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道德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30 06:57:00
導語:經濟道德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面,如競爭、優勝劣汰,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馬、恩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對資產階級的道德敗壞,也進行了無情的揭露。他們說:資產階級“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再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忱、小市民的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激發,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他們把資本主義的道德淪喪揭露得淋漓盡致,只剩下金錢至上。
關鍵詞:市場經濟道德觀科學技術
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長期高速增長,GDP已居世界第四位,引起了世人的驚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道德怎么樣,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從“以經濟為中心”的國策到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從刺激消費的措施到以金錢為尺度的輿論,從大眾媒體到廣告宣傳,無不把“經濟人”的行為準則當作金科玉律,忽視了道德的導向,出現道德的要求與行為準則的矛盾,無誠信與商業道德的矛盾,損人利己與公眾利益的矛盾,追求奢侈豪華、鋪張浪費與艱苦樸素的矛盾,出現喪失人格、喪失國格與人的尊嚴的矛盾,等等。所有這些都有損中華民族的形象和優良傳統。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應大力弘揚道德的作用和意義。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道德是對人行為的準則和規范的一種評價。道德是通過人們的自律或通過一定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道德是人際之間無文字的契約,道德是和諧社會的調節器,道德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標志。
人類社會是由眾多的個體組成的,社會需要把分散的個體整合為一個有秩序、有效能的整體,這就需要用法律、制度、組織、道德等多種整合手段,其中道德的整合作用,更具有普遍性、基礎性、根本性、自覺性、長期性。社會的秩序需要道德來疏導來節制,社會的人際關系需要道德來維護。
人們講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需要法治來規范,需要制度來制約,這是非常必要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但在進行法治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強道德教育。法律管制可以立竿見影,道德教育可以長期發揮作用,良好的道德是實現法制的基礎,法律是優良道德履行的保障,二者應相輔相成。但從長遠來看,道德的作用遠遠大于法律的作用。因為道德約束是自律,法律約束是他律。道德約束是內在的,法律約束是外在的。道德約束是自覺的,法律約束是被動的。道德約束管事前,道德約束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約束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法律約束只在某些時候、對發生后的某些行為實行懲治。道德約束可給人帶來愉悅,法律制約令人痛苦;道德引導人不做壞事,法律是禁止人做壞事;道德可成為人生的追求,法律讓人惟恐回避不及;道德是調節社會的一劑良藥,法律是調控社會的一劑苦藥;只有道德的社會使人平靜、溫馨、和諧,無道德的社會讓人不平、怨恨、爭斗……。因此應加強道德的宣傳和教育,使法律約束和道德的自覺約束相結合,將法律約束變為道德的自我約束,就能使市場經濟出現一個良好的秩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企業是要賺錢的,或者說利潤最大化,這是經營企業的一個基本要求。但追逐利潤也要講究道德,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商品的交換原則:一要等價交換,二要自由交換,因為任何特權、壟斷和割據,都會造成不等價的交換,獲取的是不義之財,是一種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最后對己也不利。在經營進行上欺騙只能一時一事,是暫時的,不可長期欺騙下去,因為人們發現后就不與其來往,使其信譽掃地,最終破產倒閉,以損己而告終。所以商業要講道德,我活你也活,要講互利,要講誠信,要講信譽,這是創造商品品牌的基本要旨。商業品牌包括產品的質量、分量、誠信和服務。商品的品牌對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品牌是一個企業樹立起一面旗幟,顧客憑這個旗幟認同你的商品,品牌是一個企業的信譽,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品牌是財富,是企業的生命。砸了牌子企業要破產倒閉。所以一個企業要像愛護生命一樣來愛護品牌,維護品牌就要靠企業的自我要求和自律,這就是商業道德。
同時,提倡企業道德也是提倡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要遵紀守法經營,還要講究誠信,應盡社會責任,如遵守合約,維護社會安定,保護生態環境,合理減少資源的消耗,對顧客負責,維護國格和企業信譽,如現在一些行業實行召回制,這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維護企業的聲譽。總之,企業不僅要賺錢,還要負起社會責任,對顧客負責,對社會負責,這樣就會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和諧,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可以順利發展。所以,提高企業的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最終對企業是有利的。
企業誠信度的提高,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靠政府的管制,對不遵守合約及失信者,政府要加大懲罰力度,對有很好誠信度者,應予表揚。關鍵是政府本身也要講誠信,應依法行政,要兌現自己的承諾,不失信于民。特別是政府出臺的法規和執法要公正合理,否則會引發道德和法制問題。所以,政府在這方面肩負重要使命,應起模范帶頭作用。
商品經濟要求等價交換,自由交換,在上層建筑就形成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就是反對特權和專制。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一種道德觀念,維護人際關系的一種準則。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作用下,資本主義產生了兩個制度,一個是議會制,一個是股份制。議會制制約政府和官員利用公權謀私利,應盡社會責任。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企業私人資本公眾化,壟斷資本分散化,制約私人資本的發展。就是在這兩個制度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中產階級在不斷增大,社會保障制度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工人階級的狀況得到改善,社會得到穩定,資產階級也從中獲得利益。從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經濟獲得發展,這就是既利他又利己的一種社會效應,是自由、平等、博愛觀念在發揮作用。當然,自由、平等、博愛在資本主義社會有其階級局限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應當消除這種局限性,可以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和博愛,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弘揚道德作用是大有益處的。
- 上一篇:現代商業傳統商業比較論文
- 下一篇:新技術產業政策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