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廣播節目面臨的變化及創新路徑
時間:2022-04-20 10:36:17
導語:經濟廣播節目面臨的變化及創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融媒體時代,經濟廣播節目的傳播范圍越來越大眾,傳播方式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堅持原有的系統內容生產的優勢外,應在激發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打造連接平臺和生產個性化經濟音頻產品方面做出嘗試。
關鍵詞:系統生產能力;專業用戶;連接平臺;個性化經濟音頻產品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都在不斷變化,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日常途徑。而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樣性和個性化、定制化已經成為受眾的普遍要求,廣電媒體與新媒體的媒介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變化中的經濟廣播
(一)經濟新聞的傳播范圍從相對小眾到越來越大眾
和時政、社會新聞相比,由于相對專業化的原因,經濟新聞的受眾范圍相對較小。但是,自媒體的興起使得人人手中都掌握了信息的渠道。根據云堆數據中心對全國3,117,203個公眾號的監測,這些公眾號涵蓋了34個省級行政區,囊括了24大行業,其中公眾號數量最多的前五個行業分別為:民生服務、文化教育、電子商務、醫療健康和新聞資訊。除此之外,雜類百科、金融財富、傳統企業和地產房市的賬號數量都達到了10萬以上。這些公眾號每周文章數量大約為294萬篇,平均閱讀量為1978人次。以前,受眾只能通過傳統媒體獲知經濟信息,現在,經過行業專家、企業家、業內精英等公眾號的轉載以及進一步的分析解讀和再加工,受眾獲得了更加廣泛的傳播渠道,甚至由此制造出熱點話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更多的經濟報道、財經文章通過這些自媒體直接到達受眾。
(二)經濟新聞的傳播方式從縱向到橫向
隨著經濟新聞傳播范圍的擴大,傳統的縱向傳播方式已經被改變,一條熱點經濟新聞越來越多地被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再次加工傳播。他們或者是針對其中的一些常識進行解釋,或者是增加自己所掌握的內幕和背景,將原有的信息不斷加寬加厚。例如,2015年底,財經界上演年度大戲“寶能狙擊萬科”。在事件發酵時期,在數十萬條相關信息中,只有少量的是傳統財經媒體的報道,其中的大量內容是來自業內各個層面的自媒體。者有當事人、內部人士、專家,有的從商業道德角度來說,有的分析股權結構,有的著眼公司治理,還有的聯系各種八卦,每個人都在為這一事件提供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使得這一事件呈現出更多的視角。當然,因為這其中信息龐雜,在信息海量聚集的同時,也存在著真假消息并存、以訛傳訛等現象,增加了受眾甄別的難度。
(三)經濟新聞的生產方式從單個制作到多方整合
首先是選題的產生,尤其是公司類新聞線索越來越多地來自微博、微信,成為選題的重要來源。而某家大公司或者某位著名企業家的信息,可以瞬間點燃話題,引發媒體報道。例如,“寶能狙擊萬科”事件實際上從2015年1月就已經開始,但是并未引起大眾的關注。直到2015年12月17日晚,一則關于萬科創始人王石表態萬科不歡迎寶能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內刷屏,各大媒體才紛紛跟進報道。之后,該事件能夠連續不斷吸引媒體和大眾的眼球也大多是因為雙方不斷在通過新媒體表態且被不斷轉發。其次是新聞產品制作時,除了記者、編輯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外,還有來自不同媒介的不同視角的素材。過去,面對一個經濟選題,制作者會采訪相關的當事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采訪對象數量有限,制作也是由相對獨立的個人或者節目組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完成。但是現在,制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上針對某一話題的大量文章可以極大地開拓節目制作者的思路和視野,影響著節目的最終呈現。面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的信息,如何甄別、利用這些素材,將其整合納入到節目當中去,并進一步引發受眾繼續產生關注,是眼下經濟廣播節目所要面對的問題。從生存環境到傳播方式和生產方式,經濟廣播節目都面臨著新的變化。面對新的環境,經濟廣播節目前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變革創新?
二、經濟廣播的節目改進
(一)改變“高冷”的形象,突出“故事性、人情味”
和平面財經媒體相比,經濟廣播節目已經在表達方式上作了進一步的通俗化。但長期以來,因為內容偏專業,經濟廣播節目依然沒有完全改變“高冷”的形象。節目當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數據,不通俗、不易懂,往往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枯燥刻板、不好聽,一直是聽眾包括專業聽眾對經濟廣播節目的詬病。而這一點在新媒體興起之后,顯得尤其明顯。新媒體天然帶有網絡基因,語言鮮活、表達有趣,更容易被接受、被傳播。這一點從新聞產品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來,例如《大事要來了!全世界都在等2月26日》(注:2016年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召開)、《推出地產新政央行真正在擔心什么》《支付寶為什么拼了命也要做社交》等此類標題在新媒體上隨處可見。無論是重大的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的公司案例,新媒體很善于吸引受眾的好奇心,很注重從大眾關心的點出發。相比之下,在貼近性、鮮活性和可傳播性上,經濟廣播節目還有很大欠缺。為此,經濟節目要從“有用、有關、有趣”等點上去尋求突破。有用,即具有直接的服務性,直接關系切身利益;有關,即與自己距離不遠,是自己身邊的事情;有趣,可聽性強,可以增長見識,提供談資。而聽故事則是人的天性,無論是什么時代都不過時。在互聯網語境下,以有意思的表達方式講好故事對于傳播效果尤其重要。經濟廣播節目如果能在枯燥的術語和數據中,突出人、突出故事,改善和豐富現有的語態,將極大地擴大自己的受眾群。
(二)改變“自我迷失”狀態,堅持權威性、高質量
和其他類型的廣播節目相比,經濟廣播具有更高的技術門檻,不僅要熟知廣播媒介的特點和節目制作的規律,更要有一定的財經知識積累。并且專業的廣播記者具有調查采訪的經驗、技巧,經濟廣播具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尋找真相和專業深度分析的能力是經濟廣播的優勢。還以“寶能狙擊萬科”事件為例。針對這一事件有諸多媒體報道,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這樣評價:“在所有的新聞報道門類中,財經事件深度調查是門檻和技術含量最高的,甚至可以認為,缺乏核心細節為背景的財經觀點都是沒有價值的。可是,在寶萬事件中,我們非常悲哀地發現,經典意義上的財經媒體已經無法為讀者提供及時的第一手深度調查。”近幾年來,傳統財經媒體越來越少有深度調查報道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考慮以外,與盲目追求時效、心態浮躁等因素也有直接關系。自媒體的興起,經濟類信息呈現幾何數增長,追求時效,搶占第一報道權的心態讓許多記者忘了新聞報道的根本。而大量的自媒體因為缺乏規范的新聞操作能力或者實力,產生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和隔靴搔癢的文章,也使得未經證實的傳言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流言有了極大的生長空間,讓受眾處于無所適從的環境中。融媒體時代,經濟廣播節目要做出變革,要擁抱新媒體,但是作為傳統媒體挖掘真相、呈現事實的實力優勢更應該堅守,這是我們在變革當中安身立命的基礎。權威性、高質量仍然是新型經濟廣播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三)開門辦節目,讓外部優質資源進駐,讓專業用戶產生內容
經濟廣播節目在傳統制作方式中,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專家隊伍和資源庫,但是專家或者專業人士處在一個相對被動的位置,記者、編輯根據選題來選擇采訪對象,基本上是一種關門做節目的狀態。而用戶,尤其是專業性的用戶產生內容則相對更加具有主動性。例如,在問答網站“知乎”上,網友的提問和回答,完全都是建立在自發的基礎上,平臺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礎服務,提供展示機會,激勵用戶產生內容。現在該平臺在不同類別下,已經聚集了大量的專業人士,為大家解答各個行業不為外界所熟悉的背景和常識,并且由此吸引來更多的用戶,形成良性循環。對于經濟廣播節目來說,天然具有聚集專業用戶的優勢,現在要做的就是改變信息產生機制,將經濟廣播節目打造成專業人士聚集的平臺。這個專業用戶一方面是來自聽眾中的專業人士,例如公司高管、企業一線員工、某領域專業人士等,他們可以帶來最真實的行業狀態和最鮮活的細節。例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公司人說》節目,在微信公眾號上建立的公司人俱樂部,嘗試按照行業設置專業圈子,將他們根據不同行業和層次進行區分利用,已經開始形成專業用戶生產模式,即由專業的用戶產生內容。選題和節目內容基本都來自各行各業的公司人,使得節目不再浮于表面和外圍。專業用戶的另一方面來自專業的機構,例如專業研究所、商學院等。這些機構聚集著大量優質資源,可以為節目帶來新鮮血液。例如,經濟之聲去年與德魯克商學院合辦的一檔管理評論節目《眾力加速度》,節目的策劃和制作都是非廣播專業人員,節目嘉賓全部來自商學院的企業一線學員。節目一開始就嘗試不同于傳統的制作方式,選題和內容通過網絡眾籌產生,緊貼商業最前沿,節目同時在電臺和微信公眾號播出。目前該節目已經聚攏大批粉絲,收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四)將節目打造成一個連接的平臺,融合供需雙方
經濟廣播節目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服務性,但是目前的服務性主要體現在提供實用信息和建議觀點這個層面上,而且服務的對象也主要是聽眾個體。實際上,經濟廣播可以走得更深更遠,不僅可以在形式上打通不同媒介,還可以嘗試在內容上打通產業鏈,連接上下游,連接企業和企業、創業和投資,給供需雙方搭建平臺,將服務對象擴大到經濟體,將自己打造成廣播版阿里巴巴。經濟之聲創業節目《傲江山》對此進行了嘗試。節目除了展現創業百態、提供實用知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讓創業者與投資人面對面直接交流,在線下和線上為雙方搭臺。節目在線下與中關村創業大街、聯想之星、君聯資本、阿爾法公社等孵化器、投資機構建立合作;線上向五湖四海的創業者開放微博、微信平臺,只要發送商業計劃書就有機會參與節目,或者獲得與投資平臺對接的機會。《傲江山》節目上線半年時間里,就已經與30多個項目建立聯系,并推薦給相關的孵化器、投資機構,促成四次投資入股,幫助創業者解決了切實的資金難題。經濟廣播節目除了呈現事實和真相外,如果能將服務做到極致,無疑會獲得更多的高端聽眾,增加品牌價值,而一個連接的平臺是做好服務的基礎。
(五)立足廣播特點,生產個性化的經濟音頻產品
移動互聯時代,廣播的收聽不再只有收音機,而是呈現多終端收聽的趨勢,智能手機、網絡電臺等正在搶占廣播收聽市場。但是,不管收聽工具有多少種形式,最終留住聽眾的依然是優質的內容,尤其是個性化的音頻產品。像荔枝、喜馬拉雅等網絡電臺已經意識到專業化生產和優質內容的重要性,正在從過去主要依靠用戶生成內容(UGC)轉向專業生產內容(PGC),開始大量招募電臺的主持人入駐平臺。專業的廣播節目制作團隊和系統的內容生產能力正是目前網絡電臺所缺乏的,也是廣播在融媒體過程中可以搶占的先機。以聲音為媒介的廣播應該回到擅長的音頻領域發力。通過生產優質音頻產品,多平臺、多渠道傳播,加速廣播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經濟之聲已經開始進行了個性化產品的嘗試,扶植培育出《老馬價值觀》《笑傲江湖》《易說》等個人專欄。《老馬價值觀》《笑傲江湖》已經形成顯著的特色。《老馬價值觀》主攻財經評論,以引經據典、犀利酣暢見著;《笑傲江湖》講述商業故事,以個性鮮明的表達見長。這兩個產品不僅僅在電臺播出,還通過微信、微博、應用軟件(App)等平臺,多角度、多維度、多終端地傳播。《老馬價值觀》還同時生產視頻產品,以滿足不同渠道受眾的需求,從而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經濟音頻產品在音頻市場上還屬于稀缺資源,有能力制作此類產品的團隊目前還不多,經濟廣播應該抓緊機遇,搶占更多的份額。
作者:黃睿 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財經節目中心
- 上一篇:財務控制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 下一篇:產權制度創新與資產管理體制重構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