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四川金融業發展策略

時間:2022-04-02 05:09:00

導語:淺析四川金融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四川金融業發展策略

內容摘要: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尚處于發展階段初級的四川金融與其不具可比性。但四川金融業發展潛力很大。兩地金融部門要利用CEPA第三階段安排啟動的契機做好優勢互補,促進兩地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CEPA金融業香港四川

2006年1月1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第三階段安排啟動。本階段安排進一步降低了香港中小型銀行的市場準入,“由單家分行考核改為多家分行整體考核,在內地多家分行平均營運資金達到5億元人民幣的前提下,單家分行營運資金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為香港中小型銀行進入內地打開了方便之門。香港被譽為“東方明珠”,又稱“動感之都”,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金融自由化程度高,國際競爭力強。香港為全球第7大外匯中心,亞洲第3大國際銀行中心,銀行業高度發達。2004年全港認可的機構數有208家,銀行資產約為GDP的5倍。同時金融衍生工具不斷發展,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四川是農業大省,金融業在當地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還不高。2004年金融機構存貸款相當于GDP比例分別為129.2%和98.9%,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36.52%和31.64%,金融業就業人口只占到總就業人口的3.45%。但是四川金融業的發展速度很快(見表1),2004年各項存貸款分別比1998年增加了154.3%和105.5%,存貸規模均列西部第1位。成都是西南地區的金融中心,隨著CEPA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四川作為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戰略地位越發重要。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和保監會等都在成都設立了區域管理中心;全國10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只有一家未在成都設立分行;2003年12月,成都在西部又率先成為允許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的城市;新加坡華僑銀行、東亞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已在成都設立了分行,荷蘭銀行成都分行、新加坡大華銀行成都分行也即將獲得批準,同時成都還有4家外資銀行辦事處。

2004年全年四川保險收入也達到了1596030.79萬元,給付支出422878.48萬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了11.11%和25.03%。

四川金融業雖居西部第一位,但與沿海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見表2),與香港更是不具可比性,金融相互聯系系數FIR還很低。根據金融深化理論,一國或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就是金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CEPA帶來的契機,抓緊時間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服務水平,加強競爭能力。

具體來講,在與港資銀行的合作過程中,四川要做到以下幾點: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目前,大量港資、外資銀行都在西部考察設點,人才是影響他們判定標準的第一要素。我們要為川港兩地金融合作的發展打造良好氛圍。首先要加強川內的金融人才培養。要充分利用川內高校眾多,教育體系完善,科研力量雄厚的優勢;采取重點發展、全面兼顧和金融服務與研發齊頭并進的方針;全力打造高水平的金融服務業人才,提高金融服務業者的數量和質量,以滿足川內金融市場的需求。

同時,各級機構和政府部門也應定期組織各方面專家學者參與討論,群策群力,建立雙邊區域性協調機構,加強兩地的溝通,實現信息共享。加快征信系統的建設,消除各種地方壁壘,完善公共金融基礎設施,規范金融次序,引導金融企業進行公平競爭;改善審批環節,加強銀監會“綠色通道”審批建設,降低香港從事銀行、證劵、保險等行業的從業人員準入門檻;對港資銀行的進入采取更加務實、靈活的措施,在其分行選址和人員招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

利用港資銀行的全球客戶網絡優勢

香港是一個金融“自由港”,服務對象面向全世界。港資、外資銀行到四川的考察設點,對四川投資環境的宣傳效果巨大。2005年7月8日,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集團、德國投資與開發有限公司和德國儲蓄銀行國際發展基金分別入股四川省南充市商業銀行,從而使該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在二級城市中引進國際投資的銀行;同時,德國儲蓄銀行國際合作基金(SBFIC)將對該行提供技術援助。這一事件極大地增強了四川金融的吸引力與輻射能力。

四川中小企業居多,它們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問題。花旗、渣打和匯豐銀行成都分行在2005年下半年的開張,為本地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來源。我們要破除阻礙四川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瓶頸,支持它們做大做強,鼓勵港資外資銀行向他們提供幫助。要積極籌建川港合資金融機構,鼓勵港資與城市商業銀行進行股權合作,為川內的大型項目的融資提供資金支持。

學習港資銀行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

通過對銀行體制的進一步改革,推動省內銀行的合并整固,重新洗牌。加強在現金管理、資產管理、融資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上的能力。

學習港資銀行先進的資金營運能力,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區域內的金融改革,加快向商業銀行轉變的步伐;學習它們成熟的市場營銷能力,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完善后續服務機制,使四川的金融服務達到國際標準。

努力與香港業界合作開拓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解決目前存在的金融市場結構發展不均衡問題,使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

學習香港金融監管經驗

香港的金融監管機制較為完善,不良資產的比例較低,使得發生金融風險的機率較小。

四川要完善自身金融體系,加強兩地在金融風險和預警機制上的交流與合作。要注意金融風險的防范,減小存貸比例,提高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資產;加強內部化管理與建設,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可引進香港在會計、資產評估和保險方面的優秀人才,促進四川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進而對貿易和投資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加強雙方企業和人員的交流

兩地人員往來頻繁,經貿關系越來越密切。香港在四川出口國家和地區中的排名為第一位。兩地間日益活躍的經貿交流使得建立快速流暢的支付結算系統成為當務之急。同時,CEPA提供的雙方市場準入標準,也為川內金融企業迅速開展海外業務提供了便利。我們應鼓勵川內的金融企業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海外市場。

隨著四川與香港經貿關系的加強,四川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香港城2004年在成都建成,港府也將在成都設立新的經貿辦事處,這都表明香港業界非常看好四川市場。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CEPA的實施給川內產業也帶來了一定沖擊,許多經營管理不善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著重組或倒閉,因此我們要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兩地金融業在發揮好各自比較優勢的同時,要避免相互爭奪客源、降低服務標準等惡性競爭。其實,兩地的服務對象并不存在著必然的沖突。川內中資銀行的營業網點覆蓋面廣,客戶資源眾多;港資銀行則在個性化服務和高端客戶上具有一定優勢。各大銀行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取長補短,方能形成規模效應,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