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分析

時間:2022-06-02 03:00:35

導語: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分析

一、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行政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時,通常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固定資產從采購到投入使用,再到保管直至最終報廢都沒有相應的管理條例作依據,致使固定資產重復采購,或雖私自向外租借的情況時有發生。

(2)核算的基礎不健全。2012年,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應該按照企業的方式進行管理。但部分行政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出現變動時,往往沒有進行必要的交接,也未對庫存進行徹底盤點,從而出現賬目與實物不符的問題。加之,一些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在錄入資產管理卡時,僅注明一半信息,或是信息錄入不及時,事后又忘記補足,還有一些固定資產管理的帳目不完整,甚至部分固定資產根本沒有臺賬,在這種管理狀態下賬實不符的問題較為嚴重,未記錄在賬內的便屬于失控資產,很容易發生資產流失的情況,缺賬、錯賬,無人查賬、找賬,其結果便是固定資產管理的基礎資料嚴重缺失。

(3)固定資產利用率低下。一些行政單位在固定資產使用和維修方面時常失管,一些使用、維修人員責任心不強,認為固定資產與自身利益沒有任何關系,致使固定資產維修缺乏專業性和及時性;如果領導對固定資產使用、維修疏于過問,則可能會出現設備過早報廢的情況,甚至有的工作人員還樂見這種局面,因為在購置新的設備后,維修工作便會大大減少。這些違規操作銜接起來,便造成固定資產利用率低下、損失速度加快的結果,既使國家資產蒙受損失,還使公眾利益受到侵害。

(4)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當前,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的每個領域中,并且重要性日益提升。在部分行政單位中,固定資產管理仍處于傳統的手工模式階段,自動化的水平不高,并將信息化技術與固定資產管理相融合,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嚴重阻礙了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

(5)管理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均不高,對固定資產管理缺乏系統的理解,在管理的各個環節皆有不盡之處。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和責任心的問題業已成為制約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優化路徑

(1)制定規范管理制度。首先,應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設立相應的制度,包括固定資產的購入、使用、維修、報廢等全過程,并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在購置之前,應首先對購置固定資產的開銷進行科學預算;在購置時,應以我國的相關制度為準繩,依章辦事,按程度辦事,同時還應設立對采購進行監管、審核的機構,以提高采購環節的透明度。購入的固定資產要及時入賬,并設置固定資產卡片,對固定資產的相關資料進行登記,財務部和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要進行核對,保證賬賬相符;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配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其次,對固定資產使用環節的管理,還應建立資產清查的制度,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以確保賬目與實物相符。單位的領導要定時組織清查工作,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一對一的賬面核對,盤盈和盤虧的固定資產要及時報批,進行相關的處理,保證單位的每一項固定資產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建立健全核算體系。較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責權利”三者之間的關系要更為獨立,且國家已下發相關規定約束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2012年,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核算的要求進行重新調整,使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靠攏,且更趨完善。行政單位不僅肩負著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責,而且還承擔著監管職責,在這方面人人有責,并且要做到責任落實到位,誰接手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這樣就杜絕交接手續無詳細說明,不查賬、不盤點的極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并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體系,使固定資產在本單位的每個運行環節都賬目清晰,核算準確,真實地反映了固定資產在本單位的運行軌跡。

(3)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率。行政單位與企業在體制上存在著較大區別,但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一些優秀方法,經過一番優化后,同樣適用于行政單位,如財務部門、維修部門、使用部門、技術監管部門等等共同協作、互相監督、互相牽制,一同組織聯查工作,定期地對本部門各個單位使用和不用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楚,重點查處固定資產的完好率、使用率、維修次數等等多項敏感指標,并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和處理。由上至下做到獎勵與懲罰分明,無論對于領導抑或員工,都能做到一視同仁,并將獎勵或處罰的結果公布于眾,將公開原則貫徹到底。

(4)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近些年來,信息技術的潮已排山倒海勢,席卷而來,滲透到我國各行各業中,行政單位固定資產也應與時俱進,引入信息技術,對固定資產進行實時、動態管理,以期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推動行政單位健康發展。從當前來看,已有部分城市的行政事業單位已啟用固定管理信息系統,從采購、報廢及報損等各個環節,實現動態管理。并通過系統的有效控制,能夠在管理部門、審批部門及其財務部門間形成有效的權利制約關系。對于固定資產管理而言,是一種創新。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還能實現實時管理,無論宏觀管理抑或微觀管理都游刃有余,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行政單位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日常管理時,應有意識的將信息技術引用其中,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時,應將電算化引入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對固定資產相應記錄應看作會計記錄進行保管,并做好備份、保密及歸檔等相關工作,避免由于病毒入侵、崩潰系統而導致數據丟失。總而言之,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應搭載現代化技術,將信息管理系統與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相融合,形成全新的、符合當前行政單位發展需求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5)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在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應著力提升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和業務能力,以便能夠不斷適應崗位的需求,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主體性。首先,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提高認識水平,把各個環節的稽核工作和勾稽工作做清楚。其次,應強化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選拔和培訓,以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在進行員工選拔時,應制定選拔的計劃,并按計劃按步就搬的進行選拔,以確保選拔過程的科學、合理。此外,應定期組織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員工不斷汲取行業內的前沿信息,不斷掌握高新技能。最后,應將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并將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壞納入員工考核的范圍,將固定資產管理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相關聯,以提升員工的責任感。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應對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而后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三、結論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管理能夠為行政單位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是行政單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應從制度層面對管理流程加以約束,固定資產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應做到有制度可依,按制度行事;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核算體系,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將信息技術與固定資產管理相融合,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此外,行政單位還應著力提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其能夠在崗位上更好的發揮光和熱。

作者:韓鳴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