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

時間:2022-07-31 02:58:59

導語: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

摘要:基于近期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化學實驗室建設效果和國內外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借鑒工業生產管理的理念和手段,闡述了建立從源頭到終點的化學實驗室全過程安全控制體系,引入精益管理思想,建立精益安全管理模式,創建安心化學實驗室,促進化學實驗室科學、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化學實驗室;全過程安全控制;精益安全管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以及對科學研究的大力投入,高等院校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建設顯得格外重要.高校化學實驗室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相對于其他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具有許多特殊性[1].第一高校化學實驗室是化學藥品集中使用地,不僅試劑種類繁多,而且常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的危險化學品;第二化學實驗操作常涉及到一些危險性實驗,如高溫高壓反應、易燃易爆氣體氣瓶使用(如氫氣、乙炔等)、X射線衍射測試、正丁基鋰使用等.近年來,火災、氣體泄漏、輻射、機電傷害等安全事故在高校實驗室中時有發生,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三化學實驗課是面向全校的基礎實驗課,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多.因此,科學地、規范地進行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是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挑戰.近幾年,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在“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卓越杯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重慶大學設備處安全管理與建設”等工作的推動下,開展了大量有關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教育部將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目標系統化、明確化和規范化;“卓越杯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已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舉行,該競賽不僅促進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進步,而且促進了高校對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與建設的交流、重視與發展;在重慶大學設備處的帶領與指導下,學院明確了化學實驗室的管理目標、制定了各種規范安全文件制度、完善了安全文化建設等工作.

1高校化學實驗室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高校化學實驗室發生安全事故的分析,目前部分高校化學實驗室存在以下問題:(1)化學試劑管理不規范,常規和危險性的化學試劑管理制度不夠明確,尚未健全化學試劑的使用、廢棄化學品的管理與處理體系.(2)一些安全制度不系統、不全面,也不夠明確,存在流程管理上的不完善.(3)安全文化意識不強,安全專業培訓與演練較少,還沒有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4)實驗室安全監管有待加強,相關人員責任心不是很強.盡管各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體系建設、制度流程、人員配置和培訓等方面進行了完善,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安全事故在全國高校化學實驗室中仍時有發生,其深層原因在于沒有把實驗室安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全過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因此,將高校化學實驗室進行全過程的安全控制管理是具有現實意義.

2全過程安全控制體系

高校化學實驗室承擔化學實驗教學與科研活動,在廣義上及本質上可以看作一個類似的工業生產過程,這個過程即利用原材料(各種研究樣品如各種化學藥品),在一定的條件下(比如常溫、常壓、高溫、高壓等環境)產生或獲得某些物質(化學反應后的目的產物與伴隨產物)的過程.全過程安全控制的管理理念[2]是以預防為主、注重源頭、突出重點、過程跟蹤、目標考核、持續改進.管理目標是對每一項實驗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使每項活動進入下一個環節時都處于安全狀態,從而保證整個過程安全可靠.管理作用是針對指標安全性、操作規范性、工藝合理性、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對危險品、操作失誤等風險進行全過程控制,保證實驗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以往慣用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針對安全工作的事后總結和處理,注重的是安全結果的考核,是亡羊補牢式.而全過程管理模式,突出的是對化學實驗室安全重點、重要因素的全程控制,形成貫穿源頭、過程、目標、結果的全過程管理,強調的是從源頭到結果的整個鏈條的全過程的安全控制,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管理作用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3全過程安全體系內容

3.1建設規劃過程控制,保證設施建設的安全性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整體搬遷到重慶大學虎溪新校區的理科樓新化學實驗室.有關新化學實驗室的安全規劃包括以下3個步驟:(1)前期論證階段.在校領導的帶領下,走訪國內外一流化學學科的高校,借鑒了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硬件設施設計、標準與規劃.學校安全管理部門及早介入,分析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因素,提出安全建議.(2)設計施工階段.加強施工階段的安全設計跟蹤檢查,及時出具安全評價報告.(3)項目驗收階段.組織驗收時,審查“三同時”的執行情況,確保安全技術措施可靠.3.2制定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實施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2G3].近幾年,我院參照教育部安全檢查標準和學校設備處的安全條例,并結合我院化學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保證化學實驗室的安全運轉.這些制度包括實驗室準入制度、危險性實驗安全操作制度、維護檢修制度,以及環境污染和防范監管制度等[4].3.3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化學實驗室人員的專業素質是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1)增加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配置,提高實驗隊伍的待遇和地位,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實驗教學隊伍.近幾年,我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加強了化學實驗室實驗隊伍的建設.目前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占到82%,其中博士學位的占31%,從學歷上提升了化學實驗室人員的專業素質.(2)通過化學專業培訓、定點培養等方式來改善實驗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業務能力,培養整體素質較高的實驗技術隊伍.定期選派實驗室人員參加各種安全培訓和安全會議“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研討會”“全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等,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理念、安全模式和安全管理經驗.(3)學校和學院都定期對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進行檢查,本著“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將實驗室安全管理納入校、院和實驗室管理員的考核,并與績效工資掛鉤[5].3.4宣貫落實實驗室安全教育本著“以人為本、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大力加強實驗室安全文化宣傳工作,確保實驗室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實驗室安全教育落到實處.(1)全程化.安全教育貫穿教學、科研活動的全過程.統一讓入學新生學習“重慶大學實驗室安全手冊”,讓進入化學實驗室學生進行“全校性實驗室安全教育選修課”學習,我院還特別為碩博研究生開設“化042實驗技術與管理工安全與職業素養”課程,只有通過安全考試的學生,才能進入化學實驗室進行實驗.(2)多層次.安全教育應該覆蓋不同層次的學生,如博士、碩士及本科生,還有各級人員,如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等.(3)多渠道.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應當多樣性、多元化,有紙質安全教育材料、多媒體安全宣傳材料、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等.3.5實驗課程的設計與開展高校應將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作為常規的教學環節開展,在實驗課程的設計和開展中必須考慮并囊括安全教育內容.(1)驗課程設計必須科學合理,實驗過程中盡量采用能夠預防或避免易發安全事故的操作.從實驗內容、任務的設計上,既要保證完成必需的教學內容與訓練,又要確保實驗過程中即使出現誤操作也不會帶來嚴重后果[6],將實驗過程中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2)實驗課程必須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更新或完善實驗內容,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實驗課程設計的與時俱進.(3)實驗課程中增加講解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與實驗操作的規范問題,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7],將安全意識從學生進實驗室的第一天就扎根于腦海中與行為中.3.6化學危險物品全過程記錄及控制化危品是引發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載體,也是重要的危險源,因此我院不僅從源頭上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監管,嚴格執行購買、領用、備案等環節的審批管理[8G9],而且還建立臺賬對化危品的申購、領用、使用、回收、銷毀全過程進行記錄,以便及時發現、改善管理疏漏,減少化危品事故的發生.

4創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

精益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10G12],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手段,使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確、高效和持續運行.創建精益安全管理模式,以危險源管控為核心,以全員參與為方法,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1)引入精益思想、營造全院師生參與的安全管理氛圍、消除各級人員思想上對安全問題的僥幸心理、努力培養廣大師生的安全素質和安全意識,建立“安全壓倒一切”的實驗室安全理念.(2)推行精益方法、采用精益工具、導入PDCA循環,即安全精益管理制度:方法—落實、實施—檢查、分析—糾正,以便對安全管理現狀和改善情況及時實施精益評價.(3)建立精益組織,從學校層面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建立院級、系級、各化學實驗室安全工作責任制,避免多頭交叉管理,形成一種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聯系緊密但又職責分明的化學實驗室安全責任制.(4)形成精益流程,包括發現安全問題、解決安全問題、持續改進安全問題的流程.對于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檢查監督,應建立經常性、長效性,多部門、多類別協同管理、多管齊下的檢查監督機制,同時必須抓好檢查結果反饋、監督落實情況.

5結語

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關系到“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1].必須改變觀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全過程安全控制作為指導,將精益管理思想植入到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踐中去,引入事前控制、事后分析、預案管理等,可以對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全過程實施控制,提升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質量,搞好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建設,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達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創建“讓社會安心、讓學校安心、讓師生安心”的安全實驗室,促進實驗室建設持續地發展.

作者:劉渝萍 曹淵 陳昌國 鮮曉紅 余丹梅 單位: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