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藝術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07-05 17:0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戲劇藝術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十多年來,醫院信息化建設包括計算技術、存儲技術、集成技術在內的信息技術的各個方面都取了長足發展,相關技術和產品在醫院信息化的各個環節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在計算能力方面,越來越先進的PC級服務器系統和小型機計算系統進入到醫院;數據存儲方面,所有類型的大規模存儲產品(無論是傳統的SAN架構、IP構架還是IP-SAN架構)都在醫院信息化中有了應用;應用開發方面,消息總線等應用集成手段也在應用開發中得到使用;其他如最先進的備份產品、電源產品、網絡產品、安全產品等也在醫院里經常可以看到。
雖然所有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在醫院信息化中得到了應用,但我們感覺醫院信息應用在易管理性、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擴展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本文嘗試通過對醫院發展到現階段所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借鑒其他行業成熟IT建設經驗,來探討醫院信息系統建設中應用數據中心架構來解決相關問題的可能性。
當前醫院信息化遇到的主要問題
1. 應用集成問題凸顯
在醫院信息化建設初期,同一產品提供商構架為醫院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回避了各個系統模塊的集成問題,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在采購相關模塊時的性價比。
不過最近幾年,隨著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從第一階段以財務、藥品和管理為中心的相關模塊建設,轉向以患者信息為中心的臨床業務模塊的發展階段,醫院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中仍然采用同一產品提供商構架已經不再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它已不再是醫院信息系統的典型系統狀態。
如圖1所示,醫院信息系統橫向由管理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兩大體系組成,每一體系縱向又各自分為基礎業務層、知識管理層和決策支持層三大體系。可以這樣說醫院信息系統的模塊這幾年的發展趨勢可以總結為細分、專業、深化這六個字。特別是在臨床信息系統方面,專業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明顯。近年來專業的檢驗信息系統(LIS) 提供商、醫學影像存儲和傳輸(PACS)系統提供商、電子病歷(EMR)系統提供商在行業里都已經形成了主流的廠商。從統計結果來看,這些醫療信息系統提供商專注于相關領域,且它們基本上都不屬于傳統的HIS廠商。為了采用更好的產品,醫院在選擇提供商時可能不得不選擇這些專業提供商提供的性價比好的專業產品。
醫院信息系統由單一廠商模式轉變成多廠商模式后,應用的集成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從圖1和圖2中我們已經發現醫院信息系統各個模塊(或子系統)之間并不是獨立系統,它們之間具有不同程度的互操作性需求。圖2示意了醫療服務業務平臺(門診和住院)中各個模塊的相互關系。
在這種情境下,醫院必須通過應用集成的手段來滿足應用之間互操作性的需求,如果這種集成仍采用傳統點對點的集成方案,那么隨著業務系統的增加,其復雜度將使集成工作成為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現在業界已經引入了應用集成平臺(包括消息服務總線等技術)來解決應用集成的問題。但從集成的層面而言,一般來說采用數據集成、界面集成、流程集成的綜合方案是比較合適的。從近年的實踐來看,現在獨立應用的架構并不能很好的支撐應用集成的實現,即便是在引入應用集成平臺技術以后。
2.多應用系統及其支撐環境管理維護問題日益突出
傳統上,醫院的信息系統是從簡單二層系統發展而來的,對于二層系統支撐環境而言,數據庫服務器、存儲、前端客戶機三個層面對于應用開發商來說是獨立并且透明的。簡單來說,就是用戶提供了獨立的數據庫服務器、存儲、前端客戶機后開發商就可以部署相關應用系統了。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醫院按照應用要求購置并部署了幾十甚至上百個這樣的環境。現在一個典型的三甲醫院運行超過100個PC級服務器的不在少數,由于應用規模的不斷增加,系統(包括硬件、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的維護工作量劇增,甚至在小規模系統時代不用過多考慮的電源、網絡配置等內容都成為具有不小工作量的日常任務。
由于每個應用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即每個應用有自己的應用運行環境,這樣每一個應用環境都有專門的要求,且這些應用之間還具有交互性,這樣系統維護的復雜度較之HIS早期時代的維護工作量而言已經不再是同一個數據級的(大型醫院IT部門需要管理上百臺服務器、上千臺終端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了),這對醫院的IT部門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隨著應用數量的增加以及系統連續運行的時間增加,系統的數據量規模急增,從十幾年前的幾百兆,到現在上百T的數據量。在這樣的應用場景下,如何很好的進行系統備份,以及出現故障后如何及時準確的恢復系統,以保證對業務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在實踐中也是一件極具挑戰的工作。
3. 應用系統業務壓力增加,系統性能問題嚴重
近幾年,隨著醫院本身業務的快速發展,醫院的日門診量、年出院人數、年收入等指標都快速增長。這樣,對于醫院信息系統而言,核心業務模塊的壓力增加很快。當前大部門醫院的核心模塊均出現了性能下降的現象,特別是在業務高峰時,如掛號、收費等窗口模塊性能的下降甚至導致業務運轉出現問題。
在OLTP(聯機事務處理)設計的基礎上來完成大量的OLAP(聯機分析處理)應用的開發,也給系統的性能帶來了新的問題。隨著OLAP系統在醫院內應用的增加,整體的系統性能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HIS構架是建立在處理OLTP的基礎上的,相對重視交易處理能力,對于大量的后臺數據處理方面的考慮是不足的。當前以成本核算、績效考核、數據挖掘等OLAP業務加載后,對系統的整體性能影響是比較大的。
當前各個主流廠商,也針對性能問題提出了各種性能優化的方案,但從實踐的情況來看,總體效果有限,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業務的需求。
4. 系統運行環境復雜,保證系統可靠運行困難
當前醫院信息系統運行環境十分復雜,具體表現在:內部子系統眾多,且是異構的。這種異構性體現在應用軟件、系統運行支撐環境等多個層面。
與其它行業現存的復雜系統相比,醫院信息系統的復雜性在于整個系統構建一般是在沒有總體規劃和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復雜性產生的來源主要是因為醫院的信息系統模塊(包括支撐運行的設備、網絡等要素)是隨著醫院的業務需求逐步增加的,前面的模塊在部署和交付時并沒有考慮到后續模塊的相關約束。當新模塊上線時,不僅要受到自身運行環境的約束,同時還要考慮已經存在的系統的約束。
5. 業務數據敏感性提高,系統安全保護困難
醫院的信息系統中因為醫療業務的需求,包含了大量的患者個人信息。這些信息的泄漏給公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隨著電子病歷系統等在醫院的進一步普及,衛生部也已經了《電子病歷規范》等法規性文件,對于電子病歷應用中對于個人隱私信息等的保護進一步提出了要求。
坦率地說,在傳統的醫院信息系統的構建中,安全環節特別是隱私保護無論是在業務規范和技術規范方面均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當前系統的應用環境十分復雜,系統涉及內網、公網多個網絡環境,系統應用人員眾多,如何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數據中心架構如何解決相關的問題
從主流廠商的觀點來看,現階段數據中心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數據中心技術立足于標準可擴展的系統平臺。這一核心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醫院的應用不斷增長的現實需求。這一技術主要體現在服務器刀片、存儲刀片和電源刀片等,它的優勢就在于根據數據中心業務系統的發展,它可以在高密度的基礎上按需求逐步增加服務器、存儲和電源等資源,實現節能、便捷、應變和精簡的目標。按照這一技術要求,在數據中心建設初期對于OLTP和OLAP兩類應用都應該有標準化、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并且在OLTP和OLAP兩類應用的基礎設施的設計上存在著有機聯系。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各個應用的性能問題可能通過增加計算資源等方法系統的解決(當然不排除應用自身調優來作為補充解決方案)。
第二方面,綠色節能與動態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另一關鍵技術。基于數據中心構架的應用今天所占用的能耗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數字了。按照傳統方案,大量的服務器、存儲設備、安全設備、空調設備對電力的需求,已經使數據中心的能力擴展受到極大限制。因此當前的數據中心從兩個方面來處理節能的問題:一是使用低功率處理器、低功耗內存,到服務器與存儲設備,再到主動式散熱風扇等機箱級節能技術等;二是動態智能散熱等數據中心級節能技術,借助安裝在機柜上熱傳感器實時收集與傳輸環境數據的技術以及與數據中心制冷設備的動態互動控制,動態智能散熱技術可以將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降低15%~40%,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兩種技術的使用使醫院在電力能力一定的情況下,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擴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三方面,虛擬化技術。虛擬化概念的提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要提高IT資源的利用率。因為用戶當初采購系統的時候,都是按照最高負載來采購的,但據統計實際的資源利用率不超過 25%。通過虛擬化技術把資源都利用起來,可以大大節約成本。
數據中心架構的主要局限
通過對當前業界數據中心技術的研究,我們認為如果充分利用數據中心的關鍵技術,對于解決醫院信息系統當前存在的大多數問題顯然是有效的。但我們同時也認識到,當前數據中心關鍵技術離我們所談的數據中心架構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當前的相關技術還是重點關注在硬件和系統軟件層面。
從這一點上來看,這些技術是獨立于應用構架的,沒有在整體上考慮。所以當前必須從應用的視角,基于數據中心核心架構來重新架構應用,才能充分應用數據中心構架的優勢,從根本上解決一系列傳統醫院信息系統面臨的挑戰。這一方面,業界還是缺少足夠的研究的。
2. IT產業鏈的協同在這個領域是缺乏的。
比如在基于數據中心構架的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中,必須提供根據不同應用提供可靠的備份和恢復技術。而傳統的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廠商往往比較強調相對獨立性,要很好地把備份技術和恢復技術應用于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中,必須要進行協同研究。其他諸如安全、系統管理、存儲技術等方面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3. 健康信息技術行業(HIT)與其他行業存在著較大行業差異。
醫院信息系統按業務特性分成了多個業務群,與其他行業的應用聚合在相對集中的單個群相比,其復雜度更為突出。支持多個業務群應用軟件的數據中心無疑面臨更多挑戰。
展望
篇2
關鍵詞:特征點提取;角點匹配;旋轉不變;距離約束;圖像拼接
中圖分類號: TP391
文獻標志碼:A
Corner matching method of constraints of
distance combining local and global information
WU Ensheng, ZHU Minche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
Abstract: Image matching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A corner matching method of the constraints of distance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problem between two images. Firstly the values of corners were utilized to achieve coarse matching election, and then the local and global distance between the corners was combined to select the matching corn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can achieve accurate matching of no unmatched conners with high accuracy, certain robustness to noise, and as a result of the main use of the dis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rners without complex calculations in the matching process, so it achieves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matching time, and also has the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console point extraction; corner matching; rotation invariant; distance constrain; image mosaic
0 引言
圖像匹配技術是將不同傳感器在不同時間和成像條件下對同一景物獲取的兩幅或多幅圖像在空間上進行校準。目前主要有基于區域的方法[1-2]和基于特征的方法[3-4]。基于區域的方法直接利用圖像的灰度信息,不適合輻射失真較大和多源圖像之間的配準,且計算量較大。而特征匹配對光照具有很好的魯棒性,匹配精度高,速度快,在視覺導航、目標識別及圖像拼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
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相關的匹配方法[5]對光強不敏感,一定條件下匹配精度高,但是運算量很大,對圖像質量要求高,而且不能處理圖像既有平移又有角度旋轉。另外有采用3個特征點反復進行空間匹配以及插值的方法[6],但只能處理最多15°旋轉。Lowe的SIFT匹配算法[7]有著優良的魯棒性和準確性,且能得到大量的匹配點對,可以用于大旋轉和平移的圖像,但由于構造了128維特征進行匹配,匹配速度慢。文獻[8]提出的基于旋轉不變的角點匹配方法,將灰度相關法引入到旋轉的匹配中,能實現較高的匹配率,但抗干擾能力有限,且匹配速度較SIFT方法沒有明顯改善。文獻[9]提出的旋轉不變的方法簡單可行,匹配速度快,但匹配準確率不夠,特別圖像存在較多相似局部特征時,匹配容易失敗。在匹配過程中,單純使用局部特征進行匹配,它能夠剔除部分誤匹配點對(本文將錯誤匹配點對和角點定位偏差過大的正確匹配點對統稱為誤匹配點對),但由于局部特征的相似性,使得去除誤匹配點對數有限,容易導致算法失敗。故匹配算法需要利用全局信息與局部信息結合,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的融合局部與全局信息的距離約束角點匹配方法,首先利用角點值進行匹配點對的粗選,然后利用局部角點間距離約束及全局角點間距離約束結合進行匹配點對的篩選,將局部信息與全局信息有機的相結合。本文方法能實現無誤匹配的匹配點對,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擾性。且由于匹配過程中主要根據點到點的距離,計算簡單,不需要進行相關性等復雜的運算,所以匹配速度快,可以滿足要求速度快的既有平移又有旋轉的拼接等領域的要求。另外本文基于全局距離約束匹配可以作為其他針對平移旋轉的特征匹配算法的最后精匹配篩選,它快速準確,能實現匹配點對的無誤匹配。例如在LOWE算法之后加入全局距離約束匹配過程。
1 候選點的選取[8]
基于特征點的匹配方法一般經過三個過程:1)特征點提取;2)對特征點進行描述;3)利用特征點描述進行特征匹配。特征點提取結果直接影響著后續特征匹配的過程,選擇好的提取算法是實現匹配成功的保證。本文采用Harris[10]進行角點檢測,并對兩幅待拼接圖像使用相同的特征閾值提取角點,特征閾值的選擇要使得特征點分布相對均勻,而不至于分布過密或過稀疏,通常需要多次實驗取得,本文取5B500。
在理想情況下,假設有一匹配點對(ai,a′r),則它們的角點值R(ai),R(a′r)相等。所以可以利用角點的角點值對特征點集進行粗匹配。但由于在圖像獲取過程中,經常可能受光線、噪聲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粗匹配時需要設置一個允許的閾值。使用式(1)篩選候選點對:
|R(ai)-R(a′r)|≤ε(1)
其中Е弄為允許閾值,可根據圖像質量和光照等進行適當調節。
г詰玫降暮蜓∑ヅ淶愣災,參考圖像點集A與配準圖像點集A′中的角點絕大多數不是一對一的關系,而是多對多的關系。其中匹配點對中點集A的點有三部分:一部分是不在兩張圖像重疊區域中的點;另一部分是點在重疊區域,但是在A′中不存在相匹配的點;第三部分是可以在A′中找到匹配的點。匹配算法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第三部分的點,并找到A′中唯一匹配的點。經過粗匹配后含有數量龐大的誤匹配點對,必須進行進一步的篩選。オ
2 基于距離約束的匹配
文獻[8]匹配算法第三步利用基于局部距離約束的匹配,能剔除大量的誤匹配點對,但由于該步驟將一對一的匹配點對當成候選匹配點對,需設置很小的向量閾值,否則匹配點對大部分是多對多的關系,會導致匹配失敗,這樣抗噪性能有限,且圖像質量要求高。本文采用對向量的各維比較過程設置閾值,而不使用向量之間的歐氏距離,這樣更能符合正確匹配點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剔除誤匹配點對和保留正確的匹配點對。另外,文中第四步全局篩選不能很有效地將誤匹配點剔除。文獻[11]整體算法適用于圖像間存在平移而不旋轉的匹配,匹配速度快,該算法中用全局距離約束對候選點對進行篩選可以實現無誤匹配點對,但要求前一步候選點對含有大多數的正確匹配點對,且候選點對要求是一對一的關系。由于這些問題使得該算法應用范圍大大受限。本文提出的全局距離約束可以用于候選點對含有部分正確匹配點對,且候選點對是多對多的關系,并且能實現匹配點對的無誤匹配,這樣可以放寬前一步基于局部距離約束的匹配過程的向量約束條件,從而增強整個匹配算法的抗噪性。最后本文將基于局部距離約束與全局距離約束相結合實現匹配。
圖片
圖2 角點值范圍閾值Е弄в肫ヅ淶閌、匹配時間關系
實驗中Е弄У娜≈等【鲇諏秸磐枷竦鬧柿,光照等因素,從圖2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圍內, Е弄У腦黽踴崾溝米鈧盞玫降鈉ヅ淶愣栽黽,隨之匹配時間會有相應增加, 而匹配率不會發生變化,在增加到一定數量時達到穩定。而Е弄取太小將使大部分準確匹配點對在第一步驟就剔除,結果導致實驗失敗。在本文對比實驗中Е弄全部取6B000。旋轉15°的匹配結果如圖3,4。
圖片
圖3 本文算法匹配結果
圖片
圖4 LOWE算法匹配結果
從實驗匹配結果圖可以看出,本文算法提取出的匹配點對分布合理,且無誤匹配點對。而LOWE方法提取出的匹配點對含有部分的誤匹配點對,主要分布在樓房左邊,這是由于房間外部局部特征比較相似。另外LOWE提取出數量眾多的匹配點對,而本文方法明顯數量少。這是由于一方面LOWE方法提取了數量眾多的精確度高的角點,另一方面是LOWE方法利用128維特征很好描述了角點特征,當然這也使得算法運算量增大;而本文方法利用Harris角點值和鄰域距離約束描述角點特征,描述簡單,使得獲得的匹配點對數量少,相應的匹配過程時間大幅減少。雖然本文方法提取的匹配點對數量較LOWE方法略少,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特別針對大幅圖像時,由于算法的高匹配率,提取的匹配點對可以滿足需要。
4 結語
基于特征的圖像拼接過程中,圖像間特征點的準確配對是難點之一。本文解決了存在旋轉平移關系的圖像間的特征點匹配,并且對噪聲具有一定魯棒性,匹配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算法首先利用角點值進行匹配點的粗選,然后利用局部角點間距離及全局角點間距離結合進行匹配點對的選取。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實現匹配點對的無誤匹配。不足之處在于不能像LOWE算法一樣得到數量眾多的匹配點對,這也是下一步要改進的地方。
另外本文提出的基于全局距離約束匹配過程可以單獨作為其他針對平移旋轉的特征匹配算法的最后精匹配篩選,它快速準確,能實現匹配點對的無誤匹配。
參考文獻:[1] HARTLEY R, GUPTA R.Linear pushbroom cameras[C]// 3r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94:555-566.
[2] 李志剛.邊界重疊圖像的一種快速拼接算法[J].計算機工程,2000,26(5):37-38.
[3] CHALECHALE A,NAGHDY G,MERTINS A. Sketchbased image matching using angular partitioning systems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Man and Cybernetics, 2005,35(1):28-41.
[4] ZHU Q, WU B, XU Z. Seed point selection method for triangle constrained image matching propagation[J] .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6, 3(2): 207-211.
[5] FAUGERAS O. Realtime correlationbased stereo: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EB/OL].[2009-05-20]. ftp://ftp.inria.fr/INRIA/publication/publipdf/RR/RR2013.pdf.
[6] DANI P,CHADHURI S. Automated assembling of images: Image montage preparation [J]. Pattern Recognition, 1999, 28(3): 431-445.
[7] LOWE D G.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60(2):91-110.
[8] 莊志國, 孫惠軍,董繼揚,等.基于角點檢測的圖像匹配算法及其在圖像拼接中的應用[J].廈門大學學報,2007,46(4):501-505.
[9] 李海超,張廣軍.基于旋轉不變的角點匹配方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37(3):561-564.
[10] HARRIS C G, STEPHEN M.A combined corner and edge detector[EB/OL].[2009-05-20]. csse.uwa.edu.au/~pk/Research/MatlabFns/Spatial/Docs/Harris/A_Combined_Corner_and_Edge_Detector.pdf.
篇3
關鍵詞:關系模型;關系模式;數據庫系統原理;教學方法
數據庫系統原理的教學既要注重理論也要注重實踐,尤其是要讓學員通過教學及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指導實踐[1]。為使學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據庫系統原理的理論和技術,筆者提出在實際教學中以“關系模型組成及關系模式”為核心,以點成線、以線組面的教學方法,通過所構建的課程主干體系,呈現給學員一個脈絡清晰、前后貫通、左右相連的知識結構。
1以關系模型組成引領基本性質、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教學
關系模型組成是數據庫系統原理開篇教學的核心。圍繞其組成的三要素(單一的數據結構、數據操縱和完整性約束)并以此為始點,從三條線上展開結構的定義、數據的查詢與更新、約束的內容及實現等的教學。這三條線可以構成一個面,既可以展示出相關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體現出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如圖1所示)。
1.1關系數據結構(二維表)――數據操縱的基礎和完整性約束的對象
圍繞關系數據結構可以展開關系數據結構的基本組成、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關系數據結構(基本表)由元組構成,組成元組的是元組的分量,以此擴展到屬性、碼、維、基數、分量集合、象集笛卡兒積等概念。在了解關系的基本數據結構后,可以結合實例講解關系的基本性質在后續講授SQL語言知識時,將模式、基本表、視圖、索引的定義給學員交待清楚;形成與關系數據結構相關聯的知識信息。在與關系數據庫組成的其他二個要素的聯系上,重點強調關系數據結構為數據操縱奠定了數據基礎并成為完整性約束的對象。
1.2數據操縱――數據集成和獲取的基本途徑
數據操縱這一結點可以從兩方面展開,一是從專門的關系運算和傳統的集合運算的角度介紹數據操縱的基本操作;二是從SQL語言的知識角度講授數據操縱的具體實現。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實例介紹專門的關系運算和傳統的集合運算的基本概念,結合查詢優化的理論比較不同查詢方法的開銷,使學員建立數據操縱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在講授SQL語言的數據操縱時,介紹查詢的分類和方法、數據更新(插入、修改和刪除)的具體實現、完整性約束與數據操縱的聯系及對數據操縱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采用概念講解、實例展現和現場操作的形式,使學員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加清晰、直觀的感受。
1.3完整性約束――保障數據正確性與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完整性約束是關系模型組成的第三個要素。該要素涵蓋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定義完整性三方面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重點突出兩個規則(實體完整性規則和參照完整性規則)、兩個定義(參照關系和被參照關系)和一個實現(用戶定義的完整性);強調完整性約束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在這條線上進一步延伸可以與數據庫的安全性控制、在屬性及元組上的約束條件檢查和違約處理、觸發器等相關知識聯系起來,使之構成一個整體。
2以關系模式為核心展現關系數據理論的知識
關系數據庫理論是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內容涉及的概念、定義、定理、推理較多,同時在教學中要求學員能夠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解決在數據庫應用設計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了在整體上建立關系數據理論的基本知識結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從關系數據結構出發,分析組成數據結構的屬性、屬性間的聯系類型以及其間的內在關系,給出關系模式的基本形式和關系數據理論知識的聯系結構(如圖2所示),并由此引申出相應的定義、概念和方法。教師以分析關系模式的屬性間的三種對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關系為基礎,探討函數依賴,講授其的概念和知識,并通過具體實例的分析將各種范式的內涵及運用方法呈現出來。以函數依賴集為基礎,系統介紹公理系統、函數依賴集的閉包、屬性集的閉包、最小覆蓋等知識及其相關應用。以屬性集和函數依賴集為基礎,講述模式分解的等價定義及其分解方法。教學探索的實踐表明,圍繞關系模式展開關系數據理論的教學能夠使學員加深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為重點、難點知識的教學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2-3]。
3以關系數據庫的構造實踐關系數據庫的設計
以關系數據庫的構造實踐關系數據庫的設計是數據庫教學的重要實踐環節。在數據庫應用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針對學員的具體情況采用構建基本模式、提出基本要求、分析潛在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方法,力求幫助學員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中我們以SQL Server2000作為實踐平臺,要求學員在幾個侯選題目中任意選擇其一進行設計實現。例如在學員信息管理系統題目中我們提出了該系統的基本模式(如表1-3所示)。
學員基本信息包括: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籍貫、所屬班級。
學員專業信息包括:專業、本學期所修課程。
學員成績信息包括:課程、成績。
要求系統具備以下基本功能:
① 設置專業及該專業對應的課程;
② 設置指定專業對應的班號;
③ 設置指定班號的學員記錄;
④ 統計和查詢學員成績;
⑤ 查詢學員成績單。
在實踐前,學員已經對關系數據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將課堂所學的知識真正地應用到實踐中,則需要學員上機進行實踐。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學員根據題目要求設計了如表1、表2、表3所示的信息表(表中代表主碼)。
在系統功能的實現時,學員會發現在連接查詢過程中系統會報錯。我們引導學員依據數據模式,從完整性角度分析產生錯誤原因。首先考察實體完整性。開始設計時學員大多采用學號、專業、課程作為三張表的主碼,但在數據輸入時發現對于學員專業信息表(表2)僅將“專業”作為主碼并不能滿足實體完整性約束,因為專業并不能唯一的確定元組,故設置“課程”同時為主碼。同理,設置學員成績信息表(表3)中的“成績”也為主碼。按照實體完整性規則的規定,這幾個主碼滿足實體完整性的要求,均不為空;其次考察參照完整性,以上3個基本表在實體范疇內是存在聯系的,每個學員都是學習某一確定專業,而且相同專業本學期所修課程都是一致的。在以學員基本信息表為主表的情況下,學員專業信息表并不能滿足參照完整性的條件。進一步分析,假定同一個班的同學都是相同的專業方向,則學員所屬班級和專業之間存在聯系。為解決參照完整性的問題,我們引導學員對系統的基本模式進行補充和修改。在發現問題所在后,有的學員很快就提出了增加班級專業信息表(表4)并修改學員成績信息(表5)的解決方案,構造出了如圖3所示的參照關系圖。
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學員對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等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設計數據庫時能較為全面的考慮各基本表的定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數據庫實例的練習,使學員也體會到了將數據庫中的文件分散存儲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通過對不同硬盤讀寫提高數據庫訪問的速度[4]。
4結語
本文簡要總結了在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教學中所采用的以“關系模型組成及關系模式”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通過“構建基本模式、提出基本要求、分析潛在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開展教學實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數據庫系統的不斷發展變化,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會不斷更新,這也會促使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以適應新的發展變化的要求[5]。
參考文獻:
[1] 鄭月齋,韓雙霞,丁霞軍. 關于數據庫規范化理論教學的思考[J]. 吉林教育,2009(2):23-23.
[2] 劉艷霞,張靜. 數據庫系統原理精品課程建設實踐[J].科技信息,2009(16):11-11.
[3] 王珊,薩師煊. 數據庫系統概論[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9-197.
[4] 楊俊紅. 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教程[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1-20.
[5] David M.Kroenke. 數據庫處理:基礎、設計與實現[M]. 7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3-26.
Investigation of the Database Systems Teaching Based on Model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Formation
LÜ Ming, WANG Ping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篇4
關鍵詞:知識溢出;創新;聚集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9)06-0106-04
當人們關注空間經濟的時候,總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區域中產業的聚集現象,關注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諸如勞動、資本、技術和制度等對經濟聚集的影響。經濟發展的長期驅動力是技術進步,其中技術創新是一個研究的熱點問題。技術創新需要知識的傳播和溢出,需要新知識和創新活動的結合。那么,技術創新活動為什么具有空間聚集的傾向、為什么這種空間聚集會出現在某一地區而不是另一地區,這一聚集背后機理是什么。本文嘗試從知識的構成來理解技術知識的溢出和創新活動的聚集。
一、技術知識溢出和創新聚集的兩種研究視角
技術知識溢出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對技術知識的溢出機制有著不同的看法:
1 產業技術知識溢出。這一觀點有三類:一是MAR外溢性(以Marshall 1890,Arrow 1962,Romer 1986,1990觀點為代表),即技術知識主要來源于相同產業內。在特定區域內某些產業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促進技術知識在同產業內所有公司間擴散和外溢,越有利于產業內公司的創新活動。二是Jacobs溢出(以Jacobs,1969為代表),她認為技術知識溢出主要來源于不同產業的公司,而并非源自相同產業內的公司。一個區域內產業越多樣化,越有利于促進技術知識的傳播及經濟活動的聯系,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MAR的觀點認為,壟斷更有利于技術知識創新和增長,而Jacobs(1969)認為高度競爭環境有利于激勵公司不斷創新保持競爭力。這種對競爭程度看法的不同產生了第三種外溢性,即Porter外溢性。Porter認同Jacobs有關競爭性有利技術知識創新與溢出的看法,但他同時也認為技術知識溢出主要發生于同一產業內[3]。Glaeser et alI處理了美國170個城市六個最大產業部門的相關數據(1956~1987年),研究結果表明技術知識溢出主要源于產業間。而Henderson etal.采用1970~1987年美國224個城市的八個具體制造業部門的數據,所得的結論則不同,結果發現在傳統產業中技術知識存在MAR溢出性,在高新技術產業中同時存在Porter外溢性和MAR外溢性。
2 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視角。Englmann,Walz(1995)和Kubo(1995)等認為經濟增長具有地理(空間)溢出效應。地區內部和地區之間地理溢出的相對力量決定了區域增長非均衡或均衡模式的形成,產業在一個地區的集中將同時產生不同水平的局域地理溢出和全域地理溢出(Kubo,1995)。全域地理溢出(Global Geographical Spillover)指位于一個區域的企業的生產過程僅僅受益于該地區知識的積累和溢出,在這種情況下,將出現經濟行為不平衡的空間分布及經濟增長的發散趨勢。局域地理溢出(Local Geographieal Spillover)意味著對于不管位于什么區位的企業,一個區域的知識積累和溢出將提高其生產力。比較起來看,全域地理溢出效應不會強化集聚過程,也不會促進經濟增長的趨同。
以上兩種視角都是從技術知識和創新之外的因素來研究技術知識溢出和創新活動的聚集行為的,并沒有從技術知識本身的特性來闡述技術知識溢出的區域性和創新活動的區域性。要理解知識溢出和創新集中,就先要理解知識本身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對其最本質的看法是什么。
二、技術知識溢出和創新聚集的邏輯起點:知識構成的維度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知識可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關于它們的關系,有兩種觀點(Cowan,2000):一是可編碼的絕對觀點(認為所有的知識都可以編碼化和顯性化,包括認為不可能編碼的隱性知識的一部分在付出了一定代價后也可以顯性化);二是絕對隱性知識的觀點(認為所有的編碼知識都需要隱性知識才可以變得有用)。其實它們是知識的兩個方面,是知識的兩個不同的維度,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是互補的,是可以轉化的,每種知識的形式都可以用作獲取另一種知識的工具。創新過程中這兩種知識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隱性和顯性知識之間的相互轉換在生產創新過程中是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科學活動總是涉及隱性知識(知道怎樣做)和顯性知識(知道為什么)的聯合(Johnson等,2000)。顯性知識可以看作是對重大技術和科學突破的反映,隱性知識則被描述為把顯性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可行的創新工具。這兩者可被看作是互補的,但探索開發這種互補性需要隱性技能。
從本體論的視角看,知識分為個人知識和集體知識,即知識具有個人和集體維度。個人知識比較容易理解,集體知識很難獲得并且分散于集體中的個人身上(Fallah和Ibrahim,2004),它僅僅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從它的整體性去理解,社會集體知識可以由個人隱性知識整合而成(Reber,1993)。集體知識不是個人經歷的集合,而是一系列位于個人行為背后的“背景差別”的集合。集體知識是最可靠和有意義的組織知識類型(Spender,1993,1994),它不能穿過組織界限輕易地移動。個人是集體組織里主要的學習因素,組織知道怎樣學習是因為組織中的人知道怎么學習。組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學習和獲得知識,組織里的個人很敏感而且被組織的社會地位所影響,個人通過組織而獲得自己的知識(Spender,1996)。集體維度的知識不同于機械共享的知識,它具有“有機的和相互作用的”性質,集體知識的來源在于人們把組織當成是一個知識分類的工具,同時把組織看成是決定某一群體的人員共享一種專業知識的方法。甚至也有學者認為沒有單獨的個人知識,個人知識根植于集體知識,兩者同處于一個共同體中,不可分割。從這個視角看,知識構成便于從企業或者產業的層面去理解創新在空間的聚集。
根據知識的認識論和本體論,可將知識分為如下的矩陣方塊:
根據上面的矩陣方塊,知識可以從個人和集體兩個方面分為隱性和顯性,由于知識的隱性特征,知識在傳播和溢出的過程中表現為粘性特點――知識的流動和獲取需要成本。這種隱性知識根植于個人心靈深處和一個組織里,它使知識簇集且導致創新活動的簇集。顯性的知識容易流動,成本較低。因此,我們可以在這樣的框架內來理解知識的溢出和創新聚集的機制。
三、技術知識溢出和轉移模式
在理解技術知識的溢出和轉移模式之前,有必要了解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是怎樣轉化的。Nonaka(1994)提出組織中的知識轉化的SECI模型,見圖1,它包括了知識轉化的四種模式:(1)隱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的社會化模式(Socialization),這種模式能夠使隱性知識通過組織中人們的相互作用而轉化。(2)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外部化(externalization),它可以把隱性知識編碼化和清晰化。(3)“聯合(combination)”,即把顯性知識轉化成一系列復雜的顯性知識體系。(4)“內部化(internalization)”,即把顯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社會化和聯合一般被組織用來促進創新,而內部化和外部化僅僅發生在個人的水平上,因為后者交換的是個人的隱性知識。
當知識是顯性的時候,它可以有效傳播,他人的存取和使用也變得更加容易。一旦隱性知識變成顯性形式,知識的創造者可能對那些接受者怎樣使用知識失去控制。個人和實體組織之間的每次相互作用就有潛在的知識交換,如果知識交換有目的地發生在個人和組織中,就叫作知識轉移,知識交換超越了有目的的交換則被稱之為溢出。
公司水平上的技術知識溢出和轉移有兩種形式,即公司內部和公司之間的技術知識轉移和溢出。前者是指公司內部不同區位的企業之間的技術知識的流動,交流成本的降低可以弱化距離影響,使總公司下屬的各企業能更好地依市場關聯而布局。外部技術知識溢出是指聚集于一地區的不同公司之間存在的技術知識流動。這種溢出常見的形式有兩種:一是“研究中心”型,即聚集在某一地區的公司都是從事RD活動,同一公司既可能是技術知識溢出者,也可能是接受者,技術知識流動是雙向的,例如硅谷;二是“技術源極”型,即技術知識的流動是單向的,從領導者向模仿者流動。某些公司可以接受一些來自其他公司的技術知識溢出來代替公司自身的研究,某公司的新技術是同在某地的競爭對手發明的。壟斷競爭或者寡頭壟斷的公司都在某地建立企業,或者從事創新活動或者只從事生產活動,他們都希望從競爭對手那里學到些什么。地理的鄰近性有利于相鄰的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相互間直接作用。直接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獲得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
假設某人為A公司工作,他將外部化他的隱性技術知識,產生顯性技術知識,這個新顯性技術知識將成為A公司的一種財富。當B公司的人無意中獲得了這種顯性技術知識時,這時知識溢出發生。B可能是A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或者是相關聯的企業。A和B同處于某個區域內。A公司中的隱性技術知識和顯性技術知識根植于A集體技術知識中,通過轉移和外溢的方式流動到B公司。B公司也以同樣的方式將技術知識外溢給A公司,其溢出和傳播模式見圖2。
某地區可以有很多公司簇集在一起,兩兩公司之間都可以進行知識的溢出和傳播。某區域的公司聚集涉及其吸收技術知識的能力,公司對技術知識的吸收能力越強技術知識溢出的效果就越好。
四、基于技術知識溢出的創新聚集
國內外學者研究認為,顯性技術可以傳播,隱性知識多半是以溢出的方式流動。一家公司的創新發明因外部性而讓其他公司受益,技術知識的傳播與溢出受地理局限。
Jaffe et al.(1993),Jaffe和Trjtenberg(1998)通過比較專利引用的地區來研究技術傳播發現,美國專利更多的是被美國本土引用而不是被外國引用。Eaton and Kortum(1998)利用專利的統計數據估計了國家水平上的技術擴散和生產率增長,結果表明,一國內部的技術擴散多于國際間的擴散。Coand Helpman(1995)估計了國內R&D溢出和外國的R&D溢出對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前者的影響強于后者,這也與技術傳播的地域性觀點是一致的。Keller(2000)選取了14個OECD國家數據來估計技術擴散和技術創新是否存在地域性,結果表明,從國外技術創新中獲益的程度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且來自距離更遠的外國的R&D對本國生產率影響的有效性小于距離較近的外國R&D。馬歇爾第一次闡述了行業集聚與外部性的觀點后,阿羅(1962)和羅默(1990)發展了他的觀點:在某個特定的空間,某個行業的大量集中能促進該行業公司之間的技術知識溢出。
(一)技術創新活動因隱性技術而聚集
技術知識溢出的地理局限性使相關企業聚集,技術創新活動主要取決于技術知識的屬性以及技術知識傳遞與交流的方式。由于交通通訊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編碼化的顯性知識更易于在廣闊的地理空間中進行交流和擴散,所以,區位對依托這類知識進行的創新活動的影響并不大。然而,占技術知識中絕大部分、且對創新影響極為重要的是隱性技術知識,它們具有“粘性”的特征,新技術知識的“粘性”更大,包含著隱性知識和編碼化的顯性技術知識,高度根植于個人經驗、人際關系交流渠道和組織慣例中具有難以模仿和復制的特點,因而難以編碼化,也難以通過媒體進行轉移或傳遞。因此,只有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縮短距離提高傳遞效率,才能獲取“外溢”的信息與知識。
(二)技術創新活動因吸收能力而聚積
技術知識溢出效果受接受溢出企業吸收能力的限制,接受者所吸收的知識和怎樣使用所吸收的知識直接導致知識的創新。吸收能力使得同行業的企業和具有互補知識的企業會聚集在一起。
(三)技術創新因非正式網絡而聚集
許多研究表明,非正式的個人互動對技術創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隱性技術知識的獲得是通過一些非正式的或個人之間的跨部門聯系和互動來實現的。非正式網絡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因此,隱性技術知識的獲取具有地方性。同時,隱性技術知識的傳播可以通過非正式網絡快速有效地實現。
聚集使本地企業深植于一個非常厚實的技術知識共享網絡之中,這種網絡通過緊密的社會互動和制度建立信任,并且通過促進參與者之間非正式的聯系來支撐、發展。聚集中創新者的這些網絡是高度地方化的。同時,地理和文化上的接近更有利于建立交流的標準、社會準則、制度和信任,從而促進隱性技術知識的傳播。地理上的鄰近能更容易獲得共享的隱性知識,產生更多的創新。事實上,聚集內形成的社會行為模式本身就是一種隱性的知識,它是根植于地區之中并在地區中傳播。集群化為隱性知識的交換提供某種機制。創新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在地區共享網絡上創新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減少這種不確定性。Audrestch和Feldman(1992)實證表明,從大學到私人企業的知識溢出是有賴于地理鄰近性的,而且創新活動是累積的。Breschi(1995)和Malerba和Orsenigo(1995)指出,某地內創新活動的積累有利于該地區再一次創新的產生。
篇5
戲劇藝術通過自身強烈的藝術包容力和形式的豐富性,在訓練孩子的藝術感知、欣賞力和創造性、端正審美、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的重要性:1、激發幼兒的審美創造力。孩子年紀較小,判斷能力較差,對外界事物又具有強烈的模仿能力,幼兒戲劇演出節目一般展現的都是真善美的藝術形象,可以給孩子們提供可模仿、學習的好榜樣。老師在給孩子挑選或撰寫劇本時,通過選擇可以體現正面形象的作品。戲劇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在觀看戲劇節目時,能夠完全融入情節,并通過劇情的進行與發展,逐步影響孩子的是非價值觀。在幼兒戲劇課程過程中,劇本排練是課程的核心。需要幼兒根據劇本內容為主體,以小組為單元來排練劇本,這是一種十分有創造性的過程。過程中,孩子們認真分析人物、揣摩語句、自由發揮,以直觀體驗、自主感知、大膽想像等方法,把文本內容轉換為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劇情,并靈活運用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詮釋戲劇內涵。而這種教學活動不僅是對戲劇的二度創造,更是對孩子們所學經驗的進一步深化,其本身便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戲劇教學不但能夠調動孩子的想像力,而且可以培養其創造性。通過寓教于樂的劇目排練,有效地擴大了孩子的想像空間,調動了孩子的審美創造力。2、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園階段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戲劇教學時,通過注重戲劇教學的方式,通過選擇幼兒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去對幼兒進行教學,能夠使幼兒去更好的進行戲劇學習,使幼兒在戲劇學習的過程中去培養自身的語言能力。比如,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可以將戲劇作一些細節上的修改,使細節能夠更加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也能夠使幼兒能夠更好地融入戲劇學習當中,使戲劇學習中能夠更好地去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
現實的戲劇教育中,由于一般老師都習慣于直接給孩子們灌輸藝術基礎知識和技巧,卻忽略了孩子們自主參與、探究、感受藝術的過程。因此,我們經常可以在戲劇教學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首先和孩子們一起記詞,然后再由老師們逐句地教孩子的記詞。而每次聽完后,教師們會再選擇幾個小朋友來表演,以了解孩子的戲劇藝術掌握情況。在練習和表演完畢之后,教師們又會獎勵一些表現出色的小朋友們,接著整個教學就完成了。由于戲劇是視聽和觀看的藝術作品,學生必須用心去感受和感知戲劇。如缺乏深入的體會,將無法感受戲劇的樂趣。因此孩子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體會戲劇藝術,感受快樂,從而釋放情感,獲得藝術作品。而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呢?
主要做法:1、加強互動,依據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在幼兒園戲劇教學方面,還要從幼兒感興趣的方面去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去引起幼兒對戲劇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在戲劇中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在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戲劇人物的鮮活性,能夠使幼兒從根本上去了解戲劇人物,拉近幼兒與戲劇之間的距離,促進幼兒對戲劇的深度學習,能夠使幼兒受戲劇的影響,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去培養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與小伙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并且教師應該在戲劇表演中去營造一種和諧友善的表演氛圍,鼓勵幼兒在這種輕松的氛圍能夠大聲的說話,主動的張嘴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既達到了教師在細節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戲劇的認識,還能夠增加幼兒對戲劇的喜愛之情,使幼兒在戲劇中既學習到了語言的多樣性也能夠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提升,還能夠使幼兒學會與同伴之間進行交流互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健康成長。2、寬松和諧,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寬松和諧的藝術氣氛又是幼兒戲劇藝術教學順利開展的最主要前提條件。營造的戲劇藝術氣氛大致包括二類,一類是為幼兒園實際的藝術教學服務,另一類則是為孩子們自覺開展的藝術欣賞。從而構成了幼兒園戲劇藝術教學的整個氛圍。具體來說,透過營造寬松和諧的藝術氣氛,使孩子們從實際的教學中得到豐富而深入的藝術審美感受,從與戲劇教學的互動中訓練認知能力,增強情感感受與感知能力,達到與戲劇藝術教學的有效交流,從而全面感受戲劇藝術的巨大魅力,從而提高孩子的對戲劇藝術認同感。由此可見,幼兒園戲劇藝術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濃郁的藝術氣氛的營造,任何戲劇活動都必須借助孩子各種感官活動來感受。所以,我們要根據戲劇藝術的基本規律和孩子的認識實際,給孩子營造寬松、快樂、自然的戲劇藝術氣氛,提升戲劇藝術教學的效果,并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使孩子在良好的藝術氣氛中身心健康發展,活躍孩子思想,發掘孩子創造力,提升孩子素質。3、加強拓展,將戲劇藝術融入幼兒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場景,都可以讓孩子自由調動和利用已學的理論知識和已有經驗,從而增強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已有知識體系。孩子們都有著強烈向往美的天性和學好戲劇的潛力,所以,我們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們創造生活化的戲劇情境,使戲劇藝術與教學和生活充分地融入,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相應的戲劇基本知識和技巧。
戲劇教學活動和孩子日常的活動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學習以藝術的方法去表達、去審美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在學習戲劇藝術課程的整個流程中,能夠提高生命體驗,豐富生命感受,享受生命快樂。我們可以說,藝術來源于生命,藝術大于生命,也屬于生活。幼兒園的戲劇教學和生活密切是聯系的,它既要接近兒童的實際生活,也要以兒童的現實生存為出發點,對孩子的生活加以發掘,并對其加以教育,為孩子精心創造戲劇情景,并引導孩子從實際生活情景中感受戲劇藝術。現實生活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情境下,都可以讓孩子自由調動和利用已學的藝術理論知識和已有經驗,增強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已有知識體系。孩子們都有著向往美的天性和學好戲劇藝術的潛力,所以,我們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創造生活化的戲劇情境,使戲劇藝術教學和生活充分地融為一體,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相應的戲劇藝術基本知識和技巧。通過戲劇藝術教學和孩子日常生活的融為一體,讓孩子學習以藝術的方法去表達、去美化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學習戲劇藝術的過程中,增長生命體驗,豐富生命感受,享受生命快樂。
作者:谷妤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中心幼兒園
篇6
關鍵詞:戲劇表演 意義 內容 形式
戲劇藝術是“在舞臺上由演員以對話和動作作為主要的表演手段,為觀眾當場表演的一門綜合藝術。”
戲劇表演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必要形式被稱作“三要”,是表演的核心與關鍵。為此,本文專門對著“三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
一、戲劇表演的重要意義
表演是戲劇的生命,這是千真萬確,毋庸置疑的。所有的戲劇,都是演給觀眾看得,劇本只供導演與演員使用。即使偶有其他人閱讀劇本,也是為了欣賞文學作品,研究戲劇藝術。
戲劇的“當場表演性”,決定了它以表演為本體的美學特征與獨特的藝術特質。雖然西方戲劇與我國話劇,強調“以導演為中心”或“導演中心制”,有所謂“導演是三軍統帥”之說。但是,誰也無法否認,導演并不能直接上臺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導演必須依靠演員來表現所對劇本的詮釋。所以,也有“導演是演員的鏡子”“導演藝術死在演員身上”等說法,都足以證明,演員與表演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我國的戲曲,更加明確了表演的中心地位,歷來有“戲曲是角兒的藝術”的說法,強調的是演員的表演。
因此,不論是話劇及西方戲劇,還是中國戲曲,都以表演為生命,而表演的終極目的,則是演員給觀眾看的。所以,法國戲劇家薩賽認為:“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樣的戲劇作品,寫出來總是為了給聚集成為觀眾的一些人看的,這就是它的本質,這是它存在的一個必要條件。不管你在戲劇史上追溯多遠,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用戲劇形式表現人類生活的人們,總是以聚集觀眾開始。”
二、戲劇表演的主要內容
戲劇表演的主要內容,就是角色創造――舞臺任務形象塑造,這也是戲劇表演的“最高任務”。無論是西方戲劇還是中國戲曲,其表演藝術的重中之重、核心之核心都是人物形象塑造。中國戲曲演員表演雖然有行當之分,但那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終用的也是人物形象塑造,所以才有“演人不演行”之說。戲劇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又可分解為以下幾個層面:
1.刻畫人物性格
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態度與行為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也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性格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的,由于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的性格也會有不同。性格刻畫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恩格斯對“典型”所下的定義就是:“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戲劇表演刻畫人物性格時,要注意舞臺人物形象性格的獨特性、豐富性、復雜性,力戒“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的模式化表演。文學作品《紅樓夢》比《三國演義》在人物性格刻畫上略勝一籌,重要原因就在于前者刻畫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復雜性。這一經驗同樣適合于戲劇表演,演員扮演每一個舞臺人物,在其性格刻畫上,都不要要么是魔鬼,要么是天使,要么是英雄,要么是狗熊,而應當刻畫出活生生的人的性格特征。要把握住三個要點:一是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二是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的多變性;三是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的矛盾性。話劇《雷雨》中每個人物的表演,在性格刻畫上都達到了上述的高度,所以才成為戲劇藝術的經典。
2.表現人物情感
如果說,人物性格是“硬系統”的話,那么人物情感就是“軟系統”。情感所表現的是人物形象內心深處最為隱秘的東西,它也是包括戲劇在內的所有藝術的共同特征。列夫托爾斯泰有一段名言:“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感情。藝術活動是以下面這一事實為基礎的:一個用聽覺或視覺接受別人所表達的感情的人,能夠體驗到那個表達自己感情的人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
要很好地表現人物情感,演員就必須對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真切的情感體驗,然后在舞臺上傾情投入,真正進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以聲情并茂的表演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才能收到以情動情的演出效果。
3.體現人物關系
舞臺人物形象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互動的群體。每一個舞臺人物,都處于與他人的各種關系之中。因此,舞臺人物形象塑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充分體現出人物與人物之間復雜、微妙、特殊的關系。仍以話劇《雷雨》為例,劇中全部八個人物,任何兩個人物都形成極為特殊的關系。而僅以情愛關系為例,就形成五組三角關系:周樸園、蘩漪、魯侍萍;周樸園、魯侍萍、魯貴;周樸園、蘩漪、周萍;蘩漪、周萍、四鳳;周萍、四鳳、周沖。這就要求每一個演員,在舞臺表演中準確的體現出這種特殊的人物關系。
三、戲劇表演的必要形式
形式與內容是一對范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并反作用了內容。既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完美結合,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戲劇表演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這是表演內容的載體與依托,憑借與手段。具體而言,戲劇表演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語言
語言是戲劇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在話劇中,語言又稱“臺詞”,又分為對白、獨白、旁白等等。在戲曲中,語言又分唱詞與賓白(又稱“說白”“道白”“白口”)兩種。無論任何語言形式,都是塑造舞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所謂“言為心聲”,說的就是語言表現舞臺人物內心世界的本質。不同人物的不同出身、不同職業、不同愛好、不同性格、不同情境、不同情感會有不同的戲劇語言。
2.動作
動作也是戲劇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西方戲劇的英語為“drama”,原意即為“動作”之意。所以,有人干脆說:“戲劇是動作的藝術。”此話不無道理。話劇表演的動作,分外部(形體)動作與內部(心理)動作兩種,講究外部動作與內部動作的有機統一。戲曲動作以程式動作為主,即“程式化”表演。而“程式動作”則是“從生活出發,將某些動作加以提煉和美化,經過舞臺實踐逐漸形成的具有一定含義的規范性動作。是歌劇、舞劇、舞蹈演員藝術創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戲曲表演運用尤多,如“起霸”“整冠”“趟馬”等。程式動作技術性較強,一般需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能掌握。”
3.表情
表情更是戲劇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它指的是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其中以眼為主,有“眼睛乃心靈之窗”的說法。表情要真實、自然、準確、豐富、感人。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4.
[2]大連市藝術研究所劇作理論研究組.劇作藝術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20.
篇7
關鍵詞 DCS控制系統;EPA;信號分配器;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4-0067-02
為了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一家化工企業決定實施“各車間能源數據采集管理系統”,這家企業各生產車間原先都各自裝有“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用于車間生產過程控制,車間能源消耗數據也存在于DCS控制系統中,如何能實現各車間能源數據的自動采集,形成工廠級的能源管理系統,又能保障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的信息安全,經過慎重考慮,提出了2個實施方案。
1 基于DCS系統上的能源數據自動采集方案比較
方案一:把各車間DCS系統作為能源數據管理系統的數據采集站,每個數據采集站通過OPC協議單向向PIMS服務器傳送能源數據,PIMS服務器對傳送上來的數據進行二次處理,制作成用戶需要的能源界面、形成報表、以及實現設備管理等功能,經硬件防火墻隔離將能源管理界面、數據以WEB形式向局域網絡。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方案二:為了徹底杜絕DCS操作站被網絡病毒侵擾的隱患,將能源數據采集系統完全獨立于DCS系統。能源數據采集系統由“浙江中控”領銜制定的EPA現場總線標準產品實現。
1)在原有車間的DCS系統中將能源測點經信號分配器一分為二,一路進入車間DCS,實現車間生產管理的需要,另外一路進入EPA總線系統進行數據集中管理。
2)EPA系統各控制柜安裝24 V開關電源,光纖環網交換機,以及EPA系列模塊。
3)整個EPA系統采用光纖環網冗余的方式,任何一處斷開,均不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4)為保證數據的安全,除了各服務器安裝殺毒軟件之外,在PIMS服務器和Internet之間設立一道硬件防火墻。即便防火墻失效,各服務器被病毒感染,由于DCS與能源管理系統完全獨立,病毒絲毫不會影響到車間DCS的運作,各能源點在DCS操作站正常顯示及控制。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綜合比較,方案二能使車間分布式控制系統(DCS)與Internet之間完全獨立,可靠性更高,所以選擇方案二。
2 工業控制系統終端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
上述方案二最大的優點在于使車間分布式控制系統(DCS)與Internet之間完全獨立,使工業控制系統規避了網絡安全的問題,只要針對做好工業控制終端(DCS)的安全管理,系統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主要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幾點。
1)不輕易對操作系統安裝補丁。由于考慮到工控軟件與操作系統補丁兼容性的問題,系統開車后一般不針對Windows平臺打補丁。
2)不安裝殺毒軟件。用于生產控制系統的Windows操作系統基于工控軟件與殺毒軟件的兼容性的考慮,通常不安裝殺毒軟件,給病毒與惡意代碼傳染與擴散留下了空間。
3)加強對使用U盤、光盤的專項管理。由于在工控系統中不輕易對操作系統安裝補丁和安裝殺毒軟件,工控系統對病毒的防護能力很薄弱,必須對U盤和光盤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光盤,規定除本系統的安裝光盤外,不允許使用其他類光盤;U盤,一般在程序更新和維護過程中要使用到,首先保證U盤的專項使用,規定U盤每次使用前要經過嚴格的病毒查殺,并且要有書面記錄和登記。
4)杜絕其他筆記本電腦的接入。工業控制系統的管理維護,沒有到達一定安全基線的筆記本電腦接入工業控制系統,會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要杜絕
接入。
5)定期檢查工業控制系統控制終端、服務器、網絡設備的運行情況。對工業控制系統中IT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是工業工控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
6)加強身份認證管理,控制系統進行安全登錄和操作的用戶分級進行管理,分為觀察員、操作員、系統工程師這3個不同級別,觀察員只允許觀看系統畫面,不能輸入任何的操作指令;操作員,具有日常生產的操作權限;系統工程師的權限最高,能進入或退出工控運行軟件,能進行程序編寫和變更。
7)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外設進行管理,比如USB接口、光驅、網卡、串口等,對時貼上封條,每次系統工程師進行維護操作時,拆下封條要進行審批和登記。
3 結束語
國內外發生了多起由于工控系統安全問題而造成的生產安全事故。最鮮活的例子就是2010年10月發生在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震網”(Stuxnet)病毒,為整個工業生產控制系統安全敲響了警鐘。
本文根據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的特點,針對工業控制系統(DCS)與能源管理系統(EPA),通過信號分配器連接的獨特模式,建立了相對獨立、又能信號傳輸的安全體系架構,并通過工業控制系統終端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證了這種基于DCS系統上的能源數據自動采集系統的可靠、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戲劇;“規定情境”;本質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016-03
“規定情境”在現代戲劇領域中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詞匯。其實在漢語的使用中,“規定”和“情境”是兩個獨立的詞語,從“規定情境”的語境中理解“規定”可以詮釋為“事先對某一事物所作的關于某些方式的決定”;同樣,從“規定情境”的語境中理解“情境”也可以詮釋為某一種環境。因此,可以對“規定情境”給出一個恰當的解釋,就是事先確定的情境。
“規定情境”一詞最早是在俄羅斯演員、戲劇教育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中提出來的,“我們的智慧所要求于戲劇演員的,也完完全全是這個東西,所不同的是,對作家算作假定的情境的,對于我們演員說來已經是現成的――規定的情境了。”[1]因此,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可以理解“規定情境”就是一種從劇本情節出發的假定的事件和事實,也包括了戲劇劇情發生的地點、時間以及相應的生活環境。所以,“規定情境”在現代戲劇領域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業術語,在《電影藝術詞典》中就有了對“規定情境”的專業的解釋,“‘規定情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術語。表演諸元素之一。演員扮演的角色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情況等。‘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動。演員要從劇本的情節、事件、人物的關系以及臺詞中去挖掘和豐富角色的規定情境展開想象,真實的生活于‘規定情境’之中,從‘規定情境’出發,去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激起內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機的思維。只有在特定的‘規定情境’里才會產生特定的人物行動,特定的人物行動必然會揭示出特定的‘規定情境’。”[2]
可見,作為戲劇本身或者戲劇運動,在完成的過程中,通常包含了以下兩方面,一是作為表演戲劇的場所劇院,其實可以稱之為一個實驗室;二是表演者在表演戲劇的時候,對于戲劇的情境關系在表演之前是假定的,是在特定的環境中對這種表演搭配的一種偶然和巧合的表演。所以,劇院就成為了檢驗表演者在特定情境下表演行為的試驗室。從戲劇的根本屬性來說,戲劇的本質也是包含于其中。
一、“規定情境”反映的戲劇本質屬性
首先,從客觀來說,戲劇的本質是具有雙重屬性的,一方面戲劇是一門藝術,藝術就包含了戲劇的自身規律和內涵,也包含了大眾對戲劇內在規律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其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在大眾不斷深化和完善中,不斷在戲劇發展的過程中完成的;另一方面,戲劇活動在完成的過程中,認知也是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同的發展過程有不同的認知程度,而戲劇的存在和傳承也正是契合大眾深化和完善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戲劇發展的實踐過程。
其次,作為藝術的戲劇,從文化形態來說,它是一種活性的文化藝術形態,戲劇活動的完成有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并且戲劇表演也受到了相應時間和相應場所的限制,如果在時間和空間上吸引觀眾,戲劇活動形式就會完成得很好,所以,戲劇活動的表現形式和文學活動的表現形式是有區別的。戲劇活動的完成,其實就是戲劇情境在劇院這個實驗室的檢測過程,只不過這種把戲劇作為試驗活動和科學試驗活動是有一定區別的,前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試驗,而是作為藝術意義的情感的認定、心理的需求的認可,是社會大眾情感、意志、需求、興趣等心理狀態的一種情感的試驗,這種人體的情感試驗是虛擬情境的體現。
再次,戲劇活動的對象針對的是人,每一部戲劇作品和戲劇表演其實都是把每一位表演者安置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且在這個場所中給予相應的條件需要,從而定向地把內心活動處理為一種戲劇表演的活動,完成自身表演的過程。所以,戲劇從本質來說,不僅僅是對人的行動的最具體和最直觀的一種藝術模仿,也不僅僅是對大眾心理活動最為直觀的藝術處理和表現形式,它是一N在想象過程中的大眾面臨具體的情境所表現的直接的藝術形式。因而,可以這樣說,戲劇表演是通過表演者表演特定情境的命運來探索社會大眾的命運,表現的是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本質,在具體的藝術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表演的人物命運只是個性與情境的一種契合,這也是戲劇本質的體現,是社會大眾在戲劇實踐經驗中的總結。
另外,在戲劇藝術反映的本質中,戲劇表演者對“規定情境”的藝術詮釋,最后情境的認知是在觀眾的認知中表現出來的,觀眾可以將表演者在“特定情境”中的表演,放置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從而發揮其“特定情境”的延伸性。
二、“規定情境”表現的戲劇本質特征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對戲劇的表達指出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戲劇行動要集中在戲劇人物的既定目的上,集中在戲劇人物所處的既定環境里。”另一方面,“戲劇人物的性格也要與戲劇行動的集中點相呼應,……使觀眾的眼光集中到某一個具體的目的及其實現上。”[3]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黑格爾談到的第一方面。“戲劇人物所處的既定環境”,這個既定的環境其實就是“特定情境”的表現,從戲劇本質的特征來看,戲劇表現出來的環境一開始就設置好了,是戲劇劇本編劇和作家在戲劇文學中規定了的具體環境和情境,是戲劇原始劇本呈現的戲劇作品結構。這個作品結構包括了作品的組成要素,不管是情節、人物還是主題,都是劇作者從一開始就規定好了的特定情境;作品結構還包括了劇情發展的順序,包括了戲劇的開頭、發展、和結尾。實際上,在戲劇活動中,一切劇情發展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展開,而這些構成的邏輯要素都來自于“規定情境”的設置,這種“規定情境”的設置又是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事物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但是也是制約著大眾的行動邏輯的。從科學的規律來說,雖然戲劇藝術是一種研究人的藝術,但是在實際的戲劇表演過程中,劇作者通過“規定情境”給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表現戲劇本質特征的,也就是說,演員和劇作者是通過“規定情境”來體現劇本的生命力的,演員也是通過“規定情境”為觀眾表達劇本內涵的,劇作家、演員、觀眾三者之間的關系正是這種“規定情境”的表現,是一種紐帶,也是戲劇表現的本質特征。
其次,戲劇藝術的表演重點是觀眾的需求和觀眾的認知,“使觀眾的眼光集中到某一個具體的目的及其實現上”。任何一臺精品戲劇的打造,任何一個典型人物的塑造,其成功與否最后都歸結到觀眾的認知和需求,是否可以讓觀眾眼光集中到想要的目的上。比如,在《圖蘭朵》的表演過程中,根據劇本本身人物塑造的形象,里面的人物不是王子就是公主,還有國王和大臣,實際上表演者的身份本身就是和塑造的既定人物形象相差甚遠,但是在表演的過程中,怎樣通過演員的塑造來讓觀眾置身于劇本的情境和環節中,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從劇本的實際規定的情境出發,去認識劇本,把握人物的關鍵點,才能更好地讓觀眾了解劇情,塑造好形象。從圖蘭朵的自我身份出發,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就要從規定的情境和人物內心的邏輯出發,讓觀眾去了解圖蘭朵這個孤傲冷酷的公主,其實內心是火熱的,是向往愛情的,同樣,她對真正的愛情充滿追求和向往的情懷,正是在下一場的規定情境中有更深層次的表現,當她見到卡拉夫,發現自己愛上他的時候,圖蘭朵的內心深處是不敢相信的,在充滿矛盾的思想中掙扎。觀眾在看演員表演的時候,這些規定的情境會引發他們強烈的共鳴感,牽動著觀眾去關心圖蘭朵這個藝術人物是否可以放下自己的高傲和尊嚴,得到愛情和幸福。這種演員的塑造就是讓觀眾去關注人物命運的同時,得到深層次的滿足和認可。所以,在“規定情境”中戲劇的本質特征還表現在藝術的真實和共鳴感上。
三、“規定情境”在戲劇表演創作中的戲劇內涵詮釋
一臺優秀的戲劇,是由三個方面的完美組合而成,在戲劇的表演創作中,只有演員認識“規定情境”,才會相信這種情境的出現,演員在表演發揮的過程中才能真實和熱情地反映出戲劇的本質。
(一)戲劇作家的“規定情境”設置
戲劇是根據劇本排練和改編而成,因此,劇本中其實早已經對戲劇的情節進行了規定設置,劇作者在創作和構思劇本的時候,想象力是來源于生活,是以生活為依據的,很多劇本都是從現實的事件和人物出發,加入了劇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來的。可以這樣說,劇作家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從劇情來說其實就是環環相扣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劇本表現的思想和內涵都是劇作者精心設計的。
但是劇本還只是在文字和文學的視域里探討“規定情境”,要打造出一臺戲劇,是要求演員進行表演創作的,這也是戲劇藝術的核心環節,是戲劇的本質和內涵展現。
(二)演員表演創作的“規定情境”理解
當演員拿到劇本的時候,對于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感知和認知,所以劇本的“規定情境”又賦予了新的含義,演員作為藝術創作者,對于自己演出和塑造的人物都會在劇本之外賦予大量的內容補充,豐滿人物塑造的“血肉”,因此,在這個時候,“規定情境”就融入到了演員創作和表演的各個環節中,不管是劇本分析還是人物分析,以及舞臺的組織和設計,包括在劇本中人物的分析和人物的行動、事件、矛盾、沖突,都是“規定情境”設置好的,演員的把握直接決定了戲劇表演最后呈現的舞臺效果。
所以,演員的表演創作,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是內涵的一種詮釋。“規定情境”是演員組織舞臺行動十分重要的依據,對于表達戲劇的內涵、中心、目的、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規定情境”也推動了演員在舞臺上通過自己塑造的人物展現深刻內涵的強烈藝術感染力,這其實也是戲劇本質的體現。
正如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我們的藝術,就其本質來說,是以活動為基礎的,活動對于我們的藝術有重大的意義。這種活動在舞臺上是通過動作表現出來的,是動作中能傳達出角色的靈魂――演員體驗和劇本的內在世界;我們是根據動作和行動來判斷舞臺所表現的人物,來了解他們是些什么人的――這就是動的作用,也就是觀眾所期待于動作的東西。”[4]
如此可以得出,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對于劇本“規定情境”的設置,其實是判斷和挖掘演員舞臺表演的內涵,是演員對于生活、角色的認識,以及對內涵挖掘的深入程度。
(三)戲劇表演藝術中導演關于“規定情境”的本質理解
導演作為戲劇的統一者,實際是形象構思和舞臺形象的統一創作者,導演是根據劇本來排練戲劇的,對于“規定情境”在編劇和導劇的過程中有其統一和沖突性。我國著名的戲劇理論家譚生說:“情境乃是戲劇藝術的中心問題。”[5]所以導演在創作戲劇的時候,要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導演必須明確戲劇本質就是生活感情的積累和沉淀,也是日積月累生活的升華,在戲劇的導演過程中,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才能在劇本的基礎上把握當前處境,并把握變化。
第二,導演在根據劇本處理每一個情節和環境的時候,原則上要按照劇本的“規定情境”來為載體,從而給劇本新的產生、發展、延續和結局,又是新的“規定情境”的產生。
第三、當導演在創作過程中,把劇本里的文字通過實在的演出形式在“特定情境”詮釋中表現出來的時候,最終戲劇的思想和本質是帶給觀眾的,這也是戲劇所表現的最重要的意境表達。
所以,導演在創作戲劇的時候,是一個充分整合的過程,不管是劇本、演員、舞臺、觀眾,都是要依托導演在“規定情境”中把戲劇故事的氣氛和藝術表現呈現在舞臺上,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從而很好地圍繞戲劇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本質進行創作。
四、Y語
“規定情境”在戲劇的表現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表現了戲劇的本質,也呈現了戲劇的內涵和戲劇表現的藝術特色和魅力。隨著我國藝術市場的火紅,戲劇發展也走向了浮躁的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戲劇要守住自己的本質和本真,更要堅守在“規定情境”中做好戲劇的打造,力求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出來。
戲劇在創作的過程中,“規定情境”是一種客觀的推動力,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都是“規定情境”中蘊含的各種事件,從而構成進一步的情節的發展,促使演員在具體的情境中詮釋戲劇作品,把觀眾帶到藝術與生活的自我展現和感知中。這就是藝術的本質,也是戲劇藝術魅力的所在,正是因為“規定情境”在戲劇藝術中的發展,戲劇才有更廣闊的發展。
當代法國哲學家德里達說過:“我們不可能停留在活的當下的單純維持(此刻)中,不可能停留于事實上和理論上、存在和意義的單一的絕對起源中,而總是停留在其自身同一中的他者上;我們沒有能力封閉在源初絕對的無污染的不可分性中,因為只有不斷地被區別-推延,絕對才在場,因為在源初純粹的差異意識中,這無力和不可能才被給予了。帶著它奇特統一方式的這樣的意識,必須重新被照亮。沒有這樣的意識。沒有它本已的分裂,就無物顯現。”[6]
在戲劇的發展中,我們不需要去探究“規定情境”的起源和差異,但是對于戲劇未來的發展,我們必須意識到和認識到“規定情境”的客觀歷史的存在,其意義和價值,其反映出來的戲劇的本質和內涵,對于戲劇“規定情境”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戲劇在未來的創作和表演過程中,對“規定情境”的進一步挖掘。可以肯定,戲劇的“規定情境”這一專業術語伴隨著其誕生,就在戲劇的創作和表演中大放異彩,也帶給無數戲劇藝術家智慧,揭示了戲劇發展的本質和特征。
參考文獻:
[1]林陵,史敏徒譯.鄭雪來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52-82.
[2]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378.
[3]黑格爾.美學[M].楊祖陶譯.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307.
[4]林陵,史敏徒譯.鄭雪來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103-106.
篇9
2010年12月30日,重新裝修后的河北省京劇茶苑更名為裴艷玲大戲院,盛大的剪彩儀式在這里舉行。
裴艷玲大戲院是由省政府投資、在原來河北省京劇院排演場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煥然一新的裴艷玲大戲院面積900平方米,可容納200名觀眾,雕廊畫柱、曲徑通幽,呈現出古樸大氣、典雅別致的風格。置身于裴艷玲大戲院門前,最先吸引你的是它古典氣息濃郁的門樓。大紅的戶牖和明柱傳達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與喜慶,金黃的琉璃瓦在冬陽下溢彩流光,懸于檐下的燈籠搖曳多姿,兩側墻上的臉譜壁飾綻放著中華戲曲的無盡魅力,門樓上懸掛的金字牌匾是書法大家陳茂才的墨跡。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廳,可見戲服行頭陳列中央,四壁掛有美侖美奐的舞臺劇照,室內花草幽香飄逸。從大廳直入劇場內,這里是大戲院的核心區域。空間開闊,氣氛寧和,華燈高懸,光亮輕柔。前排的貴賓沙發座席之后皆為傳統的八仙桌和太師椅,聽戲者端坐其間,既飽享了視聽盛宴,又在不經意間被中國文人的古典情懷所潤濡。桌椅排布有序,觀者從容怡然。二樓是包廂雅座,環境清幽愜意,三五知己坐于此處,品茗敘舊,聽戲與休閑合二為一。
2004年4月,告別國內舞臺十多年的裴艷玲回到河北,擔任河北省京劇院院長。“當時的省京劇院,條件差是出了名的。院里的設備陳舊、條件簡陋、人心渙散。”“要想馬兒跑,就得先喂草。” “裴艷玲是‘國寶級’的藝術家,我們要愛護她,給她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她安心地搞創作。”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多次到省京劇院調研,現場辦公。裴艷玲說,2004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共投入1500多萬元支持省京劇院的各項建設,使省京劇院排練、演出條件大大改善。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激發了裴艷玲和省京劇院演職員的創作熱情。經過認真籌備,劇院排演了京劇《響九霄》。在這部戲上裴艷玲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這部戲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特別獎”。裴艷玲也憑借這部戲在藝術上走向新的高峰,獲得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特別榮譽表演獎、白玉蘭“特殊貢獻獎”、中國戲劇“梅花大獎”、文華表演獎等。“是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讓省京劇院呈現出勃勃生機!”裴艷玲說,這樣的支持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對藝術家的珍惜和愛護,“將心比心,我們又怎么能不盡情施展才華,回報厚愛,回報社會呢?”
裴艷玲認為,舞臺整修得漂亮,舞臺上的人更得拿得出手,這樣才對得起喜歡戲曲的觀眾。因此,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一直是裴艷玲最大的心愿。在裴艷玲大戲院的首場演出中,挑大梁的都是裴艷玲的徒弟們。
篇10
【關鍵詞】淮劇表演;淮劇創造;藝術形式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033-02
淮劇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并且極具藝術特色的表演形式。出色的淮劇表演需要優秀的淮劇演員進行成功藝術形象的塑造和表現。淮劇表演需要淮劇演員進行反復地思考和揣摩,以持之以恒的心態進行淮劇形象的塑造,進而準確深刻的傳達出淮劇想要真正傳達的意境與內涵。真正的淮劇表演包括兩個方面的成功塑造,其一是表演理論的掌握,其二就是表演實踐的進行。
關于淮劇的表演理論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名家的強調與論述,當淮劇演員能夠自覺的進行表演理論的應用時,其就會深刻并且全面的對舞臺形象的人格特點和性格特征的分析與揣摩,進而理性地對演出進行指導。表演理論的應用能夠幫助淮劇演員對舞臺形象的生活背景進行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將自身情感與劇中形象人物進行融合,從而在進行舞臺表演時能夠表達出真情實感,生動地傳達出劇中人物心情與性格特點。如果淮劇演員缺乏扎實的表演理論基礎,就會導致其在進行淮劇舞臺表演時出現盲目的情況,使得藝術形象不能夠與淮劇演員進行很好的融合,出現脫節現象,其淮劇表演也就不能夠具備相應的藝術感染力,使淮劇表演遭遇失敗。因此,一個優秀的淮劇演員是不能夠忽視表演理論的,必須要加強對表演理論的學習和掌握,進而使自己得到充實,才能夠更好的在舞臺上進行藝術表演,塑造成功的藝術形象,達到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個真正優秀的淮劇演員,其舞臺表演要具有足夠的深度,對淮劇人物形象的刻畫能夠入木三分,很快地對劇情進行準確和深刻的把握。戲劇表演的優秀藝術家往往也是表演理論的大家,具有扎實的戲劇理論基礎,能夠做到觸類旁通,對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準確的把握和適時的創作發揮。
同樣的,戲劇表演實踐在淮劇表演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淮劇演員在進行演出的過程當中對劇中人物形象的特點進行不斷地領會和體驗,對劇中人物形象與關系進行揣摩與感悟。進而在不斷的舞臺實踐當中進行淮劇表演經驗的總結和反思,也就能夠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淮劇表演水平以及技巧。淮劇表演實踐不僅僅表現在不斷的練習與劇本揣摩當中,還可以體現在每一次的實際舞臺表演當中,表演實踐能夠對表演理論進行很好的驗證,同時還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表演理論的豐富以及完善,進而在更加深刻的層面上對淮劇進行體驗與掌握。成功卓越的淮劇表演不僅僅依賴于豐富扎實的表演理論,更加依賴于表演實踐中得出的實際舞臺經驗。多次的表演和實踐才能夠完美的進行藝術形象的塑造和表達,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表演理論與表演實踐都是成功的淮劇表演不能夠缺少的重要部分,二者不能夠進行分割,僅僅討論表演理論或者表演實踐是不能夠全面的對戲劇表演進行認識的。優秀的淮劇演員必須將兩個部分進行完美的結合才能夠真正的表達出淮劇藝術的特點和劇本的真正內涵。兼具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淮劇演員才是合格的淮劇藝術演員。此外,淮劇表演需要能夠真正的體現出淮劇的獨特藝術特色,淮劇演員的服裝、動作以及唱腔都是需要進行嚴格規范的,只有真正具備藝術特點的戲劇藝術形式才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吸引更多的觀眾去關注這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具備藝術特色才能夠真正稱得上為具有藝術吸引力的藝術形式,才能夠體現出自身的特性,推動自身的長足發展。
淮劇的發展不僅要依賴于舞臺表演,其更加需要的是淮劇創新與創造,淮劇想要跟進時展的步伐和趨勢,就必須做到推陳出新。如果固步自封,不進行新的淮劇內容的創造,就會使得淮劇的發展停步不前,進而在封閉的情況下逐漸消亡,藝術創新往往能夠帶來藝術的進步與蓬勃的發展。在當前的淮劇表演與內容當中,往往存在著故事內容陳舊并且人物形象俗套的現象,劇本內容缺乏對現代藝術的肯定和具有時代特色的審美,尤其對于古裝劇目來說,大都存在著似曾相識的情況。這就是淮劇創新和創造的不足,缺少戲劇文學的品格和足夠水準的文化品位。這就需要現代的淮劇藝術家和淮劇團的藝術創造者對當前的格局和文化現狀進行深刻的剖析,選取富有時代特色的內容對傳統的淮劇劇本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并且根據現代的審美品位和需求進行淮劇的合理創造,使淮劇能夠富于時代特色,從而逐漸的發展和適應社會變化。
淮劇團的劇本創作者在進行新時代淮劇的創造時,應當注重淮劇創新與創造的幾個重要方面,處理好在進行創新時應當注意的關系和內容,進而真正意義的實現淮劇的再創造與發展,使淮劇這一古典的藝術形式能夠生生不息并且歷久彌新。首先,應當明確和處理淮劇主角與主演之間的關系,主演是戲劇當中的主角,而主角則是戲劇當中的主要演員或者主要的人物。在實際的淮劇表演當中,往往會有人將這兩個概念進行混淆,這也就使得淮劇這一藝術表演創造過程受到了忽略。其次,在淮劇這一藝術創造過程當中,需要對表現與表面這兩個概念進行明確和理解,因為藝術表演的過程就是對人物形象性格以及感情的表達,從而為整個劇本進行服務。表現過程需要進行細膩生動的傳達,需要在深層次上進行傳達,而不是淺薄的在表面上進行分析和創造。部分淮劇演員認為自己掌握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功,沒有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層次的剖析,結果導致了自己的表演停留于表面的基本功層面,沒有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角色創造。真正優秀的淮劇演員必須處理好表現與表面的關系,避免自己的表演過于膚淺,達不到淮劇創造的目的。
此外,淮劇創造是一個艱巨的藝術再造過程,需要對當前的淮劇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與創新,并且進行新劇本內容的創作和創造,使人物形象能夠通過演員的表演得到傳達和表現。淮劇創造還需要處理好程度與程式二者間的關系。程式是對淮劇表演動作的美化以及提煉,并且通過這個過程形成富有一定意義的規范化動作,是淮劇進行表演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淮劇的表演離不開程式。然而這卻不能夠成為束縛和限制演員的方式,淮劇表演想要實現創新和創造,就必須在繼承傳統程式的重要基礎之上進行新程式的創造。使淮劇創造能夠適應觀眾的需求,進而得到觀眾的喜愛,避免陷于固定僵化的淮劇程式而忽略創新的局面,使淮劇創造能夠真正的具有時代氣息,拋開就有程式的桎梏,在一個新的高度上達到淮劇創造所需要的程度,推動傳統淮劇的現代化發展,使之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文化。
總而言之,淮劇表演是一門深刻并且具有深度的學問,需要淮劇演員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感悟,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和表演水平,在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生動傳神的傳達淮劇真正的意境。在形象的藝術塑造方面,更加需要演員的高水平與高能力。藝術形象的塑造是淮劇表演的核心和重點,需要淮劇演員有扎實的表演理論基礎和卓越的表演實踐能力。與淮劇表演同樣重要的就是淮劇創造,這是淮劇表演的前提和基礎,需要淮劇藝術家和淮劇團付諸努力和創新,對淮劇進行創造和表達,使淮劇能夠緊跟時展和趨勢,使其能夠歷久彌新,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根喜.試論淮劇表演藝術[J].戲劇研討,2014,(8):97.
[2]劉俊鴻.淮劇表演藝術家陳德林的藝術風格與成就[J].藝術百家,2010,(6):139-140.
[3]顧小艷.論淮劇演員和角色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3,(6):96.
[4]陳麗娟.從淮劇表演到淮劇創作[J].劇影月報,2014,(10):26.
[5]戴建民.淮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必須正確處理幾種關系[J].劇影月報,201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