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論文
時間:2022-04-15 02:44:46
導語: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特殊性
雖然高校并不開展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但高校與物質生產領域的企業有一定的共同點,特別是在成本投入方面。教育成本這一概念最早于1961年提出,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同志在關于人才培養的講話中提到“:生產資料方面的某些規律,不僅只適用于物質生產、同樣對于精神生產也適用,國家也要重視對人才培養的成本”。高校的主要任務在于培養人才,辦學經費主要依賴國家財政預算,其教育成本核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非盈利性”。雖然可以從經濟學角度討論高等教育的經濟學屬性,但高校培養人才的這一本質決定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方式與傳統經濟學中的成本核算方式有所區別。對于高校而言,每年收取學生的學費在4000—5000元左右,培養學生的投入則需要1萬—2萬甚至更多,而學費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又會以獎助學金等方式補貼給學生,根本無法實現收支均衡。因此,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從教育本質的角度進行考慮,高校的產出是惠及全民的,對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高校的投資者,社會和國家關注的是高校教育成本在合理范圍內的投入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其追求的“利潤”可以看作是培養出學生的素質水平和對國家人才培養的效果。
2.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的共同性。對于企業產品成本而言,除了少量類別的產品外,投入的生產成本基本用于產品生產過程,除了前期投入外,后期投入都可以算作產品的直接成本。作為高校教育活動的另一特性,教育過程中的協作性使得高校的大量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教育成本投入產生的教育資源具有極大的共享性,例如學校實驗室、圖書館等,均可以而且應當成為社會公共資源,造福社會大眾。這些公用資源的建設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也決定了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公共性費用比例較高,投入成本中的間接費用相對較多。
3.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遞增性。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企業產品的單位成本呈遞減趨勢,然而,對于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高校而言,其發展過程將不可避免地提高教育成本,這也與其并不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有著直接關系。高校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提供惠及全社會的普通高等教育,更要培養在某一領域中具有特殊優勢的高素質人才。這就意味著高校在面向優質生源的教育過程中,需要引進先進的教育設施,購置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儀器設備,提供更加優質的師資隊伍,這一系列措施都需要增加教育成本投入。因此,高校追求自身發展以及面向優質生源的卓越教育中,其教育成本投入的遞增趨勢較為明顯。
(二)自主招生政策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構成分析
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主要目的在于為高校選撥高質量生源,簡化招生運行流程,為具有創新潛能的人才提供優先選擇高校的途徑。顯然,在這種政策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構成有所變化。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下主要涉及的高校教育成本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招生成本和學生培養成本。首先,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增加招生過程中的成本。對于傳統的高校教育而言,高校投入的招生成本較少,大部分成本是政府對于統一“高考”平臺的構建和運行成本。在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完成包括入學標準制定、考生入學測試和招生錄取實施在內的自主招生流程,如果參照“高考”標準嚴格執行筆試命題、筆試組織、筆試閱卷、面試執行、綜合考評等,這其中涉及的人力成本和實際物質消耗成本均會大大提高高校的招生成本。統計表明,高校通過自主招生招收學生的人均成本是通過高考形式招收學生的人均成本的數倍乃至數十倍。另外,自主招生制度無疑為考生提供了一個雙向選擇的機會,由于自主招生與高考并不沖突,這令大部分考生傾向于報考擁有較好口碑且實力較強的高校。高校的教育質量不僅和教學過程相關,更和高校的公用資源緊密相關。高等教育本身不僅需要獨具優勢的師資力量,更需要具有一流水平的硬件設施支持。因此,高校要想吸引優質生源參加本校的自主招生并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就必須要構建強大的師資隊伍,并加大對公共資源的建設力度,這都需要加大教育成本投入。其次,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提高學生的培養成本。自主招生不僅僅是招收學生的途徑,更是對學生進行選拔培養的重要方式。雖然大部分高校并未設立單獨的培養自主招生考生的機構,但部分國內一流高校都以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為基準,建立了重點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獨立學院,如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英才學院等。高校也為這些面向優質生源的獨立學院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優質的師資力量。隨著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確立,這些獨立學院的招生名額逐年增加,而通過自主招生途徑入學的學生占獨立學院生源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換言之,自主招生制度為高校的這些獨立學院提供了更多的生源選擇,高校也間接為自主招生提高了教育成本投入。
二、構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監督體系
鑒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高校自主招生的具體教育成本核算難以像企業產品生產的成本核算那樣明確、清晰,對于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問題,則更加難以進行數字化的量化計算。因此,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投入使用效益,保障高校自主招生過程中的教育公平,需要間接地從構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監督體系入手,從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一)招生環節的監督體系構建
首先,構建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環節的內部約束監督機制。高校自主招生針對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和特殊才能的高中畢業生。在招生中要明確統一的招考標準,嚴格執行招生簡章的招考流程,構建科學合理的招考組織結構和權力網絡,最大限度地實現招考過程的公開透明,從根源上杜絕權利尋租的空間。同時,要依照《教育部關于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責任制及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的相關規定,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如相應的公示制度、回避制度等,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及相關領導的責任。其次,構建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環節的外部約束監督機制。外部監督的主體既可以是高校主管部門或當地政府,也可以是公眾百姓。高校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或者臨時的監管機構,專職管理高校自主招生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并對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同時,還要開通相應的監督舉報通道,如電子信息平臺、舉報信箱和監督熱線等,為公眾監督檢舉提供便捷的言路渠道。相對政府部門而言,公眾則能夠更加直接地發揮更為有效的監督作用。對高校自主招生環節的監督,不僅是公眾的權利,某種程度上也是公民的義務。作為高校自主招生的直接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長有權監督自主招生環節的全過程,提出存疑之處并加大約束力度。而其他知情公眾也有權參與監督,當發現高校實際操作與公開的基本標準和過程不相符時,應及時向相應部門或媒體提供真實、有效的監督舉報信息。
(二)學生培養環節的監督體系構建
學生培養環節中的教育成本投入需要綜合考慮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性問題,該環節的監督體系主要體現在如何因材施教地構建和實現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對于自主招生的優質生源,不采用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大大降低人才培養的效率,同時為了兼顧教育公平性原則,應將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面向所有入學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令學生能夠為了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公平競爭。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可以通過按大類進行低年級教育、按興趣自主選擇高年級專業、采用導師制和學分制的雙重評判標準等方式實現。高校要將優質的教育資源應用于具有潛力的學生群體中,在完成普及式高等教育的同時致力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一方面可以通過相應的專門調查,評估自主招生考生的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可以評估自主招生考生以及家長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滿意度,進而綜合對高校培養優質生源的能力和方案有效性進行評估監控,以促進學生培養環節中教育成本投入的效果最大化。另外,學校建設和人才培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構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建設一流的硬件設施不僅能夠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高端人才培養。因而,要建立學校內部的廉政監督機制,以保障所有教育投入有針對性地發揮作用,做到專款專用,為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生源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物質保障。
作者:龍雪津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 上一篇:城管局學習計劃
- 下一篇:作業成本法與商業銀行成本核算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