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國際收支的當前狀態及原因

時間:2022-04-08 11:09:00

導語:淺析中國國際收支的當前狀態及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中國國際收支的當前狀態及原因

摘要: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之間的全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貨幣記錄。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我國國際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我們接下來就要討論下我國國際收支出現“雙順差”現象的原因以及對策。

關鍵詞:國際收支;現狀;雙順差;原因

一、我國國際收支的現狀: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在一定時間內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所發生的國際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的定義,它包括貨物服務和收益,對世界其他經濟體的金融債權債務的收益,以及轉移項目和平衡項目等。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而經常賬戶的盈虧取決于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金融賬戶則主要決定于金融市場的利率、風險、投資報酬率與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變動。

我國國際收支狀況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指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在理論上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是互補的,所以不可能同時出現順差。但我國卻出現了雙順差現象,這對我國國內經濟正常運轉和與國外的經濟交往產生了不利影響。

2008年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可以很清晰的表現出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特點。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08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2008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42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項目順差3607億美元,服務項目逆差118億美元,收益項目順差314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458億美元。2008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90億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943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427億美元,其它投資凈流出1211億美元。總的來說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仍保持雙順差格局,但總順差由快速增長轉為趨于平穩,總體狀況良好。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的原因

我國連續的、長期的、大幅度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已明顯表現為經濟的外部失衡。這既有悖于傳統的國際收支結構理論,又是各國國際收支結構實踐中罕見的,其之所以能夠維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國內特殊的管理體制與鼓勵政策,但其本身也潛伏著一定的風險,引發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

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系,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尋求優化的資源配置,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日趨完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時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國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國際制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于我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不發達,國內企業往往借助境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促進出口的增長。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1)儲蓄率過高我國經濟增長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盡管投資率在此期間也有所增長,但儲蓄快于投資的增長,擴大了經常帳戶順差。中國儲蓄率高主要是因為個人儲蓄欲望強烈和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高。此外,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

(2)加工貿易占主導地位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正相關的關系。

(3)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長期以來,我國采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這些政策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于凈流出。外資的大量涌入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是:貿易項目逆差,經常項目保持平衡,資本項目順差。而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巨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我國應改變政策,放棄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以改善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具體的政策可以降低我國過高的儲蓄率,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以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及提倡“走出去”戰略。

參考文獻:

1于淑靜;;探析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成因及對策[J];北方經濟;2007年02期

2邱兆祥;王海南;;為什么我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會失靈[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11期。

3劉光溪;;中國轉型經濟的復雜性決定人民幣匯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客觀冷靜地對待國際收支“雙順差”[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