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扶貧開發問題及政策建議

時間:2022-02-22 10:56:24

導語:農村扶貧開發問題及政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扶貧開發問題及政策建議

摘要:我國因為歷史原因,結合當時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了先富帶后富、共奔富裕路,然后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戰略,現如今已經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針對欠發達地區的個別家庭貧困問題,國家需要對其進行援助,保證我國貧困人口能夠在2020年都實現脫離貧困。為此,針對我國的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的實際政策條件,就如何開展精準扶貧,實現生態補償機制和異地搬遷政策的全面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農村扶貧;開發問題;政策建議

貧困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我國現在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貧困問題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的巨大阻礙,嚴重制約了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進度。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貧措施,利用經濟的宏觀調控和社會資源再分配的方式,使得我國貧困人口逐漸減少,尤其是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針對農村的經濟問題,會根據當時的形勢,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對農村經濟進行調控,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從1986年開始,我國就有了專門的機構開展扶貧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我國經濟在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在扶貧上也有了長足的進展。通過對我國的人口狀況進行分析,我國從1978年開始,人口增加速率和人口數量都在增加,并且當時的貧困人口的數量高達2.5億,截至2016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的人口雖然在不斷的增長,但是貧困人口已經縮減到了2148萬。但同時,農村的經濟狀況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有了新的變化,利用傳統的扶貧方式已經難以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進一步的幫助。并且很多欠發達地區,因為生態環境和農村經濟原因等各種問題,出現了很多的家庭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的現象,這和我國現在的基本國情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嚴重不符。為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開展更進一步的扶貧工作。

一、扶貧政策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策目標定位不清,扶貧對象模糊。扶貧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中的貧困家庭給予一定的幫助,使其能夠通過自身的奮斗建設出自己的小康家庭。其中重要的發展方式就是根據每一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在進行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結合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改造,改變當地不健康的市場導向,使得農村當地的生產力得到提升,貧困家庭能夠在貧困款和一些經濟環境改變的情況下得到發展。但是目前扶貧政策混淆了扶貧對象,尤其是市縣一級的政府在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還是將經濟發展作為重要的參考方向,為了減少扶貧款的浪費,提升利用效率,進行扶貧工作往往是以貧困縣這類縣一級區域作為主要的扶貧對象,期望通過增加縣一級經濟發展的方式實現精準扶貧。這種狀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貧困縣的經濟建設成果,并且縣內的貧困狀況得到緩解,但是就現在的精準扶貧的目的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得農村的貧困人口很難得到幫助。尤其是一些村內的貧困家庭,更不能因此實現脫貧的目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經濟發展都是圍繞著城市的情況下,進行這種宏觀的經濟調控,往往都是縣城的居民受到的收益最大,而很多最需要進行援助的貧困人口沒有在縣城內定居的能力,所以在開展這一工作時,很難將扶貧工作深入到真正的貧困人口中。雖然早在《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中就對扶貧對象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該項政策的執行不夠徹底。(2)政策效果追求片面,生態保護措施缺乏。開發經濟的扶貧方式在我國的扶貧工作中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和沒有全面開發的區域,利用開發經濟的方式讓很多的人口脫離了貧困,但是這種扶貧開展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各個區域出現極大的阻力。尤其是一些地區政府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沒有認清當地的經濟結構,選擇正確的經濟開發模式,使得選擇經濟發展方向不但和實際的經濟建設方向所違背,還引起了一系列的非經濟因素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不但在開發程度上不夠徹底,還因為自然條件惡劣,自然資源不夠豐富的原因使得難以支持經濟投入后需要進行經濟建設的要求。并且在發展中存在著背離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策略,該地區的環境和自然資源因此受到巨大破壞,加速了生態環境惡化扶貧的惡性循環。從我國的貧困人口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的貧困人口都是在一些基礎設施不足,難以進行資源利用和促進旅游業開發的地區,尤其是在山區和高寒區,這類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地區甚至需要通過退還耕地的方式才能夠讓當地有著較為適合的居住環境,但是在當前的扶貧方式下,為了實現這一工作,就需要對扶貧地區進行相應開發,利用增加該區域生產力的方式促進該區域的經濟發展,這類區域往往不能夠支持大量的經濟建設活動,使得這種扶貧方式難以繼續開展。另一方面,在這類山區中,很多的基礎設施不夠發達也是制約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很多扶貧區域屬于貧困人口聚集區域,往往都是一種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自然生態和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并且這種滯后性已經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3)基層官僚主義嚴重影響政策實施。目前,基層政府負責扶貧政策的實施,然而,由于利益與保障措施缺乏,嚴重地影響了扶貧效果。因為貧困人口通常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并且家庭勞動力嚴重缺失的家庭,其所進行的工作一般耗時較長,使得其沒有資金或者時間進行一些副業營收,家庭收入低。這類人在基層的官僚體系中難以取得關系,基層干部在進行扶貧工作時,很容易因為鄉里間的各種人情選擇一些并不是很需要幫助的人,并且在進行扶貧分配的過程中,為了取得這方面工作的利益性,會存在著扶貧款隨意分配的亂象,尤其是在進行扶貧貸款的使用中,很多的基層官員通過挪用這類貸款,謀取自身的利益。

二、政策建議

貧困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尤其是對于一個家庭,疾病、災害、文化水平、生活區域的經濟狀況等多種原因都會影響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通過對我國在這方面的扶貧經驗,和國際上先進的方式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在進行扶貧的工作過程中,不能夠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夠,處于欠發達地區,就將經濟建設建立在生態環境的發展上。就我國目前的扶貧目標和貧困人口狀況而言,通過經濟調控的作用,促進一個地區的發展來減少貧困人口,為此,在這一工作中,需要落實精準扶貧的工作目標,通過一些列的政策幫助,深入基層,幫助貧困家庭建立起良好產業發展能力,逐步擺脫貧窮,和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小康社會的新時代。為此,本文就我國的基本情況,總結出如下幾點看法。(1)準確定位貧困扶助目標。在當今精準扶貧的政策要求下,當地政府要貫徹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將扶貧工作落實到具體的家庭中,對我國還存在一些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民群眾進行扶持。并且在幫助形式上,需要做到救一世之貧的要求,通過在該項工作中,對貧困人口進行幫助,增加其自我的發展能力,同時在進行扶貧的工作中一定要認識到,以實際情況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夠走平均主義的錯誤路線,相關的干部在進行資源分配工作時,除了不能夠對其進行非法占用之外,還需要能夠擔起責任,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對扶貧款進行合理分配,促進這一工作的合理性。(2)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異地搬遷政策。生態補償機制是在扶貧工作中針對個別區域因為自然資源極度匱乏,并且出現了大量的損害現象,由我國中央進行專項撥款進行的一項環境修復工作,因為有中央支持的專項補償資金,在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支持下,大部分的貧困地區已經沒有進行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借助這些補助資金取得初步的脫貧。但是對于一些資源匱乏,并且人口分散的地區,無論使用何種開發方式進行相應的扶貧工作,都會出現成本過高的現象,為此,就需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移民處理,通過集中貧困人口的方式,方便扶貧工作的進行。(3)大力推進參與式扶貧。參與式扶貧是被國際實踐所證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方法。在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實踐中,針對貧困農戶被動參與、影響扶貧開發效果等問題,要通過創造機會、促進賦權等途徑,建立貧困農戶廣泛參與的良性發展機制,從而發揮貧困農戶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作用。扶貧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尤其是在當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進行扶貧工作需要深入基層,通過解決欠發達農村地區中一些家庭的溫飽問題,提升農村的生產力,改變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的方式,促進扶貧工作的穩步進行,尤其是在扶貧資金投放中,需要切實認識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情況,防止因為扶貧工作使得當地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行為,為此扶貧工作需要明確扶貧目標,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覺悟等多種方式,促進在這一方面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宇翔.欠發達地區農民合作扶貧模式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5(07).

2.鄧海林.新形勢下欠發達地區開展農村扶貧工作思考以重慶市巫溪縣為例.現代經濟信息,2017(14).

3.朱建華.金融扶貧視角下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以貴州省為例.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2).

4.李政忙.欠發達地區農民合作扶貧模式研究.知識經濟,2018(06).

5.楊慧華.菏澤市農村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7).

作者:曹繽尹 單位:貴陽市息烽縣養龍司鎮黨政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