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問題分析

時間:2022-07-28 03:57:42

導語: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問題分析

摘要: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基礎薄弱,是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辦學職能實現和發展的關鍵。高等農業院校協同創新發展的最能動和最主要因素是教師,因此,在高等農業院校服務省域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應努力構建協同創新的育人機制、科研機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管理創新機制,不斷促使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形成協同創新的組織機構基礎、戰略任務基礎及行動路徑基礎。

關鍵詞:組織機構;戰略任務;行動路徑;協同發展;高等農業院校

黨和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省域“三農”工作發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如何發揮高等農業院校參與和支持省域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能動性和主導性成為制約省域經濟建設發展的主要和關鍵。而作為高等農業院校發展的生力軍——高校教師在高等農業院校服務省域經濟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和決定性的作用,其協同發展創新能力是衡量高校服務省域經濟的重要指標。目前,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基礎薄弱,是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重要功能實現和發展的關鍵。因此,應努力構建協同創新的育人機制、科研機制同和社會服務機制,促使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形成協同創新的組織機構基礎、價值理念基礎及行動路徑基礎,以服務省域經濟建設。

1省域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協同發展的組織機構基礎

1.1農業高校與涉農院校是教師協同發展的主體。高等學校是實施高等教育活動的主體,是開展各項人才培養活動、科學研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的獨立法人單位,具有依法開展相關活動的自主權。從這個層面上講,高校具有并且能夠為教師協同發展提供最為強大的組織保障能力。高校教師能否走出去,通過參與其他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活動,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拓寬學術和育人視野,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這是高等學校作為組織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黑龍江省有本科農業高校3所,高職院校10余所,設有涉農專業院校數所,這是教師協同發展的組織基礎。加強這數所院校間的職能協同是促進合作與交流的重要途徑。以往,學者和高校更多關注區域之間高等教育的協作與協同發展,如若干年前建立的東北農林高等教育協作組;還有關注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等關注社會服務方面的組織合作形式。這些合作形式在推動高等教育之間和高等教育與社會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僅僅在社會服務方面開展合作注定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伴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改變了教與學的模式和組織形式,特別是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更為顯著。傳統的封閉式教學系統向現代開放的教學系統轉變,大學生坐在教室里或者在任何地方,只要將電子終端設備與互聯網接通,便可以獲得眾多網絡課程資源,接受來自不同院校和教師提供的龐大課程教學。這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等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開展高校間課程資源的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授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需求。1.2各學科專業是教師協同發展的具體組織。在國家開展“雙一流”高校和學科建設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又提出建設“雙萬”專業計劃,可以客觀地講,國家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在不斷加碼,在提出面向世界創建一流大學和學科的基礎上,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又拋出大手筆動作。可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優秀人才和先進科研成果的渴求是多么強烈。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指向的是高端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基礎性科研成果,能夠支持大國科技發展的原創型新成果。學科主要是面向研究生教育要改革、要創新、要成果、要人才,而專業則指向本科人才培養,是向學科輸送優秀后備人才的基礎和搖籃。盡管國家提出高等教育分類改革和建設應用型大學的管理指向,但為創新性行業產業和學科領域提供具有發展潛力和未來創造力的人才,仍然是本科教育需要做好充分準備的重要使命之一。從黑龍江省農業高校的現實情況出發,所擁有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國家特色和省級重點專業是農業高校教師間開展協同創新的重點領域,這些學科、專業擁有良好的歷史發展基礎與辦學優勢和特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成果支撐和社會服務支撐作用明顯,更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例如,東北農業大學的畜牧學是國家“雙一流”學科,東北林業大學的林學和林業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黑龍江大學寒地生物學與生態學學科群被列為2018年黑龍江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等不一而足。這些優勢學科間應加強協同創新,學科、專業的高校間教師的合作與交流是促進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創新的具體組織保障。1.3各級各類實驗室、工程中心以及各學科專門協會、學會是教師協同發展的支持補充組織。高等學校的辦學職能之一是科學研究活動,而科研成果支撐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行業產業發展,也是綜合國力水平的標志。因此,我省各農業高校由國家和教育部以及其他部委建立的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具備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和科研設施設備條件。比如東北農業大學的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等眾多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都是開展深度科研合作的組織基礎。依托各學科及其二級學科等建立和發展的民間學術組織也是重要的協同發展組織平臺。如東北農業大學擔任理事單位的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學會、黑龍江省水利學會、黑龍江省農業電氣化學會等,對于引領和溝通我省農業高校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力和號召力,應當充分加以挖掘和利用。

2支持省域經濟社會發展是教師協同發展的戰略任務基礎

2.1服務省域經濟轉型發展是教師協同發展的中心工作。《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目標有: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保持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1]。面對這些省域經濟轉型發展目標任務,農業高校教師應立足黑龍江實際,結合崗位工作,想問題,做研究,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現在為黑龍江振興發展謀事創業上來,聚焦主業,不斷增強協同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2.2積極推動省域政治民主建設是教師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并實質性把握其內涵和實質,是我省農業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指導思想。農業高校本身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應擔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和教學組織建設,著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僅高校教師和馬克思主義學者真學、真信,真心維護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向大學生原汁原味而又富有實踐魅力地講解和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更要促進他們主動、生動活潑地運用和指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和實踐魅力。在促進省域政治民主建設進程中,高校間教師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講好馬克思主義課程,講好中國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思想根基。2.3促進省域社會和諧穩定是教師協同發展的分內之事。從區域范疇講,城鄉差距和工農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兩個基本維度。為此,黑龍江省提出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逐步縮小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我省農業高校教師應當協同關注區域內城鄉和工農融合發展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多解民生之憂,多謀民生之利貢獻智慧。2.4省域文化傳承創新是農業高校教師協同發展的使命。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提出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引導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實施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怎樣認識、怎樣理解,才能做到怎樣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有機統一整體,高等學校教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跟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將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3]。2.5創建省域生態文明環境是教師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創新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堅持通過生產關系變革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改革總目標,全面完成“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任務。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注重合作社由生產主體向全方位經營主體轉變,引導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合作機制,探索抵御市場風險的經營模式[4]。黑龍江省農業高校教師必須立足于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與目標,主動參與,協同共進,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3聚力辦學職能實現是教師協同發展的行動路徑基礎

3.1人才培養是教師協同發展的核心路徑。在人才培養維度上,分別從生師比、全日制在校生數、新生錄取分數線、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教學名師等指標進行了比較。關注院校辦學規模、生源情況、課程資源的層次和高水平師資情況。研究發現,東北農業大學生師比為34∶1,與國內10所農業高校平均水平接近,列第四位。表明該校辦學規模還有提升和挖掘的空間,未來可以考慮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層次結構,提高研究生層次招生規模和占比,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提升辦學效益,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和國家教學名師方面,該校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應更進一步增強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推動和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成長,加強優秀教學資源產出,為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支撐。3.2科學研究是教師協同發展的可持續路徑。科學研究能力與水平是學校辦學層次與定位的主要標志,是區分研究型與教學型大學的分水嶺。該課題從國家重點學科、科學研究成果(SCI論文檢索數量、CNKI論文檢索數量、專利授權數量)、社會科學研究指數、國家科技獎項和全國百篇優博論文數量等指標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東北農業大學在國家重點學科數量方面處于全國中游水平,位列10所院校第五名,而SCI\CNKI論文檢索數量依然處于中游水平,表明科學研究產出與師資隊伍情況相匹配。但國家科技三大獎項和全國優博論文數量較少,表明高水平科研成果需要加強。3.3社會服務是教師協同發展的實踐路徑。農業高校開展社會服務就是要將“人才通往農村”,將科技成果寫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將社會服務送進千家萬戶。曾經由東北農業大學首倡并向省委建議實施的“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了一大批農村管理干部、農業技術能手和農民致富帶頭人,實踐表明他們在本鄉本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作用。“農業專家在線”已經通過互聯網服務黑龍江省廣大農戶“種養加管”等咨詢和技術解答數萬億條次,有力地推動了“科技興農”,“科教興農”進程,為農業插上了科技騰飛的翅膀,受到用戶和上級有關部門好評。與此同時,黑龍江省獸藥大市場、萬家寶乳業、東農三花豬產業集群等為代表的技術成果轉讓和市場化已經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和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為推動龍江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又有力支撐。3.4文化傳承和管理創新是教師協同發展的精神路徑。高等學校既是文化傳承機構,也是文化創新機構,在推動大學管理創新的同時,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展提供智慧成果和社會革新技術[4]。東北農業大學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北大荒精神,以“博學、篤行、明德、親民”為校訓,堅持“勤奮求實奉獻創新”的辦學追求,形成了“立足龍江,服務三農,具有我國北方現代寒地農業的多科性、研究教學型農業大學”的辦學特色[5]。未來,學校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朝著“農業院校前五、綜合院校前100名”的辦學目標奮進,力爭把學校辦成國際知名,國內同類院校一流的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新浪網.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EB/OL].[2020-3-27].

[2]人民網.權威:報告全文[EB/OL].[2020-3-27].

[3]黃恩東,王麗秋,張貴學.農業高校核心辦學指標比較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6(4):89.

[4]黃恩東,王麗秋.大學教師發展問題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5]東北農業大學.關于《東北農業大學章程》的通告[EB/OL].[2020-3-27].

作者:黃恩東 張貴學 張靜 張鐵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