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管理革新與我國管理選擇
時間:2022-08-23 11:37:37
導語:世界管理革新與我國管理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概述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掀動新一輪經濟周期。新一輪經濟周期從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開始。金融危機傳遞到實體工商業,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全面停滯甚至負增長。①不同于往次衰退的商業過量存貨、消費量下降、技術創新乏力、資本積累不足癥狀,這一輪周期的起點與房地產泡沫、金融結構失衡、財政不足等有關。衰退是市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表現形態,一大批企業破產倒閉;應對衰退實質上是市場結構的重大調整,大批企業兼并重組,新的產業則在醞釀興起。市場結構調整同時是世界管理體系變革,兩者都以效率/效益來源及其影響因素變化為基礎。在全球開放環境下,應對危機中產生的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勢必通過國際投資與合作機制向我國傳遞,對我國管理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與發展的努力,經濟總量上去了,躍上了世界大國行列,但適應世界開放環境的經濟管理還是低水平的,管理的低水平是難以實現由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轉變的,也是難以完成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管理方式轉型要求的。管理方式轉型過程中如何借鑒、吸收世界優秀管理思想成果和好的管理方法,在繼承中變革,在變革中創造性地發展;如何在發展方式與管理方式轉型中注入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如何借助管理上“有形的手”將外部市場商品(服務)內部化為主體可控的生產要素組合,實現基于人性價值的組織效率/效益目標。
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后,學者們基于社會責任從學理上反思發生的源頭,考察現行經濟體系和政策背后的機理問題,為應對復雜詭譎的環境變化和新的不確定性,遏制衰退蔓延以及可能的社會動亂,世界發達市場經濟體沿“阻止衰退惡化”的思維模式傾力找尋問題的原因與應對之策。遏制二次衰退,需解讀危機發生的緣由,緣因在市場結構過度失衡。科茨•大衛(Kotz,David,2009)等從體制結構上對經濟危機進行了比較研究;魏德曼(JensWeid-mann)深入研究了歐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認為危機的“病灶”在歐洲貨幣聯盟的制度框架存在缺陷,眾多成員國也存在各自的結構性缺陷;“私人債務國家化”演進為“國家債務國際化”的主權債務危機深化;金融自由化與高杠桿化問題;危機的全球負外部性問題與危機治理的長效機制以及公共產品的全球合作開發;新形態國際分工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與國別文化差異等。也有著眼未來,從后危機時期不確定性問題出發,研究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變化,包括各國危機應對、綠色產業發展、網絡經濟以及結構性變革;研究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調整,譬如戰略平臺、戰略中心、戰略方向與組織結構等。在管理層面上,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安全管理問題。朱建明、SrinivasanRaghunathan,基于博弈論,對由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和容忍入侵技術構成的三層安全體系結構分析,提出信息安全技術評價模型。在對入侵檢測系統評價基礎上,重點研究了防火墻、入侵檢測與容忍入侵的相互影響和關系。研究表明,IDS的檢測率、誤報率與防火墻的性能有密切關系,系統安全配置直接影響信息安全機制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容忍入侵機制取決于入侵的損失評估、系統的成本和防火墻與IDS的性能。信息安全機制的優化配置對于信息安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孟祥宏、孫薇等根據信息安全的博弈特征,建立了信息安全的攻防博弈模型和防守博弈模型,進行攻防博弈和防守博弈的均衡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實際提出調解信息安全問題的策略建議。但基于新經濟周期的世界管理變革與我國管理選擇的研究較少。為此,本文從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為標志的新經濟周期出發,考察世界管理變革的趨勢與特點,結合我國管理實際,重點從宏觀管理變革創新角度探討和思考新時期我國管理結構變革與重組的有關問題。
二、新經濟周期中的世界管理變革
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s)的本義是一個從初起(或衰退、復蘇)、擴張到達頂峰,產生衰退,退到谷底轉而復蘇、擴展,再到高峰的周而復始運動。經濟周期視角的管理是一個相對市場變化的起伏過程。如果說,工商經濟活動在起步成長和擴張階段,人們很容易為市場的成功所陶醉,而常常旁落管理的話,那么在衰退和復蘇階段則是凸顯管理價值與意義,檢驗主體組織管理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時期。衰退期的外部市場環境惡劣,對將外部市場商品(服務)內部化為產品(服務)產出的企業等主體來說,不得不以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方法適應世界結構變革,獲取績效,因而衰退時勢常常成為激發經濟主體進行技術、管理創新的重要契機。在外部市場升降大變化情況下,如何有效組合生產要素,實現組織效率/效益目標,是檢驗其能否在危機中生存、發展的頭等重要大事。總結世界經濟危機史,不難看出,應對危機的動力除常說的技術創新、需求刺激,還有由外部市場內部化而產生的管理變革與調整。如果說,經濟危機是市場結構失衡的表現,是超市場的協調缺失的結果,是工商經濟活動擴張階段宏觀管理滯后以至于在周期頂部管理失控,那么,危機的應對之策就是調整市場機制與管理機制的關系,以管理創新加大微觀與宏觀雙層管理的力度,從而為經濟復蘇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與實力。1929年世界經濟大恐慌以后,世界各國基于商品市場失衡的現實,加強政府對市場均衡的管理作用。歷經80年的發展后,2007-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以資本市場結構失衡為特征的世界金融經濟危機,世界由此而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周期。新經濟周期的管理變革在以往政府對市場的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承傳歷史,又因時因勢求新,賦予全球化時代新內涵。其特點有:第一,各國政府間協調市場的管理作用進一步加強。以往政府應對經濟衰退的貨幣、財政政策工具大多限于本國范圍,但由于近10多年來的經濟全球化快速推進和互聯網因素,各國的市場經濟活動、信息傳遞大大超越國界,對這樣一種世界性市場,一國政府的調控是無效的,而需各國政府會同利益攸關方協同調節市場。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政府用比以往更大更強的力度干預金融市場,同時大大增強了各國政府聯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協同性。比如20國集團會議,以跨國組織協調,阻遏經濟衰退;各類國際經濟組織,作為世界經濟協調重要力量,積極行動,限制危機的國際間傳遞及其對世界經濟的沖擊。第二,預期管理更加系統,更有實用價值。這次危機不同以往,從次貸金融危機開始,然后傳導到整個經濟領域,由經濟危機又帶出主權國家債務危機,導致經濟二次衰退。在總結歷史基礎上,歐美發達國家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同時根據經濟周期規律加強了預期管理平臺的搭建。理性預期經濟周期模型成為宏觀管理的模擬參照系,將預期管理的關口前移,突出政府與經濟主體的管理分工與協調。由于經濟周期變化系內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每次周期波動又總有某些主體和某些因素起首要作用(如新技術革命、政治事件、新資源發現等),把握這些主因素成為預期管理或反危機管理的關鍵,為此,增強對重要微觀主體和關鍵因素的預警與預期管理。此外是除加強預期管理外,加大對帶有偶然性和難以預測性的非周期性影響因素的理性分析,通過構建應對非周期性波動的政府反應模型,增強對突發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第三,跨國公司的超國家管理作用。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貿易的50%,投資的90%,是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周期運行的主體,也是世界管理變革的驅動力??鐕就ㄟ^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并購、內部貿易、資金流、轉移定價和技術轉移等活動,對東道國或多國的經濟環境、投資區位、經濟結構發生直接作用,影響世界經濟的運行與結構變化;同時以實力強勢將自己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傳遞或施加給東道國和業務相關的國家,從而推動世界管理變革。通過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投資計劃、產業分布、組織定價、內部貿易與信息規制等,對世界新經濟周期起超國家規制作用。從國際間的雙邊協調、區域多邊協調、全球性締約等多方面和多層次分析跨國公司的超國家規制實現路徑。這些影響作用同時是將全球化視角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傳遞給東道國,促進世界管理變革。管理變革體現在投資、貿易、技術研發和技術移出等多個領域。法律手段和行業自律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監督等多方面把握跨國公司的規制手段。這里順便指出的一點是各級主體的經濟管理加強對世界經濟周期的影響。歷史表明,危機的周期已變得越來越短。據統計,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在18世紀每隔70年才有一次;在19世紀縮短為20-30年;到20世紀則為8-14年;而21世紀才開始不到10年,就已經發生兩次了。周期的縮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主要國家政府的反周期干預。比如說,大量的財政刺激延緩了危機發生的時間。預期管理的適用性加強以及跨國公司的超國家管理作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早期市場經濟結構的自調整方式與世界經濟發展的周期特點。本文主要從政府作用、經濟安全、跨行業管理三方面突出新經濟周期下的世界管理變革趨勢與特點。
三、全球化下混合經濟新發展與政府管理新作用
混合經濟原生于私人經濟的社會交換與發展過程中。19世紀后期以來市場自由競爭的放任與市場失效,從反面激發了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對市場經濟的調節,促進了混合經濟的形成。混合經濟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市場失效,并逐漸為人們所認識。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由競爭的市場失效事實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尤其表現在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上。市場失效不遏制勢必威脅到資本的價值和經濟社會的均衡可持續性。二是政府有為。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政府不斷加強對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經濟活動的調控,產生基于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的混合經濟。調控主要是政府運用財政、稅率、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和干預自由競爭經濟。因而,資本主義混合經濟既是政府的自由競爭干預,又是市場競爭結構的調整,而在管理層面上則是政府以規制形式對私營企業管理的介入與滲透。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本質是功能上市場與宏觀管理的結構性失效。管理跟不上市場動態變化,以致于虛擬經濟過度脫離實體經濟,發生經濟危機。面對危機,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政府采取措施,增強政府對市場的調控管理。由于政府的財政、稅率、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混合經濟在新經濟周期得到新的發展。新發展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混合經濟存在很大的不同。面對自由競爭的結構失衡問題,世界經濟周期主導國美國及一些發達國家擯棄了上世紀80年代“華盛頓共識”中“經濟自由、私有化、減少管制”理念與新自由主義精神,突出了政府對自由競爭經濟的調控作用,使混合經濟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更新。更新總的來說是更廣范圍、更有重點、更大深度地強化政府作用。包括對過分依賴虛擬經濟的結構調整、加強金融監管、政府接管公司或收購股權、高管薪酬設限、就業扶助、降低貼現率和基準利率、向金融體系注資、無限量向金融機構貸款等。以金融監管為例。2008年金融危機凸顯監管的短板,各國加強了金融監管。2009年美國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由該法案又出臺了限制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條列,設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增加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和溝通。2010年末至2011年初,歐盟組建了集宏微觀審慎監管于一體新金融監管制度結構,即“三局一會”②。這是全球首個帶有超國家性質的泛歐金融監管體系。新的體系不僅融合了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也融入了國家和國家聯盟層面的元素,體現加強宏微審慎監管的有效融合以確保威脅金融穩定的風險能被識別和處理這樣一種理念。國家接管公司或國有化,有如美國政府接手通用汽車公司重組后的70%股權?;旌辖洕男掳l展顯示出世界市場新格局,意味著世界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來源的重大變化,也標志著世界管理體系的結構變革。變革除政府對自由經濟的管理作用增強外,還表現在行業協調管理和企業風險管理方面。行業協調管理的特點是,適應產業價值鏈的全球分工發展要求,實行寬領域的行業協調管理,更多行業的交叉與協同。
四、國際互聯網下信息網絡安全監管職能增強
經濟安全已成為一個全球性關注的重大問題。按需要層次理論,安全需求是人們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而漸顯強烈的需求,它通過安全供給來實現、滿足。從安全需求結構看,當今安全需求比較突出的是信息網絡安全、金融安全、環境安全、產業安全等。安全問題的凸現與經濟社會開放擴大條件下經濟交易主體增多和交換關系擴大直接相關。交換關系的擴大,使到經濟社會的不確定性擴大與多樣。不確定性主要是“橫向不確定性”(不清楚他人正在干什么)和“縱向不確定性”(不清楚未來會發生什么)。這在新經濟周期中表現尤其明顯。就信息網絡安全而言,隨著國際互聯網的經濟社會應用范圍的擴大,互聯網的經濟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日益顯著,影響也越來越大?;ヂ摼W和重要數據庫越來越成為黑客或犯罪分子覬覦的對象與攻擊的目標,信息系統受侵可能會給用戶造成巨大損失,特別是在軍事、金融方面。網絡安全已成為互聯網應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從近幾年的統計數字可見,有關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的事件正隨時間的演進而迅速增長,并呈愈演愈烈之勢。信息網絡安全事件又以電腦病毒、網絡攻擊、網絡犯罪③、網絡侵權、淫穢色情和垃圾信息泛濫為主要。從中國互聯網安全環境看,據CNNIC最新調查顯示:2011年上半年,在互聯網使用基礎安全方面,中國遇到病毒或者木馬攻擊的網民數半年增加735萬人,達到2.17億,比例為44.7%;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網民達到1.21億人,半年增加2107萬人,占網民總數的24.9%,較2010年底增加了3.1個百分點;網絡消費安全環境方面,有8%的網民在網上遇到過消費欺詐,該群體規模達到3880萬人。黑客活躍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從經濟、社會、軍事各個方面進行攻擊破壞,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針對性事件大幅增加。對此,世界各國政府都給予了極大的管理關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主張網絡自由的同時,加強了對網絡治理和信息安全監管。中國也在根據對信息安全的理解,強調安全管理。國際互聯網條件下世界信息網絡安全監管職能增強趨勢明顯,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提升網絡安全監管級別。比如美國《2009年網絡安全法案》中強調:“網絡安全的獨特性需要新的領導模式”,并授予總統更大的網絡安全管理權限。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也不甘人后,強調以創新網絡技術為動力,推動網絡管理升級,提升網絡安全監管級別。再有在軍事政治上,美國于2009年6月23日宣布成立網戰司令部,成為全球首個公開將軍事機構引入互聯網安全維護的國家。④二是統分結合的信息網絡安全監管體系。分,即進一步健全信息內容分級管理體制。統,即按國家網絡價值理念與利益關聯原則將多頭管理部門統一,以實現網絡的有效管理。美國為解決網絡監管力量分散,多頭管理的不協調問題,提高網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將國土安全委員會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合二為一,設立國家網絡安全顧問辦公室,配備專門的網絡安全協調員等。一些國家則根據新經濟形勢下的管理目標新定位對組織機構、職能與人員進行歸一。三是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組織和公眾的多方共同網絡治理。政府在信息網絡安全的規制上作用明顯,但也有其局限性,為此,網絡發達國家愈來愈重視政府與私營部門、民間組織、公眾共同的網絡安全維護與治理。美國《2009年網絡安全法案》從國家網絡安全優先性出發,明確政府在維護互聯網安全和自由、保護公民隱私方面的作用;提出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要求國家網絡安全與通信中心和私營部門共享安全信息等;強調公民的國家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公眾對網絡安全問題的關切和認識。把私營部門和公眾納入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形成多方共同治理結構。四是網絡人才的培養與管理。黑客正對網絡安全構成巨大的挑戰。黑客利用漏洞攻擊、在普通網民的電腦中安裝流氓軟件、在網站上放置木馬病毒等手段進行網絡攻擊;竊取個人資料從QQ密碼、網游密碼發展到銀行賬號、信用卡賬號等,或用木馬病毒敲詐,安全威脅極大。為此,網絡發達國家都在主動招募和培養自己的網絡戰隊伍,一些國家通過運用“以毒攻毒”的方式,采用了一系列黑客技術手段,來達到網絡防范與安全管理的目的。
五、開放環境下跨行業管理的寬領域與大協調
全球開放和國際互聯網環境下的產業經濟發展,大大超越了以往的國界和行業邊界。新時期的跨行業管理具有前所未有的寬領域特征,也提出了跨行業管理的大協調要求。主要有:
(1)產業的網絡經濟性。國際互聯網已成為一種生產力引擎,一方面是催生大量以網絡產品和服務為主打的網絡企業與產業,另一方面是大范圍地延伸、滲透到各個領域與各個行業。電子商務的大范圍擴展,深刻地改變了產業結構與流程。各產業組織為獲得這種網絡經濟性,將研發、采購、生產、服務、營銷和管理過程越來越多地鏈接到互聯網技術體系中,使管理體制與網絡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其中提出了許多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管理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范疇,如產業網絡管理、數據庫管理、虛擬組織管理、跨文化管理、低碳管理等等。這要求有實體管理與虛擬網絡管理的協同。
(2)產業發展的多種形態交錯。我國產業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轉型期,轉型包涵著傳統農業⑤、中期工業化、加速信息化、產業生態化的多元并舉,其中有傳統產業的現代化,有對結構性不足的補充與完善,也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也因之而提出不同于以往的行業管理新涵義、新表達與多形態管理協調要求。
(3)產業開放發展與本土化成長的相互推動。產業越是開放,其本土化成長問題就越顯突出。世界技術革命和全球市場的互動,極大地沖擊著產業的邊界,原先產業壁壘已不再鐵板一塊,產業間互相進入的成本降低,跨行業、行業交叉與綜合的現象大大增多。產業聯系也隨核心競爭力考量而重組,有將生產環節或業務外包出去,也有內接進來;有市場外部化也有企業內部化。更多跨國公司進來,也有更多本土企業走出去。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參與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競爭活動不論在數量上還是結構層次上都在上升,包括企業購并、企業擴建、股權交易、營銷網點布局等等。在全球開放環境中,跨國經營有進有出,也就有國際管理思想與管理文化的交匯與融合,管理的“融合發展”勢所必然。這是一種本土管理文化與外國管理文化的兼收并包容。本土產業組織的管理也不再是鄉土局限的代名詞,而是開放環境下對傳統管理文化中的精粹與全球開放視域的向上精神的管理融合協調。
(4)基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競爭的寬領域跨行業管理。全球化下的供應鏈系統依賴著一個互聯的網絡,其中有如運輸基礎設施和路徑、信息技術及計算機和能源網絡等。技術的、社會的犯罪和自然災害的侵害都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利益。全球的供應鏈安全問題已上升為一些國家的國家戰略⑥。近些年來世界經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產品越來越多,正是這種管理不足的一種反映。問題產品的事后召回制度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產品的背后是包括生產管理在內的整個產業體系管理問題?,F代國際性企業生產,一方面是隨著創新競爭趨勢而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是隨著環節分工的越來越精細,產業聯系越來越緊密,一個產品的生產鏈條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的事情,而且牽涉眾多行業的模塊。就拿當今熱議的食品安全問題來說,食品生產不只是食品行業本身的事,還包括農業生態、生物工程、化學工業、物流服務業、市場管理等眾多領域,而且涉及整個流程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問題。特別是全球開放環境下,產業鏈條越長,跨行業管理范圍就越寬,涉及的領域就越多。這些管理問題不是傳統的企業管理所能實現的,也不是傳統的行業協調所能達到的,而需要國家打破傳統的行業管理界限,實行跨行業管理。跨行業管理正因全球價值鏈競爭而變得更大范圍更寬領域。一些國家或地區嚴格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從原料來源、生產養殖、加工原料配制、加工制造、運輸倉儲直到銷售全過程中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進行登記和跨行業寬領域管理,就是明證。這啟示我們,新經濟周期中我國產業發展方式轉變要同時兼具跨行業寬領域管理轉型;實行從原料來源、生產養殖、加工原料配制、加工制造、運輸倉儲直到銷售全過程每個階段每個環節的登記管理制度,做大跨度的管理協調。
六、世界管理的橫向傳遞與中國選擇
按波峰年的經濟增長率計算,1978年以來中國經歷了1978年(11.7%)—1984年(15.2%)周期、1984年(15.2%)—1992(14.2%)年周期和1992年(14.2%)—2007年(11.9%)周期等3個周期后,2008年開始進入第4個周期。第4個周期不同于以往的一個很重要特點是與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緊密聯系在一起,越來越多地顯示出與世界經濟周期同步的特征。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第五次長波的下降階段,該階段預計將于2035年左右結束,然后在新技術革命引發的產業革命推動下步入第六次長波的上升階段。因此,未來25年,是世界經濟新興產業的醞釀時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已成為世界開放環境中一個大國,其宏觀管理體系也越來越具有世界性。中國管理是世界管理之林中的一部分,按照世界管理思想傳遞理論,國外的有效管理方式方法勢必會通過交互機制傳遞給我國經濟主體,產生互相借鑒互相作用。新經濟周期中的世界各國旨在應對結構調整而引發的管理變革,正對我國管理領域產生外部影響?;诮洕l展方式轉變提出的我國管理變革與轉型,不可避免要受國外管理主流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何使外部管理思想內部化為我國有效的管理模式,如何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更加突出“管理的公共利益影響”,使新時期經濟管理的系統深化與社會管理的創新加強成為可持續發展主題下相互驅動的雙輪,是一項值得重視與研究的新課題。新經濟周期中世界管理結構變革對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因應開放環境下轉變管理方式,重構中國式管理體系。在金融危機深刻地改變世界經濟的行為方式之時,中國企業也開啟了新一輪的管理模式變革。
1.重構政府管理體系。政府管理的作用不是要取代中觀行業管理,不是對微觀企業的“父愛主義”,而是超越市場失效的、行業與企業的宏管理。宏管理不同于以前國家層面的宏觀經濟管理,而是確立全球開放環境下經濟社會生態大系統觀,從國民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明確國民經濟管理目標,并為之追求;從國家主權利益出發,爭取在國際重大經濟問題上有利有節的決策權與話語權;在主動參與世界市場競爭中提高全球性綜合效率能力和環境社會協調能力;增強國家應對國際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應對反經濟周期的風險管理能力。
2.增強中觀行業管理的協調能力。中觀行業管理的基礎在企業,主角在行業協會。要讓行業協會成為真正行業協會,有屬于自己的行業協調功能。要充分發揮我國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改變我國中介組織管理職能弱小狀況;建立和健全產業動態調控機制,增強對戰略新興產業的導入能力和對金融行業的監管能力;大力開發全球化下寬領域的跨行業協調功能。
3.從國家利益出發,基于國土安全考慮加強對海外跨國公司的投資審查以及管理;另一方面,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善用東道國有關法律法規條文指導本土企業跨國界發展中的正當權益維護與支持;超越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增強企業對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部分管理,使之與企業的社會性,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趨勢一致;重點保護和激勵民營經濟的創造力與活力,是一個亟待重視的管理問題。
4.加強網絡防范和安全規制管理。網絡防范和安全規制管理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問題是,在我國,一些單位的網絡安全意識不強,“防火墻”管理明顯不足,防范管理能力薄弱;網絡管理的整體配置與系統不協調問題比較突出,比如網絡技術與管理“兩張皮”、技術上的軟件與硬件使用不匹配,網絡管理上綜而不合問題等;有關網絡行業的法律法規與管理規范不健全,很容易被掌握一定技術的不法分子鉆空子,竊取商業機密、盜取網銀密碼、破壞企業網絡等。應對之策是:第一,增強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建立和健全網絡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第二,根據國民經濟與國際互聯網聯系越來越緊密的趨勢,建立公眾、組織機構與國家的共同治理結構。遵循技術上深度防護的原則,形成從網絡用戶、運營商、網站到主管機構的聯防共管體系與協調管理機制。第三,在國家層面上,按國民經濟重要性、影響程度及其對網絡依賴強度進行網絡安全防范的分級管理。通過網絡安全事故控制、用戶成分情況的掌握、網絡風險控制、威脅對象控制等,建立安全網管系統。第四,遵循技術和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健全內網安全防范的管理模式,使網絡常規防護與國家應急保障體系相結合。第五,一部中國網絡經濟史,同時是一個不斷加強網絡經濟管理的歷史,解決我國網絡安全問題,需要建立與完善從公眾、組織機構到政府等各個層級的動態網絡管理機制。此外是大力加強網絡人才系統化管理,同時提高全社會網絡安全使用與管理知識,依靠全社會力量共建網絡和諧的綠色家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將信息安全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并列為國家安全的四大范疇,在網絡信息安全監管進行了的一系列制度建設,但網絡安全與網絡誠信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病毒木馬攻擊,賬號密碼盜竊,網上交易欺詐、釣魚網站等等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制約了網民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發展。
概括而言,管理是一個系統,系統由一個個層級、一個個子系統、一個個職能部門聯結成整體,管理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樣一個動態的組織關系網,在國際互聯網盛行時代更顯示出其網絡性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效率與效益,但正如一個企業基于效率偏好而賦予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一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基于效益偏好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與管理行為。新經濟周期中世界經濟效率/效益及其影響因素變化是管理轉型與變革的主要依據,我國宜因應世界管理變革的趨勢與特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國情實際,做出管理權變與管理轉型的選擇。管理轉型的內容主要是政府管理新作用;經濟與網絡安全管理的增強;跨行業管理的寬領域與大協調。
- 上一篇:新經濟時期電子商務類教學革新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經濟性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