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發展目標和思路
時間:2022-06-29 04:02:57
導語:農村公路發展目標和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吉林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對農村公路發展需求
1.1“三農”問題的基本狀況
1.1.1農業發展
(l)農業發展主要成就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由于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結束了主要農產品長期短缺的歷史。多年來,糧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糧食調出量、玉米出口量一直居全國首位;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為適應市場需求,農村內部結構逐漸向效益轉變。農村市場日趨活躍,農業朝著高產、優質、高效的方向穩步發展。(2)吉林省農業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原則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在全球范圍內農產品需求不旺、市場疲軟、庫存增加、價格下降、生產過剩的情況下,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面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重挑戰。一是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和價格都高于國際市場,加之農產品結構不合理,品種質量差,加工檔次低,在國家取消補貼后,外銷市場難以擴大,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二是人世后,南方主要農產品消費省將會從國外大量進口農產品,并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這樣勢必影響我省農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面對挑戰,吉林省農業必須確立自己的發展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突出比較優勢,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注意工農對接,促進城鄉經濟良性互動,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1.1.2農村城鎮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小城鎮的發展經歷了快速發展和穩步發展兩個主要階段。并且我省小城鎮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逐漸顯示出來,但是由于經濟基礎、自然條件及對其利用程度和工作情況的不同,各鎮具有不同區位和資源特點。我省小城鎮多數位于交通樞紐、經濟相對發達區,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良好。從歷史變革看,有些鎮是歷史形成的老鎮;從資源上看,我省小城鎮自然資源潛力很大,具有豐富的土地、水、礦產、能源、林木、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盡管近年來全省小城鎮較快發展,但這種發展是在起點較低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主要是靠鄉改鎮的數量擴張來實現的。全省小城鎮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與國內發達地區比較,差距較大,主要問題是:(l)城鎮規模小,經濟實力弱。(2)結構層次低,二、三產業發展滯后。(3)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城建資金短缺。
1.1.3吉林省農民收人狀況
改革開放20年來,是吉林省農民收人增長最快的時期。但是分階段來看,農民收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卻呈階段性遞減趨向。吉林省雖然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但從農民收人看,糧食增產并沒有帶來收人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人均收入從全國的第4位下降到目前的第13位。從地方財政實力看,一直都沒有改變“糧食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面貌??h鄉財政實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的矛盾較為突出。
1.2農村經濟發展總趨勢《吉林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十五”規劃》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l)進一步增強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突出工業拉動,加速農村經濟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轉變,推動農村經濟整體優化升級,實現在較高層次的協調發展。(3)把增加農民收人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來抓,通過實施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穩步發展農業,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計解決農民收人增長滯緩問題。(4)努力扭轉全省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勢頭,初步形成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5)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堅持“小城鎮大戰略”的思想,著重完善小城鎮服務功能,發展小城鎮經濟,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
1.3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公路的要求
我省農村經濟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這就給農村公路提出了新的要求:
1.3.1出行方式與出行觀念的轉變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村環竟的改善以及農民收人的增加,農民的出行方式已由過去的步行、畜力車為主轉變為現在的以農用機動車和公共汽車為主;人們的出行觀念也由被動轉為主動,擺脫了封閉的自然經濟下小農思想,開始尋求多種經營、聯合經營、進城打工等增收渠道,出行愿望與頻率大為增強。這就要求農村公路在通達方面、路面質量方面和運輸設施方面都要有較快的發展,從而活躍農村人口、物資和信息的流動。隨著農民收人的增加,這方面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1.3.2耕作方式和農用物資來源的轉變
農作物耕作方式已由過去的人力、畜力為主轉變為現在的機械化為主,這使得大面積耕種成為可能,同時要求農村公路提供必要保障,我省機耕、機播面積總體增長很快,但是東部山區的機械化程度很低,其農村公路網絡不健全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都由過去的自給自足發展為擇優選用,這使得農用物資的流動范圍擴大,帶來了農村公路運量的快速增長。
1.3.3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我省農村小城鎮建設發展很快,農村城鎮節點的結構得到了優化,隨著進一步加快強市、強縣和強村的建設,要求這些節點附近有發達的農村公路網絡,保證資源的均衡流動,同時也進一步發揮一強帶弱的輻射功能。
1.3.4農業產業結構的轉變
我省農業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轉變,特產村的發展、糧食深加工范圍的擴大以及產業帶的形成,都使得農村公路的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得到擴展,農村公路網的節點的性質不再主要是行政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功能性節點。這要求農村公路的網絡化越來越復雜。同時也應看到,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雖然都是經濟范疇,但其經濟學屬性確是不同的。農村公路發展規劃是要以在農村的面域上發生產業經濟為指向。交通部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所的交規劃「2000]418號文件《關于印發加快農村公路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和交通部交規劃發[2000]723號文件《關于印發農村公路發展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中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精神:規劃要以“服務與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宗旨”。同時指出了農村公路發展的建設重點,即抓好“三路”。這些都說明農村公路規劃不僅是以發展產業經濟為導向,同時,為適應農村面廣、車少、經濟活動頻度低特點,農村公路的發展,不能主要以交通量來導向規劃的制定。綜上為我們指出了農村公路的發展方向和規劃原則,并以此制定我省農村公路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結構配置以及建設序列的安排。2吉林省農村公路建設的墓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九十年代初期,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交通還滯后于經濟發展的現實,但吉林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任務,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了“四縱三橫兩環出口成網”的交通總體規劃,并提出了“先保暢通,后上標準、上等級”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公路建設的指導性政策和行業管理辦法。其次建立投資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各地發展農村公路。再次按照先集中力量解決晴雨通車,再提高技術等級,改善路面狀況,然后再將建設重點逐步向提高通達深度和廣度上發展的步驟,指導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我省迅速發展的農村公路把農村與農村、農村與城市連接起來,對區域經濟發展,對城鄉物質文化交流,對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為了全面落實黨中央指出的小康戰略目標,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公路的要求,認為我省農村公路發展仍存在以下矛盾和問題:l技術等級偏低,通達深度不夠。2建設資金短缺,農村公路發展后勁不足。3管理體制不順,養護管理工作薄弱。
3吉林省農村公路發展戰略思路
3.1戰略思路的基本出發點
農村公路是農村社會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農村公路發展,一般是按供求均衡的原則,以滿足經濟對交通的需求來確定發展思路與目標,這實質是把交通看作被動的,處于輔助地位的,認為農村公路的發展,只是為了保證不至于由于農業生產要素缺乏運送條件而導致經濟發展的停滯,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事實上,交通在經濟系統中還有非常主動的作用,其發展能夠推動生產力的提高,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能起到一種引導作用。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是規模擴張,另一方面是發育進化。二者通常是交替出現的,后者更能實質性地體現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由此可見,農村經濟的發展,既可以靠提高發育進化水平來實現,也可以從擴大規模方面來取得。所以僅僅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以滿足經濟對交通的需求來研究農村公路發展的戰略思路是不夠的,還應該根據經濟發展所處的形態,從促進農村經濟發育進化的角度出發,考慮引導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些應是提出農村公路發展戰略思路的基本出發點。
3.2吉林農村公路發展環境
按照上述基本出發點和方法,研究農村公路發展思路應當對農村公路發展環境進行必要的分析。
3.2.1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視,是吉林農村公路發展的有利環境。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農村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根據農村公路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分析,農村公路交通作為其中的基礎條件之一,應該并必將得到大的發展。
3.2.2加快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向基礎產業傾斜,是吉林省農村公路發展的歷史機遇。
3.2.3扶貧攻堅,脫貧致富奔小康,要求吉林省農村公路應有大的發展。廣大農民對擺脫貧困的迫切愿望,以及國家對農村公路資金的大力投入,必將給農村公路發展注人強大的動力。
3.2.4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對農村公路交通提出更高要求。農村公路不僅應通鄉達村一有相應的規模和一定的覆蓋面,而且應暢通安全一公路質量不斷提高。
3.2.5以鄉鎮企業發展為重點,以小城鎮建設為依托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要求農村公路大力改善和提高。無論是鄉鎮企業加速發展導致的物資流通規模擴大、速度加快,還是小城鎮建設、發展,城市化率提高,都要求公路交通條件的改善,都是今后我省農村公路發展面臨的客觀環境。吉林農村公路發展還面臨自然條件差、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落后等不利條件的制約。研究發展環境、確定發展思路,同樣應予以重視。
3.3吉林省農村公路發展思路
上述分析表明,今后的二十年,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將以新的姿態實現歷史性跨越,這要求對農村公路發展進行與全省經濟發展戰略思路一致、戰略布局吻合、戰略重點協同、戰略目標配套、戰略基礎適應的全面思考,提出明晰的戰略思路。農村公路要緊緊圍繞我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我省農村公路發展的實際情況及資金籌集能力,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對應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根據全省路網總體發展目標,建議吉林農村公路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為:到2005年,全省農村公路交通狀況顯著改善。實現村村通公路,98%的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5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解決廣大農村公路設施短缺無路可走的問題,緩解重點地區線路設施落后有路難行的突出矛盾。使農村最基本的行政單元一行政村都有對外聯絡的公路,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開發具有基本的交通條件,改善鄉村與城鎮的交通聯系,使資源流動,商品流通和人員交往的“瓶頸”制約明顯緩解,保障農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到2010年,全省農村公路交通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省主要縣級公路達到三級以上技術標準,大部分鄉級公路達到四級以上技術標準,實現鄉鄉通油路或水泥路,75%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晴雨通車,農村公路網絡形成,結構比較合理,服務能力大大提高,公路抗災能力明顯提高,大范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得以消除,基本滿足集約型農業,多元化產業和進一步擴大的農業勞動分工發展需要,與農村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保持同步發展,保障農村實現生活寬裕型的目標。到2020年,全省農村公路交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局部超前。全省縣道全部達到三級以上公路技術標準,其中二級以上公路占50%以上;鄉道達到四級以上公路技術標準,其中三級以上公路占50%以上,實現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形成等級配置合理、便捷暢通的農村公路網絡,農村公路“質的改善”和“量的提高”協調發展,路網布局結構達到優化,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公路發展超前,能力有一定儲備。農村公路網運行高效,客貨集散便捷,使用安全舒適,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激勵與導向產業,保障農村實現比較富裕的目標。按照上述戰略設想,實現吉林省農村公路的全面發展,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轉變觀念,確立農村公路必須與農村建設同步并逐步超前,才能適應發展;農村公路必須由地方政府組織群眾興辦,才能加快發展;農村公路建設必須建立正常的投人機制,才能穩定發展的新思路,并以此為指導,研究制訂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經濟政策。
- 上一篇:政協履行職能總體意見
- 下一篇:民政局醫療救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