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五個著力點

時間:2022-04-28 03:01:27

導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五個著力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五個著力點

摘要:“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是經濟新常態下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選擇和必然趨勢。應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設計實踐路徑,堅持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從電商平臺與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塑造、完善配套物流網絡及增強人才粘性等方面,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的務實發展,培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創新

“互聯網+”是網絡技術優勢與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創新“加法”,“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將推動形成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業態,可有效發揮出互聯網在農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全面融入到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進程。進一步增強農村經濟融入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能力,并形成以互聯網為牽引的經濟發展新形態。黨的報告指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當前,需充分挖掘農村經濟發展對電子商務的現實需求,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升級改造,使“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打開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一、發展“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的必然性

農產品的充分營銷對電子商務形成現實需求。近幾年來,多地農產品滯銷最終無奈傾倒填埋的現象屢見報端,被棄賣的農產品多數為時令性很強的新鮮瓜果,此類報道一出便引發了網絡熱議,也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況備受關注。由于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滯后性,農村經濟與互聯網產業發展對接的時間較晚,廣闊的農產品市場與農戶之間缺少渠道關聯,導致農產品營銷信息閉塞,缺少“線上訂單”,使農產品營銷的延展半徑受限。在此背景下,農產品營銷對電子商務形成了新的期待,通過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可在一定程度上疏通城市農村、線上線下的信息渠道,同時,“品牌建設和選擇合適的平臺類型可以增強農產品競爭能力”[2],將有效緩解農產品營銷信息不暢的矛盾,整合農戶的主體力量,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的營銷新模式,進一步實現農產品的充分營銷。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需依靠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多年來,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流入城市,越來越多的“空心村”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要破解人才短缺的問題,只有不斷擴大農村就業市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才能使農村留住人才、儲備勞動力,加快外出務工勞動力向農村回流。因此,農村勞動力不離鄉土而實現充分就業的訴求呼喚“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將開辟更多的就業渠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豐富農民的職業角色,促進農民增收,使農村勞動力“致富不離家”,更充分地融入到大眾創業的進程中。提升農村生活質量需要電子商務的服務供給。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農村家庭的物質需要增多,然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后,商品選擇比較有限,大規模的購物場所較少,且流通的商品缺少嚴格的質量保證。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促使農村消費市場實現對電子商務的反哺,彌補農村消費市場物資及服務供給不充分的短板,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購物選擇權。有利于增強農民群體的網絡應用技能和媒介素養,進一步熟悉“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運行模式,為農民更加順利分地融入互聯網、應用互聯網創造鍛煉的機會和條件。

二、“互聯網+”視閾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掣肘問題

目前,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面已經率先取得成績的農村地區主要集中在中東部,而其他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諸多掣肘問題,包括理念滯后、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短缺以及物流不暢等等,導致“互聯網+”的決策優勢難以覆蓋落后區域,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對電子商務存在保守心理。“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對許多農村地區的居民而言較難理解,主要是源于針對農民群體和創業商戶的宏觀經濟趨勢宣講不到位,對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知識教育不重視,導致農民群體缺少創新發展理念,對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持觀望和消極態度。一是農民對新興營銷和支付方式缺少信任,使農產品營銷、鄉村旅游發展錯失許多商機。二是-129-缺乏主動學習提高本領的自覺性,相較于青年一代的農村創業群體而言,老一代的農民和創業者對學習互聯網應用技能缺少主動性,經驗主義者較多。導致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群眾參與熱度不夠,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此外,地方管理部門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缺少遠見和理性規劃,對“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轉化不夠,造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滯后。(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成熟的電商平臺。相較于城市而言,廣大農村地區地域廣袤,地理條件差異性較大,導致各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均衡。目前來看,我國西部地區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缺少覆蓋范圍廣泛的通訊基站,光纖和通訊網絡入戶率不夠理想,互聯網進村屯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網絡基礎設施不健全導致農村電商平臺及規模化產業園建設無法啟動,使分散的農村個體商戶不能組織和團結起來。同時,基礎設施匱乏也導致投資者和網絡買家對落后區域的商機和原生態產品望而興嘆,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所造成的硬件障礙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要跨越的一道鴻溝。(三)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村電子商務品牌。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生產經營模式仍然比較粗放,缺少成熟的生產管理體系,各家各戶出售的農產品質量不一,種類雖多但平均產量較少。小規模的零散生產使農村電子商務的品牌化程度不足,不能通過電商平臺實現廣泛宣傳和批量銷售,較難爭取到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同時,農產品的供求關系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農產品生產要受到氣候和市場因素的深刻影響,農產品的本地消化能力比較薄弱,加之部分農產品的保質期較短,不適合長途運輸,使產品本身的市場影響力無法打開,導致品牌塑造進程緩慢。除農產品銷售以外,農村生態旅游服務的內容也比較單一,缺少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游品牌,無法借助互聯網實現廣泛宣傳。由于農民的品牌意識不足,經濟管理知識十分欠缺,與互聯網的高效對接存在困難,不利于在電子商務的競爭環境中搶占先機。(四)物流不暢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相對于城市的高密度物流網而言,農村地區的物流通達性較差。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地域遼闊,村鎮分布不居中,且交通運輸條件有限,物流企業因巨大的人力及運輸成本,不看好農村配送市場,導致農村物流發展緩慢。而強大的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支撐,沒有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高效配送,電子商務將難以運行。受物流服務半徑的制約,很大一部分農村不在收貨范圍之內,物流網絡無法延伸到村一級單位。且物流園建設往往緊鄰交通便捷的城市邊緣地帶,使農村快遞網點建設存在困難,農村商戶要想發展電子商務必然要付出高昂的物流成本。此外,由于物流服務不到位,使那些對運輸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品只能放棄電子商務渠道。可見,物流不暢是限制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面臨著物流配送不到位、冷鏈倉儲能力不足、物流倉儲與產地距離遠等現實障礙。(五)人才短缺及粘性不足使農村電子商務運轉困難。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需要依靠網絡技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以及企業宣傳等多種人才,而目前農村地區尚缺少吸引和留住這部分人才的有利條件。一是“招不到人”,城市人才向農村流動緩慢,而農村本土的精英群體卻迅速向城市流動,外出求學的農村大學生在畢業后返鄉就業創業的情況不多。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就業機會偏少,且教育、醫療等公共保障及服務水平有限,生活娛樂和休閑項目單一,導致農村地區較難招聘到專業能力過硬的青年人才。二是“留不住人”,關鍵在于農村地區的人才“粘性”不足,本地人才不斷流失,而外來人才缺少就業穩定性,部分青年人才的基層實踐比較短暫,缺少長期留在農村工作的意愿,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缺少具有良好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

三、抓住“互聯網+”機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著力點

當前發展“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是對報告提出的“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主張的有力落實,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與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步驟。為此,要創新發展理念,加強發展規劃,從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塑造、物流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著力,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掀開農村電子商務的新篇章。(一)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增強電商意識。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在新時代中推進“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要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激活農民創業者及基層政府的電商意識。一是在廣泛的農村地區加強對《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相關內容的宣傳介紹,結合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特點和本地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政策解讀、趨勢分析、技術講授及結果預測,以真實的數據和成熟案例消除顧慮和質疑,增強農村群眾對“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的心理認同。二是要創新基層政府的發展觀,提升思想站位,開闊發展視野,樹立區域協同發展理念,促進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依靠電子商務高效鏈接養殖業、旅游業、制造業及相關服務業,促進貿易洽談、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的一體化,從而建立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村電商平臺。2018年1月,CNNIC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占比為27.0%,規模為2.09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5.4%”[3],農村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開局良好,因此要立足現有成果,以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均衡發展為目標,積極借鑒中東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成功案例,率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擴展交通和電訊設施覆蓋范圍,建立適應于農業、農村和農民特點的電子商務平臺。要高效整合銀行、基金及創投資源,以完善的金融理財服務,緩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資金壓力。要為農民電子商務創業者提供必要的產品研發、品牌設計、質量檢測、宣傳推廣等技術指導服務,升級市場信息互動平臺。籌建功能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突出體現區域特色,使“農戶不再是靠慣性盲目生產、與市場隔離的弱勢生產者”[4],從而吸引農村分散的電商主體向園區聚集,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規模化發展。(三)塑造農村電商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我國各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部分生態農業品牌已在國內外市場打開了知名度,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擁有成熟的經驗。但是對于多數農村地區而言,由于生產規模化不足、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及定位不準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培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特色品牌并不容易。因此,一是要堅持優質生產,嚴把農村電子商務產品的質量關。增強品牌意識,愛惜特色產品的名譽,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的網絡監督舉報平臺,保證農產品及相關服務安全健康、優質優價。二是要注重塑造品牌、宣傳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品,塑造具有鄉村特色的品牌文化。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信息傳播優勢,整合微博、微信及正規直播平臺等媒介資源,廣泛開展網絡新媒體宣傳推介。使農村區域特色品牌文化為更多人所知曉,提升農村電子商務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四)建立暢達的物流網促進農村電商的全面提速。農村電子商務的貿易往來要依靠健全的物流配送體系,因此,建立暢達的物流網絡,打通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十分關鍵。一是要結合區位特點對鄉村道路進行科學規劃設計,提高鄉村公路的運輸能力,建設集散能力強大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園。加快建設農村物流信息網絡,優化倉儲服務,建立現代化的農村電子商務配套物流運送體系。二是要加強物流企業與第三方快遞企業的合作,科學設計農村快遞網點,提高快遞網點密度。積極發展智能投遞業務,打通農副產品的流通渠道,增強農村電子商務承接網絡訂單的能力。加快第三方物流平臺建設,完善對快遞企業的法治化管理。啟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市場競爭機制,避免快遞企業的不當低價競爭,避免因低價而造成配送延遲,規避時令農產品受損的風險。三是要鼓勵區域性、行業性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使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優勢、效率優勢得到整合,加快互聯網、物流業與農村電商平臺的對接。暢通農產品供應鏈的上下游溝通,從而依靠完善的物流網絡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全面提速。(五)培育優質人力資源增強農村電商的人才粘性。黨的報告重點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啟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培育必須要立足三個基本點,即了解農村特點,熱愛農村事業,心懷對農民的深沉情感。只有立足這三個基本點,才能夠培育和吸納“留得住”的人才,壯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隊伍。一是誠邀專家長期開展業務培訓,包括互聯網應用技能教育、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教育以及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教育等,提高現有人才的電子商務專業化水平。二是積極引進電商孵化企業,借助優秀企業的平臺優勢實現人才共享。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積極學習經驗和專業知識,提升本土人才的電商組織經營能力,建立農民創業人才團隊。三是要與各地方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建立高校農村電子商務基層實踐學習基地。一方面為農村電子商務培育和儲備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在較快時間內彌補農村電商人才不足的缺陷。需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需求,進一步確定用人標準、技能水平、實習期限及福利待遇等,為畢業生創造更多學習鍛煉的就業機會,增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隊伍的活力。四是培育本土人才,用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建立農村電商教育服務中心,長期開展電子商務的成人職業教育,使自愿投身電子商務發展的農民群體得到更多系統學習的機會。此外,要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原則,珍惜愛護拔尖人才,優化激勵機制,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粘性,以避免人才流失。

總之,“互聯網+電子商務”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在新時代中發展農村經濟的現實選擇。電子商務是聯系生產端與市場端的高效媒介,也是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農村電商平臺及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電商品牌。進一步完善物流網絡,培育農村電商人力資源,從而使電子商務開進新時代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的廣闊藍海。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陳棟.“新常態”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3):140.

[3]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統計報告),2018-01-31/2018-06-12.

[4]李秋斌.“互聯網+”下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的案例研究及對策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180.

作者:白冰 王友青 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