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與校園文化建設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28 08:57:35

導語:市場經濟與校園文化建設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與校園文化建設素質教育研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對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校園文化建設又是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因此本文重點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校園文化建設在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所重要的意義,并指出了當前實現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向路徑

1定義

教育,是旨在培養受教育者各方面素養的教學模式。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科技文明、體魄、科學心智、科技素養,培養能力,發展性格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高校人才質量。要讓當代大學生既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寬闊的眼界、較強的邏輯思維與開拓力。從實際能力上。全面訓練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學術素養、思想文化品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素質。而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壯大和我國的振興,主要依靠時代精神和綜合國家實力。而時代精神的弘揚和整體綜合國家實力的提升,要依靠人才培養。人才總量決定教育規模,人才培養質量決定人才整體綜合素質。二十一世紀是個充滿著國際競爭的年代。全球科技國際競爭、全球市場經濟國際競爭、全球各地對整體綜合國家實力的爭奪,將更加劇烈。但歸根到底還是人力資源的爭奪和勞動力的質量。共產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從中華民族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輝煌的大局考慮,向全黨整個社會提出了口號:以鄧小平理論,全方位落實黨的十六大精髓,加快高等教育變革,全方位推動素質培養,逐步形成蓬勃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為實現偉人振興戰略打下了牢固的人才基礎和知識基石。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和知識基石,關鍵就是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大力發展科學教育。

2必要性

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直接關乎著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也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改革也勢在必行。高等教育變革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深遠影響,也必將帶來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一系列變化。

3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國家體制的變革,中國高等教育制度也作出了一定的變革,尤其是就業分配制度由"均勻分配"向"自主擇業"的逐步轉變,為合理高效的職業分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人才資源配置條件,將成為高校人才發展的巨大力量。更多的中國大學生也開始意識到了培養自己素質的必要性。而這些品質往往包含了對科學研究與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奉獻精神;既包含個人道德修養、價值取向,又包含個人的言行舉止。也因此,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學校應當著力培育當代大學生以下素養:

3.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在現階段,中國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大挑戰,肩負建立我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的重擔。對于實現中國歷史發展所承擔的這個重擔,中國當代大學生都應該具有較強的國際政治認知意識、堅強的國際政治思想立場、正確的國際政治觀點、優秀的政治品格、優秀的政治學實際才能,關注中國國內政治學、社會經濟局勢的深刻發展和變化,以建立我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斗作為主要國際政治發展方向,將高尚的國際政治學使命感和堅強的國際政治學責任心統一起來,為祖國、為社會主義建設、為黨學習和服務人民。這就是時代精神的具體反映,是中華民族得以復興的最關鍵的前提。要全面提高我們大學生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就需要進一步深化大學的思想政治教學,把認識和堅定培育真實的共產者這一總體目標,當作我們大學生自身政治制度層面上的斗爭基本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領廣大大學生認識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制度經濟學說,自覺掌握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政治主張的各項道路、方向和政策措施,掌握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政治制度歷史經驗,同時透過熟悉實際國情、民意、政情,努力對政治學問題產生一種準確、全面的了解,以促進廣大大學生政治素質的內部各成分健康和諧地發展。

3.2具備社會主義當代藝術精神的道德品質

好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是激勵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的精神基礎,為社會主義事業踴躍奉獻的力量源泉,是大學生妥善處理群體內相互關系、樹立正確的社會名利觀念,進而恰當地處理自我,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保障。新市場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對當代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是:在系統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基石上,學習恰當地開展道德價值剖析,分清是非善惡,合理選擇,培育科學合理的道義理性價值;為感情之舟安上道德理性之舵,激發學生對別人社會價值的重視與同情憐憫心,在品德實踐中培育健全的道義情感;培育學生品德的果斷性、堅毅精神與自律控制,形成堅強的社會道德意志;堅持地從生活瑣碎小事開始,做好服務公共社會的良好榜樣;正確地貫徹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為確立社會意義和作用的理想目標,積極地實踐高尚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唯有如此,才能立足實際放眼未來,不斷完成個人思想道德水平從低層次到高水平的升華,保證當代大學生真正成為對國家、社會發展有益的棟梁之材。為了提高我們大學生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質,就需要更加完善大學的品德管理工作,以建立并適應社會主以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德育教育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上,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習者自身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并追求二者的諧和統一;在內容上,指導我們大學生自身建立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理念、道德觀,并引導協助我校大學生們改變傳統的思想道德理念,逐步建立公平的觀念、競爭的觀念、協作的觀念、合作經濟的觀念和義與利的觀念,乃至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并注重理論和實踐、理想與實際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讓我校大學生們發動自己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并通過靈活方法,寓教于樂。

3.3良好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是我們大學生自身能否承受得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打擊的關鍵問題。新市場社會主義經營體系對當代大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基本要求是:在擁有較健康、安定的心靈狀況,并具有較強的自主心靈調適能力的基礎上,著力養成積極健康的性格、準確而獨特的自主意識、堅強的意志力、堅定的自信,以及充分的膽量。唯有如此,才可以迅速合理地解決各類心態問題,迅速準確地對待挫折,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情緒,提高對事業追求的毅力,迅速正確地抓住發展機會,實現成才目標和順利實現。培育大學生自身優秀的心理素質要依靠學校、社區、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合作,學校是主陣地,我們應該建設公平競爭的校園環境,透過舉辦多姿多彩有趣的校園文化活動,給我校大學生們提供一個優秀的校園氛圍。應當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教學,并對其開展系統的社會心理學與心理衛生學教育,讓大學生逐步掌握自我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與特征,并合理評估自己在社會關系中的客觀地位;培養大學生的處理挫折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心理咨詢與引導等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3.4過硬的技術素養

技術素質的養成是高校教師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是大學生為國家和社會所作貢獻的必要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人才的技術素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當代大學生不但要具有過硬的專門技術素養,而且還要具有優秀的非專業技術素養;不但要擁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更要優化自己的能力結構,全面訓練操作技能、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交往和協作能力等已經創新能力,特別要重視個人創造力的訓練。同時,還應該重視個人興趣的發展,著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如此才能在劇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了培育大學生過硬的技術素養,學校需要改革內容與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渠道,將豐富課程以理論課堂教學為主導,以實際課堂教學為補充,同時加大文化建設工程,大力開展實踐教學,改善教師教學方法,使其由封閉向開放,逐步實現了教學的社會化與國際化。

4完善校園文化建設,以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

進行文化建設工程一定能推動我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質量提升,而我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質量提升也能強化和升華為文化建設工程,二者相輔相成統一并具有客觀基礎。是一種系統化和層級性的教學系統工程,它側重于具體實施運營,而我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則是一種整體的教學過程,它并不單單是靠文化建設工程才能完成,精神文化教育才是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為了實現我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工程,讓它為廣大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公共服務。高校應當發揮其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力求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大學文化構建系統,有方向、有步驟地進行有關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并將之視為普通教學活動之外的必要補充,與專業教學相得益彰,有機融合,以便建立全面的大學綜合性素質教育系統。

4.1建設具有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

如今的中國大學生正處在知識經濟時期和高度科技化的信息時代,高等學校要為知識經濟時期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不但應訓練學生知識創造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素質。因此,高校在將高新技術設備引進教學的同時,也在逐漸地將其引進學校,比如,現代化電話方便于學生們的平時溝通,從而更有效進行信息交流;計算機有利于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取最新資訊,從而掌握最新知識;現代化廣播電視設備讓學生們可以及時看到最新的科學文化成果;現代化健身房設備和娛樂器材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得到健康發展。另外,對于學校內校園環境的綠化、學生公寓環境的裝修、宿舍內的現代化設備配置、進行文學藝術活動的現代化器材和圖書資源等,學校都應該加強投入建設。總之,該校應加大教學力度并為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提供資金保障。

4.2制定規范可行的校園管理制度

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有學校領導班子的積極參與管理工作,應由黨政工團進行齊抓共管,建立相應機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建設,并制訂確實有效的計劃,以保證學校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的開展下去。但我們也不要因為學校領導班子的積極管理工作,就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文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應當具備民主化、科學化和實效性。在形成切實可行有效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應當注意重視并適應廣大中小學生的客觀、公平、民主的心理,以得到廣大中小學生的廣泛認同與配合,并充分調動廣大同學中蘊藏的需求和管理工作的積極功能,以發揮中小學生小組(團委、學聯)的領導功能,讓廣大中小學生愿管、敢管、善管。通過落實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學員的思想行為,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自身服務、自身約束的綜合能力,使大學生在積極投身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增加領導才干,將綜合性素質教育融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環境之中,將學校制度管理工作的剛性和德育教學的柔性有機融合,推動了校園文化建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讓綜合性的素質教育成果真正得到了彰顯。

4.3開展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和課堂是一種彼此對應、交叉滲透、協同作用的教學過程,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是對課堂的補充與拓展,從而滿足了通過素質教育把知識轉變為能力的需要。同時校園也是大學生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地,通過積極推進富有思想性、知識力與情趣兼備的課外教學活動,能夠有助于大學生們不斷完善和豐富自我,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學習之余通過參與一些較高品位的文化休閑活動,思想得到升華,人文精神得到陶冶,身心健康得到調節;同時,高質量、高品位的文化休閑活動,也是科技與文明建設知識傳遞的一個很好方法,也能夠開闊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豐富思想空間。如舉辦各類的寫文教學活動,專業知識大賽、講演大賽、答辯、文學匯演等,讓中小學生踏出校門,進行實踐,甚至出外進行學習社會活動等,以及在校園內定時舉辦各類的文化座談會,都可以營造濃郁的人文氣息。而在此校園環境里,中小學生的言行舉止、精神氣質等都能夠受到良好熏陶,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4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主要是指在校園中直接或間接地對大學生發展有自然影響的多種文化基本要素的有機組合,它直接體現著一種大學的文化總體水平,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育的整體水準。大學校園展示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櫥窗。環境教育是無聲無形的課堂,對青年們健康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少年時期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的養成期,對青少年們也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大學生年紀通常在二十周歲以下,自身的生理和心智便有了相應的發展,但又不完善、不穩定,非常容易受到外來的環境影響。而且,他們生存于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的發達,人類生產性技術水平的提高,民眾生存素質的改善,在綜合國家實力顯著增強的時候,也產生了某些相對消沉的問題,如貪污現狀的泛濫、收入差距的擴大、日常生活上的分享主義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它們都對中國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理念等的建立起重要影響。所以,學校必須優化校園環境,培養學生們除語言、文學、生活等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應努力創造各種社會發展條件,并鼓勵健康活動和正常人際關系,以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進行發展,形成良好健康心理狀況和積極的精神狀態,從而培育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時代,外來文明也必然要進國門入學校,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選擇性的將西方先進文明的優秀部分吸收起來,并融入到學校文明建設之中,以擯棄頹敗的傳統文明,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明,提高中華民族責任感、自尊心、榮譽感,從而建立優秀的學校人文環境。只有合理地將西方的先進文明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一起,才能使校園文化更具歷史先進性、民族特色,內涵充實、品位優雅、內容多樣化,為學校進一步搞好教育管理工作,創造了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與契機。

作者:范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