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長波引論

時間:2022-04-28 11:52:00

導語:世界經濟長波引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經濟長波引論

——對危機與蕭條的研究及預測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以往的經濟長波理論都不能對1857年以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長期性波動特征進行完整描述或給予正確解釋。本文在馬克思《資本論》的基礎上,結合大量歷史資料和國內外有關經濟長波的著作,通過對四種具有內在一致性規律的波動的解析,試圖描繪出一幅周期為50年的世界經濟波動圖卷,進而對世界經濟前景進行預測。

關鍵詞:經濟危機經濟長波經濟預測

一.經濟長波研究綜述

經濟長波通常是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大約周期50年的波動。1925年,原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D.Kondratieff)在其著作《經濟生活中的長期波動》中,運用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價格、利率、進口額、出口額、煤炭和生鐵產量等時序資料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波動現象進行實證研究,最早系統而明確地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度為48-60年、平均約50年的周期性波動,他認為固定資本的更新是經濟長波產生的原因。在此之后,許多經濟學家都對現實經濟中是否存在長波進行證實與檢驗,并定性分析經濟長波產生的原理。在實證上,最著名的要數麻省理工學院福雷斯特(Forrester)教授所主持的美國系統動力學模型。該模型模擬結果表明經濟活動中確實存在著一種交替出現的波動,間隔時間大約是50年,包括10年蕭條期,30年技術創新和活躍的資本投資期,以及10年經濟不穩定期。福雷斯特認為這種50年左右不斷重復的上升和下降的經濟活動就是康德拉季耶夫經濟長波。在定性分析上,影響最大、居于主流的是以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格•門施(G.Mensch)和范•杜因(J.J.vanDuijn)為代表的技術創新理論。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其1939年出版的《商業循環》一書中首次提出技術革新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波動的主要誘因,熊彼特用技術革新解釋經濟長波的理論被后人稱為長波技術論。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現代長波技術論學派,該學派經濟學家強調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關鍵性作用,代表理論有英國克•弗里曼的勞工就業長波論、美國格•門施的長波變形模式論、荷蘭范•杜因的創新壽命周期長波論,其共同點是都把基礎技術創新看作產生經濟長波的根本誘因。除了技術創新長波論以外,國外許多經濟學家也從其它角度對長波的形成進行分析。如羅斯托(Rostow)的相對價格長波論,曼德爾(Mandel)的以分析平均利潤率為核心的利潤率變動長波論。我國對經濟長波理論的研究以趙濤為代表,她的《經濟長波論—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長期波動研究》是目前國內關于經濟長波理論的權威著述,下面援引了該書的一些重要內容:

經濟學界一般把1640-1660年發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看作是資本主義歷史期間的起點。而對于長波周期的劃分,一般的說,研究經濟長波的學者均認為經濟長波運動的起點遲于資本主義歷史期間的起點,要從英國進入產業革命算起,時間大致為1760年左右。比如,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曲線第一次波動從1760年到1830年,第二次從1830年到1880年左右,第三次從1880年到1930年左右,第四次波動從1930年到1980年(以上端點年份為峰值點)。再如,日本一橋大學經濟學家篠原三代平認為“世界經濟當然不會是對過去歷史的簡單重演,但我們暫且假定今后的歷史進程同過去是一樣的”,他對世界經濟周期的劃分為:1870-1920,1920-1970,1970-2020,各個時間段分界點都處于世界經濟發展的頂峰。又如,美國動態系統模型對美國經濟長波的劃分是:1830年以前,1830-1880,1880-1930,1930-1973(1973年為應用模型的年份,不是該長波的端點)。

二.新理論范式的建立

首先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談起,本文力圖通過對經濟危機的研究,創立一種新的模式,來詮釋這種發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為期約50年的周期性經濟波動。《資本論》指出,社會再生產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在擴大再生產階段,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得以放大,生產力、生產關系不相協調,商品生產、商品消費彼此對立,再生產鏈條發生斷裂:生產難以為繼(投資不足),銷售困難(“驚險的一跳”—失敗了),社會信用爆發危機,出現相對生產過剩,經濟整體下滑;經濟結構在破壞中得以重建,而伴隨著能量釋放,將開始新的一輪再生產循環(擴大),這就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既在一定程度上調和了上一輪再生產過程中的舊有矛盾,又孕育了下一輪再生產過程中的新生矛盾;危機以后的恢復與重建,不僅是向原有經濟規模的簡單復歸,還是經濟結構做出調整以后經濟規模的超量恢復,是量的擴大與質的提高,而內生的資本追逐利潤的沖動,在經濟再次實現繁榮以后,馬上使其走向對立。從這種意義上說研究經濟危機就是研究經濟周期。

趙濤指出,經濟危機周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其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的更新)的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周期的基本階段,它標志著上一個周期的終結和下一個周期的開始。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于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必然要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以及生產無限擴大趨勢和群眾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因而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在經濟周期循環中發生的經濟危機,主要作用是通過危機暴力破壞過剩生產能力。然而趙濤認為長波周期是和經濟危機周期不同的周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運動的長波周期(物質基礎是勞動工具系統的更新)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矛盾運動的周期,包括長波上升波,長波下降波,和大危機三個階段。大危機的根本原因也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但因為生產力達到新水平,原有生產關系過于狹小,一般性經濟危機已無法繼續調整經濟運行,于是爆發大的危機。

本文認為不能割裂經濟危機周期與長波周期之間的聯系。既然長波周期是由若干個經濟危機周期組成的,那么通過對經濟危機周期中危機階段的研究,以各次危機爆發或終止的時點為分界點來研究長波周期,在理論上可行。本文把世界經濟看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用發展的、聯系的觀點考察波動,以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期性經濟危機為指標,研究長波周期。

三.定性分析下的長波周期

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1825年爆發于英國。此后,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逐漸形成,世界各國經濟危機的爆發也逐漸趨同,1857-1858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由于1857年之前的世界經濟正處于發展與趨同階段,波動缺乏同期性,所以本文選取1857年(含)之后的世界經濟,以《資本論》為指導,通過對歷次危機(參見文后附表和補充資料)的研究,建立起馬克思主義世界經濟長波體系。1857年以來的世界經濟按波動情況可劃分為三個長波,長度各為50年,即1857/1858到1907/1908為第一波段,1907/1908到1957/1958為第二波段,1957/1958到2007/2008為第三波段(包含未來年份,不完整)。如此劃分得到的世界經濟長波具有以下特征:

一.周期中間年份經濟危機爆發頻繁,持續時間長,能量釋放強烈。在1857/1858到1907/1908這一波段中兩端點年份分別只爆發了為期一年的經濟危機,而1873-1878年危機(以下所談危機均指世界性經濟危機,個別國家個別年份發生的孤立的經濟危機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持續了6年,是19世紀影響最為強烈的一次經濟危機;1873-1893這20年中危機爆發三次,年份累計12年,而1857-1873這16年中危機只爆發兩次,年份累計2年,1893-1908這15年中危機爆發兩次,年份累計3年。在1907/1908到1957/1958這一波段中兩端點年份分別只爆發了為期一年的經濟危機,而1929-1933年危機持續了4年,是20世紀影響最為強烈的一次經濟危機;1920-1940這20年中危機爆發三次,年份累計7年,而1907-1920這13年中危機只爆發一次,年份累計1年,1940-1958這18年中危機爆發一次,年份累計1年。在1957/1958到2007/2008這一波段中端點年份1957/1958年只爆發了為期一年的危機,1979-1982年危機持續了3年,是二戰以后最為強烈的一次經濟危機;1973-1993這20年中危機爆發三次,年份累計8年,而1957-1973這16年中危機爆發一次,年份累計1年,1993-2008這15年中,至今為止,危機爆發一次,年份累計1年(2000/2001)。

二.危機年份具有對稱性。在以端點年份為中值的年份兩側危機分布大體對稱,危機年份累計大致相同。在1857/1858到1907/1908這一波段中中間年份是1882年,1857-1882年危機年份8年,1882-1908年危機年份9年,其中1957/1958與1907/1908對稱,1866/1867與1900/1902大體對稱,1873/1878也大體對稱于1883/1886和1890/1893。在1907/1908到1957/1958這一波段中中間年份是1932年,以1929/1933大危機為中心,兩側的危機年份也大體相應;但由于一戰(1914/1918)和二戰(1939/1945)的影響,該經濟周期不完整,缺乏足夠的或相應的匹配。在1957/1958到2007/2008這一波段中中間年份是1982年,1957-1982年危機年份6年,1982-2008年危機年份4年(目前只發生1990/1993和2000/2001這兩次危機),以1979/1982大危機為中心,兩側的危機年份也大體相應。

三.長波周期50年。1857-2007年這150年間,世界經濟恰好分成三個波段,前期危機年份加上周期基本等于下期危機年份。比如相鄰波段的分界點,從1857/1858到1907/1908再到1957/1958,時間跨度各為50年。但對長波規律而言,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難免受到諸如戰爭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找不到與1866/1867經濟危機對應的危機,1890/1893、1900/1902經濟危機只能和1990/1993、2000/2001危機對應。此外在1957/1958分界點兩側,各國近似對稱的存在著非同步性經濟危機。同樣在1990/1993經濟危機兩側存在兩次近乎對稱的金融危機,一是1987年全球金融危機,不規則對應1937/1938年經濟危機;一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可以看成是1987年金融危機的延續。

以上表明,確實存在一個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各國之間互相協同,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長波特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理論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一對辯證關系,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革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二是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這種反作用表現在對生產力的促進和阻礙兩個方面。以下本文將引進有關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函數,記作生產力生產關系普適函數,分別求其1-3階導函數,依次命名為經濟繁榮度指標函數、經濟增長率指標函數和創新函數,通過定義生產力生產關系普適函數的4階導數(即創新函數的導數)等于其自身,可以建立經濟波動標準方程,求解標準周期,進而擴展出理論中的長波周期。

四.標準周期與長波周期

下面給出第一個函數——生產力生產關系普適函數,記作FC-R(t)=C(t)-R(t),表示生產力隨時間變化的函數C(t)與生產關系隨時間變化的函數R(t)之差,t是時間變量(單位年),min(FC-R(t))<0表示特定生產能力小于特定生產關系,FC-R(t)=0表示特定生產能力符合特定生產關系,max(FC-R(t))>0表示特定生產能力大于特定生產關系。接下來給出第二個函數——經濟繁榮度指標函數(FC-R(t)曲線上各點切線的斜率代表了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態,斜率越大所代表的世界經濟狀況越良好),記作FP(t)=(FC-R(t))',表示生產力生產關系普適函數對時間t的導函數,也可表示成P(t)=(C(t))'—(R(t))'。再給出第三個函數——經濟增長率指標函數(FP(t)曲線上各點切線的斜率代表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速度,斜率越大所代表的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記作FV(t)=(FP(t))',表示經濟繁榮度指標函數對時間t的導函數,也可表示成V(t)=(P(t))',最后給出第四個函數——創新函數(熊彼特首次提出創新概念,這里借用了這一概念,FV(t)曲線上各點切線的斜率代表了不同的加速度,斜率越大所代表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潛力也就越大),記作FI(t)=(FV(t))',表示經濟增長率指標函數對時間t的導函數,也可表示成I(t)=(V(t))'。定義FI(t)=∫(C(t)—R(t))dt,即創新函數是生產力生產關系普適函數對時間t的積分,也可以表示成FC-R(t)=C(t)—R(t)=(FI(t))'。疊代得到FC-R(t)=(FC-R(t))(4),這是一個4階微分方程,特征函數為λ4—1=0,特征根是λ1=1,λ2=-1,λ3=i,λ4=-i,對應的特征解是x1=et,x2=e-t,x3=sin(t),x4=cos(t),方程的通解為FC-R(t)=c1*et+c2*e-t+c3*sin(t)+c4*cos(t)+c5。因為FC-R(t)是連續函數,FC-R(t)穿越時間軸,在正負值之間不斷變化,依據零值定理,FC-R(t)=0有多個解(如果設其周期性有解則更為簡化);不失一般性,選取恰當的初始條件,令c1、c2和c5都為0,剔除趨勢變化項和截距項的影響,得到FC-R(t)=a*cos((t+φ)),稱為經濟波動一般方程(這里=1)。

為方便起見,將一般方程標準化為標準方程:令a=-1,=1,φ=0,有FC-R(t)=-cos(t);FP(t)=sin(t),FV(t)=cos(t),FI(t)=-sin(t),標準周期T=2л。在同一坐標下描繪上述4個函數,發現曲線交點在時間軸上的投影(用A2-I2表示)將周期2л等分成8個特征區間。如果令每一個特征區間都恰好包含一個標準周期,周期延宕為16л,大約50年,應設FC-R(t)=8*(FI(t))'=82*(FV(t))''=83*(FP(t))'''=84*(FC-R(t))(4),其中8=1/,類似解得FC-R(t)=-cos(0.125t),FP(t)=sin(0.125t),FV(t)=cos(0.125t),FI(t)=-sin(0.125t),這就是理論上的長波周期。如果令實際周期等于50年(由0.125調整到2л/50,約等于0.12566371),依據前面的劃分,初始相位為1857年(=-1857),得到新的正余弦函數(FC-R(t)=-cos(2л(t-1857)/50),依次類推),在同一坐標下繪出世界經濟長波解析簡圖(如下),其中生產振蕩曲線代表新的FC-R(t),景氣變化曲線代表新的FP(t),增長波動曲線代表新的FV(t),加速調整曲線代表新的FI(t)。

結合上圖,很容易刻畫世界經濟的長波特征。生產振蕩曲線的兩個最低點A3(表示1857年以來所有的57/07年時點)與I3(滯后A3約50年)是端點年份,代表min(FC-R(t))<0,既是上一個長波下降的終點也是下一個長波上升的始點,歷史數據顯示它們是一年期經濟危機相位點,世界經濟平穩過渡,在這兩點生產關系可以最大限度容納更為先進的生產力;最高點E1唯一(表示1857年以來所有的82/32年時點),代表max(FC-R(t))>0,是當期長波由上升轉為下降的轉折點,其中A3-E1是長波上升波,E1-I3是長波下降波,在E1點附近世界經濟通常會發生劇烈的振蕩并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因為生產力已經最大限度的超過已有的生產關系;C2(表示1857年以來所有的70/20年時點)和G2(表示1857年以來所有的95/45年時點)兩點代表FC-R(t)=0,在景氣變化曲線上分別對應C1和G3點,C1是世界經濟最繁榮點(與篠原三代平對世界經濟周期的劃分類似),G3是世界經濟最蕭條點(美國新經濟是具體國際環境、戰爭因素及國內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1989年東歐劇變,1990/1993經濟危機及該期間蘇聯解體,都對世界經濟格局造成巨大影響,對美國相對有利;有利因素還包括海灣戰爭,其意義在于釋放美國經濟過剩能量,利于美政府發揮引導功能,調整國內經濟結構。美國的高速發展看似與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相協調,但就其特殊性而言,并沒有改變長波經濟的軌跡)。C2-E1-G2是世界經濟危機密集段,生產力已經超過生產關系所能容納的限度,A3-C2和G2-I3是經濟危機稀疏段,生產關系可以容納現有的生產力。

五.世間經濟前景展望

如果將1916年、1940年、1950年、1966年以及其他可以根據戰爭等因素調整的年份視為經濟危機在長波周期上的相位,結合相位A3、E1和I3,依據對稱規律,可把實際長波周期分成6個長度大約8年(50/6≈8.33)的特征區間。經濟危機映射在長波周期上的相位可簡寫為07/57相位,16/66相位,24/74相位,32/82相位,40/90相位,50/00相位。而理論上長波周期包含8個特征區間,每個區間包含一個標準周期,產生這種差異原因有二:一是實際長波周期和經濟危機周期按整數計算,分別是50年和大約8年,理論長波周期和標準周期則是16л年與2л年。一是經濟危機周期與標準周期性質不同,標準周期體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抽象函數關系,經濟危機周期體現現實經濟周期性能量釋放。本輪長波周期將會在2007年結束,下一個長波周期開始于2007年,結束于2057年;未來50年里,2007年、2016年、2024年、2032年、2040年、2050年和2057年都是下一長波的危機相位,預計最嚴重的危機可能在2032年(E1點)左右爆發,由于2007年是長波周期端點年份,預計世間經濟會發生短暫危機(2007-2008為期一年)。

世界經濟是一個碩大的分形系統。正如馬克思開宗明義,在《資本論》中首先解析商品那樣,無論大到跨越國界,還是小到個體之間,相似的經濟規律無處不在。雖然從商品中能夠抽象出資本主義經濟的全部內涵,商品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全息攝影;但是要描述宏觀經濟運行狀態,只有微觀基礎還不夠,本文運用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透過危機現象研究世界經濟長波規律,以期實現對《資本論》內容的補充。由于資本主義制度自身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盡管各國政府都對經濟加以干預,但是只能通過國內協調與國際協調,減輕經濟危機給社會帶來的陣痛,無法阻止經濟危機的到來。世界性經濟危機只有在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根本性調整,社會主義在全球取代資本主義的地位以后才可以真正消除,預計2107-2157年之間,世界將正式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并在2207年以后最終進入社會主義。

參考文獻:

馬克思:《資本論》(1-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趙濤:《經濟長波論-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長期波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王娟,崔朝東:《世界經濟概論》,中國統計出版社主編,2004年第一版

谷源洋,林水源:《世界經濟概論》(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孫執中:《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史綱》,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Kondratieff,N.D.,1935,"TheLongWavesinEconomicLife,"a1926paperpartiallytranslatedtoEnglishinreviewofEconomicStatistics,Vol.XVII,pp.105-115.

Schumpeter,BusinessCycles,volume1-2,McGraw-HillPress,1939.

Mensch,G.(1975),StalemateinTechnology,Cambridge,Massachusetts:Ballinger,EnglishTrans.,1979.

Mensch,G.,etal,‘OutlineofaFormalTheoryofLong-TermEconomicCycles’,inT.Vasko,ed.,TheLongWaveDebate,Berlin:Springer,1987.

Freeman,Chris.,etal,UnemploymentandTechnicalInnovation,London:FrancisPinter,1982.

Freeman,Chris.,ed.,LongWaveTheory,Cheltenham:EdwardElgar,1996.

VanDuijn,TheLongWaveinEconomicLife,GeorgeAllen&UnwinPress,1983.

Mandel,LongWavesofCapitalistDevelopmen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Rostow,TheWorldEconomy,UniversityofTexasPress,1978.

Forrester,JayW,andNathanielJ.Mass,andCharlesJ.Ryan,1976,"TheSystemDynamicsNationalModel:UnderstandingSocio-EconomicBehaviorandPolicyAlternatives,"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9,pp.51-68.July1976.

Forrester,JayW,1984"TheSystemDynamicsNationalModel-Objectives,Philosophy,andStatus,"Proceedingsofthe1984InternationalSystemDynamicsConference,Oslo,Nor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