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市場經濟方法的構建透析

時間:2022-05-10 11:30:00

導語:公平市場經濟方法的構建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平市場經濟方法的構建透析

【關鍵詞】公平市場經濟公平制度公平信仰

【摘要】論述了建設公平市場經濟的方法,強調確立公平市場經濟的關鍵是建立公平制度與公平信仰,本文闡述了市場經濟的公平性的歷史與現狀,提出了公平市場經濟的概念、特征和基本主張。

一、市場經濟的公平性歷史與現狀

16世紀以后西方逐漸進入了市場經濟的新時代。市場經濟大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西方國家帶來了巨額的物質財富。特別是,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為市場經濟奠定了理論的基石,從此以后,一些經濟學家幾乎歡呼雀躍,把市場經濟描繪成“自動機”、“和諧經濟體”。然而,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資本話語權決定了公平的喪失。1825年發生了市場經濟的第一次經濟危機,《泰晤士報》等報道:“目前的失業和貧困現象是最近三十年來所沒有過的”“窮人瀕于餓死,各階層居民都苦于時運不濟”“忍饑挨餓的失業工人被逼得走投無路,以至爆發了公開的暴動”。于是發生了法國里昂工人運動、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等。法國的圣西門稱早期自由市場社會是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傅立葉將之比喻為“復活的奴隸制”,英國的歐文歷數市場制度的罪惡,呼吁建立“新和諧公社”。馬克思則主張以暴力手段推翻資本主義,以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

西方國家沒有走馬克思的道路,但是他們把“公平”補充到了市場經濟的“效率”之中。十九世紀末以后,股份制從銀行、貿易、工程建設逐漸走向了工業企業,傳統的個人私有制被改造成公眾私有制,大型私人企業被改造為公共企業;工人參與企業管理被制度化、法律化,工會也逐漸合法化;俾斯麥首先在德國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到1948年英國則率先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福利國家”。現在,發達國家都形成了幾乎覆蓋全民、包羅萬象的高標準的社會福利安全網。還有,累積性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等稅制發揮了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作用。目前,瑞典、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最富裕人口僅占有40%多的社會財富,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一般都在0.25-0.30的低水平,日本目前大約為0.27(王文元:發達國家的和諧之術,小康,2007(7))。可見,現代市場經濟不同于早期的自由市場經濟,它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是“公平市場經濟”。

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歷史很短,從效率方面來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高度壟斷的經濟體制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扭曲變形,以至于有形成“權力市場經濟”、“權貴市場經濟”、“官僚市場經濟”的危險——在一些領域貪污腐敗盛行,貧富分化加速,地區鴻溝過大,城鄉結構失調,在教育、醫療、財政、金融、股市、土地、住房、環境、養老、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資源占有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的狀況,亟需制度層面的改善。

二、什么是公平市場經濟

所謂公平市場經濟就是“非權力化、非官僚化、非壟斷化”的市場經濟,就是“政府有責、公民有權、機會均等、保障完善”的市場經濟。

一般認為,市場經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美英為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或者叫消費導向型市場經濟;二是以德國、北歐國家為代表的社會市場經濟;三是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行政導向型市場經濟,也叫亞洲模式或東亞市場經濟。

本文所說的公平市場經濟既有自由市場經濟的遏制行政權力對市場經濟的干預、排斥特權和壟斷、減少尋租腐敗的特點,也有社會市場經濟的強調公民平等、民主管理、社會保障的特點,還有東亞市場經濟的民本主義、均富主義、父愛主義的特點。但是,公平市場經濟克服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強者通吃、過度競爭、兩極分化,社會市場經濟的低下的行政效率、沉重的福利負擔等問題,以及東亞市場經濟的政經不分、政企不分、政銀不分等弊端。

也就是說,公平市場經濟的“非權力化、非官僚化、非壟斷化”是指:遏制行政權力對市場經濟的無端干預,阻止“權力市場經濟”、“官僚市場經濟”的形成;打破國有壟斷、行政性行業壟斷和市場壟斷,瓦解“權貴市場經濟”,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小政府”或者“適度政府”、“有效政府”、“低成本政府”。

公平市場經濟的“政府有責、公民有權、機會均等、保障完善”是指:政府不缺位、錯位、越位,履行在國防、治安、公民權利保護、公共物品供給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扶貧、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責任;公民擺脫弱勢地位,擁有監督政府、問責政府的權力以及話語權、輿論權和媒體主導權;在市場經濟中排除特權、腐敗和壟斷,使得每個人享有平等的競爭機會,做到“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盡可能地縮小貧富差距、階層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福利安全網,做到“結果公平”。當然,“結果公平”不是平均主義,而是效率與公平的均衡與相互促進。

北歐的丹麥、芬蘭、瑞典以及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既有高效率的市場經濟,其貧富差距又極小,是公平市場經濟的典范。

三、公平市場經濟的基本主張

要改變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公平現狀,唯有建立“公平市場經濟”一條路可走。本文建議:政府順應民意,將“公平市場經濟”寫入決策性文件,將公平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納入政府的發展規劃之中大力推進。

公平市場經濟的基本主張是,界定政府的作用,維護公民和弱勢群體的權利,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弘揚人文關懷的文化。

公平市場經濟的特征有如下幾點。

其一,擁有“優質”政府、“瘦”政府、廉潔政府、透明政府。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維護社會正義、促進分配公平、提供公共產品、優化市場環境,為此,政府必須精兵簡政、清正廉潔、公開透明。

其二,權力多中心化,改變博弈力量不平衡以及弱勢群體權利貧困的狀況,從以政府為中心的社會轉向以公民權利為中心的社會。只有大力保護公民權利,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

其三,機會均等,公平競爭。金融、財政、貨幣、產業、就業政策皆公正透明,各種所有制平等角逐,消除特權、壟斷、尋租、官商勾結和信息不對稱。

其四,建立公民導向、以人為本的話語體系和現代教育、醫療、養老、扶貧、社會保障、金融、財政、生態、環境制度。

具體地說,公平市場經濟要求政府(此處指大政府,包括立法、司法機構)履行以下職責。

其一,文化責任。主要是傳承文化,傳播道德,培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信仰與公民意識。

其二,制度責任。主要是確立憲政制度和市場制度,建立現代金融、財稅、投資、分配體制和獨立的審計、監察制度。

其三,公平責任。公共服務不能排他,公共政策不能有歧視性,政府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國民和經濟主體,為此,必須廢除在金融、財稅、就業、產業政策、戶籍待遇等方面的種種歧視性、不合理的規定。

其四,維護公民權利的責任。民權是民生的根本,政府必須維護公民的話語權、監督權、參與管理權、遷徙自由權,等等。

其五,明晰產權、提供公共產品的責任。政府在教育、醫療、養老、低收入群體住房等公共產品供給方面責不容辭,保障國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其六,公共治理與行政的責任,包括社會治安與法治責任、保護生態環境和國土安全的責任。為此,必須建設善治、合作、公開、透明、廉政、負責任、可問責的政府。

政府責任不包括競爭性產業的投資、非戰略性的投資、非政府組織及公民自治的事務等。

從上可見,公平市場經濟要求:政府不缺位、錯位、越位;公民的人權,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生存權、發展權得到充分的保障;市場開放、平等、有序;社會清廉、公正、法治。

四、如何建設公平市場經濟

建設公平市場經濟的關鍵是建立公平制度或者說現代制度,即建立社會主義的現代政治法律制度、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現代社會文化制度,進行國家的公平性再造。

社會主義現代政治法律制度——國家成為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平衡者、弱勢群體利益的維護者;通過人民民主,制約公權力,監督公權力;保障公民的話語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樹立憲法至高無上的權威,以憲法鏟除特權、維護弱勢群體的權利;建設法治政府,消除法律專橫與法律歧視,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司法、監察、審計系統獨立于行政,維護司法公平;實行無罪推定,不得逼供,公民非經法律程序不得被逮捕、被剝奪財產;建立嚴格保護國有財產和私有財產的法律制度。

社會主義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建立產權多元、治理科學、分配合理、保障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金融制度、現代財稅制度、現代分配制度、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打破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的行政型壟斷,實行民有制、股份共有制;建立科學、公開、嚴格預算、公民監督的財政體系和有利于中產階級不斷壯大的橄欖型的分配結構。

社會主義現代社會文化制度——廢除戶籍身份歧視,保障農民、農民工、外來人員的平等權益;建立公民廣泛參與、保護舉報人、可以進行財政公益訴訟的現代反腐敗制度;形成有利于民眾、有利于弱勢群體的現代新聞制度、現代教育制度,確立正義平等的文化觀、公平高效的價值觀。

總之,建立公平制度,就是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建設民本政府、法治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弱者最需要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民主是公平的制度化基礎,是市場經濟的矯正力量。

建設公平市場經濟,還要確立公平信仰、弘揚公平道德,關鍵是將公平制度建設與公平信仰、公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以公平制度奠基公平信仰與公平道德,以公平信仰、公平道德鞏固公平制度。

建立公平制度,還要進行企業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的創新,打破國有壟斷、權貴壟斷,發展民營經濟,讓普通人受益其中;實現社會自治,發揮工會、農協、商會的獨立作用以及非政府組織的作用,以幫助弱勢群體進行團體的博弈。

【參考文獻】

[1]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M].商務印書館,1982.

[2]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M].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

[3]霍奇遜:現代制度主義經濟學宣言[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夏普等:社會問題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方福前:公共選擇理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毛壽龍等:有限政府的經濟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2000.

[7]朱宗偉、于建嶸:現代經濟分析的原則和工具[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8]湯敏、茅于軾等: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一至三)[M].商務印書館,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