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科學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01-28 03:40:11
導語:學生科學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精心布局———重視問題設計的新穎性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有些樹樹干里面大部分都空了,可是整個樹木仍舊枝葉繁茂。但是有一農民因為金錢松的樹葉遮擋了陽光以致無法讓自家的毛竹順利生長,一氣之下,無情地將十幾棵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金錢松砍傷。因為害怕東窗事發,頗有心計地偷偷將金錢松根部樹皮砍了一圈從而導致金錢松死亡。此后,該農民因犯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而被判刑并處罰金。那么,你明白樹為什么怕傷皮呢?上例教學,教師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將抽象的書本知識還原為現實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領悟知識、體驗愉悅,以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二、巧設懸疑———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
科學的本質是探究。因此“,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可以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科學老師在講述“光的折射”時,進行如下問題設計:(1)如上圖所示,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平面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空間位置的關系怎樣?(2)當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也就是入射光線與法線重合,i=0°)時,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怎么樣?(3)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時,填寫下面的表格:總結:①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介質時,折射角(填“>“”<”或“=”)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4)當光從半圓形玻璃球傾斜射入空氣中時,填寫如下表格:學生歸納總結:①當光從玻璃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5)從上面兩個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光的折射路線是(“可逆”或“不可逆”)的。上述問題的教學中,該教師始終讓學生親自參與問題的體驗探究并因勢利導,層層設問,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學生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三、循序漸進———體現問題設計的梯次性
一個有經驗的科學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會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的差異,做到循序漸進,有梯度、分層次地推進課堂教學,讓不同學生都能學有所想、學有所答、學有所獲,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分享成功的喜悅。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質量守恒定律”時,設計了如下問題:(1)如右圖,燒杯中所有物質的質量m1,然后將燒杯中的碳酸鈉與鹽酸充分混合,反應發生一段時間后,再稱量小燒杯及燒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m2,則m1m2(“>、=、<”),其原因為。(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氣體燃料。燃燒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①1個B分子中含有個原子。②四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填圖中字母)。(3)A和B可發生如下反應:3A+2B=A3B2,某學生做了3次該實驗(每次均充分反應),反應前A和B的質量和都是l0g。有關實驗數據見下表:x∶y的比值可能為或。(4)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學習小組的探究過程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甲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20.00g。方案二:乙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直到反應停止,共收集到8.80g二氧化碳。請你任選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幫助他們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上述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適宜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學有所得,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脫穎而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循線追蹤———關注問題設計的生成性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該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就告訴我們:一個智慧型的教師,既要精于預設,更要注意課堂教學中的“節外生枝”,關注教學中的生成性。例如,有位教師在上“燃燒與滅火”這節課時,在學生已經掌握滅火的諸多方法后,為了進一步引導大家分析滅火的原理,進行如下教學: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熄滅蠟燭火焰的方法,但你們知道其中的原理嗎?”學生A“:是因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是真正原因)師:你們認為他的解釋合理嗎?學生B:“燒水時燃燒的煤火為什么吹不滅”?學生C“:吹滅和用書煽滅原理一樣?!蓖瑢WD:“如果一樣,為什么蠟燭一吹就滅,而森林著火時,風越大燃燒越旺?”師(故作驚訝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生E“:人吹出來的氣流把火的熱量帶走了?!?。師(很欣喜地)“:帶走了熱量,為什么就會熄滅?”同學F:“老師,我找到了答案———蠟燭燃燒時溫度低,風一吹,溫度就降到著火點以下,蠟燭就滅;森林著火時溫度高,風雖能帶走熱量,但不能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卻還補充了大量的氧氣,反而使燃燒更旺?!鄙侠?,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并不是簡單地將其撇在一邊,而是以他的錯誤解釋作為新的問題,展開了新的教學探究活動,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使學生對“燃燒必須達到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中的“溫度”有了清晰認識。
總之,富有藝術性的“問題設計”是科學課堂教學中一種無形的“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調節課堂的節奏與氣氛,反映教學的精彩與成效。
作者:朱旭東單位:浙江省永康市第四中學
- 上一篇:農業人才農業科技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愛國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