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預想授權行為主體論文

時間:2022-07-29 09:51:00

導語:經濟預想授權行為主體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預想授權行為主體論文

一序充滿希望的挑戰(zhàn)

第一節(jié)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西方國家的經濟迅猛地發(fā)展,并由此導致了這些國家的科學技術,現(xiàn)代文明的程度,以及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相比之下,有一些國家卻因種種原因處于停滯僵化。特別是在經濟問題上,雖然這些國家經過種種努力與新嘗試,但依然不能擺脫低效滯長的困境,致使在九十年代他們中某些國家相繼崩潰,僅存的少數(shù)國家也面臨著生存與發(fā)展的嚴峻問題。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西方國家這種暫時的巨大優(yōu)勢呢?

顯然,這是由西方國家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政治制度所決定的。在經濟領域,這樣的國度里,個人資本(不僅指個人的財產,也包括個人的學識、出身、經歷等)是其事業(yè)的基礎與出發(fā)點,而他追求的目標又是由社會市場需求的選擇所決定的,并在殘酷的競爭中承擔著自由選擇的巨大風險,這就使人們只得傾盡個人的最大潛力,以在市場這個驚濤駭浪的大洋中贏得生存與發(fā)展的能力。正是這樣一種不斷地激勵著人的機制,以及西方國家由此建立起來的國家政治制度,基本上有效地制約著各種不正當?shù)膬A向,從而造就他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明顯地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而另外一些國家,長期以來忽視市場的需求或繁榮,僅憑政治需要與長官意志決定著各種領域的所有問題,這雖然也能使個別項目短時間突擊成功,但卻造成更大的范圍長時間陷于僵化停滯。這個問題在經濟上是十分突出的。以我國占國民生產總值絕大部分份額的“國有企業(yè)”為例:現(xiàn)有一個國有企業(yè)A經,不可避免地由一個政府機構B政所擁有或實際掌握,并肯定是B政在某個良好的道德設想下,即,設想某個人是忠于國家、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而無任何具有經濟,或法律意義的實際約束——由B政任命這樣的人為廠長經理C管而去全權管理或經營A經。顯而易見,這依然是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A經的各種要素(即,A經的各種資本與員工)是否能在市場上自由地流動,在經濟學的意義上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像這樣的問題暫且不談,而僅去觀察從A經——B政——C管就可以發(fā)現(xiàn),c管實際上只對B政負責。而對A經的經營成敗,C管或C管的授權人B政均不承擔任何個人的風險。

十分明顯,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這樣的經濟依然沒有擺脫舊體制的陰影,是某種道德的設想下,過份地依賴行政手段的特權經濟。毫不客氣地說,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經濟。更重要的是,這種狀況極大地抑制了人的創(chuàng)造潛力與積極性,以及這些國家政治機制的建設起步很晚,更造成某些決策的失誤難以在短期內糾正。這種狀況的弊端,或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在與西方國家日益激烈的各種領域的斗爭,與綜合國力的競爭中顯露出來的。的確,在西方國家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這些國家都相形見絀了。

于是,這些國家別無選擇地都面臨著一條道路,這就是改革。然而,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實際上,這可能是一場迄今為止涉及范圍最廣闊、涉及問題最深刻的改革——既然說舊體制下的經濟模式,在市場經濟中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特權經濟;那么,這場改革的首要問題,或者說,核心問題,就應該是消除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形式的不負責任的經濟現(xiàn)象,即,要使目前仍廣泛存在的,并非C管或C管的授權人B政的經濟預想中的被動行為,逐漸地轉化為C管或C管的授權人B私(并非B政)自愿的經濟行為。這就意味著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經濟形式中,C管;將很可能不再是B政的行政任命,而是某種經濟預想中自愿的行為主體,或者是其他人B私某種經濟預想中授權的行為主體。

顯而,在這樣的經濟形式中,A經將不再是任何政府的附屬品;而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A經在市場中經營的成敗,也將由C管或C管的授權人B私承擔個人的風險,這就不像從前任由誰不負責任的行為,卻使國家與人民的財產慢慢地消耗殆盡。但是,如果一種經濟過程是C管的個人行為,或者是C管的授權人B私的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行為(假設,C管或B私愿承擔A經的經營風險),這就至今只似乎意味著私人資本介入了經濟活動。

私人資本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西方國家賴以繁榮與發(fā)展的根本性原因,而我國所面臨的卻是絕大多數(shù)生產資料至少在理論上是國家與人民所擁有,即,絕大多數(shù)A經是“國有企業(yè)”。要使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全面實現(xiàn)私有化,重新走西方國家已經走過的道路。是否存在著其他的方案呢?或者說,如果目前的條件不允許實現(xiàn)私有化,或者可能引起其他嚴重的問題。私人資本還能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嗎?假如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這就嚴峻地提出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深刻問題,即,是否西方國家就是人類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人類的智慧再難以突破——其他的社會形式根本無法解決人類歷史上西方國家已經解決的種種問題。而其他的社會形式只有創(chuàng)造比西方國家更加燦爛的輝煌,特別是只有創(chuàng)造更加繁榮的經濟(這并未排斥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才能真正地說明人類社會又進入一個輝煌時代。假如這種局面能出現(xiàn),相信人類的經濟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挑戰(zhàn)。甚至,對于某些國家而言,這是關系著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第二節(jié)可以看見的希望

撇開國家與人民為某些實際上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行為承擔的責任,如果一種經濟過程有了負責任的行為主體(這至今只能看到是私人資本介入了經濟活動),那么無論在市場大潮中博擊的結果如何,其都肯定是符合一般經濟規(guī)律(只有行為主體的個人不懂經濟規(guī)律或漠視市場的需求),而不在乎它任何具體的經濟模式。無論是成功的,或失敗的,任何經濟的模式,只是具有行為主體資格的人,在汲取現(xiàn)代文明精髓的過程中而創(chuàng)造的,并非暫時的,具有明顯地沖動性的,一哄而上的其他人的主意。

這就基本上揭示著像我國這樣絕大多數(shù)的經濟實體是“國有企業(yè)”的國家,不能本末倒置仍然像舊體制那樣繼續(xù)地依賴行政手段,在經濟模式上一哄而上地強求某種具體的形式,而應把經濟改革的重點放在:確立誰是A經在經濟過程中真實地承擔責任的行為主體,或A經的真實地承擔責任的行為主體的確立過程,即,消除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負責任的現(xiàn)象;以及著力地營造或培育勇于承擔責任的經濟管理者隊伍。

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樣,確立A經在一個經濟過程中承擔責任的行為主體,實際上只能意味著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而私人資本介經濟活動,至今最流行而通用的辦法,就是實現(xiàn)私有化。假若這條道路是關閉的,或者說,在尋找到其他的道路之前,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與我國絕大多數(shù)的生產資料為國家與人民所擁有的狀況,就似乎存在著一個難以逾越的,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然而,放眼望去,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狹小的地球上,各國經濟正不可避免地融于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中,以擁有資金和技術而引以自豪的,并將其作為最重要手段的投資者,早已把關注的目光從狹隘的地域或行業(yè)中移出,而投向全球范圍內任何可能存在的利潤增長的經濟熱點,毫無疑問,這種態(tài)勢正不可逆轉地,并迅猛擴散地進行著,同時以一種不可低估的,已引起人們廣泛注意的能量,在逐漸地,悄悄地改變著各國的政治結構乃至人民的生活方式。試想,在正在改變的,并將繼續(xù)改變的世界面前,對在國際經濟的浪潮中神出鬼沒的,像狐貍一樣精明的各種投資者而言。他們對包括以生產資料為主的實物資本在內的各種資本的要求如何呢?事實早已清楚地說明了,為了保護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并滿足他們的基本要求,從世界上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直至欲從內亂廢墟上重振經濟的國家,各國在保護本國人民正當利益的基礎上,已努力地制訂了或正抓緊時間盡快地制訂著種種措施,以讓包括以生產資料為主的實物資本在內的各種資本,盡量早日在經濟的市場上實現(xiàn)社會化,公眾化——這些,是任何人都可以從大眾傳媒上了解的訊息。是的,任何人現(xiàn)在都可以通過高科技的力量,十分迅速地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每天所發(fā)生任何微妙的變化:歐洲某大財團正欲在一個經濟欠發(fā)達的國家大規(guī)模地投資;或者,一個中等發(fā)達的國家準備在美國本土收購某家曾聞名一時的公司;以及在我國,一些上市公司試圖通過資產重組而提高效益的事例正不斷地發(fā)生(當然,這幾乎都是通過行政手段)……所有這些,都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就是: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與以包括生產資料為主的實物資本在內的各種資本的社會化、公眾化,并不相矛盾,而卻恰恰是它最基本、最迫切的要求。

再看一看西方國家與某些其他國家的一些基本特征,這樣就可以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西方國家通過私人資本的作用,以及基本上有效的政治機制,創(chuàng)造了劃時代的非凡繁榮,但由于其私有制的固有特性,必然致使各種資本可能在一定時間內沉淀、凝固;而資本,特別是實物資本出現(xiàn)大量非自然性的呆滯(即使時間短暫),都勢必限制它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西方國家從傳統(tǒng)發(fā)展至現(xiàn)代,努力而成功地營造了各種完美的資本市場,以使各種資本在市場上實現(xiàn)社會化、公眾化,從而克服因私有制而造成資本可能存在呆滯的重要原因。與之相對,像我國這樣的某些國家實行的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各種資本至少在理論上都能夠快捷流動(目前,部門主義、地方主義嚴重地限制著這種作用)。這也是個別項目短時間突擊成功的重要而決定性的因素。可私人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缺乏應有的活力,從而限制了其在像我國這樣的國家中可能存在的某種優(yōu)勢,并使經濟繁榮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動力。

如此比較,就可以看到西方國家與某些其他國家并不存在著絕對的差異,都或許僅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某一階段而己,而它們顯示出強烈的互補性,在解決各自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上,都有著開拓充滿希望未來的極大可能性。如果從單純的經濟角度上看。很明顯,資本是有著鮮明的歸屬性,盡管西方國家可能有著完善的資本市場,可由于他們私有制的固有本性,各種資本依然不可避免地可能因分割而呆滯,更使其變成一種十分珍貴的資源,而資本的短缺(即使短暫)對經濟活動的強烈制約之大,可想而知,僅此一說,就反襯著像我國這樣的生產資料為國家與人民所擁有的國度的發(fā)展有著十分燦爛的未來(當然,是在免去附加在各種資本上的特權之后)。是的,從這里,完全地可以看到一個新時代的崛起。

的確,這是一個充滿著希望的挑戰(zhàn)!

二、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一節(jié)基本的問題

經濟活動有其目標,存在著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大潮中,任何一個投資者,不管他是出于自覺地理性思考,還是來自本能地精明判斷,都會對其經濟活動的目標有一個清醒的預想,都會對市場活動的規(guī)律性有一個至少能說服自己的認識與分析。

十分明顯,這里對經濟活動的分析,以及經濟固定有規(guī)律性的認識,是從一個投資者介入經濟活動這一過程開始的。這就同以往大多數(shù)的經濟學,是從政治需要、或政府參考決策作為出發(fā)點,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例如,市場上需要鋼琴,那就考慮一個投資者介入經濟活動,即,生產鋼琴,會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或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最佳環(huán)境中,如何不斷地產出優(yōu)質的鋼琴?

十分清楚了,這里一開始就認定,一切經濟活動,都可能存在著一個最佳環(huán)境或最佳的產出過程。這顯然也是同以往經濟學明顯的不同之處,就好象我們對世界的科學認識一樣,自然界有著“真空”狀態(tài)嗎?以及科學家們的特意界定的其他某些狀況,盡管它們也象“真空”一樣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但卻使我們能更好地了解與認識客觀世界。

那么,作為一個投資者來說,其經濟活動的目標是什么呢?這里認為,任何一個投資者的經濟活動的目標,就是為了贏得其(也可以涵指整個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機會或條件。

的確,這就等于在明確地宣告,一切離開經濟目標的理想,即,那些誘人的利潤,資本增植……等等,如果離開這些令人憧憬的數(shù)字,而奢談任何美妙的理想,都是無稽之談。

同時,這里有選擇地贊同,亞當•斯密所謂“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撇開他頌揚私有制的思維底蘊,應該承認在投資者追求經濟目標這一實現(xiàn)過程中,其追求的結果往往并不僅是經濟目標,其他的東西或許更多!

一般而言,在任何經濟活動中,市場問題是投資者所面臨的眾多難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而一個投資者的經濟目標實現(xiàn)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市場分析——資本介入——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其經濟目標的形成或最終確定,幾乎由市場的形態(tài)及變化而決定。

市場,即一切商品進行交換的地方。如果對市場進入更深入的分析,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一般可分為:一般商品市場,即,消費品市場,與資本市場。很明顯,資本不同于一般商品,又從屬于商品之中。

這就決定著市場的本質,是由形成市場供需的這一地域的人們購買力,愛好、習俗,以及地域特征,資源擁有程度等各種基本要素而構成的。

市場供需的任何形態(tài)及變化,都是隨著這些基本要素的變化而改變。

正是基于這些,市場供需的關系,幾乎決定著投資者的經濟目標的規(guī)模或大小。

從圖2—1中可以看出,盡管任何商品的市場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它在任何時候都是隨著價格與數(shù)量的變化而始終保持一個暫時的供需平衡。當然,這是一幅在經濟學上最簡單而基本的圖形,

AD、AS分別表示一條平滑的需求或

供給曲線,A點是某種商品在價格與

數(shù)量互動后而取得暫時的平衡點。而且,

只要略知經濟學基本理論的人,都知道在B點,

或C點,市場會發(fā)生怎樣變化?

然而,作為一個投資者,從此圖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另一個問題:由于任何商品都與價格、數(shù)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從而使其在市場的供給或需求都變得極其有限。這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商品的市場都不是無限的。

顯然,這就似乎落入一般市場有限論的陷井。是的,不能不指出,這里指市場有限,也僅限于商品,即經濟目標的市場;而特指面向形成市場供需的任何要素時,卻應當別論。

因為,在一定時間內,形成任何一種商品供需的各種要素變化,以及相對于這種商品的技術變化,都是極其有限的,其市場也是相應同步地變化甚微。而在一個更廣闊的范圍內,或者說,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中,形成市場供需的各種要素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隨著人類文明迅速地提高而呈幾何級數(shù)式澎脹,這極可能使由各種要素而構成供需的市場熱浪迭起,幾乎趨于無限。更重要的是,這種區(qū)別,十分明確地指出,狹隘的市場保護主義的形成與錯誤,以及更加鼓勵人們傾向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公正地競爭。

當然,作為一個投資者,不僅要對各種市場,以及構成市場供需關系的各種要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且,也要對可能存在著影響這些要素變化的各種力量,即,也要對從宏觀上可能存在著影響市場供需關系的各種力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從一般經濟學的書籍上可以得知,在一個動態(tài)的時間中,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通過價格的關系始終趨向于一個平衡狀態(tài)。這種時候,大多數(shù)投資者很可能是構成市場供需關系的個別要素,只能在整個市場趨勢中偶爾或不斷地抓住幾個機會而己,而影響市場趨勢的力量無疑來自于外部,即,整個宏觀經濟的力量影響著構成市場的各種要素的變化。

實際上,曾在經濟學上榮獲諾貝爾獎的薩繆爾森,也十分明確地指出:市場的供給與需求,與人們的消費,儲蓄或投資,以及政府的政策取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些,在薩翁所著的《經濟學》中有著十分精彩的闡述。鑒于本文篇幅,難以重復,敬請涼解。

現(xiàn)在,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市場的供給或需求發(fā)生變化,資本,特別是以生產資料為主的實物資本,將發(fā)生怎樣變化呢?

請再仔細觀察圖2一l。在A點,需求與供給大致相等。在B點,供給大于需求,市場趨于蕭條。在C點,需求大于供給,市場呈現(xiàn)繁榮。而在B、C點,其中的資本,特別是實物資本,將如何變化呢?在實際中,這個問題是十分簡單的,如:一個廠商,或者一個投資者所生產的商品,不是短期的,而長期趨向于供大于求,即在圖2.1中長期處于B點,那么他目前要做唯一的事情,就是:迅速地出售部分生產設備;或者,轉向生產其他的東西。反之,長期處于C點,廠商或投資者將擴大生產。十分清楚了,在B、C點,為了使供給與需求趨向于平衡,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行資本轉移(或重組),從而在經濟上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繁榮或蕭條。

同時,任何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與市場的發(fā)育程度有著極大的關系。市場的發(fā)育程度應有三個方面構成,即,完全平等的競爭條件,完善健全的管理體系,完整良好的服務系統(tǒng)。顯然,這三個方面在市場經濟中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沒有完全平等的競爭條件,就不可能實現(xiàn)優(yōu)勝劣汰這一個重要的市場法則;而完全平等的競爭條件,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律與行政手段來保證;沒有這個保證,就不可能有完全平等的競爭條件。所有這些,都與完整良好的服務系統(tǒng)密不可分。

應該說,市場的發(fā)育程度與政府行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市場中存在的欺詐,非完全的競爭,政府理應承擔起完全的責任,并隨時準備予以嚴勵的制裁。不必諱言,市場中不公正的現(xiàn)象,往往與政府出現(xiàn)腐敗有著重要的關系。

第二節(jié)資本結構

在前面的一節(jié)中,作者試圖設置一個出發(fā)點,即,認為任何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都存在著一個最佳的過程。并初步提出了三個最基本的問題:

1)在何種情況下,市場是有限的?

2)市場變化時,背后隱藏著什么?

3)市場的發(fā)育程度與政府的關系?

的確,這些問題的提出,與本文以后的探索,有著重要的關系。在這一章里,將著重探討經濟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資本的結構,以及某些相關的問題。

大家知道,假若一個投資者有了經濟目標,即,投資者在某個時候發(fā)現(xiàn)市場有利可圖了,其后的事情就是他的資本迅速地介入市場。投資的實質,也就是一種資本形式介入市場的過程,是經濟目標實現(xiàn)的決定性階段。這個時候,投資者開始擁有了實現(xiàn)經濟目標的手段,他可能是一個工廠的老板,也可能是一家店鋪的經理——他的名下絕對擁有廠房,設備;或者從事經營的商鋪,等等。那么,這位投資者此時資本的結構是怎樣呢?首先,應該認識與理解以后探索中必不可少的兩個概念:實物資本A實與一定貨幣量MX。

實物資本A實:在經濟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固定用于生產與經營的土地,廠房,設備,以及交通工具等所有實物形式的資本。

一定貨幣量Mx:在經濟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其生產或經營所負荷的實物資本在一個經濟周期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同時,要指出,這里把引致的一定貨幣量Mx最低投入的實物資本統(tǒng)稱之A實,而A章中個別的實物資本簡稱之實物資本。這種區(qū)別,將有助于以后探索與分析。

然后,我們對一家以生產經營電器成套設備的企業(yè)的資本結構進行分析。現(xiàn)在,這個企業(yè)擁有土地,廠房,各種設備等實物資本A立,假設按目前市值約為5000萬元,進行這些實物資本滿負荷一個經濟周期所需的一定貨幣量MY約為200萬元,其中生產所需的各種材料,能源等流動資金約為120萬元,進行這樣一次全員生產的員工工資及各種福利,獎金約為50萬元,其他支出,如,科研、事務,市場等費用約為30萬元。而A實應減去廠房及設備等實物資本周期的折舊費約為lO萬元。進行如此規(guī)模的一個經濟周期是半個月。此時,如果這家工廠是一個投資者的全部投資,其投資規(guī)模就等于:A實+Mx。實際上,這是任何一家經濟實體的資本結構的全貌。

以上數(shù)據(jù)虛擬用表2—1表示

實物資本A實一定貨幣值量MX

土地、廠房及生設備5000萬元生產流動金120萬元

員工收入50萬元

折舊費-10萬元其他支出30萬元

表2-1

至此,不難看出,這個企業(yè)的資本結構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經濟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必備的,只要不存在特殊的情況,在一個經濟預期內對其生產增量或減量并無實際的意義,如,土地、廠房、設備等一些實物資本;另一部分則要根據(jù)市場的情況,在經濟預期中對經濟目標的規(guī)模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如,生產流動資金,員工收入,科研及市場費用等一些貨幣量。

上述分析中,Mx所包涵的內容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經濟條件下,其中科研及市場費用,以及其他一些非生產性的事務費用,是由于A實的行為主體不明而只得加入Mx中。如果存在著某種新的經濟形式,如,A實與Mx是分離的,Mx識是某種經濟預想的行為主體c管的投資,則所有非生產性的開支均是某種經濟預想的前期開支,而不應計入Mx中。

現(xiàn)在設想一下,作為一位投資者,當他在市場上有了明確的經濟目標,如何投資才能建立起這樣符合其經濟預想的企業(yè)?在這個資本結構中,哪些是他并不需要而不得不投資的項目?哪些是他在生產過程及之前就必須不斷地投入的項目?其中,在經濟目標明確以后,哪些又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呢?

經濟目標明確以后,投資者用于其目標實現(xiàn)的手段——在某段時間中,其資本介入的規(guī)模,特別是介入實物資本的規(guī)模——也相應地固定下來。然而,市場時刻地變化著。在任何時候,投資者永遠都要視市場變化而采取對應的措施。在一個經濟預期內,投資者的經濟目標在實際中很可能是從零開始,直至超出他所有的經濟預想。假若,這個投資者是生產在市場出售的某種商品,則他那里就存在著從生產第1件,第2件……直至其所能生產的全部商品中實物資本A實的實際利用率。顯然,要說明的是,這位投資者在生產l件商品,或者說,任何少于他的A實所能生產的數(shù)目時,盡管所有的實物資本都計于其固定成本中,但絲毫不能掩蓋A實在實際利用中的真相。例如,一個工廠A實10萬元,定員100人,每半個月生產某種商品100件;但有段時間中,市場僅需要20件商品,而定員以及實物資本也不會改變。這個例子說明了,在一個經濟預期中,A實可能存在著未充分利用。而Mx卻能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這樣,又出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概念,需要正確地認識與理解。

實物資本A實的實際利用率b:實物資本A實在實際生產中所利用的部分與整個實物資本A實的之比。

請注意,這里b僅是狹義的。在廣義上,如果A實是在市場上自由流動的,那么b就是投資者在把Mx投入中對A空的一種經濟預期。這個問題將在以后遇到。

接下來,如果把任何一家廠商的這種A實的狀況對Mx的需求聯(lián)系起來,并單獨地當作一種特殊的供需關系加以考慮。請在坐標軸上標出生產第1件,第2件……直至其所能生產的全部商品中,實物資本A實的實際利用率b與實物資本A實對一定貨量Mx的需求。然后,分別用一條平滑的曲線SS,DD,把它們連接起來。

如圖2-2所示,SS表示任何時候A實的b,DD表示任何時候A實對Mx的需求。在一個經濟預期中,

由于A實的b是預設好的,

即使在實際中它也是不可變更,

于是S曲線在圖形中也是固定的,

只有DD曲線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

如,市場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實對Mx的需求必然使投資者增加貨幣量,這樣DD曲線便沿著ss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市場需求減少,DD曲線在ss曲線上向左移動。這與現(xiàn)實的情況完全吻合。

請設想一下,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中,假若b是可以變化的,圖2-2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

對任何廠商而言,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在一個經濟預期中,其實物資本A實是個定量,而只有一定貨幣量M×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因而,圖2.2也可以畫成另一種圖形。

如圖2—3所示,A實在實際中的狀況SS曲線,

也可以畫成一條水平線。它表示在一定時間中實物

資本A實是個定量,而投資者對一定貨幣量MY的

綜合管理水平決定著其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如何?這就幾乎與凱恩斯關于價格具有剛性時需求決定產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從圖2—3中還可能看出,不管b如何,A實作為投資者的資本組合中的一部分,無論何時何地都處于一種被動的附從位置(其b隨著Mx的綜合管理水平的波動而變化)。所以,在某個時間中,假若A實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需要進入市場流動,其價值顯然就存在著一個重新認識的必要。一般說來,任何實物資本都存在著三種價值:造價、原始價、市值。實際上,除了剛制造,或者,剛建筑的實物資本的造價顯得重要外(其造價等于原始價,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等于市值),大多數(shù)實物資本在市場上經常出現(xiàn)的是原始價與市值。原始價:即購入實物資本所需要的價格。市值:即實物資本在市場現(xiàn)時交易中的價格。應該說,在現(xiàn)時的交易中,原始價及造價只能起著某種參考的作用,與市值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聯(lián)系。假若,把市值當作投資者評估實物資本實際利用價值的辦法,設P市為實物資本的實際利用值,為實物資本原始價。P折為實物資本的折舊費,那么

b=P市÷(P-P折)

而市值是任何投資者所愿意購入實物資本的價格,這就表示任何實物資本在現(xiàn)時交易中都很可能是從零開始,乃至等于零……很清楚,這種情況說明了一個問題,它就是任何實物資本在某個時間內,都可能不存在任何實際利用的價值,出現(xiàn)著明顯閑置的現(xiàn)象。這種時候,任何投資者都不需要它,其市值就等于O。

同樣,作為投資者的資本組合中一個有機整體的A實,在某個時間中也很可能無任何實際利用的價值,這樣就在市場的現(xiàn)時交易中,其市值也很可能等于O。

任何實物資本在現(xiàn)時交易中的市值都很可能等于O,這在未來某種可能存在的經濟形式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

第三節(jié)決定性的力量

當A實在被動的附從位置時,處于主動的、是決定性力量的,就肯定是Mx了,這無論是從圖2.3的觀察中,還是在現(xiàn)實的任何經濟活動里,都顯而易見。

Mx在任何經濟活動中的運行,實質上是C管對A實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xiàn)。為什么呢?這從Mx所包涵的內容中就可以得到清楚地說明,對于相同的A實,不同的C管可以得出不同的Mx——一個蹩腳的C管,可能比一個精明的C管聘請工資相同但技術差別大的員工,他還可能在市場上只得購買高價的原材料。甚至,在一個經濟預期中,他還會經常為決策的失誤付出太多的代價……的確,Mx清楚無比地勾畫著C管面對市場大潮所表現(xiàn)出來的信心與魄力,也極其準確地指點著C管在任何經濟活動中的智慧與精明。顯然,無論何時何地,只有C管對Mx在經濟活動中合理而卓越的運用,A經才能在驚濤駭浪的市場中取得驕人的輝煌。同樣,假若C管對Mx是個相當蹩腳的運用者,那么這個A經也肯定不容樂觀了。

毫無疑問,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是極其重要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然而,無論在現(xiàn)實中,還是從理論上探討,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都不那么簡單。從圖2.3中可以看出,影響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有這兩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1)物的因素,即,A實在一定時間中是個定量,勢必使Mx在這個時間中,有一部分必須用于A實無實際利用價值的部分;

2)人的因素,即,在某段時間中,一些人由于某種原因而固定地依附于A經,從而使Mx在這個時間中一部分被無效地耗費了。

不容置疑,即使在現(xiàn)實中,這兩個重要因素也當然是客觀存在的。實際上,這兩個因素在A經的所有經濟活動中,時刻地困擾著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甚至,有時候,它們左右著A經正常的經濟活動。如果把這兩個重要因素繼續(xù)深入地剖析,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造成它們如此難以馴服,是因為經濟規(guī)律與人的行為兩個方面所致。經濟規(guī)律的方面:由于在一個經濟預期中,A實是個定量,以及勞動契約致使一些人在這個預期中固定地依附于A經。人的行為的方面:由于人造成體制的關系,當A經屬于私人所擁有時,咄在一個經濟預期之處也可能是個定量;當A經屬于國家與人民所擁有時,一些人更可能是無限期固定地依附于A經(至少在目前尚未根本性的扭轉)

顯然,這些問題在現(xiàn)實中如此客觀的存在,致使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會遇到相當嚴重的諸多困難……在這一章的開始,作者設置了一個出發(fā)點,即認為任何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都有一個最佳的環(huán)境,也許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是通向理想的道路?的確,C管對Mx自由而靈活的運用是本文追求的目標之一!而且,當暫且擱置尚遠離的私有制下的經濟活動,把目光投向象我國這樣絕大多數(shù)生產資料為國家與人民所擁有的國度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大大小小的眾多“國有企業(yè)”經營日趨艱難,甚至瀕臨絕境的真正原因。就拿前面提到的那家以生產電器成套設備的企業(yè)為例吧。首先,這家工廠,即A經,屬于一個地方政府的某個部門B政真正地擁有與管轄,并在他們某種良好的道德愿望下,授權于一個人或幾個人,去全權經營管理A經——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授權,無任何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與法律的約束。這就給A經在以后道路上留下了第一個潛存的危機。同時,這個A經中,一些人由于歷史原因可能無限期固定地依附于其,從而使C管在經濟過程中無法自由而靈活地運用Mx(在這樣的國度里,實物資本至少在理論上能夠快捷流動,現(xiàn)實中也似乎在朝著這個方面移動)。這就使A經的生涯中存在著第二個潛在的危機。

如此以往,就不難想象這家企業(yè)以后的命運了。在利欲橫流的市場大潮中,由于C管無任何實際意義的約束,就很可能將某種理想的追求轉化對實際利益的追逐,而把個人私欲,以及幾個人,或者一伙人的利益當作首選目標。這就是人們經常看見或者聽到的:“某某工廠垮臺了,而廠長經理,或他的那伙人卻都成了富翁。”并且,即使C管理想堅定,忠于國家與人民,也可能出現(xiàn)來自他的上級主管部門,即A經真正擁有者B政的種種干擾,如,今天要你攤點錢,明天還可能要你照顧某種關系。而在正常的經濟過程中,C管還可能因A經的實物資本,以及部分人員的無限期固定化,而無法真正正確地運用MX,從而使一個好端端的企業(yè)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斷送了生命力。這就使包括作者在內的每一個人目睹著更多的“國有企業(yè)”在困難中掙扎,或者,正在走向衰敗。

當一個地區(qū),或者,某個行業(yè)的大多數(shù)企業(yè)經營管理不善,產品缺乏競爭力,處境日趨艱難時,出于保護本地區(qū)或本行業(yè)利益的需要,這個地區(qū)或者行業(yè)的領導者往往只掌握幾張牌,其中之一就是選擇保護性的指施。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們會很快,也只能從市場這個基本問題入手。這個時候,在這些人的眼里,市場是多么狹窄、有限——于是,市場保護主義的呼號應聲而出。而且,某些御用文人會恰如其時地搬出一大堆“市場有限論’’的所謂理論,危言聳聽。假若,某些商品久著盛名,并在這個市場上早已站穩(wěn)了腳,又是保護主義者的權力所無力干涉的,此時他們有的甚至會淪落到無能地容忍“水貨商品"的泛濫……至此,這個市場必定出現(xiàn)了極度的混亂,而A經的外部環(huán)境也迅速地惡化,并使其不可避免地遭到最后一擊。

由此可知,理論陳舊,體制僵化,必然導致生產力乃至整個經濟水平的低下;對某種利益的追逐,使落后地區(qū)受到外部力量的強大沖擊時,必然會衍生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而保護主義的衍生物卻往往是市場混亂與腐敗蔓延。

總之,市場的混亂,腐敗的蔓延,與經濟的落后,體制的僵化是一脈相承的。

三、珍貴的資本

第一節(jié)資本的二重性

“資本”,即,可以用來牟取利潤的某些物質與貨幣。

顯然,在現(xiàn)代經濟中,資本這種極其具體的要求,足以使它決定任何經濟目標是猶如近在咫尺的凱旋美酒,還是仿佛海市蜃樓般的一朝春夢。我們可以看到,在每一個人的身旁,那些廣漠的土地,高聳立樓宇,或漫天遍野地駛來飛去的汽車,飛機,以及在人群中宛如流水般來去無蹤的貨幣,好像影子一樣無所不在地同整個人類朝夕相伴……如果作為一種單純的存在,它們或許與我們每一個人無關;但把它當作一種資本,卻會頃刻間變成千百萬的人們朝思暮想,甚至寧愿不擇手段地謀取得通往天堂的道路。

是的,資本就在我們的身邊,卻很可能并不擁有。在現(xiàn)實世界中,那一排排的廠房,快捷靈巧的機器,或猶如天文數(shù)字般的貨幣,早己被分割劃為各個部門,各個地區(qū),或極少數(shù)的個人、家庭,乃至形形色色的大小財團與機構所擁有。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很可能需要小心翼翼地俯在他們的帳下賴以謀求一塊小小的蛋糕。作為一種資本,我們身邊的那些美妙的東西,支離破碎,早已被人為地強力分割了。這就是資本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

資本,在一定時間內存在著強烈的歸屬傾向。這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內,資本必須明確無誤地劃定歸誰所擁有,或必須明確無誤地劃定歸誰所管轄。

的確,盡管資本在現(xiàn)實社會中似乎大量地存在著,卻與生俱來地并不可能每個人都擁有。在現(xiàn)代經濟中,作為一種資源,正是資本具有著十分鮮明歸屬性,造成它也與生俱來地極其珍貴而有限。事實上,在任何經濟體系中,對于任何人或家族,任何財團或機構而言,都十分明顯地存在著資本短缺的現(xiàn)象。

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中提出了兩個嶄新的概念:實物資本A實與一定貨幣量Mx。而一定貨幣量Mx在實際中又可以理解為狹義上的金融資本。事實上,在任何經濟活動中的資本,都可以分為實物資本與金融資本這兩個部分。金融資本包括貨幣,股票,債券等不同于實物資本的資本。

很明顯,金融資本具有不同于實物資本的特征,它在經濟過程中的流動性是有目共睹,不可爭議,那么,實物資本在經濟中又如何呢?

我們知道,任何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的供需關系所決定的;除非生產某一商品的企業(yè)已經在市場壟斷了這類商品,或其他非市場因素,使它控制或影響著這個商品的市場競爭價格。因而,在一定時間內,對于生產某一商品的任何完全競爭的企業(yè)來說,市場的價格通常是固定不變的。

現(xiàn)在來看一看,薩繆爾森等人在他們所著《經濟學》第二十一章中稱之重要的經濟學圖形。并且,為了方便之見,或更有說服力,不得不引用其中的某些圖表數(shù)據(jù)。在此,謹向薩翁等人對經濟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深深的敬意。

各種不同成本的概念

產量不變成本可變成本總成本每單位的平均成本

0055085無限

155308585

2555511055

35575130

45510516040

55515521042

655225280

755225370

855225480

955555610

1055705760

表3-1

同樣,為了方便之見,此圖表所列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把它理解為現(xiàn)有生產技術水平上的最基本的,不可更變的數(shù)據(jù)。

根據(jù)此圖表的數(shù)據(jù),畫出各種不同的成本概念圖形,就得承薩翁等人稱之為重要的經濟學圖形。

如圖3—1所示,如果這個產品的市場價格

為P,則在圖上表示為一條水平線,并與平

均成本曲線AC相交于M1,M2;而MC是平均

成本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時P顯然大于MC。實際上,AC;所表現(xiàn)的U曲線以內,是這個產品在任瀾產量上可能存在的盈利區(qū)域。當P為一定值,并大于MC時,P劃過AC曲

線而形成實際的盈利區(qū)域。同樣,P與AC沒有任何接觸,則P<MC,

這個產品處于虧損狀態(tài)。

從此圖中可以看出,企業(yè)的實物資本A實以及一定貨幣量Mx與其產品數(shù)量的掛鉤,就形成了平均成本曲線AC,如此,一個企業(yè)實物資本A實的水平與其經濟活動,又存在怎樣本質的聯(lián)系呢?

現(xiàn)在,假設P>MC,廠商根據(jù)追求最大利潤的需要,建造另外一個完全相同的工廠;或者,有另一個廠商加入到生產這個產品的行列中。那么,對于企圖探尋其中某些奧秘的人來說,必須首先更改圖表中的各種數(shù)據(jù)。

增產1倍后的各種不同成本

產量不變成本可變成本總成本每單位的平均成本

01100110無限

21106017085

411011022055

6110150260

811021032040

1011031042042

12110450560

14110……740

16110……96060

1811011101220

201101410152076

表3-2

根據(jù)表3-2中的數(shù)據(jù),再次繪出各種不同成本的曲線圖形,請看一看其中變化的奧妙。

以圖3-2中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即實物資本)增加1倍,橫軸上的產量也增加1倍,平均成本AC卻沒有任何變化。實際上,由于橫軸上Q的變化,AC曲線在沿著水平的價格線P向右移動,而最大利潤點及盈利區(qū)域的面積,也相應擴大1倍。

同樣,如果P十分明顯,這種變化的圖形簡單地說明了,當P為一定值時,實物資本的增加,或者,減少,AC曲線至少在水平的價格線上做出相應的變化,從而使盈利區(qū)域擴大,或虧損區(qū)域減小。

顯然,這就說明了實物資本在經濟過程中同樣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實物資本也應對各種經濟信號做出快捷反應一一同樣能像流水一樣快捷運動的重性。在經濟活動中,如果金融資本的流動性是表面的,形式的,而實物資本的流動l生就是具體的,本質的。可以這樣說,在經濟從一個熱點轉移到另一個熱點,從一個層次轉移到另一層次,實物資本都在其中體現(xiàn)著本質而內在的流動性。

然而,資本的歸屬性,又使實物資本的流動至少在目前經濟的實際運行中,只能,也僅只能發(fā)揮極其有限的作用。

第二節(jié)資本的呆滯及其他

的確,直至目前,在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上,大量的實物資本仍處于呆滯及至沉淀的狀況。且不說在西方國家中,私有制導致大量實物資本人為地分割而可能存在長期性的呆滯;即使像我國這樣公有制的國家里,生產資料事實上長期地被各個部門或地區(qū)所割據(jù)而形甙實物資本的呆滯,也極大地抑制了其制度固有的,或尚未發(fā)掘的巨大優(yōu)越性。還是以前面提到的那個生產電器成套設備的企業(yè)作例吧,這個企業(yè)屬于某個城市的一個部門所管轄,并擁有絕對權利任命這個企業(yè)的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任命考慮經濟的因素甚微,很可能與事實的經濟活動無關——以生產資料為主的大量實物資本的狀況如何?

難以計數(shù)的證據(jù)充分地說明了:(一)A經的實際擁有者(即這個域市的某個部門)與實物資本在經濟運行中的狀況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即使實物資本大量地呆滯也很可能無動于衷。(二)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對各種經濟信號所必備的快捷反應,A實的實際管理者幾乎無權作出決定而很可能導致實物資本的呆滯。(三)在一個經濟周期中,處于蕭條階段的不良實物資本無法迅速地流向新的經濟熱點而致使實物資本的呆滯。這些狀況的普遍存在,實際上使實物資本呆滯出現(xiàn)比西方國家更為嚴重的趨勢。實物資本的嚴重呆滯,以及在經濟運行中,個人資本未能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已經使像我國這樣某些國家的經濟處于極端窘境的狀態(tài)中,更無法談得上與西方國家的競爭。

當然,必須首先認清什么是自然性的實物資本的呆滯?什么是非自然性的實物資本的呆滯?這是因為:(一)實物資本在市場化的流動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著實物資本的呆滯;(二)當某種實物資本由于歷史因素出現(xiàn)嚴重過剩時,必然會存在著實物資本的呆滯。這種實物資本的呆滯,是經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幾乎永遠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是自然性的實物資本的呆滯。顯然,本文在此之前所說的實物資本呆滯是由于人為因素或社會因素而造成的,是非自然性的實物資本的呆滯,這與自然性的實物資本的呆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當有人詢問,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的呆滯,在經濟過程中起怎樣的作用呢?如此,根據(jù)生產可能性邊緣的原理,就可以明白地告訴他:一部分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必然會使整個經濟處于浪費或低效率的階段。因為,一部分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不僅導致了本來就極其珍貴的資本浪費;并且,維護或保養(yǎng)呆滯的實物資本,也會引起另外一些稀有資源的揮霍。而一些寶貴資源的自自流失,必然會使整個經濟步入低效率的泥潭。

眾所周知,凱恩斯經濟世界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工資與價格是不可伸縮的(如圖3.3所示),并認為其主要原因在工資的勞動契約強制性規(guī)定與部分價格的政府強制性規(guī)定(這當然是在美國的情況)。也許生活在地球這邊的人,并不十分了解地球那邊的人在干什么。但是,一個資本家追求最大利潤的理性邏輯,卻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任何一個企業(yè)家都不會在實物資本出現(xiàn)非自然性呆滯、即,工廠處于停產或部分停產的狀態(tài)下,出賣工廠呆滯的實物資本而保持員工的工資不變,除非他的精神不正常。而在一個經濟過程中,由于產品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約,盡管它的價格在市;場上可能時有波動,但在廠家的心目中肯定都存在一個價格的預期——如果把成本因素抽去隨著市場波動的部分,如原材料、能源以及工資等,剩下的只有廠房,設備等,即,可稱之實物資本的生產資料部分。如此看來,一個價格的預期,實際上是實物資本的可能存在盈利的預期。

然而,一個經濟的預期必然受到的市場因素的影響,如,產品的需求減少,這時廠家只能降低價格,或減少產量。降低價格,在有一個價格預期的條下(其他條件不變),不可能長期存在。看來,只有減少產量,同時也必然現(xiàn)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

這個時候,應該注意的是,由于非自然性呆滯的實物資本不能在市場上迅地出清(目前在西方國家和像我國這樣的國家都不可能存在)廠家的價格預也始終穩(wěn)定地有在著,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始終趨向于這個價格預期。市場不起作用了,價格出現(xiàn)粘性。

同樣,工資的勞動契約強制性規(guī)定,也是資方在可能存在盈利預期的基礎與另一方簽訂的。假若在這個簽訂期內,工資出現(xiàn)粘性了,也必然是市場發(fā)生變化了,進而由于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引起的。

因此,不難看出,工資以及價格的粘性,實質上也主要是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引起的。

如此,在凱恩斯的蕭條模型中,水平的AS線表示工資與價格具有粘性,并是由于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導致的;而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必然會出現(xiàn)非自愿的失業(yè)。這當然說明了,在任何一種經濟狀態(tài)下,失業(yè)是不可避免的;同時,政府的經濟政策也十分重要。

請重新回到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重要論述中:在一定時間內,投資者的實物資本是個定量,其對一定貨幣量的綜合管理水平決定著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如何。實際上,通過工資與價格的粘性主要由實物鶴資本的非自愿性呆滯所起的分析,可以明白圖2-3是講述一個投資者在經濟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凱恩斯論述的是眾多投資者在經濟活動中,即宏觀經濟所遇到的問題。這就使大家可以看到圖2-3與圖3—3有著驚人相似的結構,驚人相似的圖形。

這樣,這里就可以重新描繪圖3—3,即凱恩斯蕭條經濟的圖形:在個別的經濟活動中,AS線表示實物資本構成的曲線,AD線表示一定貨幣量MX;在宏觀經濟中,AS線則總供給的曲線,AD線則表示總需求的曲線。水平部分則表示工資與價格存在著粘性,并是由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引致的。這個圖形在經濟學上說明了:在一定時間中,AS線,即實物資本的構成,或者,總供給,只能是潛在的生產水平,并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所有制形-式與體制弊端所引起得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AD線,即一定貨幣量MX或者總需求決定著國民產出。在現(xiàn)實中,這種情況是與現(xiàn)代經濟相吻合的。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現(xiàn)代社會中,實物資本A實與一定貨幣量MX的相互}作用,是所有經濟內在而本質的活動。它們在經濟社會中是密不可分的,而又各自承擔著重要的作用——一定時間中,國民經濟根據(jù)社會狀況具有效率的運行,需要實物資本不存在障礙地自由流動,而一定貨幣量MX的投入必然應該承擔經濟決策風險的選擇。并且,實物資本A實的利用程度,以及其在整個貨幣體系中所占得重要的位置,實際上很明顯地起著指示國民經濟是否正常運行融作用。

為什么呢?一個多世紀前就有人曾指出:當勞動的價值需要交換時,必然產生貨幣——即,貨幣,就是體現(xiàn)著人類在一定時期勞動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必然,這種說法是指貨幣最原始的狀態(tài),或者說,是貨幣自誕生就沒有出現(xiàn)過的,可人類仍然夢寐以求的理想的“黃金時代”。當常常伴隨著權威的貨幣發(fā)行者屈服于某種意志而肆意印刷紙鈔,或經濟社會發(fā)生某種不正常的嚴重扭曲,這種體現(xiàn)于貨幣中的勞動價值也就在一夜間“充水”了。但是,人類的夢想并沒有眠滅。在現(xiàn)實經濟的大部分時間扣,貨幣依然是體現(xiàn)著人類在一定時期勞動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是的,無論如何,如果一定時期中經濟社會是穩(wěn)定運行的——其貨幣存量剛好滿足人們生產、消費,以及持幣等多種需求,而貨幣體現(xiàn)人類在這個時期辛勞動價值以不變價格計算,那么其貨幣需求總量M就等于

M=M存+M增

即,M存是一定時期中的貨幣存量,M增是這個時期中貨幣以不變價格計算的社會投資所需要的貨幣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恒等式清楚地表明了,任何時候,貨幣供給量都是不可逆轉的。只要社會需要發(fā)展,貨幣總量就會增加,這就意味著在一個較長時期中,通貨膨脹,以及物價上漲的趨勢,同樣也是不可逆轉的。

而M存,也就是一定時期中的貨幣存量,又是由什么組成呢?還是以前面提到的那家企業(yè)為例。顯然,任何經濟體系就是由眾多的這樣各種不同單位所構成的。現(xiàn)在,假設這個企業(yè)的貨幣供需是單一的因素決定的,即,它的整個體系以及員工不存在其他的貨幣來源,而其在一定時期中供給社會所需產品的各種貨幣量之和就是一定貨幣量Mx,以及企業(yè)或員工出于某種需要而保持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為M投——其可能為了日常開支保持一部分,也可能為日后消費或投資存入銀行一部分,甚至,還可能為應付各種意外事件而持有一部分。同時,這個企業(yè)的整個資本收益等于r(Mr+bp實)是整個資本的收益率,屬實物資本的購入價格減去這個時期的折舊提存)。因此,這個企業(yè)所需要的貨幣量

M=Mx+r(Mx+bP實)+M投。

再說一遍,任何經濟體系都是由眾多的這樣各種不同單位構成的。因而,一個經濟體系的貨幣存量以不變價格計算,同樣是M=M存+M增或M=MX+r(Mx+bP實)+M投

所以,任何經濟體系在一定時期的貨幣需求量以不變價格計算,就是M=M存+M增

請注意,整個資本的收益率只是在一個較長時期中趨勢向于銀行的利率水平。

第三節(jié)金融動蕩的背后

在上一節(jié)里曾經指出:貨幣是體現(xiàn)人類在一定時期中勞動價值的一般等價如果這個時期整個經濟體系平穩(wěn)地運行著,實物資本不存在非自然性的呆滯,社會處于充分就業(yè),并且金融狀況穩(wěn)定——原有的貨幣存量剛好滿足原有經濟規(guī)模上的各種利益關系,以及人們持幣心理變化甚微,而貨幣也能以不變價格計算,那么其社會所需貨幣總量M就等于

M=M存+M增或M=Mx+r(Mx+bP實)+M投

再說一遍,這里M存是這個時期中原有的貨幣存量,M增是新增投資規(guī)模的所需貨幣量。同時,上一節(jié)中也提到,假若上述這些條件成立,只要社會需要發(fā)展,無論其新增貨幣來自何方,或是政府的意志,或是社會為日后消費與投資而積累的資金,這一恒等式都是不可逆轉的。這也正是西方現(xiàn)代貨幣主義的真正源頭。

在一個市場機制健全的社會中,新增貨幣M增更多地來自于社會出于各種目的而積累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均屬于M投,即,人們出于某種動機的持幣行為中存入銀行,或直接介入金融市場的那一部分,如債券,有價證券等一一這里面顯然就存在著一個利率r的水平問題。一般的情況是,利率r(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中,資本收益率r與銀行的利率r相似)趨向于高水平,人們必然逐步地將更多的貨幣存入銀行,投資卻由于高成本而趨于減少,社會似乎處于一種積累的過程中;反之,利率r趨向于低水平,人們必然減少存款,投資由于降低成本而增多。這就是經濟學家們通常所說的“琴弦”現(xiàn)象。

請注意,在任何情況下,人類的勞動是基于人類的各種需要,而人類的勞動價值也是體現(xiàn)在人類所需求的各種物品——即,各種處于交換的商品中,如食物,住宅,交通或通信工具,生產設備等。如果把各種商品是看作成人類勞動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于是

M=M存+M增=原有的商品數(shù)量+新增的商品數(shù)量

如此,這個十分簡化的式子,以及經濟學中粗略的貨幣數(shù)量論,都極其醒目地揭示了,在一個較長時期的趨向中,即使不存在政府的意志,以及經濟狀況的嚴重扭曲,物價上漲和一定的通貨膨脹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很可能使人們難以接受。固然,人們寄希望于各種調控手段來醫(yī)治經濟發(fā)展中的各種病癥,卻常常是在一個有限期內減少社會中通貨流動或改變其趨向,而這只是意味著一次經濟結構的調整來臨:競爭力弱的企業(yè)更迅速地走向死亡,生命力旺盛的企業(yè)更迅速地成長起來。這是各種調控手段真正的成功之處,也是其賦與人們美好希望所的所在。

在M=Mx+r(Mx+bP實)+M投+M增這個等式中,資本收益率r在短期內肯定高于市場的利息率。否則,任何投資者都不會投資而把資金存入銀行。顯然,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然而,在一個相對長的期限內,由于投資者追求利潤而導致資本的競爭,并且只是在假定一個不存在風險,通貨膨脹和壟斷的環(huán)境中,r才趨向于市場的利率水平。

在現(xiàn)實的經濟形式下,無論是別國的私有制,還是像我國這樣生產資料實際上是部門或地方所擁有的“公有制’’,A經=Mx+A實不僅在經濟性質上,而且是在幾乎其他任何意義上,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它們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共同特征,即,資本收益等于r(Mx+P實)——不存在實物資本的利用率b,但卻有著未停止生產意義上的虧損。

在引入實物資本利用指數(shù)b(在這里,首次把實物資本的利用率b改稱之乓物資本利用指數(shù)b,這將有利于今后更清晰地說明問題)后,資本收益等于r(Mx+bP實)。值得注意的是,在現(xiàn)實的經濟形式中,沒有引入實物資本利用指改b,卻顯然不是不存在著實物資本的利用水平,只是由于A實=MX+A實本屬于一個主人而未加區(qū)分——企業(yè)主或投資者寧愿有著表面上未停止生產的的虧損,而不肯去認識真正存在著實物資本A實的利用水平。實際上,任何企業(yè)主業(yè)投資者從一開始都背著實物資本的沉重負擔,即使他們可能處于盈利的階段,也未深入弄清實物資本.A實存在著利用指數(shù)b,而在合理運用Mx取得驕績辛大打折扣。在宏觀經濟的體系中,b對實物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位置也有著啁顯的指示作用。當b趨于減小時,說明此類實物資本或者整個經濟處于衰退挪介段;當b趨于放大時,說明此類實物資本或者整個經濟正走向繁榮。很明顯,b在宏觀經濟中對資源的合理配置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同樣,b對預見物價的波動,通貨膨脹的形成,以及其在整個金融乃至宏觀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都有著繼續(xù)深入探討的重大價值與極大的可能性。在一個經濟周期中,如果暫且不考慮某些無法預料的因素,投資者的資本收益等于r(Mx+bP實)中,r總是隨著b做同步地相關運動,即,b趨于放大時,r同步地趨于放大;反之,r也同步地趨于減小。在現(xiàn)實的經濟背景下,當b逐步地減小并使r低于市場利率時,投資者不會承認b的存在,更不會自動地降低b,追求利潤的本能使其必然減少產量以提高價格,從而達到r逐漸地高于市場利率的目的。于是,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就這樣必然出現(xiàn)了。

正是由于未使M×與A空的分離,在r圍繞市場利率的水平左右地波動中,不肯承認b的存在,不允許b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隨著市場波動,才是導致A實中出現(xiàn)實物資本非自然性呆滯的最重要原因。

在M=Mx+r(Mx+bP實)+M投+M增中,b也顯然存在著一個預期性的問題,無論A實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其b總是作為投資者一種理性預期而存在于一定期限中。假若A實被某種力量實際控制著,如A實屬于私人所有,或者屬于某種部門與地區(qū)實際操縱著,也不管他們如何去認識,b在投資預期內是投者必然使A實的收益達到整個投資資本的平均收益的一種理性預期;即使在投資預期以后,b也是所有者把A實當作一種投資資本,甚至不惜讓A實中出現(xiàn)豹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而努力使其收益高于市場利息的一種理性預期。假若A實是在市場上自由地流動著,b又是投資者在爭取A空的管理權中對其以后經濟表現(xiàn)的一種理性預期。

的確,b雖然隨著市場的變化時刻地波動著,但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卻由于A實的歸屬性致使b只能作為投資者一種理性預期而存在于一定的期限中。這在宏觀經濟的體系中尤為引人注目,任何人或者決策者都不可能,也無法掌握b的即時情況,而只是從投資者對A實,也是對b的預期中而真實地掌握與了解b。當投資者對b的預期高于實際的經濟情況,其投資將陷于虧損之中;反之,投資者對b的預期低于實際的經濟情況,其投資的收益將高于想象。在排除政府直接操縱貨幣發(fā)行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無論市場經濟是否成熟,其社會發(fā)展所需的新增資金M增均來自于境內外的金融市場,如債券,有價證券等,以及銀行或某些國家與機構的貸款——而這些資金正是人們出于各種目的持幣行為M投中存入銀行,或者直接投資金融市場的那一部分。十分明顯,如同b實際是投資者對A實以后經濟表現(xiàn)的一種預測而存在著一定的期限,這些資金來源也都存在著一個期限的問題。于是

M=Mx+r(Mx+bP實)+M投+M增

在這個恒等式中,b與M增期限以及相關的問題,也就特別引人注目。顯然,在一個經濟發(fā)展持續(xù)健康,通貨流動與趨向穩(wěn)定清晰的時間中,M增的希望寄托于b。也就是說,來源于人們的持幣行為M投中的社會發(fā)展所需新增資金M增,只是在b處于上升的趨勢中,才存在著獲利大于風險的可能性;同時,在市場風險隨時町能出現(xiàn)的情況下,這個b的期限必須大于M的期限,但M增的期限至少大于b的一個經濟周期。換句話說,在市場經濟的體系中,b的期限只有超過來源于M曾的M增的期限,整個經濟才可能健康穩(wěn)定地持續(xù)發(fā)展。否則,任何意外的事件,都可能導致金融動蕩,乃至整個經濟的衰退。

實際上,這已經涉及到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金融的穩(wěn)定。很清楚,在M=Mx+r(Mx+bP實)+M投+M增中,說明可能存在著兩個因素影響金融的穩(wěn)定。第一個,b的期限小于M增的期限,或者說,在一個經濟周期中,b處于實際下降的趨勢而又未引起M增的足夠警覺,從而造成M增的巨大損失,這是金融動蕩的內在本質的原因。第二個,即使b的期限大于M曾的期限,由于M增來源于M投,人們的持幣心理隨時都可能因某種變化而改變,因而任何意外的事件,如政治事件、投機活動等,也可能因突然改變貨幣流動趨勢而導致金融動蕩。當b的期限的小于的M增的期限時,意外事件的降臨已經處于必然的趨勢中,由此引起的金融動蕩,其破壞程度更為廣泛而深刻。1997年夏天開始的亞洲金融動蕩余波未平,它說明現(xiàn)代經濟就像自然界的生命一樣,是多么的脆弱而不堪一擊:現(xiàn)代經濟時刻地處于金融的動蕩脅迫下。是的,這些國家金融動蕩的形成機理離不開上述的兩種因素——東南亞諸國長期形成的經濟過熱與不恰當?shù)妮浾撜T導,致使b表面上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中;b的持續(xù)攀高,必然引起各種投資風涌而至。而又使這些發(fā)展中的國家普遍感到資金窘迫。于是,這些國家只有通過開放金融市場與實行高利率,來吸引境內外的各種資本。可外匯與金融市場的制度欠缺,又致使各種短期投機性的資金的大量涌入,從而造成M增的期限甚至小于b的一個經濟周期……金融動蕩的內因已經形成了,當經過長期準備的,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投機者興風作浪時,真正的金融動蕩便突然地爆發(fā)了。

當然,以十只是推導的結論,這些國家金融動蕩的真實成因尚須進一步的實證。

不過,這些國家的教訓卻真實地說明了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的國家,一定必須建立起防范與化解金融動蕩的機制。

四新經濟時代

第一節(jié)基本原理

在前面的一章中,基本上闡述了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觀點:任何經濟的活動,其實質就是一定貨幣量Mx與實物資本A實的相互關系,而且不論在什么情況或條件下,A實的利用指數(shù)b總是隨著市場變化而時刻波動著;但在現(xiàn)實的經濟背景下,無論是私有制,或者像我國這樣生產資料是個別部門與地區(qū)實際所掌握的“公有制”其A實的所有者或實際掌握者,在努力使投資收益率r高于市場利率水平的過程中,由于不承認b的存在,不允許b在經濟活動中隨市場波動,將不可避免地必然導致A實中的實物資本出現(xiàn)非自然性呆滯,從而極大地擠占或浪費著稀缺的資源,并可能使任何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努力化為泡影。

是的,當這里重新解釋凱思斯的蕭條模型時,認為造成供給曲線AS水平部分的最重要原因,不再僅是工資與價格,而且同時是出現(xiàn)了實物資本的非自然性呆滯(如圖4—1所示)。

顯然,要使資源配置優(yōu)化合理,或者說,實物資本A實,以及A實中某些實物資本要盡量地避免出現(xiàn)非自然性呆滯的狀態(tài),其只能具有快捷靈活的流動性能,即,承認b的存在,允許b隨著市場波動……投資者追求利潤的本能,必然會使他在b趨于下降時,將非自然性}呆滯的實物資本從A實中不斷地剝離。當b長期趨向于零時,其A實則意味著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必須淘汰或者解散——在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從A實中剝離的實物資本,以及作為整體解散的A實中某些實物資本必將流向新的A實,或者,實物資本之間必將發(fā)生新的有效率的重組與聯(lián)合從而誕生新的A實,或者,某些實物資本已永遠被歷史所淘汰。而這種不斷地發(fā)生的實物資本的新構成A實,必然使AS線的水平部分也發(fā)生重大的變化。不可否認,在A實大量而廣泛地被個人,或各種機構與集團,長期無限制地分割占用的情況下,所有這些的出現(xiàn)即使存在,也不可能是在市場上自動發(fā)生的,其因大量非市場化的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障礙。

現(xiàn)在,假設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國家的A實絕大部分都具有快捷靈活的流動性能,即,承認b的存在,允許b視市場情況而波動——A實不再是私人,或者某個部門與集團無限制地長期占有,它已經能夠在市場上自由地流動,而b則是投資者,即一定貨幣量Mx在市場競爭A實經營權中對其的經濟預期。顯而易見,在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任何A實都將是實物資本高效率的構成;否則,投資者必將在b的期限外,把非自然性呆滯的實物資本從A實中不斷地剝離,從而使b穩(wěn)定在一個預期中。而任何實物資本高效率的構成,肯定是一定貨幣量MX的高效率投入。反過來,任何一定貨幣量MX的投入,都至少有著良好的效率的預期(市場有時是難以預測的)。特別是在MX存在著個人的色彩與風險,這個“良好效率”就不能僅僅是預期了。于是,伴隨著實物資本不斷地新構成所形成A實的高效率,一輪有效率的經濟圖景就出現(xiàn)了。

如圖4—2所示,這里如所有的經濟學一樣,縱軸表示價格P,橫軸表示產量O。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描繪個別的經濟活動時,這個圖形中需求曲線AD可以表述為一定貨幣量MX供給曲線AS則可以表述為實物資本的構成A實,顯然,與以往經濟學不同是,在這里AD、AS與MX、A實它們只是在特定的定義中所表述內容的形式不同。在一輪正在啟動的經濟過程中,由于A實是自由流動的,而b是投資者在把一定貨幣量MX投入中的一種“良好效率”預期,因而在市場的引導下,實物資本會不斷地趨于有效率的重組聯(lián)合,并使實物資本非自然性的呆滯日趨減少,直至這種現(xiàn)象完全消失(實物資本自然性的呆滯是永遠存在的)。

于是,在一個較長的經濟周期中,伴隨著非自然性呆滯的實物資本在市場上敏捷地出清,AS線的水平部分不再存在。在一個這樣的經濟體系中,如果市場發(fā)生某些變化,譬如某種產品的需求減少,市場的競爭必然使價格P1趨向于P,而又由于暫時性經濟預期的存在,或者,某些工資性契約的存在,從而使價格P出現(xiàn)粘性。但是,當這個經濟的預期結束,或者正在一個經濟預期中,市場就發(fā)生顯著的變化,b也不得不隨著市場波動,實物資本趨向于新的有效率的構成或重組,因而價格P必然隨之出現(xiàn)本應該有的同步運動——而非自然性呆滯的實物資本迅速地出清,AD線,或者,一定貨幣量MX就能沿著彎曲的AS線向左移動,價格也由P降至P1,直至B點使供給與需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市場上價格P的粘性只能暫時地表現(xiàn)在一個經濟預期中。

并且,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說明了,在一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個別的經濟預期中的價格粘性是永恒存在的;同時,如果實物資本非自然性的呆滯不再存在,這種某個經濟預期中的價格粘性,必然隨著市場的作用而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變化。

可以設想一下,市場的需求增加又如何?

第二節(jié)新經濟時代

至此,從這里可以說,已經看到一個新經濟的時代正在地平線上崛起,或者說,至少已經在前進的道路上邁出了幾步。

或許,這幾步還不是引人注目,但肯定十分關鍵。

這一點,從一定貨幣量Mx與實物資本A實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與價格定位的關系中,完全可以找到正確的答案。甚至,由此還可以看到實物資本A實在不被個人占有,不被某些勢力所分割的情況下,可能形成廣闊范圍內的統(tǒng)一市場的極其必要;以及金融資本在覆蓋整個經濟領域內自由靈活地運營的巨大潛力。

在這個世界中,一定貨幣量Mx與實物資本A實肯定已經相互獨立,可依然存在著唇齒相依的血緣關系——如果一輛在大街上行駛的汽車是A實當作珍貴的“殼”資源,那么MX所帶來的人員,燃料,以及載荷等等,就是這輛車奔馳的源泉。

在這個世界中,實物資本A實肯定不再被個人占有,以及個別集團擁有而分割所造成大量的經常性的實物資本非自然性呆滯,從而能夠在廣闊范圍的統(tǒng)一市場內自由敏捷地進行流動。而一定貨幣量Mx又肯定蒙上個人及各種利益集團的色彩,從而在運營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承擔著各自利益的風險,在可能存在某種良好愿望的經濟預期中,Mx與A實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資本,共同投資組成一個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經濟實體。A實能夠穩(wěn)定地通過折舊,以及作為投資資本在市場競爭比價中所獲得利益份額而不斷地擴大其資本的積累。而A實的折舊與積累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地通過相關的政策及措施,鼓勵與支持Mx對A實進行實物資本的擴大與技術進步;也可以間接地通過相關的措施與制度,鼓勵與支持MX單獨地對A實進行實物資本的擴大與進步。……通過這些手段,與國家依靠所有A實的積累,以及某些個人的力量不斷投資新的A實。或者對舊A實進行整體的技術置換,從而在市場上實現(xiàn)資本永不間斷地擴張與技術進步。MX雖然主要承擔著資本運營中的利益風險,卻能夠在整個經濟領域內公平而廉價地占用任何稀有資源,從而很可能獲得巨大的利益。

在這個世界中,一切經濟活動都在市場上公正地運作著,某些“價格預期”的現(xiàn)象僅只是暫時的,競爭的價格才真正地起著核心指導的作用。一個經濟周期的開始或結束。一定貨幣量Mx由于不再存在任何歷史的包袱,從而能夠輕松自由地流向任何真正具有投資潛力的領域,而實物資本A實作為一種珍貴的資源,因人為的分割而造成實物資本非自然性呆滯的現(xiàn)象不再存在,也從而能夠不斷地實現(xiàn)真正有效地配置,直至完全退出經濟的歷史舞臺。同時,政府基于整個國家的利益,或政治的需要,主要通過不斷地調整金融政策,社會福利政策,某些特殊的產業(yè)政策,或者適當?shù)刂苯訁⑴c某些經濟活動,來實現(xiàn)對整個宏觀經濟的控制——而由于Mx在整個金融中的核心地位,這就再次說明了對其確立的重要性。實際上,Mx的確立,對價格在歷史上趨于上升的現(xiàn)象,以及通貨膨脹的形成,都很可能有著明顯的啟示作用。

人們還會看到,無論在市場上,還是在整個社會生活中,任何經濟的力量都不再無法駕馴,也不是任何政府的依附物,而只有人民才真正是國家活動中的主人。這個社會中真正地實現(xiàn)了人人平等,同時要求每個人更加努力勤奮。嶄新的法律制度,保證任何經濟活動公正公平地進行著。政府的金融,財政政策,以及社會福利與產業(yè)政策,指引著整個宏觀經濟有序平穩(wěn)地運作。Mx不得不更加傾向與科技的力量長期經常性的合作,從而刺激科學技術的蓬勃發(fā)展,而A實快捷流動的性能,將使整個社會中每個人不斷地通過教育把素質提高。

這一切也許描繪得太美妙了。但無論如何都說明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難道不是?的確,這是一個新經濟的時代!

第三節(jié)可以適用的范圍

在一個絕大多數(shù)生產資料名義上為國家與人民所擁有的國度里,各個地區(qū)與部門的實際管轄,早已使實物資本因人為分割而不可避免地經常處于非自然性呆滯的狀態(tài)。并且,一定貨幣量Mx與實物資本A實作為兩個獨立的概念,還沒有分離開來——這里,一定貨幣量Mx與實物資本A實的分離,并不是一些前輩通常說的“管理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這些前輩所說的“所有權”,很可能包涵著Mx與A實參實兩個部分,但管理權是什么?他憑什么管理與經營呢?卻很可能再難以說清。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由于私有制的關系,并不要求Mx與A實的分離。本來就都是他自己的東西,經營成敗早已付出了風險。即使在他們的一些公司中,C管并不是財產的擁有者,可卻是財產擁有者的“打工仔”,而這并不像前輩們所說的管理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實際上,他們的財產擁有者已經替管理人員付出風險了。在西方國家中,還有一些特殊的例子,這就是某些上市的股份公司。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不是財產的擁有者。然而,這絕不是普遍的現(xiàn)象,只是市場經濟必然發(fā)展至商業(yè)信用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一些投資者利用商業(yè)信用以有限資本募集社會零散存在的大量游資,從而謀求更大發(fā)展的一種成功范例。而一些前輩們所說的管理權與所有權分離后,誰替C管付出風險?如果依然是國家與人民,那這所做得許多努力又有什么益處昵?

在這樣的國度中,Mx與A實組成的經濟實體在市場的運營中,除了國家與人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上足以承擔風險的主體。請回顧一下從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開始,關于A經B政C管這一過程的若干論述與結論。實際上,這種過程是這個國家經濟領域中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其存在的種種弊端,有目共睹。正因為如此,在國內外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那些在這個國家歷史上曾聞名一時的經濟名星,企業(yè)之花,一個個先后令人痛心地過早凋謝了。

如何進行改革呢?在一個正進行偉大的民族覺醒而重振雄風的國度里,在一個從未甘心落后于人的民族中,有人曾嘗試多種方案,也正在進行某些新的嘗試。可無論如何,這場有著深刻意義的改革的關鍵,都很可能是:

一、私人資本介入整個經濟活動中

即,C管,或授權于C管的人,讓他們的個人資本在A經的經濟過程中,承擔或享受主要的風險與益處。說白了,就是在A經的運營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虧損,首先就是虧的C管,或C管的授權人的錢。反之,他們也可能獲得巨大的利潤。

二、A實納入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一市場

即,讓A經不再被個人,或個別集團擁有而分割造成經常的實物資本非自然性呆滯,從而使其能夠視市場需求迅速而敏捷地進行流動。

也許,A實納入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一市場,表面上不存在很多的問題(至少目前在理論上能通過,但實際上其深層次的問題最艱難)。可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中,卻要遇到某些難以逾越的障礙——當不可能重返私有制,或私有制可能引起其他嚴重的問題時,私人資本介入經濟活動中,或者更為明確地說,能否超越現(xiàn)存的所有制的關系,找到一種更能刺激經濟迅速地成長的方法?這正是本文探索所有問題的所在。

現(xiàn)在,如果把A經的Mx與A實進行分離。并且,純粹是私人資本;而A實作為公有資本,允許私人資本在市場上通過競爭A實的管理權從而確定b,并在運營中不斷地付給A實作為“部分投資主體”應得利潤,以及一次性付給A實折舊費而獲得其有限期的管理權。如圖所示:

圖4—3,表示一種最基本的經濟過程。在某種良好的經濟預期下,C管的私人資本在A實的統(tǒng)一市場中,通過競爭確定b而取得A實有限期的管理權,并一次性付給A實折舊費,以及在這個期限內不斷地付給A實作為“部分投資主體”應得利潤。然后,C管以私人資本在A實中投入Mx,就這樣一次典型的經濟過程開始了。

圖4—4,表示圖4—3可能存在的幾種衍生的現(xiàn)象,說明幾個私人投資者,或一群大眾投資者可能參與經濟活動,但不直接管理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情況雖然是最基本的經濟活動的重要補充,可卻可能是極其普遍的經濟現(xiàn)象。這也很可能是當今經濟生活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原始胚芽。

很明顯,A實最初處于動態(tài)的統(tǒng)一市場內。私人資本介入A實時,C管在經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A經出現(xiàn)風險,主要由C管,或B私來承擔(反之,他們也獲得最大的益處),A實已不在其中了——如果A實是國家或集體所擁有,這表明在一輪經濟的活動中,國家或集體的財產不再承擔主要的風險。

在這種嶄新的經濟過程中,特別是當A實大多數(shù)是國家或集體所擁有而開始嘗試這種形式時,不能不制訂一些相關的措施來保證經濟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一、允許國民的私人資本分步驟地介入所有的經濟領域。

二、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予于國外的投資者以國民待遇之享受。

三、組建具有這個國家基本性質的若干跨地區(qū)乃至跨國的大財團,以及一大批地方財團。

組建這類財團是基于可能存在的多種因素的客觀要求而形成的:1)經濟的因素,新的經濟形式必然迫切地需要多種財團應聲而出,及長期地存在,發(fā)展下去。2)政治的因素,這個國家的基本特征必然要求國家以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或政治上的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介入經濟的活動中,而只有組建這類財團才能適應新的經濟環(huán)境。3)現(xiàn)實的要求,在舊的經濟體制下,這個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于國家懂得技術的經濟管理人才;不能讓這些人才白白地流失了,特別是那些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而甘于清貧的優(yōu)秀人員,要把他們組織團結起來,繼續(xù)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功立業(yè)。

這些具有國家基本性質的財團,一般可分兩類:1)一般性質的財團,即,資本的歸屬性必然使A實永遠屬于某個地區(qū)和國家直接擁有,通過在市場確立b,也就最終確定A實真實的價值,而其在市場轉化貨幣的過程中與企業(yè)家聯(lián)姻結合而成的財團,他們必然是正常經濟活動中的主要力量。2)特殊性質的財團,即,基于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或政治的需要而組建的財團,他們也能介入正常的經濟過程中,但更多地參入一些有著特殊意義的經濟活動。

這些財團最終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不是各級政府的任何依附品,但任何時候都應該有著堅強的政治領導,并在人民群眾的直接監(jiān)督下,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開展工作。這些財團掌握著國家與人民的大量資金;在經濟活動中,國家資金在政治的領導與人民群眾的直接監(jiān)督下,可以與私人資本結合使用,而私人資本依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將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可無論如何,其目的只有一個,這個制度是再絕不允許國家與人民的財產白白地流失了,它可以使C管在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但如果經營失敗了,虧損就首先虧C管私人的錢。這當然有賴于財團政治的領導,人民群眾的直接監(jiān)督,以及一些相關的嚴厲的法律措施的制訂。在現(xiàn)有的體制下,可以首先建立“企業(yè)家基金”制,讓那些忠于國家而又清貧的經濟上優(yōu)秀的管理人員能夠在崗位上工作,要使他們在向著新的經濟體制的過渡中,既能繼續(xù)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大展宏圖,自己也能合法地先富起來。這個過渡期,很可能將長期地存在下去。新的制度。將使不合格者迅速地淘汰;使優(yōu)秀者在獲得直接利益的同時,也為國家與人民的經濟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

四、制訂適應新的經濟體制要求的法律制度及相關措施。這些制度與措施將可以由人民群眾直接監(jiān)督與操縱,是極其嚴厲的。

五、建立完整的社會福利保險的制度。這個制度將使廣大的人民群眾在迅速變幻的經濟環(huán)境中,能夠獲得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及根據(jù)對社會的貢獻狀況而獲得醫(yī)療乃至養(yǎng)老的保險。

綜上所述,通過把A實與Mx分離,把A實納入自由流動的統(tǒng)一市場內,再讓私人資本介入所有的經濟領域,以及制訂一些相關的法律措施,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完全嶄新的經濟形式。并且,現(xiàn)代信息業(yè)的突飛猛進,及電腦網絡的迅速形成,都使這種新經濟形式的存在有了極其可靠的技術上的可能。

如果A實能通過市場快捷地轉化貨幣,那么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存在著這種經濟形式自由地生長的土壤。

五、經濟改革與社會選擇

第一節(jié)經濟中的其他問題

在正進行的,或即將到來的經濟改革中,必然要遇到一些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其他問題。

(一)、誰是主人。在經濟活動中,除了資本,最重要的莫過于人,即,工作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而在這場具有深刻意義的經濟革命中,工人階級的地位如何?不能不是一個極其嚴肅而復雜的問題。實際上,

這也是涉及到所有制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如圖所示:

圖5—1,表示在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在經濟活動中,工人階級僅是私人資本的雇傭者——勞動被私人雇傭了,從而表明這是一種剝削的制度。

圖5—2,表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在經濟活動中,A經歸工人階級所擁有,并由他們中間產生的政黨或政府授權于從事經營與管理。這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雖然至少從理論上講,工人階級處于主人翁的地位,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爭以及綜合國力的較量,由于所有人員過多于依附于某個具體的A經,并可能存在著過多的行政干預與長官意志,以及與C管沒有任何實際利益的關系,以致于A經對市場信號反應遲鈍,A實可能長期經常性地處于非自然呆滯的狀態(tài),甚至出現(xiàn)大面積的虧損還只得聽之任之。最終使幾乎所有的A經都成為國家嚴重的包袱。這種狀態(tài),不能不進行改革。

圖5—3,表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生產資料公有制可能存在的實現(xiàn)形式。毫無疑問。在Mx與A實分離后,即使A實納入全國范圍的統(tǒng)一市場中,但仍然歸屬整個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所擁有。私人資本的介入,決定著它必然選擇某個具體A經中的人員,可這卻使工人階級在更加勤勞務實的同時,又必然導致他們中每一份子肯定將通過自己的組織:工會,人民代表會議、政黨,乃至他們中間產生的政府,更加直接地,更加頻繁地參入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各項重大的事務。有人會問,這種經濟形式中,是否也存在著雇用勞動?如果說有,這也既只是暫時的,更與以往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工人在A經中工作時,不僅只是服務于私人資本,更重要的是服務于歸屬整個工人階級的A實,并可能依附于A實更直接有力地維護工人階級的權益,以及為A實不斷地積累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這就充分地說明了,在或許即將到來的新經濟形式下,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依然是國家政治、經濟乃至社會生活的主人。

(二)、政府作用與體制改革。無論如何改革,其目的無非一個,即絕大多數(shù)的A經最終都將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而不是任何一級政府的依附品。從這一點上看,在邁向新目標的過程中,政府作用,或者說,政府職能的轉換,將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最關鍵的部分。

在舊的體制下,絕大多數(shù)的A經都可能是一級政府所擁有,即所謂的“國有企業(yè)”。顯然,這不僅使A經極可能面臨著:A經長期經常地處于非自然性呆滯等各種經濟學意義上的問題,而且也使政府機構過份地臃腫龐大,從而不得不加重A經與人民的負擔。同時,政府也會經常地陷于兩難抉擇的境地:是讓A經的效益都好起來,還是解決如失業(yè)、腐敗等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實際上,政府已經是扮演著日益復雜而相互矛盾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政府為了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不得不鼓勵“裁員增效”等經濟意義上的措施,以及甚至時常放縱C管等管理意義上的措施;另一方面,面對著日益膨脹的失業(yè),以及腐敗等社會問題,政府又因第一方面的原因而時常處于束手無策的窘境。

當絕大多數(shù)A經最終都成為了獨立的經濟實體,。任何一級政府都可以不必再為某個具體A經的前景而擔憂。在國家與民族,或某個地區(qū)的利益驅使下,或者純粹出于某種政治上的需要,政府可以通過外交等手段促進國際貿易,以及通過金融、財政的政策,或某些特殊的產業(yè)政策,來實現(xiàn)宏觀經濟的調控目的。為了贏得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任何地區(qū)的政府將更致力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公平的市場氛圍,將更致力于關注所在地區(qū)嚴重存在的社會問題,如,為了打擊腐敗,或不公正的競爭行為,將采取行之有效的嚴厲措施。甚至,為了保持社會穩(wěn)定,增加就業(yè),而在某些特殊的時刻,靈活地采取某些傳統(tǒng)的經濟形式,

或許最終,為了使政府更集中精力承擔起其必不可少的社會角色的重任,已納入全國統(tǒng)一市場的A實都將歸還其真正的主人——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中產生的人民代表會議所擁有——這意味著,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將擴大人民群眾的權力,鼓勵他們更加自覺地,更加積極地加入到偉大的改革進程中。

很明顯,政府職能的轉換,就是進行經濟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體制改革。在這一改革的過程中,政府的機構與人員將不可避免地繼續(xù)銳減;同時,人民群眾的權力,如參與政治的權力,選擇經濟生活的權力,參入社會活動的權力等,都將真正地繼續(xù)進一步擴大。并且,在這一基礎上,將不可避免地進行必要的政治改革。

當然,體制改革,以及必將進行的政治改革,很可能極其復雜而顯得相當艱巨。但任何人也不能低估人民群眾的力量。在這一過程中,既需要魄力與決心,更需要賦于人民更多的權力,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

第二節(jié)結束語

或許,不論誰最初提出一種理論,或者一個設想時,人們會普遍地感到陌生,甚至驚詫。

因為,如果這種理論或設想成立話,他肯定是提供了一個完全嶄新的視角。

從這個角度看去,呈現(xiàn)在面前的世界,會完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在著,充滿了新鮮與神奇,引人入勝。

的確,前面諸章中所論述的一切,也是在試圖提供這樣的一個視角,以求人類能通過這個角度去看到,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濟世界中,或許可能存在的而至今被人們漠視的一種經濟形式。

是的,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已經十分清晰地存在著——不論在目前,是斗膽稱之:“一種紙上理想”,或者,還是簡而言之:“設想”——但是,這種新的經濟形式,都已經以它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無論你懷疑與否?毫無疑問,它都存在著。

不僅如此,人們還可以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追蹤到這種新經濟形式存在的蛛絲蟻跡:當你驚嘆西方世界的經濟繁榮,以及其所帶來的科技進步與現(xiàn)代文明時,是否感到私人資本在其中的獨特魅力.以及其前所未有地激發(fā)人類智慧與力量的巨大作用;當你察覺到國際大財團在全球范圍內神出鬼沒的身影時,是否意識到大資金已經脫離某個地區(qū),或某個行業(yè)而自由地馳騁在任何經濟熱點的實質;當你看見或聽到我國最近出現(xiàn)大量試圖依賴行政手段進行資產重組來提高效益的事例時,是否能理解這是A實的快捷流動從而趨向不斷地有效重組進而實現(xiàn)資源有效配置(當然應是經濟手段)的意識覺醒……的確,在這里可以從舊世界夕陽西下的殘紅中,看到一個嶄新世界冉冉升起得一抹朝霞。

然而,無論是誰,也無論誰自以為多么深奧或高明,任何思想或理論最終都需要社會與人民的公正選擇。雖然,世界有時候不免顯得殘酷,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人民選擇了希特勒與納粹思想,也就把德意志民族帶進了災難的深淵,同樣,一個烏托邦的理想,即使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能讓某些人奉若神明。但是,時光終究能改變一切。當社會與人民意識到受騙,或者由于盲從而導致苦難降臨時,憤怒的火焰會把任何貌似強大的東西當作歷史垃圾去焚燒;或者,更加渴望著代表正義與真理的新思想與新理論的誕生。這也就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新理論、新思想如涌泉一般永不干涸的最根本原因。不容置疑,這也是人類永遠不斷地走向繁榮進步的最根本原因。

當然,某些思想或理論的產生,也許十分容易。而思想與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與操作,才真正可能是一項浩繁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可無論如何,在朝著新目前進的征途上,這些思想與理論都已經邁出了最關鍵、最重要的一步。

很明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最為艱巨的“國企”改革進入最關鍵的時刻,很多經濟學者與大師都對其中的問題,做過深入持久的剖析,他們提出的見解十分高明與精辟,令人贊嘆不已。同樣,在這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在中華民族迫切地渴望進入一個嶄新時代之時,作者也是抱著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與參與意識,把自己對某些經濟問題的一些認識或見解寫了出來。由于作者學識淺薄,這其中肯定存在著很多問題與錯誤。但是,任何問題的解決,也正是通過不斷地學習、探索,認識這一基礎之上,才最終真正地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實際上,在社會與人民公正選擇的面前,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而充滿智慧的民族,有著勤勞勇敢的,不屈地追求著真理與正義的人民,他們一定能夠解決前進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而把偉大的祖國帶入一個嶄新的繁榮時代。進入這個嶄新的時代,或許可能存在著很多的道路。這篇文章所講述的一切,也許僅可能這是很多道路中的一條。既使如此,也使偉人祖國與人民的選擇,能夠更加成熟,或深思熟慮。這也足以使作者能夠引以自豪。

是的,在祖國前進的道路上,或許存在著這樣一條經濟繁榮的道路:在絕大多數(shù)的生產:資料公有性不變并實現(xiàn)快捷流動的前提下,私人資本是所有經濟過程的主體與動力,而政府則是經濟乃至社會活動公正有序的堅強保證;并且,在特別需要的時候,國家能夠隨時迅速地介入任何經濟領域,同時,廣大的人民群眾也真正是政治、經濟,乃至社會生活的主人……祖國與人民需要這樣一條道路嗎?以及選擇這條道路,能否戰(zhàn)勝和克服必將遇到的困難與風險?再說一遍,讓祖國與人民公正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