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服務國家戰略論文
時間:2022-06-08 09:55:00
導語:外匯儲備服務國家戰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破除“市場原教旨主義”“均衡市場”只是一種假設;比較利益是動態的可用國家力量來幫助提升;金融創新不能盲目發展巨額外匯儲備應為國家戰略服務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目前美國金融危機,是美國國家信用的危機,也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破產、思想與路線的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只有非均衡市場才有獲得超額利潤的機會、比較利益的確存在,這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基礎,但不能把它靜態化、金融應超前于經濟發展,各國應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創業板不能推出,就延緩民間企業技術進步速度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應對國際金融經濟危機需要轉變經濟思想,認清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破除“市場原教旨主叉”的迷思,堅持用動態比較利益理論指導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強調巨額外匯儲備應為國家戰略服務。
論文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市場原教旨主義動態比較利益理論國家戰略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
目前美國金融危機,是美國國家信用的危機,也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破產。系統性的危機發生以后,理論的假設前提就變了,“市場經濟均衡論”體系瓦解了,相關的模型,指標和參數也失靈了。我們說這次危機比1929—1933年大危機更加嚴重,是說在1:30的金融杠桿的翹動下,全球經濟95%虛擬化,一旦緊縮程度及其猛烈。我們又說危機是有希望被克服的,是說目前國家干預和國際協調的力量大大加強了。在關鍵時刻,各國政府沒有遵循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那一套,而是開始聯手挽救經濟,不象80年前那樣,大家迷信“看不見的”。現在的美國決策者并不真正相信這一套,他們向別人推銷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休克療法”,是為了本國資本收購他國廉價資產;一旦自己國家金融崩潰,他們絕不緊縮,而是大力度擴張。正因為如此,世界經濟才有了一半希望。另一半希望,就是沒有完全卷入“全球化”的中國,有龐大的內部需求尚待啟動。在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面前,完全有可能先穩定后發展,并帶動全世界經濟穩定與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將同時崛起,國際地位將空前提高。中國將真正做到早就說過的: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二、破除“市場原教旨主義”“均衡市場”只是一種假設
思想與路線的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而理論的假設是否合乎實際,又是戰略與政策的基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就是市場經濟均衡論。在美國政府呼吁國會通過救市方案的時候,美國有120個經濟學家聯名寫信反對。他們在捍衛教科書上自由經濟理念。他們自己迷信市場,也教學生迷信市場,經濟如果出了問題,肯定不是市場造成的,而是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還不徹底。為什么我們必須相信市場?是因為市場機制可以自動使經濟達到均衡。市場機制是什么?是價格機制。價格由供求關系所決定,又可以自動調整供求關系。國際收支決定匯率,匯率又調節國際收支。資金供求決定利率,利率又調節資金供求關系。市場自身的缺點是存在的,如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和壟斷,需要政府來補充,但是,市場機制在本質上是均衡的,物價高了,自然會跌回來;跌了,自然會漲回來。政府不能干預。
有兩個猶太人反對均衡論,一個是大左派馬克思,他說資本主義會發生周期性經濟危機;一個是大右派索羅斯,他說壟斷和預期會改變供求關系本身,從而使市場喪失均衡,特別在金融市場上是如此。他說,均衡市場雖然到處存在,但對于投資者沒有意義,因為只能夠得平均利潤率。只有非均衡市場才有獲得超額利潤的機會。他也預言了中國的崛起: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國家會出現非均衡的崛起。我們看到期貨、股票、房地產、漲起來沒有邊,跌起來也沒有頭。實際上,大多數國家、企業和個人,也都不是均衡發展的。否則暴富群體從何而來?兩極分化從何而來?文明興衰又從何而來?
市場經濟均衡論的直接目的是反對國家干預經濟。在一般情況下的確如此,但是在市場失靈的時候,特別是發生系統性危機的時候,國家必須干預,各國必須聯手干預。1998年亞洲經濟危機,中國干預了,保持了穩定。但是我們自己不敢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什么?因為我們打破了香港100多年以來的“積極不干預”的“慣例”,變成了積極干預。敢做不敢說,說明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話語霸權的猖狂。還是索羅斯比較坦率,他說我為什么敗在中國手里?沒想到中國政府“不守規矩”。
的確,有些規矩和理念是不能遵守的,比如“人民幣自由兌換”,在近期內就不能實行。相反,我們還要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管制。這是我們國家能夠在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穩定的“殺手锏”。
三、_比較利益是動態的可用國家力量來幫助提升
前幾年我和“主流經濟學家”辯論“以褲子換飛機”的問題。他們一直主張中國發揮勞動力優勢,用勞動密集型產品換取發達國家高科技產品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導致中國30年來出口導向型經濟過度發展,依賴發達國家市場,低成本盲目擴張。一旦世界經濟衰退,必定遭受重創。這是多年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鼓吹比較利益理論的惡果。
比較利益的確存在,這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基礎,但不能把它靜態化。比較利益或者說“發揮優勢”,主要是指自然資源而言。中國和中東做貿易,只能是出口勞動密集產品而進口石油。為什么?因為中國沒有石油。用褲子換石油是合理的,在一定時期用褲子換飛機也是合理的。但是,長期甚至永遠用褲子換飛機就是不合理的。因為,飛機與石油不同,是人造的。凡是人造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加速教育,擴大投資和強化科研解決,作為產業在一定時期需要國家保護。這就是說,比較利益是動態的,是可以升級的,升級所依靠的不僅是市場機制,也包括國家和社會力量。
在動態比較利益理論指導下,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應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以褲子換飛機,一方面用賣褲子賺的錢造飛機。以國家力量為主導發展戰略產業是必要的,特別是航天航空、核與電子。重型機械,精密儀器,汽車造船的技術升級,可以引進外資,也需要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扶植。不可用靜態比較利益為指導思想來制訂長遠發展戰略,把我國產業長期定位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這樣,我們龐大的儲蓄和外匯儲備將無從使用,勞動密集型產業過度發展,只能廉價出口,過剩的資金成為投機資本或者外流。國家應采取系列政策加速技術進步,是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略。
四、金融創新不能盲目發展巨額外匯儲備應為國家戰略服務
美國主流經濟學家提出“金融創新論”,整整左右世界經濟30年。他們提出,金融應超前于經濟發展,各國應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本自由流動。金融衍生工具極端膨脹,使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世界經濟在1比30的金融杠桿放大之下,高度繁榮;一旦破裂,高度緊縮。問題在于,金融創新的制高點是掌握在美英國際投機資本手里的。
他們有資本有經驗,可以把發展中國家玩弄于股掌之中。所謂“規律論”與“陰謀論”之爭,是對立統一。有沒有陰謀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種假設。金融創新是規律,也有陷阱。在國際投機資本空前強大,到處制造危機和崩潰的背景下,我們寧可假設有陰謀,以提高警惕,注意金融安全。看看那些“國際投資銀行”是怎樣在中國興風作浪,他們的報告和代言人是如何影響決策,操縱輿論,就可知問題的嚴重性。我國股市兩次大規模崩盤,都是在創業板推出的前夕。創業板不能推出,就延緩民間企業技術進步速度。在中國股市從2400點跌到1000點的時候,“國有企業衰亡論”甚囂塵上,預期極差,與此同時,我們就大量賤賣國有資產。
這樣的里應外合,難道只是巧合嗎?我國巨大的外匯儲備,竟然購買美國次級債,前一段又有人鼓吹去美國“抄底”,這萬萬不可行。所謂“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我們不知道“底”在哪里,也不應該去購買美國資產。人民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仍舊存在,但目前階段需要穩定。一定要嚴格控制投機資本自由流動。人民幣不能宣布自由兌換,但是在強勢預期下可以自動出境,可以通過香港局部開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
2萬億美圓的國家巨額外匯儲備如何使用?應該與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可以考慮:第一,回購外國在中國國內的重要資產;第二,鼓勵企業購買外國先進技術設備與人才;第三,集中投向東南亞和澳洲購買資源。第四,建立國家石油和糧食儲備等。
總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發生巨大危機,對中國有很大影響,可能要維持數年。但是也給中國提供了經濟與社會轉型的壓力。許多轉型比如啟動內需,改善收入分配,整治國土,農村建設,發展戰略產業,說了許多年,就是不能有效實行。因為沒有外在壓力,我們難以克服思維慣性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干擾。現在不轉型不行,這是克服經濟危機的需要,也給中國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 上一篇:小學副校長領導干部述職報告
- 下一篇:村主任年終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