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影視表演編劇比較
時間:2022-07-03 11:12:06
導語:戲劇與影視表演編劇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著把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進行一個比較,相同之處,首先是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都是“三位一體”的藝術,就是說,演員既是創(chuàng)作材料也是工具,同時還是創(chuàng)造者,三合一。稱“三位一體”,也叫做二度創(chuàng)作。如今,影視劇演員和戲劇演員已經沒有明顯的劃分了,很多舞臺劇演員,像人藝的演員徐帆《唐山大地震》,楊立新《我愛我家》,他們拍攝的影視劇早已深入人心,可是鮮有觀眾知道他們是戲劇演員。再說說那些個回到戲劇舞臺去過把癮的影視劇演員,如:黃磊《暗戀桃花源》、張豐毅《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等。因此可以證明,演員們利用自身內外的條件創(chuàng)造角色的途徑是一致的。戲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都需要假定性。眾所周知,戲劇表演是在“第四堵墻”內進行的,這道“墻”外面是真實的現實世界,為了讓觀眾進入置身于戲中,“墻”內的演員必須做到”真看真聽真感覺“,而這個表演前提就是假定性,舉個例子。大學期間,即將期末匯報演出,我和同學就去學校附近的小月河邊排練,在有花有草的林子里,我們開始排練,雖然周邊環(huán)境和舞臺布置很相象,可是在那兒,我們卻感覺不到絲毫在舞臺上的自然,當時很詫異,為什么我們努力把舞臺布置得真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表演卻沒有舞臺上的信念感,真實環(huán)境的空間大,我們的聲音很微弱,人也很渺小,身邊還不時溜達過幾個遛彎的大爺大媽。沒有舞臺下的觀眾,甚至是排練時臺下一排排的空椅子......因此特別的別扭,我們的表演顯得不合時宜的虛假,表演與現實發(fā)生了矛盾。
談到影視劇的表演,在實景拍攝中,不可能做到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許多有難度的表演,必須借助分鏡頭,后期剪輯來完成。甚至場景,如198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紫色》中,為了在夏天拍攝下雪天的場景,拍攝現場鋪滿了白色的泡沫顆粒,近景中的衣帽,遠景中的屋頂。演員則在七月酷暑天,穿著皮襖,哈著氣,努力體會寒冬的的感覺。各類影視拍攝基地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棚里搭景拍攝的影視劇也比比皆是,因此,無論影視劇如何淡化假定性,也不可能讓它消失匿跡。因此,演員們從最初開始,就進入了假定性的規(guī)定情境中。兩者不同之處在于,首先,戲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在核心問題上是不相同的。戲劇表演依賴的是行動的技巧,舞臺表演以可以視聽的形體動作和語言行動為主導向觀眾傳達舞臺角色的信息。而影視表演則是依賴演員心靈的技巧。
戲劇舞臺上表演喜怒悲哀,可以借助形體動作和聲音形式的夸張,可是在影視表演中,再激情的表演也只能是用心深入體驗的結果,因為人的外部行動永遠是以人的心理作為依據。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創(chuàng)作過程自然也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像我國的樣板戲《沙家浜》中,戲劇演員在鏡頭前的表演,往往會讓人覺得表演痕跡過重,帶有很明顯的舞臺痕跡。剛從電影學院畢業(yè)時,在校演慣了戲劇小品,初次拍攝影視劇也會非常不適應,經常厭煩電影的間斷性,適應舞臺的間斷性。我在拍攝影視劇的過程中,喜歡一個鏡頭一條過的感覺,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不斷的被要求重來,自然越到后面感覺越不好,總是前幾條的狀態(tài)是最佳的。有位美國演員說過:“我認為演員最好先上舞臺,然后在去拍電影,因為在劇場幕布升起之后,演員就全靠自己了,所以從此學會如何在那種條件下處理自己的行動,并隊自己的行動負責,這是演員們都必須具備的控制能力。”關于兩者之間的異同,歷史上曾有過爭議,有人不認同它們是同一種藝術,理由是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qū)別,主要是認為由于兩者表演形式,體現方法,供給觀眾看的方式不同等等。而認同兩者是同一種藝術的說法的理由是,它們的表現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藝術在創(chuàng)作任務上應該是共同的。它們最重要的特點是為了創(chuàng)造、塑造更好的角色,以至化身成角色的藝術。而且兩者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綜合藝術。影視表演的制作過程又與戲劇表演有所不同。影視主要是依靠畫面來表現的。由畫面構成的藝術語言是它們的第一要素,它主要是以“導演為中心”而演員在整體的屏幕或銀幕中只是起到一個元素的作用,景物、道具、燈光等部門都可以參與劇情,能夠獨立的表現其內涵和寓意,在影視劇中“景物”已經改變了它們的從屬地位,而是和演員的表演一樣是屏幕與銀幕造型中的重要元素,和演員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塑造屏幕與銀幕形象的任務。這就形成了電視與電影藝術不是以演員的表演為基礎,而是以整體畫面的造型為基礎的美學特征。影視表演是活動的造型藝術。演員在無限的現實表演區(qū)里要考慮到攝影機鏡頭里構圖的要求。表演時要適應攝影師、燈光師從攝影技巧上對演員的要求。不同攝影技巧的處理,推拉搖移、俯仰升降、長短焦距等對演員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在我十幾年前拍攝《家園》的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拍戲,我瘋狂的投入角色創(chuàng)作中,在現場拍攝中完全忘我,根本就無心去找鏡頭,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拍攝近景,什么時候是大全景,大全景時則情緒飽滿,哭得稀里嘩啦的。而拍近景和特寫時眼睛早已哭腫,再想找感覺卻已疲憊不堪了。并且,在人群中的戲,我也不會下意識的去找鏡頭和光源,常常被人擋臉或擋光。因此,影視演員在攝影機前的鏡頭感不像舞臺演員對舞臺和觀眾距離那樣能明顯感覺和易于掌握,所以影視演員一定要掌握好對攝影機具體感受的本領。
當然,影視劇里的表演已經不能簡單地用真實、自然去作評判了,也不是靠演員的經驗和演技,就能夠打動觀眾的表演,應該是來自演員內心的一種力量,被角色所緊緊扣住,全力以赴,把詮釋好角色當作對自己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演員,要想在戲劇和影視劇表演中創(chuàng)造出讓觀眾滿意的作品,就必須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并充實自己,總結過往經驗,展示自己的特長與才華。在了解戲劇與影視表演異同后,取長補短,為日后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角色形象而奮斗不止。
- 上一篇:史志辦發(fā)展工作計劃
- 下一篇:廣電臺全年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