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對接思考

時間:2022-03-10 09:11:16

導語: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對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對接思考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區域經濟的“人才發動機”,應在深度研究區域經濟產業的現狀形勢、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的主動性,搭建校企融合、校市互動、數據支撐與財政多元支持保障體系,強化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對接,真正成為區域經濟動能轉換、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關鍵詞]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產業對接;大慶

黨的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為新時期加快構建現代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職業教育應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的脈絡,通過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堅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與社會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是激發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肌體和器官,對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起著助推器的作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大慶地區持續推進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更需要職業教育主動作為,通過不斷推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職后培訓,提高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對接的水平。

一、大慶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分析

“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職業教育的支持與配合,職業教育的發展依托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1]職業教育不能超脫于地域特性和主體行業色彩,也不能與區域經濟的產業形態、規模、結構和特色相脫節,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大慶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和趨勢。(一)大慶區域經濟產業的整體特色。從大慶的“局部區域”看,一方面,大慶油田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工業基地,近幾年雖然受到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但總體上石油石化主業的發展通過加大勘探力度、精細開發、開拓外部市場、深挖內部潛力,仍然保持了較高的發展質量,在大慶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中依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慶石油石化工業仍然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4.2%;另一方面,近年來,大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壯大接續產業,持續構建多元產業體系,堅持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非常注重發展新經濟形態,天然氣、新能源、裝備制造、大數據等產業迅速崛起,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不斷延伸。從大慶的周邊區域看,“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大慶融入更大經濟循環得天獨厚的資源,是黑龍江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的地區。“走廊”的主要經濟形態有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和物流業。“這些傳統產業和高新產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哈大齊地區乃至黑龍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要大力發展傳統產業和高新產業,就需要大量相應高級應用技能型人才服務于以上各項產業的發展。”[2](二)石油石化主體產業現狀和形勢深入研究主體產業現狀和形勢是教育與產業對接的重點。大慶地區職業教育所謂的“區域經濟色彩”更多地帶有石油行業的色彩。新的形勢下,一方面,石油企業作為技能密集型企業,對生產技術、裝備和工藝要求極高,對技能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職業精神也有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慶油田已經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油田一線艱苦崗位缺員嚴重、企業員工年齡出現老化斷層、技能型人才結構不合理、接續員工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隊伍穩定性及操作能力下降等。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在專業建設上緊貼油田生產經營實際和崗位需求,在培養方式上強調與石油石化上中下游產業實際高度對接,在職業精神特色上注重完全融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同時為企業大力開展在職員工培訓,持續提高現有員工的整體素質。石油行業經濟環境的變化不但影響整體經濟變化,也影響技能人才的需求供給。隨著油價的變化和油田開采量調整,石油石化產業上中下游人才需求數量和結構出現變化,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標準要求更高。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在把握當前石油石化產業形勢的基礎上,全面了解生產裝備不斷更新、工藝技術不斷升級、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各業務領域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的現實情況,深度研究石油石化產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規模、結構、層次的新需求,針對崗位特點,結合油氣生產企業和煉油化工企業的現實需求,強化與油田企業人才發展戰略對接的實時度和精準度。(三)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作為能源成熟型城市,大慶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2015年7月,赴吉林調研時表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為此,一方面,大慶“油減化補”,將石化產業打造成接續產業核心支撐板塊,成為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石化與延伸加工產業;另一方面,提出“依靠油但不依賴油”,通過多元接續產業大力發展非油產業。新興產業既代表著大慶區域經濟未來產業發展的側重點和方向,也體現了大慶圍繞黨和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作出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更新,對于大慶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作用。以裝備制造業為例,2017年第一季度,在沃爾沃帶動下,裝備制造業拉動規模以上地方工業增長7.3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75.3%。這一新的趨勢和變化昭示著人才需求的潛在變化,職業教育如果不能及時關注,準確把握,既錯失發展良機,也無法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人力和智力資源支撐。認識產業特色,把握產業現狀,研究產業形勢,掌握產業趨勢,是職業教育與產業高度對接的信息支撐和認識基礎。職業院校要通過大量的調研、充分的數據分析和真實的信息支撐,增強自身發展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調整的準確性。了解區域經濟產業的形態結構,不但為職業教育觀察產業形勢變化提供了整體視野,也為對接提供了高維度視角和依據。

二、職業教育與大慶區域經濟產業需求對接的基本要求

區域經濟產業需求決定了職業教育進行什么樣的專業建設。評判職業教育與大慶區域經濟產業需求是否對接,主要看是否完成7個方面的目標要求:(一)教育培訓的開放性和前瞻性與區域經濟產業戰略同步跟進。實現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對接,在理念上要突出終身學習的開放性,在視野上既要立足于行業,扎根于企業,深度研究石油石化主體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部署,也要放眼于黑龍江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產業的發展規劃,特別是關注新興產業對專業的需求,在深入研究政策規劃的基礎上,針對趨勢、方向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鞏固優勢學歷教育專業和培訓項目,打造適應產業發展趨勢的新專業和新項目。(二)服務企業的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對接的最高層次就是“企業離不開、社會口碑好”。企業如果沒有職業教育的技能型人才支撐,就無法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員工沒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培訓,就無法承擔崗位責任———這無疑對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培訓水平、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課程體系設計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緊密結合。課程要以產業的崗位需求和生產實踐的技能需求為基準來優化設計,而不是脫離或者滯后于產業實際需求。特別是面對新經濟業態,要更加注重面對多元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課程設計和優化,為區域經濟有效培養接續人才提供堅實基礎。(四)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站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高度,專業建設要從宏觀上深度融入“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緊貼區域經濟產業布局發展趨勢,特別是關注多元和新興經濟產業的形態、動態,圍繞產業需求辦好特色專業和緊缺人才專業建設,避免專業建設的老化和同質化。(五)培訓與企業設備更替、技術革新和流程變化高度契合。職業教育的培訓業務需要通過調研了解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生產一線,更加緊密地結合現場生產、管理和安全實際,了解企業的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和模塊,開展有針對性的高質量培訓。(六)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適應產業需求。產業需要什么人才,職業教育就培養什么人才。特別是要緊緊圍繞企業的用人標準和要求進行人才培養,培養適合區域產業發展對口、適用的人才,而不能對產業需求反應滯后甚至無動于衷。(七)學生就業創業順應區域經濟產業布局的整體規劃。促進學生的就業創業要放眼于區域經濟產業布局的整體規劃,在此基礎上著眼于特色,立足于行業。要與大慶區域經濟與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規劃緊急結合,而非脫離區域經濟產業布局實際。

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產業高度對接的路徑

(一)建設切實與產業對接的專業群專業設置源自于產業發展,專業建設是院校與企業對接的結合點和落腳點。“職業教育就是服務于產業發展對專業知識、技能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而存在和發展的,職業與產業有著內在的對應性。”[3]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載體,職業院校的專業應以市場和崗位需求為導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密切跟蹤調研產業人才發展脈絡,實現產業信息與專業內涵高度對接。為了更精準地對接產業,大慶職業學院大刀闊斧地對原有專業進行調整,特別是對設置不合理、與服務油田及地方企業對接不緊密的專業進行了合并注銷。2017年,學院將原2015年在教育部備案的51個專業削減為36個,停招了原備案中的21個專業,同時新增了6個專業。新增6個專業主要為社會經濟轉型以及大慶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而設置,同時考慮到為“油田子女就業援助工程”服務,為油田子女提供更好更多的就業渠道。(二)打造特色鮮明的跨企業培訓基地隨著生產裝備更新、工藝技術升級,油田企業在客觀上需要使技能型人才的規模、結構、層次、布局與企業的發展形勢和戰略相協調。職業教育要深度研究企業管理規范、技術進步、操作流程的新變化和人才發展新要求,精準對接企業員工素質提升的需求,采取“學分制”和線上治學、線下專項培訓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強力度、有實效的操作技能人才培訓,強化技能型人才全流程崗位操作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優化操作員工隊伍的能力結構,實現油田企業技能型人才隊伍及時、高水平的接續。大慶職業學院在為石油石化產業服務方面,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石油工程和化學工程實訓基地,建成了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國家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基地、中石油集團公司標準化教育培訓基地。在開展高質量的員工培訓、全力服務油田企業的基礎上,學院也與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為地方非油企業提供8大類75個項目的培訓類型。特別是針對大慶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學院于2014年建立模擬工作環境SWE培訓基地(simulatedworkenvironment),引入比利時生產的全球第四套SWE培訓系統,在SWE培訓全過程滲透精益管理、精益生產的理念,通過具象化的先進模擬設施和流程,使不同企業員工的精益管理、精益生產的理念得到養成。SWE培訓作為一種“理念拓展訓練”,超越了行業,適用于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甚至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成為跨企業培訓的典范。(三)建立“政企聯手、多元保障”的職教運行體系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也提出:“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健全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成本補償等政策,探索推進產教融合企業試點;建立覆蓋廣泛、形式多樣、運作規范,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在大慶這樣一個“大工業、大國企、大實體經濟”的典型經濟樣本中,高等職業院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為大慶油田持續解決人才匱乏問題,使職工隊伍的技術素質得到提高,年齡、知識結構得到改善,無疑是服務石油企業最好的人才供給和培養載體;同時,地方經濟發展既需要實用、對口、足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撐,也需要職業教育更有效地服務地方人才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此,政府要從戰略視角出發,加強職業教育“人才發動機”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企業+政府多元化的職業教育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四)構建產業人才需求“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按照政府引導、院校參與、企業和社會組織主辦的多元合作機制,構建區域性產業人才需求“大數據”分析支持平臺,發揮大慶高端電子信息及“互聯網+”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的優勢,以大數據、云計算和數據整合分析為技術核心,及時跟蹤區域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建立覆蓋大慶市及周邊區域經濟產業的技能型人才數據庫,周期性精準的產業人才需求對接數據分析和匯總,及時職業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變化、就業狀況和供求情況,實現人才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集成。數據分析服務平臺能服務政府決策咨詢,使政府部門及時掌握和管理區域經濟技能型人才的總體信息和動態;能使企業更加直觀地看到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的變化,使人才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能使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供給更有針對性,適應性地調控與優化專業結構布局;能使技能型人才求職就業、職業技能提升和職業通道發展更為便捷;能為滿足區域經濟產業對技能型人才服務的需求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五)通過學分認證打通技能型人才職業成長通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推進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通過學分銀行的學習成果框架,可使不同類型教育的學習成果得到認可,實現不同層級的學歷教育成果的縱向銜接,實現各類成果特別是無定形學習成果(如工作經歷、獲得的國家證書、行業培訓證書、職業鑒定證書、技能大賽獲獎證書以及各類技術成果等)之間實現相互轉換。2017年6月22日,大慶職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為國家開放大學石油和化工行業學習成果認證中心第一個認證基地。這將使大慶職業教育增加了培訓學習成果的認證和積累功能,可面向油田和地方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成果認證服務,為各類企業和學員建立個人培訓檔案,從而提高培訓服務品質,搭建區域經濟產業技能型人才成長發展的新平臺。實現與區域經濟產業需求的對接,職業教育使命艱巨、責任重大。要以服務為導向,深度研究企業用人標準與個人生涯設計關聯,準確把握企業人才需求脈搏,實現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精準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無縫對接。要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加快新知識、新技術的引入和融入,解決專業建設與新技術、新業態不同步的問題,解決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滯后的問題,解決人才規格、類型的革新對新興產業反應遲鈍的問題,從而使職業院校實現與新興產業需求的高度對接,真正助力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德榮.國外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模式分析與啟示[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6,14(01):65-67.

[2]侯春玲.哈大齊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與工業走廊建設協調發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

[3]秦虹.職業教育專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對接的探索———以天津職業院校與產業發展為例[J].教育科學,2013,29(05):76-81.

作者:王恒斌 單位:大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