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視閾生態經濟思想解讀

時間:2022-09-28 09:18:31

導語:農業發展視閾生態經濟思想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發展視閾生態經濟思想解讀

摘要:從政以來圍繞我國生態建設與農業發展發表了諸多見解,這些生態農業思想指引著新時代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走向。生態經濟思想注重追求以高科技引領農業發展,追求農業發展的綠色化和效益化,主張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和諧共生,是當今我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指南。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建設應從建設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抓好生態海洋農業發展、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三方面入手建立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體系。

關鍵詞:生態經濟思想;生態農業;生態經濟

綠色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毋庸置疑的主題。而在關于生態農業發展的系列講話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經濟思想,對其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對于指導我國當前農業發展十分必要。本文從農業產業發展視閾分析的生態經濟思想,以期能為未來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推進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清晰的思維理路。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乎我國經濟基礎的穩固和社會的穩定團結。結合在地方任職期間的經歷,不難發現不僅對于農業問題非常重視,并站在生態經濟維度提出了一整套完備的生態農業理論。

1堅持因地制宜為主導,建設特色農業發展模式

河北省正定縣與北京、河北省石家莊相毗鄰,是一座集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等優勢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到1985年期間,主席在此擔任領導職務,而他的生態農業理論,也在此初步得以實踐。河北正定縣作為20世紀70年代有名的“高產窮縣”,在主席的治理下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主席在正定縣任職期間,積極走訪,深入人民群眾中間,了解實際情況。通過調研走訪,對于正定“高產窮縣”的窘境有了更深切的認識。正定作為一個產糧大縣,卻難以解決當地人民的吃飯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主席主動承擔責任,向上級部門溝通反映實際情況,要求降低當地上交糧食任務指標,緩解當地糧食供應緊張的問題。但調整上交糧食總量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正定貧窮的經濟狀況,對此主席進一步對正定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改革。首先,從分配方面入手,他提出實行“大包干”,將土地分產到戶,極大地提升了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的積極性。其次,針對當地農業經營管理僵化的問題,他提出產權分置經營管理的原則,主張便宜行事,鼓勵發展多種經營和特色種植,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1]。如何處理好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優先級關系,是正定農業發展必須要面臨的一大問題。主席指出正定農業發展應當面向市場需要,支持經濟作物種植,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適當壓縮糧田面積,鼓勵開展多種特色種植[2]。最后,根據正定沙荒面積較大且無法有效種植作物的實際情況,主席提出將荒灘變廢為寶大力發展林業。主席主張的這些措施,不僅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而且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不僅充分發揮了正定現有的資源優勢,使正定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還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使經濟發展得以可持續;不僅改變了“高產窮縣”的落后面貌,還開創了正定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3]。主席治理正定農業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農業發展要結合本地實際,不斷挖掘區域優勢,建設特色種養業和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業,使當地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2助力海洋強國建設,抓好生態海洋農業發展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與多省地相毗鄰,同臺灣省隔海相望,海上交通便捷,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南線起點,地理位置優越。福建的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漫長,多優良港灣,海洋資源豐富,適宜海洋生態農業的發展。1985年到2002年期間,主席在福建各地主持工作期間的經歷,不僅催生出了他的生態海洋農業理論,而且使生態經濟思想得以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主席十分重視海洋農業的價值,他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提出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抓好生態海洋農業發展。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他曾多次提到當地農業發展要“靠海吃海念海經”。所謂“念海經”就是指依托臨海資源優勢,除了開展傳統海洋捕撈業以外,還要有長遠眼光,充分利用灘涂資源,開展特色養殖業。福建省海域面積廣闊、海岸線綿長、灘涂眾多,資源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因此,要根據資源優勢做到合理開發、物盡其用、有效利用灘涂,著眼于海陸生態農業協調發展,以科技引領農業創新,拓寬海洋農業產業鏈,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生態共生型海洋農業發展,而且有利于緩解我國目前耕地面積緊張的問題[4]。我國海洋強國的建設離不開生態海洋農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主席多次強調海洋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生態建設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改善我國海洋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這句話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要真真正正深入到我國生態海洋農業發展的實踐之中。那么,如何發展生態海洋農業呢?主席在福建任職期間的工作做法給了人們重要的指引:必須研究和把握高端生態海洋農業的發展規律,即依托科技和管理創新實現海洋大生物圈中整體生物鏈多層次良性循環,并與外界形成互動機制,釋放巨大的生態生產力,形成生態、經濟、社會和健康綜合效益[5]。遵循和運用“生態生產力”“多層次循環經濟”原則是其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3加強農業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浙江省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地帶,經濟發展區位優勢明顯,但陸地面積較小、人口密集、對資源消耗嚴重,生態環境承載力不斷下降,對農業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2002年到2007年期間,主席主政浙江,結合浙江實際情況,提出要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他的“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等理論都是在此期間得以升華發展的[6]。浙江省陸地面積狹小,土地資源稀缺,傳統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對于浙江省農業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劑毒藥。農藥、化肥、農機具的大規模使用,不僅難以為浙江省的農業發展提供動力,而且還會給浙江的生態環境帶來永久性損害。高效生態農業在強調高投入與高產出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發展所帶來的生態價值。強調將現代生態原則和經濟原則運用于農產品的銷售與開發,力求將廣泛農業和二、三產業相結合來[7]。因此,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主席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應當是現代農業的典范,是要以實現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與生態化為目標的有機結合體。“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特征。”高效生態農業應當包含有以下品質:第一,農產品更加綠色,更有特色,更具品牌效應;第二,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相結合,產品產業鏈有效加長,產品的附加值得以提高;第三,農業發展更加注重集約化經營和生態化生產,對農業資源的使用更加節約、高效、可持續;第四,農產品科技含量顯著提升,產品具備高產、優質、綠色和安全等特質;第五,建立工農商業,工業和農業相結合的產業體系,反映出專業化、企業化的生產主體與工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之間的有效聯系。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起步較晚,而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使我國農業發展走在世界前列的契機[8]。對于如何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這一問題,主席在浙江任職期間已經有了詳盡的解決措施。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科研和技術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國際先進農業技術和現代化工業管理,提高土地出產力和勞動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不斷提高外向型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做大做強參與國際國內分工的特色優勢產業。對生態經濟思想新時代的解讀,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以新時代生態經濟思想指導我國農業生產實踐也必將是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9]。但人們可以從因地制宜、面向海洋、科技引領這三個方面去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時代生態經濟思想中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思維理路,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中國區域生態農業經濟效益區的建設,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動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11).

[2].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4.

[4]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5]楊承訓,承諭,詠梅.高端生態海洋農業發展規律與方略——學習關于經略海洋思想的啟示[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4(1):77-83.

[6]李敏.我國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生態經濟,2017(8):111-113.

[7]張占斌,戚克維.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生態文明觀[J].環境保護,2017(22):20-22.

[8]阮朝輝.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發展的歷程[J].前沿,2015(2):105-107.

[9]周曉敏,楊先農.綠色發展理念: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豐富與發展[J].理論與改革,2016(5):12.

作者:邢軍 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