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影視文學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戲劇影視文學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振興中國的古老劇種——秦腔,面對戲劇影視藝術快速發展的需要和劇本創作人才短缺的現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自2006年起開始籌辦秦腔專業,并于2010年初獲得教育部批準,正式向社會招收和培養秦腔編劇方向的專門人才,該專業歸屬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采取大學文科一本方式招生。這是我國第一個以秦腔劇本創作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全日制本科專業,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與陜西省振興秦腔辦公室、陜西省藝術研究所三方共建專業。
一、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首先明確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具體定位為:“本專業培養具備戲劇影視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秦腔的歷史、現狀和基本范式,具有較強的戲劇影視編劇、評論和組織演出能力,能在文化產業或文化事業等單位,從事以秦腔為代表的劇本創作與改編,戲劇影視策劃、編導與組織演出等工作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該定位考慮到社會對編劇人才的實際需求、編劇人才應具備的較寬的知識面和文學素養,以及對戲曲戲劇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對劇本創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同時考慮到學生將來的就業去向。因而,總體定位既突出“一專”的特色,又兼顧“多能”的拓展。
二、培養平臺
2010年3月,在我校主要領導的支持和關注下。文學院專門成立了戲劇影視文學教研室,作為秦腔編劇專業的常設教學機構,并面向全國招聘引進專業人才,組建教學團隊。
秦腔編劇專業的教學師資除本校文學院中文系的教師以外,還專門引進國家一級編劇1名,特聘國家一級演員、藝術理論研究員各1名為兼職教授,計劃逐年陸續招聘應屆碩士、博士畢業生6名,已有2名畢業生到崗授課,目前,尚有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碩士、博士畢業生陸續參加應聘,招聘工作仍在進行。
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整合優勢資源,創新辦學模式,實現開門辦學,專業共建的目標,在陜西省文化廳的支持和指導下,我校文學院與陜西省振興秦腔辦公室、陜西省藝術研究所共同簽訂了共建秦腔編劇專業的協議。共建三方在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學計劃、科研計劃、實習計劃,以及專業發展規劃和教研室建設規劃等方面,共同研討制定,分工具體實施:三方在教學資源共享和建設、劇本創作、作品排演、對外宣傳、科學研究以及科研項目的申報與評獎等方面,充分合作,聯手進行;三方在畢業生實習和就業指導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寬學生實習和就業渠道。
為進一步拓展秦腔編劇專業的發展空間,搭建戲劇作品和戲劇理論研究的發表平臺,我們又與陜西省戲劇家協會多次磋商,雙方簽訂了關于在戲劇專業期刊上開設“校園戲劇”欄目的協議書,以及聯合建立“戲劇藝術教學實驗基地”的意向書,并在會上確定成立”陜西省校園戲劇俱樂部”,倡議全省高校戲劇影視文學方面的單位和個人參加到這個學術沙龍和戲劇教育教學的交流平臺中來,得到了來自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文理學院、西安培華學院等高校師生的積極響應。
三、實踐活動
2010年9月,在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召開之際,我們與陜西省藝術研究所聯合承辦了“西北地方戲曲發展論壇”,來自上海、重慶和西北五省區的70多位專家學者蒞臨我校,參會研討。在本專業新生入學的次日,我們組織新生及其家長觀看了秦腔現代戲《秦腔》,又陸續組織學生觀看了《柳河灣的新娘》《西京故事》等秦腔劇目,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并從創作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編劇班的學生還利用課余時間與我校教工秦腔劇社一起定期活動,并在迎新晚會、節日慶典中演唱秦腔唱段。在課余時間,編劇班的學生還參與劇本創作研討會,開始動手嘗試劇本創作。2011年4月,編劇班的學生童謠應邀赴香港參加“第八屆華語大學生影視賽”,在學生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四、理論思考
把秦腔納入大學本科教育,是振興秦腔的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舉措之一,也是我們開辦秦腔編劇專業的根本目的。但是,編劇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也不是學歷教育完全可以奏效的,尤其是傳統的以書本為主的教育模式對創作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著很大局限。因此,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面向社會,開門辦學,增加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渠道,拓展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是辦好秦腔編劇班的重要議題。
對戲曲缺乏興趣,是當代年輕人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影響到秦腔編劇專業的招生來源。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來自基礎教育,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還沒有把戲曲納入正式的課程體系,因而,高等院校的戲曲教育缺乏基礎教育的鋪墊和支撐。從我校首屆秦腔編劇班的招生情況來看,計劃招生30名,實際招生23名,23名中第一志愿報考本專業的只是個別人。因此,高等院校的戲曲教育的招生要成為有源之水,基礎教育中戲曲教育的缺失現狀亟待改善。
就業前景是當前高校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選擇和學習動力。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馬上就寫出高質量的劇本也不切實際,因為劇本創作需要長時間的歷練,而大多數需要劇本的單位對編劇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刀下見萊,因此編劇人才成熟慢、成長時間長與用人單位的急功近利的矛盾,讓人們有理由為編劇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擔憂。因此,用人單位改變急功近利思想,建立儲備人才的“蓄水池”,先接納他們,在他們成熟后再分享他們創作的紅利,就顯得十分必要。
編劇人才的培養需要大量的創作實踐,并要持之以恒的堅守,他們創作出的作品需要有人指導,受人關注,不斷修改打磨,得到鼓勵和認可,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信心和動力,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因此,需要大力營造有利于編劇人才成長的環境,創造條件搭建劇本習作發表平臺,拓展習作劇本排演渠道,讓編劇有機會參與到創作、修改、排練、演出等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扶持編劇新人盡快成長。
篇2
學院下設7個系,分別是:中文、歷史、文化典籍、廣告學、文化傳播、檔案學和社會學;建有7個研究所,分別是: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長江文化研究所、兒童文學研究所、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所、中國創意產業研究所;建有14個研究中心,分別是: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邏輯學研究中心、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中國歷史教育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中國新廣告研究中心、社區學院發展研究中心、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電子政務資源研究中心、中國美學研究中心、現代出版研究中心;設有2個上海高校E-研究院,分別是: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
學院有2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2個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3個本科專業。學院分為兩個板塊:人文板塊和傳播板塊。人文板塊內的國家文科基地――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國家文科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簡稱“文科基地”),古典文獻專業為全國重點培養古文獻人才的四個基地之一;傳播板塊內的各專業奉行“思想、傳播、創新”的務實精神,與業界建立廣泛聯系。
2005年人文與傳播學院獲得上海市教委漢語言文學、影視傳媒教育高地建設重點項目。
學院建有資料中心、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和廣告學專業創新創業中心,資料中心占地面積為810平方米,擁有圖書14.1萬冊,雜志1.5萬冊,建有古籍珍本特藏室、外文特藏室等10個特藏室。文科綜合實驗中心,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左右,包括7個機房或實驗室,均配備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如PC機房、蘋果機房、非線性編輯機房、攝影實驗室、錄音實驗室、語音實驗室、檔案實驗室以及電化教室等,專供有關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和學生課外練習使用。此外建有“人文城市”、“都市文化研究”、“東方語言學”、“文貝”、“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5個網站和1個學院網頁。學院還建有81個社會實習基地。
學院現有在冊學生5000余名(包括來自美國、日本及港、澳、臺的學生)。學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開設學院平臺課程,文史滲透;舉辦名家講座,開闊學生學術視野;加強外語訓練,安排外教講課;強調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配合,由實驗中心提供設備支持;注重實習環節,抓好基本功訓練。
一、專業簡介
戲劇影視文學:隸屬影視傳媒系。本專業為適應電視、電影的發展趨勢,融匯影視學、文藝學、傳播學、美學、寫作、公關等學科,旨在為各類電視臺、報刊雜志、文化傳播公司、網絡公司等大型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電教中心等培養編導、編輯、策劃、文案、攝影、攝像、制作等高級專門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影視藝術概論、影視史、文學與影視寫作、傳播學、視聽語言、專業英語、多媒體圖形圖像制作、影視聲音與制作、非線性編輯、影視編導、電視節目制作、攝影攝像、影片分析等。
攝影:隸屬廣告學系。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當代攝影文化理念和相關理論基礎、熟知傳統及數碼攝影專業知識并具備商業攝影和藝術攝影管理能力的專門人才。畢業生可進入各種與視覺文化、影像傳播和教育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成為新聞報業的攝影記者、各類雜志和出版單位的攝影師或圖片編輯、廣告公司和大型企業的專職攝影師、攝影畫廊或圖片庫的從業人員,也能在網絡等新型傳播媒體中找到自己的合適定位空間。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基礎攝影、經典視覺藝術欣賞、傳播學、數碼攝影技巧、數字影像處理、攝像與影視制作、營銷傳播研究、商業廣告攝影、商業人像攝影、攝影發展史、當代攝影現象研究、傳統黑白暗房、現代專題攝影、攝影觀察藝術、攝影創作實踐等。
二、招生專業、人數和收費標準
專業名稱
學制
招生地區
人數
學費(元/年)
備注
戲劇影視文學
四年
上海
30
10000
攝 影
篇3
藝術學院簡介
藝術學院創辦藝術專業教育始于1983年,是陜西省最早開辦藝術專業的教學單位之一。現有音樂表演系、音樂教育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美術學系、公共藝術系、數字媒體藝術系、戲劇影視文學系7個教學單位。學院招生范圍涵蓋陜西、山西、江蘇、福建、河北、山東、湖南、廣西、河南、甘肅十個省份,第一志愿錄取率連續四年為100%,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計1555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08人,專任教師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講師48人;博士3人,碩士52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一千余萬元。擁有11個實驗室、3個專業展廳、4個排練室、1個音樂廳、1個虛擬演播廳以及12個教學實踐基地和6個產學研基地。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陜西省特色建設專業”“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校級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還與泰國斯巴頓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建立了辦學及學術交流合作關系,并在美國蒙格馬利大學舉辦畫展。學院先后有90多人次獲得國內外藝術獎項137多個(入選國際性專業展覽22件次)、國際國內聲樂和器樂大賽獎87余項。
招生專業介紹
設計學類
設計學類包含公共藝術、數字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三個專業,按大類招生、大類培養。
公共藝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創意能力,能在室內外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視覺設計以滿足相應的城市環境美化與人文關懷需求的專門藝術設計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通過藝術造型能力與視覺設計能力的訓練,掌握現代城市的公共景觀、公共場所等領域空間造型規律,學習與培養藝術工程、藝術化設施、陳設藝術品等設計、制作及施工能力。本專業要求學生分別對公共藝術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涵蓋公共藝術本體形態、藝術形式、創作形式、創作觀念、方法、技巧及審美意識等綜合內容。
專業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現代壁畫方向。
主要課程:公共藝術概論、公共景觀設計、公共展示設計、公共設施設計、材料與工藝、中國民間美術史、當代藝術思潮、數碼圖形處理、雕塑基礎、陶瓷基礎、雕塑表現、陶瓷表現、壁畫基礎、浮雕基礎、壁畫表現、浮雕表現等。
實踐環節: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傳統與現代藝術性陶藝、日用陶瓷、陶瓷工藝品等;現代壁畫方向主要有:壁畫設計與制作、壁畫材料應用、壁畫綜合表現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市政規劃局、交通部門、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專業設計機構等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創作、設計、研究、教學及藝術工程管理等工作。
數字媒體藝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數字化信息與傳播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數字媒體類產品設計、開發、制作、傳輸、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備相應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能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審美與技術兩個層面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領域、傳統的廣播、電視、電影領域、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新一代的數字傳播媒體領域、專業設計機構、企業、傳播機構、院校、研究單位從事數字媒體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專業方向: 數字游戲3D設計方向、UI與游戲原畫設計方向。
主要課程:3D模型基礎、專業造型基礎、專業設計基礎I、專業設計基礎Ⅱ、動畫設計、數字影像技術、 3D動畫設計與引擎測試、UI設計、動態圖文設計、視覺表述。
實踐環節:風景寫生、畢業考察、職前定崗實習、行業考察、行業實習。
就業方向:動漫或游戲原畫設計師、3D 游戲設計與制作崗位、APP 設計師、游戲UI界面設計師、商業插畫師、多媒體制作師。
視覺傳達設計
培養目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具有較寬的視覺傳達理論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設計方法并具備創新能力,能夠適應地方文化創意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設計”作為信息溝通和表達的形式,針對社會機構通過系統有效的方式傳遞信息、價值或表達某種體驗,服務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并熟練掌握現代化設計手段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專業方向: 平面設計、插圖設計。
主要課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有:視覺傳達基礎、視覺表述、文本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插圖綜合設計、影像與設計、綜合媒介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絲網印技術、插圖與設計、圖形創意等。
實踐環節:風景寫生、畢業考察、企業實訓。
就業方向:媒體的版面設計、創意設計、企業的形象設計及導入、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出版社編輯設計師,書籍裝幀設計師、雜志編輯設計師、信息設計師、廣告創意策劃、公共區域導視設計、平面媒體的插圖設計、繪本設計、公共圖形、時尚設計和多媒體應用設計等。
美術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知能并重、開放兼容”的人才培養目標,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注重學生“知識、能力 、素養”的個性發展,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讓學生具備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學、科研、美術評論和編輯、藝術文博等工作能力。
專業方向: 中國畫方向、自由視覺表現方向。
主要課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美術教學方法論、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美術概論、油畫、版畫、設計、攝影、美術評論、自由繪畫、綜合藝術實踐、民間造型藝術研究、工筆技法、寫意花鳥技法與寫生、寫意山水技法等課程。
實踐環節:風景寫生、民間美術考察、畢業考察、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美術研究、藝術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樂表演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傳承地方傳統音樂、適應現代音樂發展現狀需求,具備音樂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統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地方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能夠在各級各類藝術演出院團、教育單位、文化傳播和演藝公司、基層文化館、文化藝術培訓機構、電臺、電視臺、媒體、文教事業單位、企事業單位工會等部門從事音樂表演、音樂教學、藝術輔導、社會培訓、音樂采編、音樂活動策劃等有關文藝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專業方向: 民族樂器演奏專業方向:二胡、竹笛、古箏、揚琴、琵琶、打擊樂(排鼓、中國大鼓)等;聲樂表演專業方向:民族唱法、美聲唱法、流行唱法;西洋樂器演奏專業方向: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雙排鍵、打擊樂(軍鼓、爵士鼓)等專業。
主要課程:聲樂、鋼琴、器樂、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外音樂史、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歌劇、聲樂藝術史、合唱與指揮、形體、重奏、合奏、鋼琴即興伴奏、電腦音樂制作等課程。
實踐環節:西安鼓樂排練、歌劇排練、聲樂排練、民族器樂排練、專業比賽、校外演出項目組織策劃、畢業音樂會管理與實施等。
就業方向:社會文藝演出院團、教育單位、文化傳播和演藝公司、基層文化館、文化藝術培訓機構、電臺、電視臺、媒體、文教事業單位、企事業單位工會等部門從事音樂表演、音樂教學、藝術輔導、社會培訓、音樂采編、音樂活動策劃等有關文藝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音樂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與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備聲樂演唱、鋼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揮、中外器樂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機構工作者、藝術工作者。
專業方向: 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
主要課程:聲樂、鋼琴、中外樂器、舞蹈、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中西方音樂史及作品賞析、合唱、合唱指揮常識、歌曲編配與彈唱、電腦音樂創編以及教師教育類理論課程和技術應用類課程。
實踐環節:教育實習、教育見習、聲樂及器樂作品排練、專業比賽、校內外演出項目組織策劃與實施、畢業音樂會等。
就業方向:培養具有多種能力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師,社會培訓機構教師、教育管理、文藝表演人才。
戲劇影視文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夠適應戲劇影視快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能在影視制作公司、文化傳播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影視劇項目策劃、審核、創作,影視劇拍攝和制作,戲劇影視評論和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實際工作。
專業方向:影視策劃與編劇、影視拍攝與制作。
主要課程:中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藝術概論、影視概論、影視美學、視聽語言、經典影片讀解、影視導演基礎、影視攝影、影視剪輯、影視編劇理論、新媒體推廣與營銷、文化產業概述等。影視策劃與編劇方向課程:劇本策劃與創意、劇本分析、劇本寫作、新媒體創意與策劃、文案基礎寫作。影視拍攝與制作方向課程:短片創作、后期特效、紀錄片創作、錄音基礎、新媒體技術與運用。
實踐環節:專業采風、行業考察、專業實習,影視短片創作、編劇、小劇場工作室實訓項目以及影視自主創新訓練項目等。
就業方向:在影視制作公司、文化傳播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影視劇項目策劃、審核、創作,影視劇拍攝和制作,戲劇影視評論和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實際工作。
報考條件與錄取原則
報考條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試報名條件。
錄取原則
1.專業課成績的使用:我校所設考點省份的考生文化課成績合格且專業課通過生源所在省份專業課統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績;我校未設考點省份的考生文化課成績合格且專業課通過生源所在省份專業課統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專業課統考成績。
2.錄取原則:除在陜西省編導類專業課統考過線,按文化課成績擇優錄取外,其他各專業均按照文化課成績過線,按照專業課成績擇優錄取。
校考考試內容
1.美術類:科目:素描、色彩。總分:200分。考試時間各科3小時。
2.音樂類: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在湖南組織校考,考試內容如下:
3.戲劇影視文學: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學校考成績;認可河北大學考試內容。在湖南組織校考,考試科目為:專業基礎知識。時間為3小時。
篇4
電影概論是一門講授電影入門知識的基礎課程,講授范圍涉及電影制作、電影產業、電影理論與電影發展史等多個層面,授課對象主要針對各高校本科一年級電影專業的新生。諸如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芝加哥大學電影系等世界知名電影專業院校通常都會開設電影概論課程,旨在為電影專業后續的或方向細分、或深度延展的課程教學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包括電影藝術特性與相關理論美學等核心內容,以及佳作視聽賞析、淺層次文化讀解等重要內容。然而,從眾多高校影視專業課程體系的實際調研情況來看,由于不同學校的學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師資狀況構成等不可抗因素,在全國范圍內開設影視相關專業的藝術院校中,電影概論的教學授課情況千差萬別,在教學方向、課程編排、學時規劃、教材使用等方面也特點迥異。
一、現狀調研
2013年上半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概論》:學科基礎課程教學與改革”課題組圍繞電影概論類課程的授課情況,對全國部分開設影視相關專業的重點院校進行了調研和考察。本次調研對象選取了全國7所影視學科建設較好、較能體現電影概論類課程教學發展主流的院校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分別是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西北大學。選取這些調研對象的基本原則在于,這些院校或下屬院系都設立了“戲劇與影視學類”相關專業,并且開設有電影概論類課程(課程名稱有所不同),同時還兼顧了全國不同地區的院校分布以及各類院校的發展規模等因素。
本次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全國調研,主要是依靠教學大綱對比、授課教師訪談、學生問卷調查等方式完成,通過以上不同信息渠道的資料搜集、比照與整合,課題組對電影概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性質、授課內容、考核方式、教材運用等情況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歸納,從而能夠比較全面地揭示電影概論類課程在全國電影教學領域的授課現狀。課題組的調研成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課程名稱
首先,不同院校之間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命名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都將此類電影學入門課命名為“電影概論”,而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則命名為“影視藝術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命名為“影視藝術導論”。出現命名差異化的原因主要在于,由于不同院校在學科背景與人才培養方向上有所側重,因此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在內的一些院校,在課程設計上將電影學與電視學的知識體系相融合,于是,也就在概論通識課程的安排上形成了“影視合流”的定位。然而,從實際授課內容和課時安排等方面考察,便不難發現這些涵蓋“電視研究”的“影視藝術概論類”課程仍舊是以“電影概論”相關的知識點為核心,因此也屬于本次調研范疇,統歸電影概論類課程。
(二)課程性質
不同高校電影概論類課程的授課情況比較多元,其課程性質的認定也存在兩種方向,一般可以分為院系層面“專業必修課”與學校層面的“公共選修課”兩類。例如,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相關影視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電影概論類課程被設定為專業必修課或學科基礎課,而在西北大學等高校中電影概論類課程則被設定為“全校通識課”(即公共選修課)。事實上,在全國高等教育不斷強化藝術類通識教育的政策下,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大學都開始設置藝術類通識課程,因此,以講授電影基礎知識、普及電影文化為宗旨的電影概論類課程也開始不斷推廣,成為通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構成。
(三)教學目標
在電影概論類課程宏觀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不同院校的定位基本一致,即講解電影的基礎知識點,包括影視語言、文化特性、簡要歷史等,為電影專業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北京大學影視專業電影概論課的教學目標為:“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力圖使學生掌握電影藝術與電影文化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開闊的學術視野、多元的電影觀照角度,以及對電影的藝術感受能力和理論分析水平”;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傳媒系電影概論課程的授課目標為:“旨在讓學生對電影藝術有整體認識和了解,并且能夠系統地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特性、基本規律和基礎理論,為深入專業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浙江師范大學的電影概論課程目標強調“本門課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學會分解電影的語言系統,對它們進行逐一分析,最后再將它們分析的成果整合為對一部電影整體性的讀解,這種讀解不是簡單的文學性、敘事性讀解,而是依托于對電影的整體理解而進行的影像化讀解。這種從電影專業的角度讀解影片的方法,對學生學習和掌握電影話語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南京師范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要求學生“應把握影視藝術理論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律,加深對影視藝術的科學認識,以期達到理性思考與感性認知的結合,進而實現理論學習的深化和升華,為以后的影視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作為校級“公共選修課”的電影概論課程,則要求比較淺顯,主要立足于電影藝術的基礎性審美訓練以及培養大學生觀眾普泛性的電影賞析能力。例如西北大學的電影概論通識課的教學目標為:“1.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并能較熟練地完成電影評論寫作;2.引導學生學習文藝理論和黨的電影方針、政策,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之精髓,認真鑒別西方電影理論、思潮,取其精華,棄其糟粕;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影藝術的基本原理、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掌握鏡頭運動和場面調度的基本規律,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四)教學內容
盡管各所學校在電影概論類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上比較一致,都是以“為專業學習打下基礎”為主要導向,但在實際教學內容編排上卻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呈現為兩大主要教學方向:
1.以電影的視聽語言訓練為教學重點
將電影概論類課程的教學重點立足于詳細講解電影的視聽語言特性,強化教學中的視聽語言分析,對電影理論、電影史論、電影產業等做少量介紹。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電影概論授課中,用將近四分之三的課程容量來介紹“電影藝術的系統專業知識,包括基本屬性、視聽特性、聲畫關系、蒙太奇和長鏡頭等主要內容”;南京師范大學在授課體系上也強調對電影視聽語言的訓練,課程安排上重點突出,用將近一半的課程容量講述視聽語言主體內容,包括: (1)影視鏡頭語言,內容包括:鏡頭與畫面的含義、運動鏡頭、景別、鏡頭剪輯;(2)聲音和聽覺美感,內容包括:聲音的出現、聲音的種類、聲音的表現功能、聲音合成;(3)蒙太奇,內容包括:蒙太奇的含義、蒙太奇的理論基礎、蒙太奇理論的發展、蒙太奇的分類、蒙太奇的作用;(4)長鏡頭,內容包括:長鏡頭的含義、長鏡頭的美學特征、長鏡頭與蒙太奇。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也將授課重點聚焦在視聽語言的深化上,以接近三分之一的課程容量從“畫面、聲音、蒙太奇”三個角度進行了教學安排。
2.以電影各領域的綜合性介紹為教學重點
大多數電影概論類課程的講授還是更偏重于對電影各領域的綜合性介紹,在課程的規劃安排上也比較均勻分布,將電影理論、電影批評、電影史論各個層面都一一覆蓋。實際上,由于各高校在教學特色、教材運用、教師研究方向上不盡相同,因此盡管所開設的電影概論課程都屬綜合性的電影知識介紹,但課程編排卻各有側重。例如,北京大學的電影概論課程內容就比較強調電影的文化藝術特性,課程編排分為十一部分:導論——電影藝術學的學科定位與體系構架;第一章——電影的藝術維度;第二章 ——電影的文化維度;第三章——電影藝術的影像本體;第四章——電影藝術的創造或生產;第五章——電影藝術的形式構成和語言本體;第六章——電影藝術的風格形態、類型及分類;第七章—— 電影藝術的接受主體;第八章——中外電影藝術簡史;第九章——電影理論與電影批評;第十章——走向明天的電影藝術;結語——影視藝術的理論挑戰。上海交通大學的影視藝術導論課程設計比較偏重對電影藝術各種元素的綜合性介紹,課程編排分為七部分:第一講:影視的畫面語言;第二講:蒙太奇;第三講:電影流派;第四講:電影類型;第五講:認識紀錄片;第六講:認識動畫片;第七講:電影表演、演員與明星。浙江師范大學電影概論課程的內容則更強化對電影制作流程和電影理論的入門介紹,課程編排分為十二部分:第一章:攝影;第二章:場面調度;第三章:運動;第四章:剪輯;第五章:聲音;第六章:表演;第七章:戲劇;第八章:故事;第九章:編劇;第十章:意識形態;第十一章:理論;第十二章:實例分析。
(五)教學方式
就教學方式而言,本次調研的院校基本都遵循了“教師理論講授+重點影片(片段)觀摩+學生課堂討論”的模式,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經典影片或片段進行系統視聽語言分析或美學鑒賞;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對授課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深化課程學習。
(六)考核方式
調研各院校的考核方式基本一致,大多采取“平時作業+期末閉卷考試”的模式,同時上課出勤和課堂討論也是作為衡量成績的重要指標。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考核方法為“期末閉卷考試占60%,學生課堂發言討論、期中書面作業和日常表現占40%”,浙江師范大學的要求為“形成性考核與考試相結合,形成性考核,即在學習期間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1次作業針對特定內容的分析作業。成績百分計算:形成性考核(40%)與考試(60%)”。其中,北京大學的期中、期末成績比例有所不同,“平時期中成績30分,期末考試70分”。
(七)學分學時分配
在各調研院校中,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學分基本都被設定為2—3個學分,課時也為一周2—3課時。其中,北京師范大學的電影概論課程2學分共36課時,浙江師范大學2學分30課時,北京大學2學分30課時。另外,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3學分32課時。以上學校開設的電影概論類課程都集中在一學期內完成授課,而南京師范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則覆蓋上下兩個學期,共6個學分108課時。
(八)教材運用
一般而言,電影概論類課程的教材運用,都是根據各院校的學科特色與授課教師的專業傾向來選擇。通過調研發現,經典的電影概論類著作都會被列為重要的參考教材,如路易斯·賈內梯的《認識電影》就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共同指定的參考書目。除此之外,由專業授課教師參與編寫或由所在院校編著的教材也一般會成為課程參考書目的重要構成,例如北京大學電影概論課程的指定教材是陳旭光的《影視藝術概論》和《影視鑒賞》,北京師范大學的教學參考書目為張燕、編著的《影視概論教程》以及周星主編的《電影概論》,浙江傳媒大學的參考書目為王光祖等主編的《影視藝術教程》、陳曉云《電影學導論》、劉宏球《電影學》。其中,由于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涵蓋部分電視學內容,因此其參考教材的運用也包括電影、電視兩部分,包括倪祥保的《影視藝術概論》,高鑫的《電視藝術學》,游飛、蔡衛的《世界電影理論思潮》,韓偉岳的《影視學基礎》,劉曄原的《戲劇影視文藝學》,鐘藝兵和黃望南的《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史》。此外,電影理論期刊也是電影概論類課程學習的參考資料,包括《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人大復印資料影視卷》等。
二、教改建議
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課題組發現當前電影概論類課程在各高校教學中存在許多現實問題,亟待探討和反思,并應該在新一輪教改實踐中不斷完善。
1.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常規化設置
電影概論類課程作為一門講授電影入門知識的基礎課程,對影視專業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起點。其實這門課程的開設非常必要,也是世界知名電影專業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然而課題組調研發現,全國很多設有“戲劇與影視學類”相關專業的院校并未開設此門課程,例如西北師范大學、河北大學、長安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其實,沒有經過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學習過渡,而直接進入專業領域學習,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尤其是綜合性大學的影視專業)可能會造成學習門檻過高等問題,在未來無論是影視創作實踐還是影視理論學習都會感覺比較突兀。
因此,建議開設有“戲劇與影視學類”相關專業的院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的影視學科都應該常規化設置電影概論類課程。其中,當授課對象主要為“廣播電視編導”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時,課程安排可以涵蓋電視學相關知識,開設類似于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藝術概論類課程。
2.提升電影概論類課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
如文章開篇所述,目前全國開設“戲劇與影視學類”相關專業的院校眾多,人才培養數量龐大,同時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戲劇與影視學類”下轄的11個專業在知識體系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必須兼顧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差異。
然而,實際調研發現,各高校的電影概論類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差別很大,課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問題亟待完善。鑒于電影概論課是一門引導入門學習的專業基礎課,授課對象普遍是針對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因此,電影概論的課程設計可以更為簡要單純,適當減少電影理論、電影史論、電影產業等艱澀內容的講授,而更多結合電影解讀、電影片段賞析等,以便使學生能夠更透徹掌握電影視聽語言等基礎性元素,同時,也更好地為之后的電影學習打下基礎。
3.豐富電影概論課程的創新性環節與國際化標準
目前而言,大多數院校的電影概論類課程的講授方法還主要集中在“理論講授、課堂討論、觀摩影片”等基本模式,而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一些院校已經開始嘗試在課程的創新性環節設計上有所突破,如在課程期間邀請業界專業人士或專家學者講授電影技術發展前沿、市場營銷前沿等講座,結合每年多主題的學術研討會、華語新片與經典佳作展映,通過組織學生參觀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電影資料館等實地考察活動,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關注視野。通過這些教學環節的有機融匯和合理安排,使電影概論課程的講授更加豐富多樣,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與此同時,還可以參考海外高校相似課程的教學體系,提升電影概論類課程的國際化標準。例如,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芝加哥大學電影系的電影概論(INTRODUCTION TO FILM)課程根據課時安排,設計了嚴謹的教學計劃(Course Plan),并規定了在每一個教學單元里必須完成的影片觀摩要求(Screening)以及文獻閱讀數量(Required Reading),這樣的學習計劃既能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術精神,也能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體現教學的創新性與國際化。
電影概論類課程是影視專業新生接觸專業的“第一桶金”,是其重要的知識來源與儲備,因此,希望通過本次課題調研,使更多的影視專業院校意識到電影概論類課程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和提升這門課的規范化、標準化、前沿化和國際化。
(注:本文為北京師范大學2012年度校級教改項目《電影概論》[12-02-0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任晟姝.集思廣益 ——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儀式暨首次會議綜述[J].藝術教育,2013(9).
篇5
【關鍵詞】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建構/教學模式
【正文】
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影視教育者去分析“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癥”,去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去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因為,今天的影視教育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個時期中國影視娛樂和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國高校的影視藝術教育,探尋影視教學的規律,建構影視藝術教學模式,是影視藝術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現狀分析
中國的影視藝術教育在短短的十年之內迅猛發展,影視藝術專業迅速擴容,創辦影視專業的院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地、從重點綜合性大學到一般普通院校,從影視專業性院校到大多數院校遍地開花。影視藝術專業已成為各個高校的“香餑餑”。“各級各類學校都借助各種形式介入影視教育的領地,不管原有學校基礎如何,特性怎樣,都似乎響應時代潮流建設影視專業。”[1]這種格局的出現,與時展的文化潮流、教育管理觀念的解放、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在這種現象與社會“關聯”的背后,有著教育產業化、辦學主體多元化的“功利”性因素驅動。影視藝術專業屬應用型學科,進入“門檻”不高、教學設備的投入可大可小、一般基礎性師資轉型相對較快;同時,開設影視藝術專業生源多、收費高,更多的是迎合辦學主體“功利”性的追求和緣于經濟利益的刺激。在這種背景下掀起的影視藝術教育的大潮,必然會出現“經營粗放”、“教學泛化”、“人才檔次不高”、“缺乏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等弊端。認真分析當前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和影視教學的客觀現狀,其帶有共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有規模,但缺師資
現在創辦影視藝術教育的大學與院校,很大一部分是從2000年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伴隨藝術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大潮應運而生的。泛概念的影視藝術教育和兼容跨類的新聞、傳播專業一起,使影視專業的人才培養走上了規模發展的快車道,它以一種不可遏制的勢頭進行著規模化的擴展。許多院校把早期的人文學院、中文系、新聞系和公共基礎部的部分專業和師資與影視相嫁接,創辦出廣播電視新聞、影視廣告、影視美術、影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攝影攝像、動畫、播音主持、錄音藝術、影視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等多種影視專業。影視藝術專業的規模急劇擴張,影視藝術專業的師資很大一部分在邊教邊學中由大文科專業轉向過來,師資隊伍的影視專業理論素養和實際創作積累相對缺乏,部分師資在影視方面的知識結構(尤其是在電視理論的學養和電視創作實踐方面的積累)不很豐厚,許多教師在影視專業教學中照本宣科、缺乏時代感和系統性的教材,更缺乏影視專業創作的經驗,有的院校的專業教學點甚至沒有一個接受過影視藝術學歷教育或乏有從事過影視創作實踐的教學師資。有的院校的專業教學點大量聘用一線的編導和記者作為影視教學專業課的主要師資,雖然這部分師資往往以經驗和體會補充了教學的內容,但缺乏電視的系統性理論基礎、很難把體會和經驗上升到學理層面,同時在教學時間上也不能給予充分的保證。因此,影視專業的規模和數量的擴展與影視藝術專業的師資尤其是“雙師型”師資的奇缺,成為當前影視藝術教育的第一個大問題。
(二)有數量,但缺質量
影視藝術專業旨在培養一批既有學理素養并具有應用技能的創造性人才。影視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有別于理工和文科類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影視專業招生上理應實行定量控制。然而,不少院校被熱流般涌起的影視藝術類生源所驅使,不斷推出影視藝術專業、不斷擴大招生數量,忽視自身的學科實力、專業技術與設備師資條件,不切實際地擴大招生。西南某學院的二級影視學院,在短短幾年內其8個影視藝術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其規模之大、專業之齊、學生數量之多,在全國獨立學院中絕對處于領先地位。學生數量的增多、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必然帶來后續教學培養的整體無序性、培養目的不明確、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等弊端,嚴重影響了影視教育的質量。為此,許多院校培養出來的影視專業學生普遍是影視通識性人才,影視理論研究與影視策劃能力不強,影視創作思維與創作技能薄弱,同時也存在知識與能力的“撇腳”。誠如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新聞研究所所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楊飚所言:“新聞教育觀念與人才培養沒有及時跟上快速前進的傳媒實踐。學校培養了很多人才,但這些人才往往不適應傳媒的要求。”[2]楊飚雖從新聞人才培養的角度指出了教學的質量問題,同樣也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當今影視藝術教學上的質量通病。對影視教育來說,培養一個合格的記者、編導、主持人和制作人才,或是一個媒體策劃和影視文化管理者,決不僅是換換課程這么簡單;它與專業本身的內在規定性和培養理念、課程結構、師資設備等有著相互連動的耦合關系。
篇6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學新校區,創建于2001年, 是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首批確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執行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學院充分發揮母體高校 的綜合性大學優勢和獨立學院的辦學體制優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集文、理、工、法、經、管、藝術等多 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院。河北大學工商學院辦學成績突出,曾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等榮譽稱號。
二、招生專業、招生計劃
專業名稱
學制
層次
學費(元/年、人)
招生計劃
招生省份
廣播電視編導
四
本科
10000
60
河北省
播音與主持藝術
四
本科
10000
40
河北省
設計學類
(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
四
本科
10000
60
河北省
三、專業測試要求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使用河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類校考專業測試成績;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使用河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校考專業測試成績;設計學類(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專業使用河北省美術聯考或統考成績。
四、校考專業測試
(一)報名
1.報名條件:取得河北省2016年普通高考資格的藝術類考生。
2.報名方式及時間:考生于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月10日登陸河北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進行報名。
3.交費:考生參加戲劇影視文學類和播音主持類專業測試需交納測試費120元/人,交費時間為2016年1月13日至20日。河北大學2016年藝術類專業測試交費使用河北大學校園繳費平臺(網 址:plat.hbu.cn/)。
(二)簽到
1.簽到時間:2016年1月25日開始。
2.簽到方式:登陸報名系統進行網上簽到。
3.打印準考證:考生通過網上簽到后直接打印準考證。
(三)測試安排
1.測試時間:
戲劇與影視學類: 2016年2月23日上午8:30—11:30;
播音與主持藝術: 2016年2月24日開始;
2.測試地點:河北大學本部校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東路180號),具體考試地點及考試須知見校考專業測試準考證。
3.測試證件:考生必須攜帶《報考證》、《準考證》、《身份證》參加測試。
4.校考合格標準:校考專業測試成績按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合格人數不超過相應藝術類專業在省內招生計劃的4倍。
5.校考專業測試成績將于2016年3月底前在河北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公布(合格證不再單獨寄發)。
(四)測試形式和內容
1.戲劇與影視學類
⑴ 測試形式:閉卷筆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200分。
⑵ 測試內容及分值:
①藝術常識和影視知識測試(滿分80分):類型包含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等,測試內容包括藝術方面的基本常識和電影電視方面的基礎知識。
②命題編寫故事和電視欄目創意(滿分120分):命題編寫故事要求考生根據給出的題目編寫故事,著重考查故事的結構性、完整性、原創性,以及人物和情節的設置等方面,字數以1000字左右為宜;電視欄目創意要求考生根據給出的題目進行電視欄目策劃與創意,著重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力、策劃能力和創作能力,字數以1000字左右為宜。
2.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⑴ 測試形式:面試,滿分200分。
⑵ 測試內容:包括自備文學作品朗讀(3分鐘以內),指定稿件播讀、話題評說(2-3分鐘)。
五、錄取規則
所有藝術類專業高考錄取時,遵循“分數優先”原則,按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依次進行錄取。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求校考成績合格、文化統考成績達到省定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文化成績相同時,按專業成績排序,擇優錄取。
(二)播音與主持藝術要求校考成績合格、文化統考成績達到省定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按照綜合成績(綜合成績=專業測試成績×60%+文化成績×40%)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擇優錄取;綜合成績相同時,按專業成績排序,擇優錄取。
(三)設計學類(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要求文化統考成績和專業測試成績均需達到省定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按照專業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按文化成績排序,擇優錄取。
六、聯系方式
咨詢電話:0312-5079479(河北大學招生辦)
0312-5073111(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招生辦)
學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東路2666號(071002)
學校網址:hicc.cn
篇7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記文學作品 優化策略
一、明確傳記教學的基本目標
結合傳記文學作品自身的特點,根據新課標對傳記文學的要求,我們可以明確高中傳記文學作品的基本目標是:(1)了解傳記文學作品的文體基本特征以及這一文體不同體式的特征。(2)結合寫作背景,理清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經歷,把握典型事件細節,走進傳主內心感情世界。(3)揣摩重要詞語與句子的含義,理解作者對傳主的評價,把握作品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傾向。(4)學習傳記選材與組材的藝術、結構文章的方法,在記敘中穿插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寄寓褒貶、富有文采的語言;學習傳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積累寫作素材,并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5)在了解傳主生命軌跡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夠認識傳主對社會的價值與影響,客觀辯證地評價傳主的功過得失,并以優秀人物為榜樣,砥礪志向、健全人格、規劃人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中,前三點是傳記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目標;第四點是傳記文學作品的寫作教學目標;第五點是傳記文學作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針對某一傳記文本進行目標設計時,教師要要緊扣傳記的文體特征,同時,目標設計也要有整體性:既要觀照語文課程目標,又要觀照傳記單元目標;教師需要將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整合,教師需要將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進行整合,在傳記文學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使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就要給予寫作應有的位置,給學生練與寫的機會,實現傳記閱讀教學與傳記寫作教學的結合,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寫作教學的現狀,避免寫作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在傳記文學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寫作目標設計不僅要體現在寫作技巧的學習上,還要體現在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實踐的學習上。例如,《蘇武傳》的教學目標可設計成:(1)理解文言字詞和句子,積累相關的文言基礎知識;(2)把握文章的思路,領會蘇武堅持民族氣節的形象內涵;(3)學習傳記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鑒賞力;(4)嘗試把本文改編成一則蘇武小傳。教學重難點:領悟蘇武的精神品質。
二、選擇合適的傳記教學內容
1.教師要在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重構傳記文學教學內容。要想選擇合適的傳記文學教學內容,語文教師首先要熟悉傳記教材內容。在對傳記教材內容熟悉的基礎上去進行選擇,才更具科學性。如在進行傳記文學作品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教材深入研讀,在此基礎上對作為教學內容載體的傳記文本有所選擇。
2.教學內容的問題其實就是“教什么”的問題,而“教什么”,合理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還要依據學情去確定和明確。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基于學生“學生學情決定了教學內容的深度”。不同的學生,可能存在著學習動機、認知結構、個性特征、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是明確傳記文學教學內容時需要關注的。如對基礎較差、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可引導其梳理人物的主要事跡,在其人生歷程中把握做人風范;對基礎較好、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引導其在學習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專題探討。總之,要依據學情,對傳記文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重構。
3.合適的傳記文學教學內容必須是符合傳記文體特征的內容。王榮生教授指出,要“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文本的體式是這一文本區別于其他文本的特質所在,因此,它決定了教學內容的選取,這就要求選取的教學內容要依據文體特征。馮為民老師在執教《項羽本紀》時,就選取了緊扣文本特征的內容,下面是馮為民老師執教《項羽本紀》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將課文所寫一千多字的“垓下之圍”壓縮到三百字左右,接著引導學生品讀“垓下之圍”,重點評析被學生刪改部分司馬遷是如何“摹形傳神”,讓其筆下人物“千載如生”的,然后引導學生探討被刪掉部分體現了刻畫人物的哪些藝術,最后,學生探討“巨鹿之戰”和“少年言志”兩部分是否也體現了這些特點。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觀賞教學法
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的傳記類影視作品,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霸王別姬》《英雄》《魯迅》《少年》《建黨偉業》《恰同學少年》等。這些根據傳記文本改編的影視作品,為進行傳記文學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學時,教師可選取一些與傳記文本聯系較為緊密的、藝術性與欣賞性較強的作品讓學生欣賞。
2.戲劇表演法
一些傳記文學作品中,往往有著較為激烈的矛盾沖突,這在中國古代傳記作品中表現得較為明顯。這類的作品,很適合用戲劇表演法開展教學。教師可以課本劇為載體,開辟傳記文學教學的新天地,使傳記文本從內容到形式都生動、鮮活、立體起來。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把傳記文本改編成課本劇,然后進行表演。
3.專家講座法
傳記文學作品教學時,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或對傳記文學有獨到認識的老師開設講座,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對傳記學習中某一方面的問題有較為全面而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4.圍繞問題,多元探究
在具體實施時,可以針對教師提出的或課堂生成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如在學習《太史公自序》時,就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探究:司馬遷之所以能夠寫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結合你自己的認識,談談司馬遷著成《史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圍繞這一問題,學生可以從“時代”“家族”“作者自身”“前人”等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探討《史記》的成書原因。
四、結束語
在課堂教學具體實施時,教師要明確傳記教學的基本目標,選擇合適的傳記教學內容,運用多樣化的適合傳記的教學方法,優化傳記文學教學的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創新
相關資料顯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各大高校對這一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是從綜合素質課程、網絡、外語工作課程、專業骨干課程以及職業生涯規劃開始,使該專業具有國際性、適用性與創新性等特色。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回顧與反思
1.教學方法忽視人文學科的特殊性
我國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上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都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缺乏實踐機會,無法自主學習。因此很容易出現這類現象:教師努力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思考,所以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提高。
2.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需要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否則將為建設課程體系帶來很多問題。例如,某高校曾經創建的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就是將培養目標定位在:想要培養能適應現代化社會中教育教學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的共和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能夠勝任研究人員、中等學校的語文教師的人才。
3.考核評價形式比較單一
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多數都是應試教育,對于學生的評價也都是從學習成績上體現出來的,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形式過于單一;在對教師的評價時,通常將教師的教課方法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的趣味性等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標準,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以及積極性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4.課程設置缺乏創新性
就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本科與專科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基本上都被定義為師范類專業,屬于文科。而其他非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則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增添了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等相關科目。從整體上來說,無論是師范類學校還是非師范類學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上所教授的都是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文學、寫作、語言學等課程,并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缺乏符合學校實際的創新性。若長期保持這樣的體系而不開設新的課程,就會導致學生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出現傲慢態度,但思想理念卻保持落后和保守性。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推進與實施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目前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因為它不僅實現了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還借鑒了許多國內外各大高校的成功案例,將外語課程與計算機心理課程也算在普通的基礎課程中。在重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也進行了培養。另外,對于課程體系的創新,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實踐機會,從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2.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突出特色
想要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實現深造與就業共同進行的教學目標,應當把因材施教作為重點,從而提升專業培養高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創新應根據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到一起,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
3.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與構架
為了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創新將以參照國內外各大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設置,將學生對于就業的需要作為構建科學合理課程體系的重點,達到增強學生職業技能知識、適應社會發展的目的。因此,在加強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力度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與外語已經成為學生就業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需要加強這兩門學科的教學力度,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提前了解社會角色和就業崗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明確就業目標,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加快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腳步。目前,我國教學體系中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上還存在很多教學方面的問題,阻礙了中國漢語文化的傳播,影響了教學質量,但是現在這一課程體系的創新已經受到了相關教育部門與學校的重視,在不斷努力探索與實踐,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德興.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39-40.
篇9
【關鍵詞】 視聽語言;課程教學改革;任務導向式教學;影視片例教學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1)》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在文件中,高度強調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影視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過去十年得到了迅速增長,與此同時,過去十年也是影視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十年,一定程度上這是符合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規律的。以美國為例,美國影視產業規模巨大,在整個傳媒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繁榮離不開美國影視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推動,美國境內眾多的高等院校如美國電影學院、紐約大學提斯克藝術學院、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戲劇電影和電視學院等,為好萊塢輸送了大量明星、導演和相關專業人才。因此,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影視高等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陣地。同時,影視產業是以內容為核心的產業,非常強調從業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培養應用實踐型人才是影視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
國內開設影視專業的高校均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廣泛開設了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節目制作等實踐課程,除此以外,還會開設一些專業理論基礎課,如影視美學、電視藝術學、影視藝術概論等,這些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從傳統觀念上,視聽語言就屬此類專業理論基礎課。這種定位一方面肯定了視聽語言課程的重要地位,在傳統的影視教育中,視聽語言都被認為是影視專業的主干基礎課,它與本專業的其他許多課程關系密切,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都是本課程的后續應用。另一方面,這種定位也產生了認識的誤區,從教學上說,既然被定位為理論基礎課,很多院校的傳授方式以單純的理論教學為主,理論的總結也局限于現有書本的照本宣科,從學生接收的角度,視聽語言課陷入了應試教育的尷尬,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生硬記憶視聽語言的基本規律和各種構成要素,缺乏深入的認識,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等到后續學習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等實踐課程,之前的視聽語言基礎已全然忘記,只能由實踐課教師重新補充相關知識,造成課程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因此,傳統的視聽語言課程教學方式已遠遠落后于影視專業培養應用實踐型人才的需要,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實施了任務導向式教學法和影視片例教學法,使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文著重介紹這兩種方法,以期為影視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分鏡頭劇本創作為核心的任務導向式教學
任務導向式教學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總目標,將學習內容分解成多個可執行任務,學生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1]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任務導向式教學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之所以將分鏡頭劇本創作放在視聽語言任務導向式教學的核心,是由視聽語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決定的。視聽語言課的總體目標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視聽思維即影像化思維方式,熟悉視覺傳達的表現方法。[2]這與分鏡頭劇本的創作功能是一致的。我們知道文學劇本是影視創作的基礎,但文學劇本無法直接用于現場拍攝,獲得文學劇本之后,導演需根據自己的構思撰寫分鏡頭劇本,將文學形象轉變為畫面形象。分鏡頭劇本雖然呈現出來的是文字,但它規定了每個鏡頭的景別、拍攝角度、攝法等,實際上是用文字表述的畫面,因此創作分鏡頭劇本是鍛煉影像化思維的有效途徑。從教學內容來看,視聽語言課程通過系統講授視聽語言的各構成要素,包括景別、拍攝角度、運動鏡頭、軸線、場面調度、聲音、剪輯等,使學生掌握視聽語言的主要特點和常用表現手法。行業中通行的分鏡頭劇本主要包括鏡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人聲、音樂、音響等部分,一般繪制成表格方便閱讀。從分鏡頭劇本撰寫的各項可以看出,幾乎視聽語言課程的全部內容都在分鏡頭劇本中得到體現。
在視聽語言課程進行的不同階段,均依據課程講授內容設置分鏡頭劇本寫作任務,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完成課程的學習。首先在課程緒論中,即提出分鏡頭劇本的概念,給出其寫作格式,使學生明確本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都分布于該表格中,最終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分鏡頭劇本的創作方法。第一節課為《影像的基本概念與范疇》,這節課重點需要學生能理解和區分影像的基本單位鏡頭。上課伊始即給學生布置任務,截取電影《憨豆先生》中兩分鐘的經典片段,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還原該片段的分鏡頭劇本,此時學生還沒有接觸景別、運動鏡頭等概念,所以只要求學生完成不完全的分鏡頭劇本,即只需寫作表格中的鏡號和畫面內容兩項,著重讓學生了解分鏡頭劇本中畫面內容的寫法不同于文學寫作,要求具體有畫面感、將心理描寫轉化為神態或者動作描寫等。所節選的《憨豆先生》片段本身比較有趣,再加上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樣第二節課《景別》,截取在景別使用上有代表性的典型片段,讓學生還原其分鏡頭劇本,這次添加了表格中的景別一項,要求學生能準確區分出各種景別。以此類推,講授《拍攝角度》、《運動鏡頭》等課程時,分鏡頭劇本中的相應各項補充進來,到講完《聲音》課程,學生即可完成完整的分鏡頭本創作。
傳統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式是講授完視聽語言基礎理論后,再進行分鏡頭劇本創作練習,這樣兩者是割裂的。筆者所采用的方式使分鏡頭劇本創作和基礎理論講解緊密結合,并且小任務練習,降低學生完成任務的難度,學生容易有成就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二、精細到知識點的影視片例教學法
視聽語言的教學離不開影視片段的分析讀解,但現有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陷入兩個誤區。一是缺乏對教學片例的精簡,動輒讓學生觀看十幾分鐘的片段,學生很容易進入消遣娛樂的狀態;二是空泛不深入,更多仍停留在對影視主題、人物形象的解讀,既是涉及到視聽語言,也相當概括,缺乏針對性。
為了教學更有效,筆者將影視片例的引用精細到每個理論知識點,避免大幅段落的使用,所有片例最長不超過三分鐘,最短也就十幾秒。以《景別》一課為例,在講解中景的作用時,有兩個知識點,其一中景適用于表現人物的手臂活動,筆者節選的是王小帥電影作品《十七歲單車》中城里孩子欺負小貴的片段,這個片段里,城里孩子扇小貴耳光、將小貴推到墻上、揪住小貴衣領,所有動作都集中于上肢,于是導演選用中景來表現;其二中景適用于表現人物之間的交流,節選的仍然是《十七歲單車》中的片段,父子爭吵,父親指責兒子不該偷車,兒子不滿父親的數次食言。父親情急之下打了兒子一耳光,兒子極力辯白,說話時手部動作不斷,導演選用中景來表現。由該例可以看出,人們交流時往往會帶有手臂動作,結合第一個知識點,就很容易理解中景為什么是表現人物交流的主要景別。這兩段例子長度均不到一分鐘,時間很短,卻非常說明問題,知識點不再是空泛的理論,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畫面形象,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在拍攝時也可直接借鑒。
精細化的片例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教師需有廣泛的閱片量,既熟悉經典作品,又能根據學生興趣、口味變化,以及當年度熱門影片添加相應素材;其次教師要熟知視聽語言規律,對其敏感,才能甄選出有代表性的經典片段。在技術操作上更要付出極大精力,需利用后期剪輯軟件截取影視片段,這是個非常細致并且耗費時間的工程。以筆者為例,視聽語言56課時的內容,有三百多個影視實例片段,多數長度為二三十秒,前后積累與整理素材花費了半年時間,但效果顯著。
在視聽語言課程中,筆者所實踐的任務導向式教學與影視片例教學只是拋磚引玉。對于影視這一需要靈感和創新的專業來說,灌輸式教學弊端明顯,注重知行統一,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才適用于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應該作為影視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注 釋】
[1] 文冰.任務導向式教學活動的特點[J].科技風,2009.20.
[2] 邵清風,李駿,俞潔,彭驕雪.視聽語言[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0.
【作者簡介】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影視資源整合;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076
一、加強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助力
小學語文知識較為基礎,它具有很強的思想綜合性,同時又具備較強的人文色彩,是一門極具內涵的學科,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具備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小學語文學科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它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認識很多不認識的字。隨著小學語文知識的逐漸累積,能夠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有利于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閱讀課外書,獨立完成相應的作業。其實,學生很多時候不會做題,和題目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都是因為學生不認識文字,讀不懂題目造成的,所以加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在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準備,在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加強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斷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助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整合的現狀
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過于單一化,都是以字面的文字敘述進行講解,把影視劇資源有效地投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能夠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從影視劇中的畫面、景物、圖像等獲取到有用的信息,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大都很難集中,這樣的方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這樣的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吸收和理解。小學階段很多學生都喜歡看視頻,進行影視劇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體屏幕上,不斷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能力,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運動起來,使學生不斷發散自己的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影視功能,把學生與教師相融合,讓學生的思維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樣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視劇資源的投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美觀的畫面,使語文教學更具畫面感和層次感,給學生上了一道美味的視覺盛宴。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合影視資源,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教師都是把文章進行主旨立意,然后把文章分成多個自然段,教師再來進行相應的講解,根本就沒有按照正常的課件要求進行講解。新課改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政治文化素質,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
三、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資源整合的對策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改變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教師可以在沒有接觸到課文之前去找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對影視作品的欣賞,加強對知識的了解,真正感受課本中所潛藏著的真情實感,不斷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舉例如下:
比如,以人教版教材五年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白楊》為例,在進行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觀看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場面,真正體會白楊的堅韌和爸爸的內心的渴望。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學會把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進行比較,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通過對視頻的觀看讓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讓學生帶著對戈壁的好奇之心,進入視頻的觀看中,產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看到白楊的生活環境仔細感悟,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唯獨白楊卻頑強的活了下來,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視頻中那飛沙走石的畫面。看到爸爸說的話,明白爸爸不僅只是在介紹白楊,更多地是在表明自己的內心,想象戍邊人員建設邊疆,無私地奉獻著自己一切的場景。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默默地為大地和人類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帶著對白楊樹的贊嘆,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學生了解西部,培養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把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相結合,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整合越發緊密,當前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及教師已對多媒體運用越來越普遍,很多學校在各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儀器和投影儀,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替代,把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進行結合,更能實現學習效率高效化。
參考文獻:
[1] 曾群少.電影資源在作文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2] 許麗芳.對于在作文教學中利用電影資源的一些看法[J].考試與評價,2012.