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聯性

時間:2022-01-09 05:44:00

導語:剖析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聯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聯性

摘要: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及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有人試圖用“知識價值論”取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面,臨新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仍有著鮮活的生命力。當然,馬克思創立的勞動價值論并不是僵化的理論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關鍵詞:知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知識經濟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是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當時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進行了系統調查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實踐證明,馬克思創立的勞動價值論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正確的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斷受到一些挑戰,特別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價值論”的提出引起了人們對勞動價值論的質疑。

一、“知識價值論”的提出及其對“勞動價值論”的質疑

20世紀50年代以來,伴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巨大進步,直接參與物質產品生產的工人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少,在發達國家白領工人的數目已經超過藍領工人;科技產業、信息咨詢業、金融保險業以及為生產與生活服務的眾多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卻日益提高。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加大對高科技領域和教育的投資,以便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占有一定席位……近十幾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人類基因工程,納米技術等不斷取得新成就,人類已經邁入知識經濟時代。

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為知識經濟下了一個著名定義:“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更新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應用之上的新型經濟。它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和信息產業為支柱,在經濟增長源泉上。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

知識價值論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資本和勞動,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有些學者認為,為反映知識在經濟中的首要地位,經濟理論中要用“知識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例如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寫道:“‘勞動價值論’誕生于工業經濟初期,必將被新的‘知識價值論’所取代,在信息社會中,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知識是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勞動”,“我們必需創造一種知識價值論”。“商品的價值的實體是知識,價值是由商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知識量決定的。”“知識的使用。能夠在生產中創造新價值,創造大于生產或購買它所花費的價值。我認為這就是知識價值論的主要內容”。1985年,日本學者芥屋太一在《知識價值革命》中用“知識價值社會”來描繪未來的社會。他說:“我在這里引出了‘知識價值’這一新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知識的價值’、‘知識所創造的價值’。更嚴密的定義是:由于符合社會構成與社會主觀而得到社會承認的創造性的知識價值。”1999年12月北大歷史系教授何順果先生發表了《勞動時間不再決定價值——千年經濟回眸》一文,根據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清楚地說明了知識經濟時代“勞動時間已不再是并且必然不再是判斷價值的尺度”。

二、知識價值論并沒有否定勞動價值論

但知識價值論的提出并不是對勞動價值論的否定,勞動價值論仍具有鮮活生命力,因為:

首先。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品仍然具有商品的兩重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知識是屬于人的一種對象性的具有客觀內容(信息)的意識形式。它不是人腦天生固有的,而是人通過人腦的意識思維活動對相關對象的觀念掌握,是人類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產物。知識作為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能量的產物,是人類勞動的結晶或勞動成果,而不是人類勞動本身。當知識參與生產和交換過程時,就形成了知識產品,于是它們就有了價值和使用價值。知識產品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都具有有用性,因而具有使用價值;但知識本身并不創造價值,正如再先進的機器設備不創造價值一樣,所以知識產品都是人們辛勤勞動的成果,知識產品都具有價值。

其次,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二重性理論仍然適用。

一些學者提出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其中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馬克思創造勞動價值論時尚處于工業經濟初期,科學技術并不發達,在勞動過程中也是以體力勞動為主,因而馬克思所指的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指體力勞動,在科技如此進步和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雖然馬克思那個時代,直接勞動者的勞動,以體力為主的勞動,是社會勞動的主要形式。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是抽象勞動創造了商品價值。

盡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生產勞動的具體形式會有所變化,但只要商品經濟存在,這些勞動具體形式所體現的對人類勞動力耗費——抽象人類勞動,是不變的。而且,馬克思也從未把勞動僅限定為體力勞動,并非沒有看到知識,智力的作用。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人類一般勞動不單純表現為體力勞動,而是體現為各種智力的付出”。“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馬克思還認為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這種發展總是來源于發揮著作用的勞動的社會性。來源于社會的分工。來源于智力勞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馬克思的抽象勞動創造商品價值在知識經濟時期仍然具有生命力。

再次,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品的價值商品價值的總公式W=C+V+M對知識產品同樣適用。

創造價值的仍然是人類的活勞動,這是知識經濟無法改變的事實。在知識經濟時代,c無論是指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設施。還是指有較高科技含量的人類加工過的勞動對象,但他們都不能自身創造價值,他們只是同其他生產資料一樣,將自身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V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在勞動產品中的體現。M是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高于v的那部分價值。因此,在勞動產品的價值構成中,無論是舊價值的轉移還是勞動者的勞動創造的價值,都難以找到知識創造的價值,歸根到底還是勞動創造了價值。公務員之家

三、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要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有許多地方需要發展,如勞動和“總體工人”的內涵和外延應當進一步擴大。傳統的勞動價值論只把物質生產勞動,尤其是直接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體力、腦力勞動看成是生產勞動。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隨著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原來物質生產勞動中的若干職能已獨立于直接生產過程,成為企業技術和經營管理部門的職能,成為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社會服務部門,因此與物質財富生產有關的勞動分為直接生產勞動和間接生產勞動。它們都構成“總體工人”的一部分,他們的勞動構成創造財富的“社會總體勞動”。當然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需要發展需要研究的地方還很多,因此需要加大對其研究的力度,正如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的理論,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應該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