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與對策

時間:2022-07-19 04:02:58

導語: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與對策

在我國的政策改革過程中,農村貧窮、農民困苦、農產停滯三種大范圍的“三農”問題一直亟待解決,解決這三大問題是我國發展至今仍未提出相應實施政策的一大難題。“三農”問題給我國9億多農民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直接阻礙了我國的生產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因此急需針對性地解決的問題。而針對農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實施,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這直接關乎農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狀況[1]。我國針對農村進行農業產業調整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困擾,直接對我國的“三農”問題造成了影響,因此也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為了解決當前我國偏遠山區農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農產品停滯造成的農民窮困現象,調整農業差異結構就成為了農村經濟提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某一偏遠山區進行分析,從而針對其農業產業調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1我國山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我國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現狀不佳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通過多方面因素的探究,分析我國的山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問題所在。

1.1農民居住分散

在我國的偏遠山區,農村居民的居住往往地廣人稀,居住地相隔甚遠,正是居住的分散性,導致農民資源不能及時整合,組織效果也不夠明顯,結構較為分裂,從而不利于山區的農村結構調整[2]。與此同時,我國的農村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以村為劃分單位的管理模式,使農村居民對邊界的定義,以及行政的限定標準,高出了農村的農業等資源發展高度。產業結構決定了各個農村區域分界的資源,致使對農產農業的結構瓦解,但我國農村當前此種政治權利以及邊界分化的現象,是偏遠山區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無法改變的。從而成為了當前偏遠山區農村結構調整中的一大問題。

1.2偏遠山區思想落后

由于偏遠山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廣大的農民思想不能跟隨社會發展潮流,導致思想意識較為落后,逐漸形成了機會主義,以及搭便車的思想,對我國農村結構的調整造成了阻礙。在山區農村的農民形成的思想中,機會主義與搭便車思想往往共同存在且十分常見。由于農村制度的不斷變革,使改革過后的農村達不到社會的整體水平標準。而調整偏遠山區的農村結構過程中,也較為經常出現此類情況,使推行的調整政策實施之后農戶的經濟效益低于社會的收益,從而失去了多方面的優勢。另外,調整偏遠山區的農村產業結構是一個公開的政策改革行為,因此率先實行的結構政策所形成的農民收益就得不到一定的保障。此政策實施的標準較低,在學習調整的過程中,超額利潤卻不能全部彌補調整之前所造成的風險和成本投入。

2產業結構調整的相應對策

2.1提高偏遠山區農村資源技術

要想解決偏遠山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問題,就要提高農村的資源以及產業技術。通過挑選勞動力,轉移農村原本的剩余勞動力,從而提高農村的社會生產效率。如果農村剩余了大量的勞動力,調整優化農村的結構,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幾乎不存在。與此同時,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從而讓農民更具自信心,偏遠山區的農村在發展中才能更加發揮自身的優勢,使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順利進行。

2.2農民意識的轉換,解放農民思想

在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農民才是其主體部分,因此需要采用正確的輿論效應,以及定期的思想宣傳工作開展,培養轉換農民的意識。與此同時,還需要農村所獲效益的沖擊,農民的意識才能跳出傳統局限性,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突破效果。此外,還要加大對偏遠地區農村的政策完善,人才及資金的多方面扶持。雖然政府一直在農村地區實施“三農”問題的解決政策,但真正落實的惠農扶持政策并不多。

3結語

只有調整偏遠地區的農村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探索新型的農業,才能調整結構形式,不斷改革優化政策,從而解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問題,推進農村的發展。

作者:黃韓 單位:大化瑤族自治縣羌圩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

[1]易玉婕.廣西全州縣大西江鎮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北京農業,2014(12):286.

[2]段玉潔.淺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3(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