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17 09:23:39

導語: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研究

摘要:隨著高校的招生規模、資金渠道、資源配置等的變化,單一依靠財政撥款維持運營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這些變動因素導致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高校的財務狀況逐漸引起重視,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對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M高校為例,闡述了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培養能力的提升、教育經費的來源日趨多樣化,教育服務、教育消費等新的概念應運而生,催生了高等教育市場[1],社會、政府、學校、學生作為市場的參與者,四者的關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大導致高校僅依靠財政撥款難以為繼,在資金需求產生的生存壓力下,高校采取多種渠道增加資金來源。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直接導致高校財務信息需求主體和使用目的趨于復雜化。根據高校的年度計劃和發展規劃,通過客觀指標數據,可以將高校運行狀況數字化、貨幣化[2],穿透數字表象,深入管理實質,可以讓高校各方管理者和信息需求者了解高校的管理成效,對學校運行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發現高校財務管理中的突出問題,識別財務風險,進而改善高校管理,提升高校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

一、構建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在構建高校財務分析指標時,要充分考慮當前的教育環境、高校的實際情況,并適當咨詢專家意見,切實發揮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實效。(1)基于高校實際情況,指標體系科學、可行。高校財務分析指標要建立一定的指標層級,通過每一層級下具體指標反映高校在某一方面的具體情況。選擇的各級指標需要結合高校的發展現狀,反映財務工作的基本規律,各個指標能獨立說明問題,指標之間不重復、不冗余,例如:資產周轉率和資產周轉天數都可以說明總收入和總資產的關系,不建議重復選用。(2)突出高校管理重點,具體指標關鍵、可比。指標的可比性包括在時間上的縱向可比,即通過歷年數據的比較分析,對高校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有所啟示,例如,通過對預算執行率的縱向比較,可以判斷高校預算執行能力和編制水平的發展情況;同時,指標的可比性還包括在空間上的橫向可比,即不同高校在同一時期發展情況的比較,以對本校在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衡量,確認自身的發展地位。(3)利于實務具體操作,指標定義靈活、簡潔。高校在設計財務指標體系時,要摒棄枯燥冗長的指標定義過程和方法,盡量利用指標管理平臺、數據分析工具等信息化手段,通過簡單的操作步驟和清晰的展示界面,對數據進行簡單而直觀的操作和展示,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數據解讀。

二、構建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方法策略

高校在構建財務指標體系時,應將指標體系按照核心指標、能力指標、發展指標、風險管理指標等進行分類,重視指標的分析工作,及時從多角度、多維度對指標的內部含義進行準確而恰當的解讀,通過深入的分析,查找高校改善管理的著力點。

(一)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構建高校核心指標

財政部門通過多個文件,強調了預算資金使用時限和支付進度問題。加強預算執行力度、強化剛性管理能力已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核心[3],因此,在高校財務指標體系中要針對“預算管理”建立核心指標體系,并對支出結構進行分析,形成核心指標四級指標結構。通過預算執行率這一核心指標可以進一步判斷高校在預算編制方面是否存在編制不科學、編寫不具體的情況,在預算執行方面是否存在執行不徹底、監督不到位的問題,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也都是影響預算執行效果的重要因素。預算執行率低會導致資金沉淀、使用率低,預算事項進展不暢、管理負擔增加,而超預算支出會給高校帶來資金壓力、擠占其他項目資源。這些都是通過核心指標開展財務分析的關注點,是高校持續加強預算管理,用好資金的突破口。同時,由于高校預算一般是滾動制,跨多個會計期,在核心指標分析時,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進行財務分析,往往難以發現問題,這正是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存在的弊端。以M高校為例,2020年累計支出數為28,000.00萬元,應付未付2,400.00萬元,結余1,600.00萬元,累計分配數為38,000.00萬元,預算執行率=(累計支用數+應付未付數+節余數)/累計分配數*100%=84.21%,可以看出,該高校的預算執行率整體較高,但是,當年,M高校68%的預算項目是跨年項目,47%通過銀行籌措資金,如果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預算執行率將下降到78%,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會造成指標的虛高。同時,M高校個別項目,特別是中小項目的預算執行率不高,有些在60-70%左右,說明學校對于中小項目的編制不夠重視,預算內容和費用明細較為粗糙,對費用支出的控制力不強。在對M高校支出結構進行分析時,對人員支出比率、辦公費支出比率、差旅費支出比率、固定資產支出比率、人均基本支出等進行分析時發現,人員支出比率較高,約占40%左右,通過分析,M高校明確今后要通過控制教研人員的整體數量,提升教研人員的綜合素質,來作為開源節流的主要途徑之一。

(二)結合非財務指標,構建高校評價“指標群”

以會計報表為根據,分析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是會計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以報表為基礎的杜邦財務體系分析方法主要為企業所應用,這一分析方法對高校具有借鑒意義,但是僅從報表財務數據出發,計算指標數據,利用財務指標的內在關系,評價高校的經營能力和經濟效益,往往會忽視高校的科研成果、教學成效等社會效益和精神文明成果,而對于我國高校來說,依據投入與產出的絕對值進行財務分析,會產生“不重教學質量,只重經濟效益”的消極效應,還會使高校管理走向“功利性”,急于取得“見效快”的教學成果和學術成果,違背了“百年育人”的教育規律和教學宗旨。因此,構建高校財務指標體系,一定要結合非財務指標,尊重教育規律和科研成果產出周期,財務指標設計不能對正常有序的教育教學起到負面影響。高校的知名師資、優秀學生數量、精品教材、精品課程擁有量、重點學科、重要研究成果數量、、教改立項等情況都代表了高校的整體實力,這些指標可以量化,但是卻不是財務指標,在對高校營運能力進行評價和分析時,除了要考慮率經費自給率、公共經費支出比率、財政撥款比率等反映高校依托自身資源完成規劃能力的指標外,還要結合上述非財務指標的發展情況和與其他高校的對比結果,綜合進行分析。例如,2020年M高校的經費資金14,000.00萬元,經費自給率為51%,比2019年的74%,下降了23個百分點,從財務指標分析,M高校自主籌資能力大幅下降,但是,2020年,M高校國家重點學科數量比上年增加了29%,獲得財政支持增加了近40%,科研實力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使得M高校取得科研經費的能力極大提升,對社會資源的依賴度下降,導致經費自給率降低。高校獲利能力指標反映了高校在市場資源配置下,發揮自身優勢,籌措資金、獲取利潤的能力。主要包括:評價高校在財務運營過程中資本增長情況的資產保值增值率;代表高校資產的創收能力和創收成效的資產收入比率等。M高校的資產收入比例在前3年基本按照10%的比例遞增,創收能力穩步提升。但是,在2020年發生了小幅下跌,通過分析非財務指標發現,M高校在2020年多渠道開展就業指導、考研輔導、組織競賽培訓,此類投入整體增加了近10%,導致高校獲利能力降低,但是,當年學生的就業率、考研率均穩步提升,建模比賽、英語競賽獲獎人數比上年提高了近15%,英語六級通過率更是刷新了歷史記錄。同時,學生退學率、師資流失率、生源綜合素質、教師整體水平、師生人數比等都是在開展財務分析時需要重點參考的非財務指標,只有準確衡量這些指標對財務指標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傳導效果,才能準確分析財務指標的內涵。因此,高校應在完善指標體系的前提下,充分結合非財務指標作為財務指標的補充指標,開展財務分析時,應在客觀分析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同時,對其他指標及其對上述指標的影響做綜合分析,避免個別指標對高校決策的誤導。

(三)重視預警預判,構建高校風險管理指標

與企業一樣,高校的資金運動同樣會帶來投資風險、信用風險、償債風險和現金流風險,但是,目前看,高校不太可能出現企業資不抵債、破產清償等情況,盡管如此,資源來源短缺、校辦產業投資不當、向金融機構過度舉債等都是高校財務風險的重要來源。財務風險管理要突出指標體系的預警作用,及時、準確、可靠地幫助管理者識別高校財務運行中的風險,為風險辨識提供直觀、有效的技術方法。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是直觀的指標數據,但是,這些指標側重對時點存量信息的分析評價,衡量高校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構建風險分析模型時,還要充分衡量高校的現實支付能力和潛在支付能力,實時對高校正常支付、日常周轉的能力,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特殊事項時財務的支撐度進行評估。同時,對于高校校辦產業要對其運轉情況進行動態分析,確保投資產生的風險實時掌控。

三、結語

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其財務分析工作的前提。從加強風險管理和完善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構建科學可行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并利用指標分析工具,實時開展數據分析,了解指標趨勢,可以全面反映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和趨勢,為高校的內部管理、財務運行和考核策略提供數據基礎和參考依據,這是在市場環境下,通過財務分析改善高校管理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劉璐.當今中國高等教育投資狀況分析[J].當代經濟,2019(5).

[2]肖虹霞.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7).

[3]余岱均.淺析高校預算管理[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1).

作者:李曉晨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