術聲譽”已經是對此類大學進行評價的最重要指標。受國外高校評價體系的影響,中國的高校評價對科研也非常重視。在中國大學評價體系中,與學術相關的指標竟然占到57%(學術聲譽15%,學術資源20%,學術成果22%)[2]。
(二)教學資源供給匱乏
隨著高校的大規模擴招,教師數量增長率小于教育規模的增長率,普遍存在師資力量匱乏的現象。據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統計,2012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高職(專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規模9675人,其中,本科學校13999人,高職(專科)學校5858人。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225.44萬人,比上年增加4.96萬人;專任教師144.03萬人,比上年增加4.76萬人。普通高校生師比為17.52∶1。并且,高校教師所帶學生數量的比例呈現金字塔式結構,職稱越高的教師所授人數越少。據統計,目前高級職稱的教授所帶學生是1.8人,而講師所帶學生人數是8.2人[3]。目前我國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現象,使得以培養人才為大學重要使命的教學功能卻被邊緣化。高校的教學任務主要由副教授、講師和助教來承擔,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教授閑置現象明顯。一些學科帶頭人、知名專家、學者等優秀的人力資源大多忙于科研與豐富的學術活動。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對象的本科生直接與一流教授交流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將一流教授與本科生的聯系紐帶切斷,既是對高校人才資源的浪費,又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及其對社會的服務。
(三)物力資源利用率低,內涵性浪費
隨著“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啟動與實施,國家對高校的資金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目前,高校擁有的40萬元及以上(以下簡稱大型)儀器設備的數量逐年增加,其功能不斷擴展,檔次也不斷提升。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1995—2009年全國普通本科高校800元以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從158億元增長到1360億元,增長了近8倍,設備數量增長了3倍。這些數據表明,目前高校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貴重儀器和設備。但是,學校在科研儀器設備配置的過程中缺乏整體觀念,實驗儀器設備尤其是大型貴重儀器一邊在不斷購買,另一邊卻有不少稀缺設備資源處在低效使用或閑置狀態。據教育部的統計,全國高校儀器設備中20%處于完全閑置狀態;我國170所高校擁有的23種貴重精密分析儀器,價值高達25億元人民幣,但其中約40%的儀器設備年使用時間達不到500小時,這些直接削弱了教育投資的效益[4]。從學校整體的建設層面看,高校的各個學院所開設的實驗項目界限分明,學院之間的儀器設備不能有機地相互使用,沒有實現資源共享。從學院的角度看,目前高校在資金配置方面,對于院系來說大多數都是“專款專用”,各專業在儀器的配置與購買上,一味求“小而全”、“超前”、“高標準”,沒有科學合理的充分論證設備的使用效益。并且出現了學院之間爭經費、爭設備的現象,導致存在重復購置和資產閑置情況,造成教育經費的巨大浪費。
三、高校育人資源有效供給的路徑選擇
(一)重視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
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長遠的過程,因此,必須推出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階段性計劃。在優質教學資源的動態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教育發展水平、社會對大學人才的偏好需求,大學優質資源的建設與提供能力需要不同層次的發展目標與任務與之相適應。為此,高校應研究制定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供給的發展規劃,并且逐年推出年度發展計劃,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明確全校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階段、進度及其目標。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中應確立建設的重點領域和群體。確立教學資源支持的重點領域和群體。一方面,應該優先發展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的學科專業,提供合理的教學資源配置。另一方面,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科發展起步較晚、實力不足的學科領域。通過專項資金的形式有針對性地解決有特殊需要的學科和學院,使得學校從整體上能夠協調發展。
(二)建立和健全學生需求表達機制
隨著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的不斷深入,學生不僅僅是作為教學中的被管理者,更是教育資源直接的消費者,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有著直接而深刻的感觸。目前學生在需求表達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即:一方面學生的表達渠道狹窄不暢,學生缺少表達自身利益的途徑。學生的呼聲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久而久之使學生淡化了對需求的訴求意識,削減了學生需求表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的需求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并且在聽取學生需求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夠,沒有根據學生的意愿特點建立多元化表達機制和渠道。因此,建立健全學生需求表達機制應做到以下幾方面。其一,學校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需求。根據大學生主體特征差異性形成的感知力和承受力不相同,學校要盡可能的考慮到所有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采用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其二,建立滿足學生自己呼聲的社團組織。社團組織是學生自己的智慧團,通過社團組織,學生能夠自下而上地向學校提出自身的需求,并引起學校的關注。其三,建設供學生自由表達需求的網絡平臺和公共信箱。比起傳統表達需求的方式,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工具,具有公開、快捷的優點,通過網絡平臺和公共信箱學校可以及時獲取學生的意愿表達。其四,建立及時有效的需求反饋機制。對于學生的需求,學校應給予重視,快速的做出反饋。不僅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加注重自己的需求表達,體會到自身價值,認識到自身與學校的統一,促進服務型高校育人資源走向完善。
(三)完善育人資源有效供給的評價機制
高校育人資源評價機制是資源有效供給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目前這一機制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和利用。育人資源供給的評價對育人資源供給情況起到監督、引導、促進的作用。首先,評價機制的監督作用體現在對育人資源供給情況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對供給過程進行監測,為高校制定育人資源供給方案以及改進高校育人資源的供給效率提供第一手參考材料和依據。其次,評價機制的引導作用體現在這一評價過程本質上是引導的過程,在評價過程中引導高校廣大師生與管理者積極參與育人資源供給評價,使得資源的效率不斷提高,供給方式不斷改進;再者,評價機制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供給資源的評價是對高校在育人資源供給方面做出的成績給予肯定,對不利于資源有效供給的決策予以改進。高校育人資源有效供給評價機制的內容包括評價方法、評價程序和監督體系三個方面。其一,必須具備評價方法科學性,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是評價機制得以完備的基礎,要求評價方法不僅具有現實性,更要適應社會發展而具有可發展性;其二,制定公正、公平、合理的評價程序是評價機制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三,監督體系的建立是評價機制得以高效實現的關鍵,而監督體系的完備不緊需要內部的相互監督更有賴于外部的監督。
(四)建立教學育人獎勵與支持激勵制度
教學育人獎勵與支持激勵制度的建立是提高教學服務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途徑。它以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兩種方式不僅增強了教學服務工作的效率,而且強化了高校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學服務型高校的質量,促進學生高素質的培養,增強學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一,教學育人獎勵應少而精,盡量減少頒獎數目。絕大多數教學成果的價值應由學生、教師、學校以及教學專家在民主公開的氛圍下去自主評價和承認。其二,教學育人的評價不僅體現在高校內部、高校之間,而且要體現高校外部對教學育人成果的評價。這種評價在高校內部與高校之間表現為教師對彼此貢獻的相互承認,在外部表現為社會對教師教學育人貢獻的普遍認可。社會認可具體體現在各種形式的教學育人獎勵,包括物質性獎勵與精神性或榮譽性獎勵。
作者:王利清工作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上一篇:共青團組織下的高校建設論文
- 下一篇:國土局辦公室工作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